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3-06T15:56:39.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作者:刘宝菊

[导读] 而性别、配偶状况、家庭收入等并未发现与冠心病焦虑相关。

刘宝菊(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2月住院的1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例号码的单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干预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除了按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健康教育。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分,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发生的比例,焦虑发生的原因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冠心病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9.66%.焦虑情绪的发生可能和年龄有关,与收入,性别,婚姻状况未发现明显相关。入院时对照组SAS得分46.32±13.3,健康教育组SAS得分47.34±16.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表明两组焦虑程度一致,具有可比性。出院时对照组SAS评分44.12±15.3,健康教育组SAS评分41.32±4.3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应用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焦虑情绪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为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健康教育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关注,运用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了冠心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研究目的及目标

1.1关键词及定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且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等方面保持健康状态。

焦虑:是指预料将出现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一种不愉快情绪,焦虑的特点是紧张不安,担心,忧虑,烦恼和恐惧。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2文献回顾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美、欧洲、亚太地区的日本、香港等发达地区心血管及精神医学界开始从各自的角度关注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各种急、慢性冠心病与精神抑郁、情绪焦虑的共病现象,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回顾性、前瞻性研究、临床药物试验等逐渐揭示了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性精神障碍的高发病率,以及情绪共病对冠心病预后的巨大的不良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并探讨治疗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心血管界也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从心血管预防与临床角度创立了“双心医学”(即心脏与心理)的概念与模式,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模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的第一次觉醒,也体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带来的相应的社会与人文关怀。

2 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2010年8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男98例,女6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5.7±15.4),平均住院时间(16.8±13.2)天。入组标准:其中心绞痛118例,心肌梗死42例。160例均经体检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均常规使用扩冠、抗凝、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排除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史,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检查不合作者及合并其他躯体并发症者,并能较好地进行语言的沟通。

2.2 研究工具

以上病例均在入院时经过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2]。

SAS共有20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另外,本量表有正向记分和反向记分,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1、2、3、4。反向评分题,则评分4、3、2、1。

2.3评价指标

入院时及出院时填写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

2.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5研究步骤

(1)筛选符合研究的冠心病患者。

(2)两组病人在入院及出院时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

(3)整理资料、统计分析两组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焦虑的发生率

选择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60例,男98 例,女62 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5.7±15.4)岁;平均住院时间(16.8±13.2)天。入组标准:其中心绞痛118例,心肌梗死42例。160例均经体检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符合WHO缺血性心

脏病诊断标准[1],均常规使用扩冠、抗凝、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按照病例号的单双随机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干预组)各8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病例均在入院时经过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2],排除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史,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检查不合作者及合并其他躯体并发症者,并能较好地进行语言的沟通。

3.2 焦虑的发生率

冠心病焦虑患者的患病率为19.66%。

3.3 冠心病焦虑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焦虑情绪的发生可能和年龄有关,与收入,性别,婚姻状况未发现明显相关。冠心病焦虑得分与年龄存在负性相关,即随着年龄增加,焦虑得分下降;而性别、配偶状况、家庭收入等并未发现与冠心病焦虑相关。

3.4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焦虑的影响

给予CHD患者健康教育,研究显示首次评定SAS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两组焦虑程度一致,具有可比性。再次评定结果显示两组SAS评分均下降,但健康教育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01),表明健康教育能明显地缓解CHD患者伴随的焦虑心理状况。

本研究通过对160例冠心病患者焦虑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发现焦虑情绪的发生可能和年龄有关,与收入,性别,婚姻状况未发现明显相关。入院时对照组SAS得分46.32±13.3,健康教育组SAS得分47.34±16.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两组焦虑程度一致,具有可比性。出院时健康教育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说明在冠心病患者焦虑临床护理中,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采用有针对性的、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护理,与康复护理结合,可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5 推论及建议

5.1研究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应用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5.2不足及建议

由于时间仓促,调查研究的病例数量有限,人力、物力及其他客观原因的限制也未做到对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的随访,应观察评价健康教育的长远效果影响。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制定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评价工具,以便以后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剑南.实用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1.

[2] Olatunji BO, Deacon BJ, Abramowitz JS, et,al.Dimensionality of somatic complaints: 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J Anxiety Disord,2006,20(5):543-5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