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论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一、革命诗人,政治第一,艺术为政治服务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写下了足以彪柄史册的不朽华章。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题材涉及广泛,内容博大精深。既有描写革命战争年代如火如荼的斗争史实的,也有咏物言志,抒发诗人抱负情怀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历史的艺术概括。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人民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领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历史赋予他的特殊际遇与使命,使他对文艺思想注以特别的关注,并进而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毛泽东和他的文艺思想理所当然的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放在第一位。因而,他的作品也理所当然地把革命的政治内容放在第一位。他说: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四卷合

订本)

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诗词是怎样表现其革命的政治内容的。在《沁园春.长沙》里,通过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宏伟志向,以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力主沉浮,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西江月. 井岗山》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生动描写,歌颂了红军战士“众志成城”“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概。《清平六. 蒋桂战争》、《采桑子. 重阳》、《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这六首“在马背上哼成”(毛泽东《词六首》)的描绘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反革命“围剿”的伟大斗争的作品,热情地歌颂了“工农武装割据”(《井岗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的井岗山道路。《忆秦娥. 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 长征》、《念奴娇. 昆仑》、《清平六. 六盘山》等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描写了红军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决心和“环球同此凉热”的远大理想。

今天,我们来研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品味其古为今用的艺术精华,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旧体诗词,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二、革命诗人的追求——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词,作为一种文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就其所表现的内容来说,“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

一《巫山一段云》)。就连一代诗仙李太白也是这样。他的《忆秦娥》写出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佳句,也只不过表达了怀念远人,伤古怀今的忧郁情怀。

而毛泽东则以他古为今用的文艺思想,,用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使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切合,取得了珠联璧合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成就。下面,就诗人的《忆秦娥•娄山关》和《沁园春. 雪》一词,谈谈诗人在创作上的成就。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接着建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到达井岗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以后,红军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逐渐巩固,不断扩大,并以瑞金为都,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集中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一、二、三次大围剿。第三次反“围剿”后,王明及其为代表的“左”倾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第四次反“围剿”虽然取得胜利,但红军也遭受较大损失。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等指挥红军同优势的敌人硬打硬拼,红军苦战一年,不但没有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战士伤亡很大。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不得不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在红军前进的路上,敌人布置了四道封锁线。红军经过苦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冲出了封锁线,这时的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这

时,在毛泽东提议下,红军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前进,占领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批判了“左”倾的错误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指挥红军,主动寻机歼敌,在娄山关经过惨烈撕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胜利,摆脱了被动局面。

指挥娄山关战斗胜利结束后,诗人登临雄关,面对硝烟未散的战场,远望苍山,近沫残阳,不禁吟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就是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该词将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走出低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带领革命队伍“从头越”,从此走向胜利的激越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景,描绘了红军将士血战图。下阙议论,抒发了诗人对革命事业满怀信心的豪情壮志。

正值寒冬的娄山雄关,寒风凛冽——“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战斗刚刚结束,踏着硝烟,诗人登临雄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他为战斗的胜利而欣慰,也为红军战士英勇搏杀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感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多年以后,诗人这样感叹。由此想到刚刚结束的遵义会议,紧要关头,党拨正了革命航船的航向。做为党的领导核心的核心人物,诗人深感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