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女性主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人物与著作:
泰勒(Harriet Taylor),《女性的选举权》
穆勒(John Stuart Mill),《女性的屈从低位》
6
“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
实践活动包括:
法国:受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18世纪 90年代出现女性俱乐部,女性活动家玛丽·戈兹发表 第一个“女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的公平权利不 能限于男性;
导人,发表《为女权辩护》,为女性要求工作权、 教育权、政治权和投票权。
7
“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WAVE)
时间:始于20世纪60年代
历史背景: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重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 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分道扬镳为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还有“自由主 义女性主义”。
义”,“女性主义”比起“女权主义”含有更多平和
中庸的思想。
3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概念包括三个层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政治层面:女性主义认为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一个 政治权力问题,因而女性主义就是一场社会意识形 态的、旨在提高女性地位的政治斗争,其最终目标 是消除性别不平等和一切不平等现象,倡导性别之 间的平等、合作与和谐。
目的: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选举、教育、就业), 追求经济上的解放。
理论特征:第一波女性主义思潮显著特征在于强调权利平 等,为女性争取政治上的平等。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 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他们对女性被 排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生活之外作出回应,争取 扩展社会契约,为女性争取政治公民权。在1920年,美国 妇女在《美国宪法》第19次修正案中被赋予选举权,这是 第一波女权主义思潮的高潮。
理论层面:女性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社会 和人类自身的视角,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 值观念、学说或方法论原则。
实践层面:女性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社会运 动。
4
二、女性主义的历史进程
早期女性的声音:
15世纪:彼森(Christine de Pizan)1405年出版的 《女性之城》(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 反对仇女的观点,讨论了神话和历史中女性的优越 性,是全世界第一位女性主义者;
实质上“充溢着反传统的所指和能指”。这种所指与
能指不仅包括初期女权运动争取各种政治权利的社会
斗争,而且包含着在法律、教育和文化领域内批判与 建构的理论研究。
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我国学者将feminism译为
“女权运动”,但是由于国内很多人将女权运动视为
洪水猛兽,为了缓解这种偏见,因此改为“女性主
.
女性主义
1
主要内容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二、女性主义的历史进程:三波女性主义浪潮 三、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四、女性主义的当代发展
2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从feminine到feminism
Feminism直接来源于feminine,它否定与批判了男 权文化赋予女性的“女人味”或“十足的女性气质”,
美国: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 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通过《权利 与意见宣言》,大会主要组织者有莫特、斯坦顿和 安东尼;
英国:1859年,英国第一个女权组织“郎汉姆女士” 成立了“促进女性就业协会”;1915年英国女性协 会成立,一战期间进入高潮。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第一次浪潮中最著名的领
16世纪: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 《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表达了两性平等的思想;
17世纪:英国的艾斯泰尔(Mary Austell) ,是那个
时代最激进也最系统的女性主义者,她的行动被誉
为英国第一次稍具规模的女性主义抗争。
5
“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历史背景: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 “第一波女性主义”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性政治》(Sexual Politics)
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女太监》(The
Female Eunuch)
8
“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WAVE)
理论特征: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显著特征在于强调经济权 利,为女性争取经济上的平等。它始于对第一波女权主义 思潮的不满与质疑,第二波女权主义者认为,虽然第一波 女权主义思潮为妇女取得了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就业权, 但工作中存在的性别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女性大多只是从 事具有传统女性特质的工作,如打字、端茶送水、打扫卫 生等,并没有做出实质性工作,而且妇女在其他方面均没 有获得男女平等权利。
女性的批判。
9
“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
时间:20世纪80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末
目的: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力,表面上的性别平等 掩饰了实际上的性别不平等,要消除两性差别。
代表人物及著作: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 1949)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的神话》(The Feminine Mystique,1963)
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女权主义理论 的发展与广泛的妇女群众运动紧密结合;二是“个人的就 是政治的”斗争纲领,即第二波女权主义者不仅要为妇女 争取公共领域的平等,而且要为改变妇女在家庭与私人领 域的生活状况而奋斗。
但由于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主要是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导,
其中存在种族和阶级歧视,因而受到有色人种女性及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