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篇一」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四、布置预习题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10分钟)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数犯曹操三忌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1、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

属哪一种方式?明确: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则是插叙。

3、请找出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忠诚、聪明、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把握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杨修之死》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杨修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杨修的形象特征。

简介杨修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人物性格、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分析与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对比、讽刺等。

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5.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杨修之死的意义和价值。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杨修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杨修之死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1.2学习曹操、杨修等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1.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1.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

2.教学难点1.1分析曹操、杨修等人物性格特点。

1.2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曹操、杨修等人物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曹操、杨修有什么了解?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2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杨修为什么会死?3.合作探究a.杨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曹操为什么对杨修不满?c.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文化背景有哪些?4.分析课文4.1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敢于直言、清高自傲。

4.2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阴险狡诈、多疑、心狠手辣。

4.3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文化背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士人的忠诚与背叛等。

5.课堂讨论5.1让学生谈谈对杨修、曹操等人物的认识。

5.2提问:你们认为杨修的死是必然的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6.课堂小结6.2提醒学生要关注古代文化背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7.作业布置7.2预习下一课《出师表》。

四、板书设计1.课题:《杨修之死》2.人物:杨修、曹操3.性格特点:杨修——聪明机智、敢于直言、清高自傲;曹操——阴险狡诈、多疑、心狠手辣4.文化背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士人的忠诚与背叛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9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9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9篇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知识铺垫: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口才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快乐竞答:在娱乐中学习,以“抢答比赛”的形式,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深刻的、全面的去考虑问题,提高他们的品味能力,成为才思敏捷又有主见的人。

对课文内容也加深了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

4、你一言我一语: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参与意识强,气氛活跃,把学习的呆板的知识,变成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分析就能活起来的活动,既增加了兴致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5、知识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

6、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加以分析。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屏幕展示、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投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以描写大的战争场面见长,却也有刻画入微之处。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二、背景简介这一事件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知识铺垫1、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3、为抢答题目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口才展示学生复述本文中发生的七个小故事学生复述七个小故事。

二、快乐竞答规则:把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抢答小组,同组可以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完成必答题和抢答题目,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要倒扣10分。

1、必答题目:⑴ (男生)注音1: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曹操之忌⑴ (女生)注音2: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谮害⑴ (男生)解释词语1:适庖官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不置褒贬心甚忌之⑴ (女生)解释词语2:食讫佯惊问人皆不晓其意大簏迳来告操伺察谮害2、抢答题目:⑴ 概括杨修性格特点的词语是什么?抢答后明确答案:恃才放旷。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14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14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14篇)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⑴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⑴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四、再读课文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

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

200字左右。

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罗贯中(约一三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篇一:《杨修之死》公开课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二:《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营造情境1、让生讲讲《三国演义》知道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

导入:再来进一步了解其中另外一个人物的故事,它是——“杨修之死〞〔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速读文章〕〔有改门事件、分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揭露曹丕阴事、斩门吏事件、教曹植作答、鸡肋事件〕杨修死因:鸡肋事件生活之事:园门阔—心甚忌之一盒酥——心恶之梦中杀人—愈恶之政治之事:藏吴质—愈恶之试才干——亦不喜植作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2、杨修因为哪件事才被杀的?3、那么通过这些事情,大家认为杨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很聪明,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逞能,应该是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数〞应该读shuò,是屡次、屡次的意思。

〕4、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抓住文章中的有关事例来深入地谈一谈他是如何“恃才放旷〞的呢?★在“一合酥〞事件上表现得很明显,杨修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合〞字拆开来读,他能用他的才吃到东西;不过他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把塞北送来的酥给吃完。

通过“竟〞和“讫〞两字,说明他也太放肆了。

5、试想:假设曹操当时质问杨修,杨修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来应对呢?〔他外表上应是一副“委屈〞的神态。

因为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自己并没有过错。

但他内心里应该是洋洋得意。

〕★在揭露曹丕阴事这件事上,一个“径〞字是最好的说明。

“径去告操〞表现了杨修鲁莽、冲动、草率的性格。

★不仅仅是他的鲁莽,更主要的还有他的“放旷〞性格。

杨修只是一个主薄,而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对他来说,谁也得罪不起,更不应该参与进来,反而是自以为聪明,能够“拿下〞曹丕,异想天开。

所以说他这种对自己行为的不加约束就是一种放旷。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课文所传达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课文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杨修之死》。

(2)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2)讲解课文所传达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

【导语】《杨修之死》选⾃《三国演义》第七⼗⼆回,以插叙的⽅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展⽰了曹操、杨修之间的⽭盾冲突。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资料和叙述顺序。

2、积累⽂⾔词汇,培养阅读浅易⽂⾔⽂的潜⼒。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物的⽅法。

4、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

教学重点: 1、能⽤⾃⼰的语⾔,多⾓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理清⽂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乐导⼊:⼀曲《滚滚长江东逝⽔》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被带到了⾦⼽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番⼑光剑影的洗礼。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以前有过许多鲜活的⾯容,涌现出许多的⼈物。

我们以前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位是⾜智多谋的诸葛亮,⼀位是知⼈善任的刘备。

⼈们常说:三国看智,⽔浒看勇。

三国有⽆数的智者,有被重⽤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残杀的不幸者,这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上得到⼀些启⽰。

⼆、了解故事发⽣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不⽢⼼失败,只好退兵斜⾕⼝,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的。

三、学⽣初读课⽂,掌握字词 庖(páo)官主簿(bù)谮(zèn)绰(chāo)⼑恃(shì)才放旷麾(huī) 四、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部分(第1――3⾃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杨修之死》,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

2.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

4. 学生运用课文知识的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杨修之死》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2.2 课文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冲突。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2.3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如杨修之死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杨修之死》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作业来展示自己的书面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包括准确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能力的评价,包括积极性、主动性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杨修之死》的文本或教材。

5.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讲解资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文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生命,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杨修之死》的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把握。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分析。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课文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把握。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运用。

1. 课文《杨修之死》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资料。

3. 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讨论和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细节。

3. 人物形象与修辞手法:(1)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杨修和其他人物。

(2)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课文时的积极性、合作程度和思考深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杨修之X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杨修之X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死,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杨修之死的意义。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背景及作者曹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2)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指导。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杨修聪明才智的例子。

(2)分析杨修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探讨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死的看法。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杨修之死》,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

《杨修之死》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课文中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分析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杨修之死》文本。

2. 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要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教案模板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9篇

教案模板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9篇

教案模板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9篇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 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u盘: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烘托气氛。

)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悲壮之情)《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让我们在这悲壮的乐曲中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三国》开篇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迭现,今天我们就从中淘出一位英雄来学习一下。

他就是——杨修。

二、预习检查:1、字词2、翻译句子(研讨练习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2.朗读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

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

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归纳:事件心理私解“鸡肋”怒杀杨修;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一合酥,虽喜笑,心甚恶之;揭穿曹操梦中*用意愈恶之;密告曹丕愈恶之;教曹植出城大怒;替曹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3.插叙的顺序。

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让学生概括杨修的死因。

(让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归纳: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其语境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我”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分析“我”、弟弟的人物性格特点,感受文中通过“我”与弟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的浓浓兄弟情,捕捉文中作者对亲情的体会,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珍贵。

2、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作品中对封建教育思想的批判,提倡劳逸结合。

让学生了解保持儿童的天性益于儿童的成长。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1、让学生以“风筝”为线索,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2、从“我”和弟弟的误解、冲突中体会兄弟间浓浓的手足之情,并从中掌握两人的性格特点。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的可贵精神。

4、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二、教学难点1、从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通过当年“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而弟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分析文中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批判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的主题思想。

2.探究法。

对课文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探究,可让学生自主阅读。

通过生生互动,在讨论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1、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儿童时代都喜欢玩些什么游戏呢?大家有没有放过风筝?清代诗人高鼎写过这样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中的孩童在玩什么呢?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2、解释关键词数犯曹操之忌()()适庖官进鸡汤()二、授新课【导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活动一:三国故事会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

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

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一盒酥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学生认为杨修死因: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杨修之死因归纳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

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

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

板书设计:1.杨修被杀插 2.改建园门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5.轻视吴质6.教植斩吏叙 7.巧作答教8.失利葬修作业布置:以“你想对杨修说些什么”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