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硝化反硝化综述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97d1d976eeaeaad1f33071.png)
g n wa 4% 一7 e s7 8% . Th e v lrtso er mo a ae fCOD.a mmo i irg na d ttlni o e r 8. na nto e n oa t g n wee 7 8% .78 4% a d7 5 ,rs r . n 4. % e p.i h ND n te S e gn e nga piain wh n DO o to o c . wa n ie r p lc t e i o c n rlc n n s l一2 m L.te ifu ntp v l e7 —7. n h trtmp r tr 8 —3 ℃ . T e h n e H au l 5 a d t e wae e eau e 2 2 h
庄 严, 立伟 , 涛, 陈 夏 蔡天明, 祥 南 农 大 源 环 科 学 ,苏 京 19 周立 (京 业 学资 与 境 学 院江 南 20) 05
摘要 [ 目的] 为同步硝 化 反硝 化 技 术在 工 程 上应 用 提供 依 据 。 [ 法] 用序 批 式 反 应 器 , 究 医 药化 工废 水的 同步 硝化 反 硝 化 方 利 研 (N 生物脱 氮工艺 , S D) 并对 S D 工程 应 用进 行 尝 试。 【 果 I N 结 实现 S D最 佳 脱碳 、 氮 效果 的溶 解氧 ( O) N 脱 D 浓度 应 控 制在 10~ . . 20 m/ , g L 最佳进 水 p H值为 70~ . , 该条 件 下 , O . 75 在 C D去 除 率达 8 % 以上 , 氮 去 除率 达 8 % ~ 2 , 氮去 除 率达 7 % ~ 8 。在 0 氨 0 8% 总 4 7% S ND工程 应用 中, 控制 D O浓度 为 10~2 0me 、 . . - 进水 p /L H值 为 7 0~7 5、 . . 水温 为 2 8—3 2℃ 时 , O 氨 氮、 C D、 总氮去 除率 分别 为 7 . % 、 88 7 .%和 7.% 。水温过 高将 影响 S D脱 氯、 84 45 N 脱碳的 效果 , 污泥微 生物有 一定 适应 调 节能 力 , 且 总体 上 C D 氨 氮、 氮平 均去 除 率分 O 、 总 别为7 . %、6 2 和 5 .% 。 [ 2 1 6.% 75 结论 l 同步硝 化反硝化 生物脱 氮工 艺有 广 阔的工程应 用前景 。 关键 词 同步硝 化反硝化 ; 除率 ; 去 序批 式反 应 器; 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 X 0 文 献标识码 A 73 文章编 号 o 1 6 1 (0 8 2 1 10 0 57— 6 1 20 )3— 0 7 ~ 3
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1)](https://img.taocdn.com/s3/m/ee4ae37c10a6f524cdbf8500.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贾艳萍*贾心倩马姣(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宏观环境理论、微环境理论以及微生物学理论三方面阐明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脱氮机理,并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引言氮、磷等物质排入江河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传统脱氮理论认为,废水中氨氮必须经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过程,才能够达到脱氮目的,这是因为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硝化反应需要有氧气存在的环境,而反硝化则需在厌氧或缺氧环境中进行。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试验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传统的生物法脱氮理论作基础,发现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可以在同一操作条件下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即同步硝化反硝化(简称SND),它使传统工艺中分离的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合并在同一个反应器中,避免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及硝酸盐再还原成亚硝酸盐这两个多余的反应,从而可节省约25%的氧气和40%以上的有机碳,在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碱度和外加碳源。
与传统工艺相同处理效果情况下减少了20%的反应池体积,需要更低的溶解氧浓度(1.0mg/L左右),无混合液的回流以及反硝化搅拌设施[1,2]。
因此,SND简化了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减少了运行成本。
它突破了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简化了脱氮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顺序,强化了生物脱氮过程,使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发生了质的飞跃。
1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机理SND的脱氮机理可以从宏观环境理论、微环境理论和微生物学理论三个方面加以解释1.1宏观环境理论一般来说,反应中所需的DO都是通过曝气来供给,不同的曝气装置会导致反应器内DO的分布状态不同。
但是在好氧条件下的活性污泥脱氮系统中,无论哪种曝气装置都无法保证反应器中的DO在废水中分布均匀,例如:在SBR反应器中,曝气并不能保证整个反应器中DO完全处于均匀的混合状态,缺氧区域的存在就为该反应器中成功实现SND提供了可能。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16551e866fb84ae45c8d68.png)
,
,
Du X i Zha n m i。 n’ ngYi g n
Gu n z o n v r iy Gu n z o 0 0 a g h u U i e st , a g h u 51 0 6; 3 o t i a I siu eofEn io m e t l in e , i ity of .S u h Ch n tt t v r n n a Sc e c s M n sr
【 要】 摘 同步硝化 反硝化 工艺 同传 统 的生物脱 氮 工艺相 比 ,可 以 节约氧和 碳源 的耗量 ,大大 降低 生产 运行 费用 ,具 有很 大 的发展前 途 。结 合 国 内外研 究成果 ,从 微环 境理 论 、宏观 环境 理论 和微 生物 学理论 方面 对 同步硝 化反 硝化 的产 生机 理进行 了 综述 ,并分 析 了同步 硝化 反硝化 的 实
a p csa a ig c r o o re , e r a i g u p ra r t g a d o ea i g c s s e t ss v n a b n s u c s d c e sn p e e ai n p r t o t n n Ac o d n o t e lt s r s a c n i g n S D i b t o e t n b o d t e c r i g t h ae t e e l h f dn so N n o h d m s i a d a r a , h i c m e h n s f rS c a im o ND sr v e d a da a y e n v r u s e t c u i g ma r e v r n e t n i r e v r n n h oy a l a i lg h o y Re l ai n wa e iwe n n lz d l a i sa p csm Id n c o n 】 m n dm c o n i me tte r swc 1 sb o o y t e r a i t o o a o z o c n i o s n f e c n a t r fS D tc n l g r n l z d l ep p r Ac o d n h ae t p l ai n f N D tc n lg , o eu s le r b e s o d t n di l n ig f co so N e h o o y we e a ay e n t a e . c r ig t t e lts p i t so i a n u h o a c o S e h o o y s m n o v dp o lm a i sp o p c s eea s lrf d r i r s e t w r loc a i e d t l K e wo d : i d n t c t n; smu tn o sntj c t n a d d n ti c to : m e h n s ; i fu n i g fc o y r s b0 e i ai r o i l e u i f ai n e i’ a i n a ri o lf i c a im n e cn tr l a
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7c0c9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e.png)
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污水的处理和脱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中,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脱氮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技术优化以及实际应用前景,以期为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和氮素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阐述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及限制因素。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关键因素,如微生物群落结构、环境条件、碳源种类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优化和创新,提高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效率和稳定性。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SN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SND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工艺优化等方面。
在反应机理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究SND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代谢途径以及电子传递链等关键要素,揭示了SND技术的生物学本质。
这些研究不仅为SND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续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方向。
在影响因素方面,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碳氮比等因素对SND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研究。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SND技术的脱氮效率。
例如,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提高SND速率;而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则可以避免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之间的竞争,实现两者的协同进行。
在工艺优化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改进反应器结构、优化曝气方式、引入外源碳源等手段,不断提高SND技术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
![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3e9ecd89eb172ded63b71a.png)
nt gno hg ocn a o e nlz . h eunigbt ec r( B )w sm d e ae ni yru c ioe f i cnet tnw r aa e T esqec a hrat S R a oi db do shdal r h ri e yd n c o i f s t i
E v om na c ne n n i e n ni n etl i c adE gn r g,H hiU i rt ,N n n 10 8 h i ) r Se e i oa nv sy af g 2 0 9 ,C n ei i a
Ab t a t P lms o hotc t n t f ain a d d n ti c t n tc n q e i h rame to se tr wih a sr c  ̄ mb e f s r— u ir i t n e irf ai e h i u n te te t n fwa twae t mmo i ic o i o na
硝化 阶段 可减少 所需 碳 源 4 % , 0 另外 还 具 有 以下 优
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技术
![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3127555804d2b160b4ec040.png)
氨氮
DO
硝酸氨
、
、
使在曝气阶段出现某种程度 的反硝化 即同步硝化反
硝化 的现象 也是 完全 可能 的 。除 了反 应器不 同空间
\
、
, — — 、 - -
— ,
/
/ ,
/
上的溶氧不均外 ,反应器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溶氧变
一 一 一
一
化 也 可 以 导 致 同 步 硝 反 硝 化 现 象 的 发 生 。 H ugek o 研究 了 S R 反 应 器 在 曝 气 反 应 阶 ynsoY o B
主
在反应器 内部 ,由于充 氧不均衡 ,混合 不均
匀 ,形成 反应器 内部 不 同区域 缺氧 和好氧段 ,分 别
体
相
BOD
为反硝化菌和硝化菌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 ,此为生 物反应 大环 境 ,即宏 观环境 。事实上 ,生 产规模 的
生物反 应 器 中 ,完全 均匀 的混 合状态 并不 存在 ,即
P e d mo a p ., Alai e e a e l , T is h e a s u o n ssp c l n s fc a i g s hop ar
最佳。徐伟 锋 通过研究生物膜 法 中 D O对 S D N 系统脱氮效率 的影响表 明,在 D O为 10~ . r / . 30 g a
SBR[
、
氧化沟 [ 、C S _ 工艺 等 。 3 A T4 1
1 同步硝化 反硝 化机 理
1 1 宏 观环境 理 论 .
度以及微生物的絮体结构特征 ,因此 ,控制系统中 的D O浓 度 及 微 生 物 的 絮 体 结 构 对 能 否 进 行 S D N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d3b432da5e9856a5612600b.png)
( . 江台州学 院 , 1浙 浙江 台州 37 0 100;
2 南 昌大学鄱 阳湖生态环境 与资源利用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 . 江西
南 昌 30 3 ) 30 1
摘要: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 艺同传统的 生物脱氮 工艺相 比, 以节省碳 源, 少曝 气量 , 可 减 降低设备运行 费用等优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1 X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S u o r s n S m u t n o s Nirfc to a d De irfc to t dy Pr g e s o i la e u t i a in n n t i a i n i i
Abta tSm l n o s i f a o n e iict n( N src :i ut eu ti t na ddntf a o S D)h ssm b i sm r s ncmpr a nr c i i ri i a eov u e t i o ai o o i .
s n wi ta iin lme o o i g n r mo a .r i t o o l e u e e r y c ns mp in a d o t r d t a t d frn  ̄o e e v 1 h s me h d c u d r d c neg o u t n h o h o c nsr to o t r e p p rma e a s mma y o ure td me t n o eg td tt fsmu — o tucin c s . h a e d u r n c r n o si a d fr in su y sauso i ha c
点, 具有很大的发展 前途 。文章结合 国内外研究 , 从微 环境理论 、 生物 学理论和 中间产物理论方面对 同步硝 微 化反硝化 的产 生机理进行 了综述 , 并分析 了同步硝化反硝化 的实现条件和影响 因素 。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https://img.taocdn.com/s3/m/76d3bb3919e8b8f67d1cb922.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根据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需要在两个隔离的反应器中进行,或者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实际上,较早的时期,在一些没有明显的缺氧及厌氧段的活性污泥工艺中,人们就层多次观察到氮的非同化损失现象,在曝气系统中也曾多次观察到氮的消失。
在这些处理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往往发生在同样的处理条件及同一处理空间内,因此,这些现象被称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一、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优点对于各种处理工艺中出现的SND现象已有大量的报道,包括生物转盘、连续流反应器以及序批示SBR反应器等等。
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比较,SND 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1、能有效地保持反应器中pH稳定,减少或取消碱度的投加;2、减少传统反应器的容积,节省基建费用;3、对于仅由一个反应池组成的序批示反应器来讲,SND能够降低实现硝化-反硝化所需的时间;4、曝气量的节省,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
因此SND系统提供了今后降低投资并简化生物除氮技术的可能性。
二、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1、宏观环境生物反应器中的溶解氧DO主要是通过曝气设备的充氧而获得,无论何种曝气装置都无法使反应内氧气在污水中充分混匀。
最终形成反应器内部不同区域缺氧和好氧段,分别为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造成了事实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时进行。
除了反应器不同空间上的溶氧不均外,反应器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溶氧变化也可以导致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发生。
Hyungseok Yoo 研究了SBR反应器在曝气反应阶段,反应器内DO浓度历经减小后逐渐升高,并伴随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2、微环境理论缺氧微环境理论是目前已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机理,被认为是同步硝化/反硝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在活性污泥的絮体中,从絮体表面至其内核的不同层次上,由于氧传递的限制原因,氧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微生物絮体外表面氧的浓度较高,内层浓度较低。
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
![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a935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0.png)
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成为日益重要的环境问题。
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质,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
本文将从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应用实践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是一种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结合在一起的高效废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利用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依次氧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然后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和氮素的循环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相比传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分离工艺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效率和更低的能耗,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
以中国为例,许多大中城市都在其污水处理厂引入了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例如,北京市的某污水处理厂就采用了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每天处理数十万吨污水,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尽管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精密的监控和控制系统来确保工艺的稳定运行。
其次,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氮素去除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针对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进和优化。
首先,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工艺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调节,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00d3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3.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1. 引言:硝化和反硝化是自然界中氮循环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硝化指的是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N2)的过程。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是两种在水体和土壤中发生的硝化反硝化现象。
本文将对这两种现象进行深入讨论,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概念及机理:2.1 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硝化和反硝化同时在同一生境中进行的现象。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能够共存并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氮循环。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富含有机质和氮的水体和土壤中。
2.2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2.1 硝化: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氮(NH4+)生成亚硝酸盐(NO2-),再经过氧化反应生成硝酸盐(NO3-)。
2.2.2 反硝化: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和一氧化氮(N2O)。
3.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概念及机理:3.1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硝化和反硝化在同一小尺度范围内交替进行的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微生物周围,如土壤微生物团聚体、根际等环境中。
3.2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2.1 硝化:土壤中的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氮(NH4+)生成亚硝酸盐(NO2-),然后亚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NO3-)。
3.2.2 反硝化:硝酸盐中的氮气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N2)。
4.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重要性:4.1 氮素循环: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都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
它们促进了氨氮和硝酸盐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转化,并维持了生态系统中氮的平衡。
4.2 环境污染控制: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能够降低水体和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
硝酸盐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而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可以有效地将硝酸盐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一氧化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
![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65f1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f.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
硝化是指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而反硝化是指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气体的过程。
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
该过程常应用于废水处理厂等环境中,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首先是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由硝化细菌完成的,其中亚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亚硝化细菌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硝化过程需要较高的氧气供应,因此通常在好氧条件下进行。
接下来是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是由反硝化细菌完成的,其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气体。
反硝化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需要提供适量的碳源,并控制氧含量较低。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硝化和反硝化两种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这种同步操作使得废水中的氨氮能够被迅速转化为氮气气体,从而实现废水的脱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具有高效、省能、无需药剂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硝化反硝化知识汇总
![硝化反硝化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f85a9a3804d2b160a4ec0af.png)
硝化反硝化知识汇总1.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通过自养型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2.反硝化反应NO2-+3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 →0.5 N2+H2O+OH-NO3-+5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 →0.5 N2+2H2O+OH-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 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状态时,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
反硝化反应方程式为:NO2-+3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 →0.5 N2+H2O+OH-NO3-+5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 →0.5 N2+2H2O+OH-3.短程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是指NH3生成亚硝酸根,不再生产硝酸根;而由亚硝酸根直接生成N2,称为短程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NH3--NO2---N2,即可以从水中氨氮去除的一种工艺。
4.影响因素:(1)、pH硝化反应的适宜的pH值为7.0~8.0之间,其中亚硝化菌7.0~7.8时,活性最好;硝化菌在7.7~8.1时活性最好。
当pH 降到5.5以下,硝化反应几乎停止。
反硝化细菌最适宜的pH值为7.0~7.5之间。
考虑到硝化和反硝化两过程中碱度消耗与产生的相互性,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的最适的pH值应为7.5左右。
(2)、溶解氧(DO)硝化过程的DO应保持在2~3mg/L,反硝化过程的DO应保持0.2~0.5mg/L。
反应池内溶解氧的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一般维持在2~3mg/L,不得低于1mg/L,当溶解氧质量浓度低于0.5~0.7mg/L时,氨的硝态反应将受到抑制。
反硝化通常需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溶解氧对反硝化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氧会与硝酸盐竞争电子供体,同时分子态氧也会抑制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及其活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https://img.taocdn.com/s3/m/aaba6b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8.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
硝化反硝化作为地球上细菌尤其是微生物的重要代谢过程,在现有体系内具有重要的
作用,一般情况下,硝化反硝化是一种氮循环,也是营养元素硝酸盐在生物链内传递的主
要途径。
氮是地球生物体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可以通过太阳能和硝酸盐等化合物
来进行氮循环,满足生物体系生成和运行的需要。
硝化变化是氮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硝酸盐是生物体系中氮循环所必需的物质,硝酸盐的循环反应是硝化的反应形式。
硝化反硝化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交互过程,硝化反应是一种气体交换过程,其基本原理
是硝化细菌将氮气还原为有机物化的氮的过程,而硝化反应则是将硝化产物释放到水中的
过程,也就是将氮气还原为无机水溶性硝酸盐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对硝酸盐在生物体系中
发生转化和迁移作出贡献。
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是相互协调的,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能力来协调氮循环的正常运行,氮的循环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来达到,而这些循环过程也可以持续进行,可
以更好地支持地球生物体系的支撑和发展。
硝化反硝化是进行氮循环和氮转化的必要依赖,它也支撑着整个生物圈的发展与演变,是氮圈形成和保存的重要过程,也是地球生物体系
稳定发展良性循环的维持。
同步硝化反硝化综述
![同步硝化反硝化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0f52edb8f67c1cfad6b8ec.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摘要: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省碳源,减少曝气量,减少设备运行费用等优点,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前途。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介绍其主要机理,分析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微环境;生物脱氮;好氧反硝化Study Progress o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and DenitrificationAbstract: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has some obvious merits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for nitrogen removal. This method coul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ion cost. The paer made a summary on current domesticand foreign study status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in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mad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phenomenom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The author alsosummarized the practice and influencing facts of SND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her study of SND.Key words: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Microbiology;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Aerobic denitrification前言:根据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2个过程,硝化过程是氨通过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自养型转换,主要是由化能无机营养菌—硝化细菌完成的,反硝化过呈程则被认为是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完成的。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13d41659eef8c75fbfb37e.png)
硝化反 硝化现 象 (SmutnosNiict n adDe i i— i l eu t fai n —ntf a ri o ri ct n,N ai S D), 其是有氧条件下 的反硝化 现象 ( eo iD o 尤 A rbc e
从微观上 , 对于好 氧颗粒 污泥 体 由内到 外可 分 为 四层 : 缺氧区 、 氧区 、 好 扩散区 和主体 液相 区 。絮体颗 粒 尺寸 只需 达到 10IT时 , 5 II 缺氧 反硝 化 反应 就可 以在 絮体 内部 发 生 , T I
封 闭式循环 流水养 殖方式在世界范 围内已很 普及 , 对 但 水产养殖 污水净化 重点仍 在去除污水 中的有机物质 , 于水 对
产养殖污水 的硝 化和 脱氮 处理 方 面 , 还缺 乏 有效 的 治理 技
1 实现 同步硝 化 、 硝 化脱 氮 的理 论 基础 反
1 1 环 境 因 素 .
的适宜 p H范围为 7 9 最适 温度 为 3 , 以实现 同步硝化 反硝 化在 水产养殖废水 中的脱氮过程 。 - , 0℃ 可
关 键词 :同时硝化 一反硝化; 脱氮 ; 水产养殖
App ia in o i u t ne u tiia i n De‘ nir fc to lc to fS m la o sNirfc to — t iia i n — i a t wa e e t e ft n W se t rTr a m nto heAqu c lu e iu t r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16f7e4aeaad1f346933fca.png)
现状 , 并从微 环境 理论和微生物 理论 两个 方 面阐述 了同步 硝化反 硝化 作用 的机理 。论文 结合 目前 的研究 成 果综述 了同步硝化反硝 化影 响因素 的研究 。同时结 合 同步硝化 反硝 化技术 在实 际 中的应用 情况 , 出 目前 提
同步硝 化反硝化 尚待研究解 决的 问题 。 关键词 : 同步硝化 反硝化 ; 氮 ; 脱 机理 ; 影响 因素
n tiia in nd d nir fc to ir fc to a e t i a i n i
M A i 。 PENG i e g Ka j— n F
( p rme to vr n e t lEn ie rn De a t n fEn io m n a gn e ig,Anh ui Uniest fA rht cu e,Hee ,2 0 2 ) v r i o c ie t r y fi 3 0 2
微环 境理 论从 物理 学角度 解 释 同步 硝化 反硝
化, 这是 目前 被 普遍 接 受 的一 种 观点 。在活 性 污
泥 和生物 膜 内部 的微 环境 中存 在着 多种 物质传 递
的变 化 , 于 同步硝 化反 硝化来 说 , 对 主要 是 由于溶
解氧 的扩 散作 用 受 到 限制 , 而 在 微 生 物 絮体 内 从
Ab ta tTh a e n r d c san w fiin e h o o yo i u tn o sntiia in a dd ntiia sr c : ep p rito u e e efce tt c n lg fsm la e u i fc to n e irf — r c
中 图分 类 号 : 0 X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4 (0 0 0 —6—5 1 0 —50 2 1 )40 70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9cf96325c52cc58bd6bee9.png)
展。
关键词 : 同步 硝 化 反 硝 化 ; 生机 理 ; 究进 展 产 研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X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传统 的脱氮理论认为脱氮需经硝化和反硝化两个不 同的过程 。 硝 反 了较好的成果 ; 国内则刚刚起步 , 大多处在小试研究 阶段 。
化菌是异氧兼性厌氧菌 , 只有在 无分子氧而 同时存在 硝酸和亚硝酸离 子 的条件下 , 它们才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 , 使硝酸盐还原 。 但
就可 以将 NO N或 N N还原为氮气 。从而实现 了 S 。 O一 ND
22 好 氧颗 粒 污 泥 S D影 响 因素 . N
1 活性 污泥 絮体 S D N
1 . 机 理 1
好 氧颗粒污泥外 表和 内在 的不 同溶氧 水平分 别适合 硝化和反 硝化 微生物 的生长, 形成具有 同步硝化反硝化功 能的脱氮体 系 , 因此 , 溶氧是 实现 S D的一 个重要因素。同时 , N 张志等研究认为 ,H值也影响着同步 p 硝化反硝化 的过程, 他们认 为 p H值 在 8 9的范 围内 N 4 N有 较好的去 - H 一 除效果,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好氧颗粒污泥 中的硝化 细菌和反硝化 细菌的 适宜 p H值条件达到 了统一 , 了系统 的脱 氮性能 , 优化 并且 与传 统硝化 和 反硝化最佳 p H值条件相 比较, 氧颗粒污泥 更适合 偏碱性 的环境 ; 好 其 次 ,颗粒污泥 S D能力通 常与颗粒污泥相对 较大 的空 间尺寸和致密 的 N 结构直接相关, 这是因为颗粒污泥在传质方 向上存在着 明显 的好氧 区、 缺 氧区和厌氧区, 分别为硝化菌 、 亚硝化菌和各类反硝化菌 以及其他微生物 提供 良好的生存环 境。再次 , 碳源也 是影 响 S D的重要 因素 , N 这是 因为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23d34f5910ef12d2af9e7ce.png)
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综述摘要:本文总结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指出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并介绍了DEPHANOX 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三种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
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同时指出高效、低能耗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脱氮除磷;新工艺1引言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氮、磷营养元素的超标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湖泊的寿命迅速变短、海洋赤潮现象时有发生[1]。
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对氮、磷的排放限值越来越严格,所以,研究高效、经济以及低能耗的脱氮除磷工艺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本文主要叙述了脱氮除磷新工艺,这些新工艺较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效果要好,也为水厂的设计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2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2.1原理2.1.1生物脱氮机理生物脱氮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其中硝化是脱氮的限速过程。
硝化是由好氧自养菌来完成的,反硝化是由厌氧异养菌完成的。
在硝化过程之前,有机氮通过氨化细菌要转化成氨氮,即氨化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有机物的去除。
接着,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态氮,然后由硝化细菌转化成硝态氮。
最后,在缺氧条件下,水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氮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硝化反应:++++→+H O H NO O NH 222324反硝化反应:对于硝酸盐:O H N H NO 2236122+→++-对于亚硝酸盐:222242N O H H NO +→++-2.1.2生物除磷机理生物除磷主要是由水中的聚磷菌来完成的。
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释放体内的磷,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过量吸收水中的磷转化为细胞储存物。
通过移除系统中剩余污泥将磷从污水中去除。
2.2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2.2.1A2/O工艺A2/O工艺或称AAO工艺,一个处理系统同时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能够同时做到脱氮除磷以及有机物的降解[5]。
DO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DO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17d940752ea551810a68768.png)
U lJ 1 an e0 U S n l ●n ● t ●● I● t rl l Catl ● 0n
and 1 1 c l● ●, ● l en ● i t t● rl .eatl ● 0n l m ● n
e b a ebo e eo m r n ira t r
文 章 编 号 :0 7 7 5 2 0 }6 5 1 4 1 0 —63 (0 9 0 —0 8 —0
D 对 膜 生物 反应 器 中 同步 硝 化 反 硝 化 的影 响 O
陈 超 , 徐 国勋 , 曾林 慧 , 吴 晓 坤
( 海理 工 大学 环 境 与 建 筑 学 院 , 海 上 上 20 9 ) 0 0 3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 3卷 1 第6 期
J Unv r i f h n h i o c n ea dT c n l y . ie s yo a g a fr i c n e h oo t S S e g V 13 N . 2 0 o. 1 o6 0 9
b r c rt s a .%,04 ad 2 5 r pcvl ad r 00 14m e i ec r i e t , o e 08 9 .% n .%, e et e ; . #Li t o at , o ao h er9 8 s i y nf D f o n br o h
( ma・d ,h da l e n o me (玎 T)6 h ld er tn o me ( R ) y r ui r t t n t c e i i }R ,su g e t n t e i i S T)9 ,p v le7 8,tm. 0d H au ~ e
prt e 5 8℃ , abn nt g n( / eau  ̄2 r2 cro / i oe C N)9 frD f . / eb rat , e o a rtso r , 0 o 0 6mg L i t i eco rm v l e f o nh o r a N 一N, e iicf n N e6 . % ,11 ad5 . %, epc vl; r 0 0 . g Li e H dnt f a o ,S D a 2 5 9 . % n 8 3 ri i r rset e f f 0m / tc r 】 eu hws h t d r ee pr n n ioso vlm t c od g0 3 g / rn i at .T1 rslso a e xei t o dt n f ou er a i .5k N r o e t t u n h t me c i il n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1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1](https://img.taocdn.com/s3/m/f13a9f0279563c1ec5da718c.png)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一、绪论随着氮素污染的加剧,除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废水脱氮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两大类。
物理化学方法通常只能去除氨氮,常用的物化脱氮方法包括折点加氮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空气吹脱法和催化氧化法等。
生物脱氮技术由于其投资及运转成本低,操作简单且无二次污染,废水达标排放可靠性强等优点,因此成为脱氮的最佳处理方式。
传统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是首先在好氧条件下,亚硝酸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而后硝酸菌将亚硝酸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氮。
随后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氮或亚硝酸氮还原成气态氮或N2O。
虽然传统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在消除氮素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自养硝化菌在大量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竞争不如好氧异养菌,从而导致异养菌占优势;反硝化菌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而有机物的存在影响硝化反应的速度;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对DO浓度需要差别很大。
上述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不同要求导致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统一。
(2)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特别是在低温冬季。
因此造成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有机负荷较低,增加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3)为维持较高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事进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及运行费用;(4)硝化过程中产生的酸度需要投加碱中和,不仅增加了处理费用,而且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技术的出现为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实现硝化、反硝化和除碳提供了可能,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生物脱氮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具有下列优点:能缩短脱氮历程;节省碳源;降低动力消耗;提高处理能力;简化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
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国内外的不少实验和报道均证实在污水处理中可能存在许多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微生物过程,如厌氧氨氧化、好氧反硝化、异氧硝化及自养硝化细菌的反硝化等,为生物脱氮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也奠定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技术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