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海河水系降水与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水资源海河水利2010.N o.6海河水系降水与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马颖,张松涛(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天津300061)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突显。
以海河流域的海河水系作为研究区域,应用M ann-K endal l趋势及突变检验方法对降水及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为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变化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降水;径流量;趋势分析;突变分析;M a nn-K enda l中图分类号:TV l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28(2010)06—0(X)4-03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工业和农业集中分布区,大中城市众多。
流域总人口1.37亿,占全国的10%。
2008年,海河流域G D P达3.95万亿元,占全国的13%:人均G D P 达2.88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7.4%。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燃料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近年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使海河流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基础支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华北地区,水文循环机理比较复杂。
它不仅与陆地表层系统中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时空分布密切相关。
而且与农业开发、都市化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直接相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水循环自然变化的空间格局和过程.加剧了水资源形成与变化的复杂性。
海河流域的径流特性发生了变化,水资源短缺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开展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11。
笔者选取海河流域中的海河水系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北、南系的划分,对其近几十年来的降水量、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寻找突变点,寻求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新的突破点。
该内容是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的主要内容之一。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一、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体情况1、1地下水资源量总体情况据海河流域2000—2019年水资源公报,2000年以来,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平均为224×108m3,与1956年以来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相比明显减少,减少15%以上。
近20年中的18个年份地下水资源量少于多年平均水平,占比90%。
仅有2012年、2016年在多年平均水平以上,主要是因为该两年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一成以上。
尽管如此,此两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也仅是略高于多年平均水平,分别仅比多年平均值高6%、3%。
近20年来,降水量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有7年,其中有5年地下水资源量低于多年平均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常年维持较低数值,即使在丰水年,转化成的地下水资源量依然较少。
流域地下水总体呈现水量少,且资源转化率不高的特点。
1、2对降水的响应点绘近20年海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度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表明,作为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源,降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二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5。
年降水量在400mm 左右时,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50×108m3,降水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约为11.7%;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时,地下水资源量约为280×108m3,降水转化成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约为14.6%。
因此,降水是影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海河流域降水转化成地下水资源的比例不高。
二、地下水资源供水变化趋势2、1地下水供水情况海河流域地下水供水量近20年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
2000—2007年间地下水供水量在250×108m3以上,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8—2012年间基本维持在230~240×108m3之间,比以往有所减少。
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到2019年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减少至160×108m3。
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变化初步分析
趋势, 为 防汛抗旱 工作 及社会 公众提供 参考 。
1 降 水 分 析
1 . 1近 年 来 变化 分 析
据1 9 6 1 年 以来 多 年 降 水量 资 料 分析 , 近 年 来我 国 年
降 水 量 呈 现 北 方 增 加 南 方 减 少态 势 。 北 方 的 松 辽 流 域
3 0
考 价 值
关键 词 : 南涝 ; 北旱 ; 变 化 分 析 中图 法分 类 号 : ¥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9 2 6 4( 2 0 1 4) O 1 — 3 0 — 0 4
受特殊地 理 气候 条件影 响 , 我国 降水时 空分 _ 布严 重 不
2 0
-
3 0
∞ ∞
0 』 一
U 0 l 、
2 0 1 1
年份 ( a ) 松辽 流 域
3 l 7
一
年份
( b ) 海 河流 域
年 降 雨量 一 多 年平 均 …~1 0年 滑动 平 均
l 3
、
g l 5
号
一
、一
一 k
、 、 ~
均, 总 体上 呈现“ 南涝 北旱” 的格 局 。 但近 年来 , 我 国 北 疗地 区洪水 有 所增 加 , 南 方地 区干 旱时 有 发生 , “ 南 涝北 早 ” 格 局是否 发生变 化 引起 了社 会的 广泛 关注 。 因此 , 非常 有必
要 开展 “ 南 涝北旱 ” 格局变 化研究 , 研 判 我 国 水 情 总 体 发展
理 论 研 讨
我 国“ 南涝 北旱" 格 局 变 化初 步分 析
尹 志 杰 孙春 鹏 王 容 李新 红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96.8”暴雨洪水的特点是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洪水洪峰流量大,而洪量相对较小。
洪峰流量一般相当于20年一遇左右,洪水总量为10年一遇左右。
海河流域每次大水都给流域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宏大损失。
1996年,启用6个蓄滞洪区,地质灾害6000余处,交通干线中断121h,死亡200余人,全流域洪涝水造成经济损失402亿元。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体系现状____成立后,海河流域经过50年代、70年代初和80年代三次规划,两次大规模治理,先后修建了190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其中山区大型水库31座,总库容256亿m3,控制山区面积的85%;修筑骨干堤防3535km(其中Ⅰ级堤防599km,Ⅱ级堤防2936km),扩建、新辟了漳卫新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扩挖了南排河、北排河、徒骇河、马颊河等骨干排涝河道,仅海河水系的设计入海才能就达24680m3/s;规划保存了28个行蓄滞洪区,可滞蓄洪水198亿m3。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理方针,初步构筑了以堤防为根底,大型水库和蓄滞洪区为骨干,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防洪格局全面形成。
1998年大水后,国家加大了水利建立投资力度,1998—2023年,中央共安排海河流域防洪工程投资166.51亿元,地方匹配投资251.6亿元。
截至2023年末,完成Ⅰ级堤防治理282km,占Ⅰ级堤防总长度的47%;Ⅱ级堤防治理619km,占Ⅱ级堤防总长度的21%;施行了黄壁庄、岗南、王快、于桥、大黑汀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了盘石头水库和永定河滞洪水库;蓄滞洪区内解决救生问题的人口增加到131万人,占蓄滞洪区总人口的25%;防洪非工程建立也得到初步加强。
2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经过屡次治理,海河防洪体系建立获得很大成效,但由于流域水情复杂、治理投入缺乏等原因,防洪减灾体系建立与新形势下的防洪保安要求还有很大间隔,尚不具备抵御标准洪水的才能,洪水仍然是流域的心腹大患。
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自然概况
海河流域西部、北部为山区高原, 东部、东南部为平原,总的地势由西 部、北部和西南部三面向渤海湾倾斜, 山区与平原区几近直交,丘陵过渡带 很窄。 高原和山区面积共占全流域总面积的 60%,平原面积占40%。
。
海河流域社会概况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1998年流域 总人口1.22亿,占全国的近10%,其中城镇人口3365 万,城镇化率28%。流域平均人口密度384人/km2, 其中平原地区608人/km2。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 1998年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9674亿元, 占全国的12%,人均GDP792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6270元)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1.37万亿元。
海河水系图
流域特征
•
• • • •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气候条件 植被生态 流域文化
• 海河是河北省第一大河。也是华北区重要河流之一。流域 范围:西起山西高原、北到内蒙古高原,东临渤海,南抵 黄河北堤。 • 流域内北有燕山东西横贯。西有军都山、太行山呈东北一 西南走向,三山形成一弧形屏障,环抱着海河平原。由于 大地构造的断裂和沉降作用。在山区形成若干山间盆地。 海河平原按成因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扇平原、中部冲积平 原和滨海平原。海河各支流由山地流向平原,由于坡度骤 减,流缓沙沉。河床越淤越高。不得不依靠大堤束水,久 而久之,河床即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半地上河”或“地 上河”。河道泄洪能力日益减小,两河之间形成河间洼地, 每遇洪水,易决口泛滥,沥水往往积于洼地,无处可排, 成为河北省洪、涝、碱极易发生的地区。 • 海河平原又称河北平原,地势南部由西南倾向东北,北部 自西北倾向东南,海河各支流由北部和西部的山地流向河 北平原,在地势最低的天津附近汇集,然后经海河干流东 流入海
海河流域近60a降水极值的频率分析及时空分布特征
水%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等&的极值变化趋
势 王志福和钱永甫 任永建 %="2;8#23+"!""''
"!""*'
等 李熠和买苗 "!")&'
"!")*& )
刘学峰等对海河流
域的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进行了
研 究 % 刘 学 锋 等" !")"' 王 刚 等" !")$' 张 兵 等"
!")$&) 但在目前的趋势分析研究中"多侧重于简
单的一次线性上升和下降趋势分析"以及降水的突
变和周期分析'而对降水极值的均值和方差的跳跃
性分析"上升和下降的程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分析的 较少)
降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主要是由降水产 生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和其他因素差异决定的) 降水极值难以用气候模式来定量预报"但可以通过 水文频率分析和参数估计等统计方法来拟合极值降 水的最优分布线型"进而推求不同重现期的频率估 计值"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因此"当代气 候条件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模式拟合等问题成为 近年 来 的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的 又 一 重 要 课 题) :82&*8##818#23+%)*,%&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研究了十 年一遇到百年一遇重现期下的气候极值与平均气候 统计参数的关系) 蔡敏等尝试用 分 R0A*83 布来拟 合极端降水"对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的概率分 布特征 及 其 参 数 的 空 间 分 布 进 行 研 究 % 蔡 敏 等"
海河水文特征
海河水文特征海河,中国第二长河流,全长约1,389公里,流域面积约达74.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交通要道。
其水文特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性,对于保障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季节性变化海河流域地处中国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交界处,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海河水位开始上涨,直到夏季达到最高峰。
夏季是海河流域的洪水季节,流域内的降水和融雪水都会导致河水迅速上涨,甚至引发洪水。
随着秋季的到来,降雨减少,河水开始下降,直到冬季水位最低,流量最小。
二、年际变化性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河流域的年际水文变化较为显著。
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河流水位和流量的年际变化较为明显。
例如,2018年海河流域遭受了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流域内的水源枯竭,河水流量大幅下降。
而在2019年,受台风和降雨影响,海河流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三、水质特征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质对于保障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海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并不乐观。
据统计,流域内的一些河段已经出现了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四、总结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交通要道,其水文特征具有季节性和年际变化性。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并不乐观,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保障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海河流域降水极值的时空演变特征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Vo . 5 NO 4 11 。
Cl a i n v r n e t 1 s a c i tc a d En io m n a m Re e 刘学锋 ,向亮 ,于长文.2 1 .海河 流域降水极值 的时空演变特征 L] 00 J.气候与环境研究 ,1 ( ) 5 4 1 i u fn ,Xi gLag, 5 4 :4 1— 6 .LuX eeg a i n n
干旱化程度最 为显著 。降水的极值变化致使 降水 时空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 ,使得海河 流域 干旱事件发 生频率 和
强 度 增 加 ,从 而 对 流 域 内 生 态 、环 境 和 社 会 经 济 系统 产 生 深 远 的 影 响 。
关键词
海河 流域 降水极 值
时空变化
变 化趋 势
中 图分 类 号 P 6 . 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5 ( 0 0 40 5 —1 0 69 8 2 1 )0 —4 11
Ch r ce itc fTe po a nd S a i lVa i to ft e a a trsiso m r la p ta ra i nso h
Pr c pia i n Ex r m e n t a h v r Ba i e i t to t e s i he H i e Ri e sn
a d En io m e t lRe e rh (n Chie e ,1 ( ):45 n vr n n a sa c i n s) 5 4 1—4 1 6.
海 河 流 域 降 水 极 值 的 时 空 演 变 特 征
刘 学锋
海河流域近51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海河流域近51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束美珍;刘丽红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5(013)006
【摘要】利用海河流域1960年-2010年25个典型气象站点的逐月降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计距平法分析海河流域年际降雨特征,应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法综合分析降雨量的概率分布,运用空间插值法分析海河流域降雨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近51年来降雨量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且近年来下降趋势稳定.海河流域丰水年较少,枯水年较多,且有加剧的趋势,年内降雨极不均匀,季节变化明显,降雨量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总页数】4页(P1065-1068)
【作者】束美珍;刘丽红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
【相关文献】
1.海河流域近5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王利娜;朱厚华;鲁帆;何立新
2.1951~2005年海河流域汛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徐志龙;曹阳;杨敏
3.近60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J], 孙荧杉;刘强;李庆国;袁晓敏;;
4.海河流域近10a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J], 于洋;李春丽;夏达忠;包鑫如
5.大沽河流域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盛茂刚;黄修东;左林远;陈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河流域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
19 8 m a和 一19 2 / ,即降水量每年 约减少 19 m;两种 方法 对年值 的统 计检 验是 相 同的 ,均呈 现 明 .1m / .8 mm a .m
春季 受 蒙 古 大 陆 性 气 团 影 响 ,气 温 回升 快 ,风 速 大 ,气候 干燥 ,蒸 发量 大 ,往 往形 成 干旱 天气 ;夏
流域 降水 、蒸 发 和气 温等 水文 气象 要 素 的时空变 化 规律 ,结 果 显示 ,海 河流 域 的降水 在 时 间上 的变化
相对 比较大 ,蒸 发 量 在 时 间 上 的 变化 相 对 比较 小 ,
【 摘
10 7 0 8 5)
要 】 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 ( n Man—K n a ) 对海河流域 3 气象站点的 4 间 (9 7~ 04年 ) edl 1 2个 8年 15 2 0
月 降水量序列 长期 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并用参 数检验法进行对 比;同时根据 3 2个站点 的结果 ,用 S r r. uf 70做出 e
气温 在 时 间 上 的 变 化 相 对 比 较 小 。 袁 飞 等 (05 曾应 用大 尺度 陆 面 水 文模 型 一可 变 下 渗能 20 )
力模 型 V C ( ai l Ift t n C p c y 与 区域 I V r be nir i a ai ) a lao t 气候 变 化影 响研 究模 型 P E I ( rv ig einl R CS Po i n g a d R o
法 ,并 成 功 应 用 于 海 河 流 域 的 3 1个 测 站 1 6 9 0— 20 0 1年 降 水 、蒸 发 和气 温 的分 析 ,直 观 表 达 海 河
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降水演变研究综述
响 最剧 烈 的 地 区 , 百 年 来其 降水 的 总 量 和 时 空 分布 均 发 生 了显 著 的 变化 , 近 对海 河流 域 水 资 源产 生 了十 分 显 著 的影 响 。 本 文 对近 年 海 河流 域 降水 演 变相 关研 究 成 果 进 行 了综 述 , 点 总 结 了 海河 流 域 降水 演 变事 实和 变 化 趋 势 、 重 气候 变 化 和人 类
文对 近年 海 河 流域 降水 演 变 相 关 研 究进 行 了综 述 。重 点对 海 河
活 动 具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性 。 同 时 , 河 流 域 降 水 还 具 有 明 显 的 代 海 际 震 荡 现 象 , 想 等根 据 18 ~ 0 2年 的海 河 流 域 降 水 资 料 绘 李 8 1 20 制 了海 河 流 域 年 降 水 距 平 百 分 率 的 l 年 滑 动平 均 值 变 化 曲 线 1
活动 对 海 河 流域 降水 影 响 等 方 面研 究 成果 。
关键词 : 气候 变化 ; 类 活 动 ; 人 海河 流 域 ; 降水
中 图分 类 号 :4 76 P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0 0 5 ( 1 )4 0 3— 10 — 8 22 0 0 — 0 2 0 0 4 大 . 在 连 丰 或 连 枯 的 规 律口 如 18 ~ 9 6年 出 现 了连 续 7个 存 1 , 9 9 19
2 丰 水 年 . 1 9 04年 则 为 连续 7年 的枯 水 期 。 不 同 年 份 的 O 而 9720
1 引 言
海河 流域 东 临 渤 海 . 界 黄河 , 起 太 行 山 , 倚 内 蒙 古 高 南 西 北
原 南 缘 , 于 温 带 半 湿 润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候 区 , 域 面 积 3 .8 属 流 1 x 7 l m , 年平 均 降水 量 5 5 m,0 4年 流域 内 总人 口 1 7 1 &k 多 3 m 20 . x 0, 3 G P为 2 4 x O 元 ,人 口与 G P总 量 分 别 占 全 国 的 l %和 D O3 1 l D O
海河水文特征
海河水文特征海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全长约1,100公里,流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地区。
海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海河的水文特征十分独特,对于了解和掌握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水环境状况、水文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河流域的水文特征1.水文周期长海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由于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夏季,而冬季降水很少,因此海河流域的水文周期长,流量变化较为显著。
在流域上游的山区,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而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蒸发量大、水分利用率高,水资源较为匮乏。
2. 洪水频发海河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于暴雨和大雪等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
由于海河流域的地形较为平坦,河道比较宽阔,河道流速较慢,因此在暴雨和大雪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时,水量增加较快,河道容量不足,就容易发生洪水。
尤其是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洪水容易泛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干旱严重虽然海河流域降雨量在夏季较为充沛,但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水分利用率高,导致海河流域的干旱问题比较严重。
在水文周期长的情况下,干旱问题更是凸显。
特别是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降雨和地下水。
由于海河流域的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水资源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流域上游的山区,由于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而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蒸发量大,水资源较为匮乏。
由于海河流域的水文周期长,水资源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干旱的情况下,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就容易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特别是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近60年来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降水量变化特性分析
2 . 1 年 内及年 际分 配
基金项 目: 水 利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经 费 项 目( 2 0 1 1 0 1 0 1 6 ) ; 河 南
2 0 1 3 . N o . 3
海
河
水
利
・ 7 ・
D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7 3 2 8 . 2 0 1 3 . 0 3 . 0 0 3
近6 0年来 内蒙古 高原 内陆河东部流域 降水 量变化特性分析
马晓庆 , 丁志宏 , 李 娜。
6 —8月, 约 占全年 降水量的 6 8 %; 年 降水量均呈现 衰减趋 势。 关键词 : 内蒙古高原 东部 ; 内陆河 ; 降水量 中图分类号 : T V1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2 8 ( 2 0 1 3 ) 0 3 — 0 0 0 7 — 0 3
内蒙古 高原 内陆河 东部 流域 位 于东经 1 1 1 。 2 0 ~
面积 6 . 8 万k m , 由乌拉 盖 河 、 色也 勒吉 河 等 1 1条河 流组成 。最大 的 内流河是 乌拉盖 河 , 河长 5 3 0 k m, 面 积2 . O 2万 k m , 多年平 均径 流量 1 . 4 5亿 m 3 。 最 大 的内 陆湖泊是 乌拉盖 淖尔 , 水 域面积 2 1 5 . 9 2 k m 。 本 流 域水 资源 总量 4 0 . 2亿 m , . 河北 省水 资 源量
影响海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因素分析_影响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doc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海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的因素,其中降雨、气温、流域的时空分布、流域形态、人类的直接和间接活动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径流的变化。
通过分析得出,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以不同程度和范围影响着海河流域的径流。
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径流的变化分析和成因分析上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也给该流域的水资源的利研究带来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海河流域;径流变化;人类活动中图分类号:TV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50-021 引言河流的径流主要受到降雨、气温、时空分布、流域形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海河流域河水的径流在本世纪出现很大变化。
在平原地区出现了河流断流,人海径流锐减等现象。
海河流域位于中国的渤海湾地区,受大陆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地理形态复杂多变,对气候变化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
引起径流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分析影响径流变化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这对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都很重要。
2 海河流域地表水径流概况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云中、太岳山,北依蒙古高原。
流域总面积32万km2。
其中山区面积18.9km2 ,平原面积13.1km2 。
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35mm,年平均陆地蒸发量470mm,年水面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气温1.5~14℃,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
全流域干旱指数为1.5~3.0。
地表径流沿太行山、燕山山脉有一个径流深大于100mm的高值区,太行山、燕山的背风坡,径流深比迎风坡明显减少,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5~50mm,平原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0~50mm,径流多年变化幅度比降水更大,径流变差系数Cv为0.19~1.44。
该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5亿m3,水资源总量370亿m3。
近60年海河流域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分析
—
1 9 7 8 1 98 8
删 删
1 9 9 8 2 0 08
一 ∞ . 一 . 一 、 咖 赠 * 褂 叵好
为2 . 5 。 × 2 . 5 。 的再 分析 资料 。
过 程 的重要 特 征参 数 . 陆地/ 大气 系统 的水 汽输 送 既 是 水循 环 的一个 环节 , 同时又是 潜热输 送 的载 体 , 是
能量 平衡 的重要 影 响因子 以及水 量平 衡 的重要 组 成
3 水汽通 量 变化特 征分 析
水汽通量合成 , 分 析研 究 水 汽运 动 的 空间 分 布 。
关键词 : 海河流域 ; 水汽通量 ; 变化特征 ;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T V l l ; P 3 3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2 8 ( 2 0 1 3 ) 0 6 — 0 0 4 2 — 0 3
( 海河水利委员会 水文局 , 天津
3 0 0 1 7 0 )
摘 要: 利用 1 9 4 8 — 2 0 1 0年 NC E P / NC A 1 L再分析 资料 , 计算 出经向和纬向月均水汽通量和年均水汽通量。分析研 究
水汽通量历年夏 、 冬季和全年 变化趋势( 均包括经向和纬向) 以及边界处的大气收 支情况。选取代表年将经向和纬向
将 水 汽水 平输 送矢 量 分解 为经 向输送 和 纬 向输送 2
与 流域 内 的 口 、 经 济 和土地 等资 源严 重不协 调 。 近
年来 , 海 河流 域水 资源 呈现 出显著 减少 趋 势 , 加 剧 了
个分量 , 并规 定 : 向东 的纬 向输 送通 量 为 正 , 向西 的 纬 向输送通 量 为负 ; 向北 的经 向输送 为正 , 向南 的经
海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
海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郝春沣;贾仰文;龚家国;彭辉【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年(卷),期】2010(008)001【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深入分析并把握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表征参数--降水量和气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检验、突变点检测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海河流域1956-2005年降水量和气温系列进行研究,并从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等多个角度分析海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表明,近50年来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尤其是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突变点为1979年,主要周期为2年和13年;而年平均气温(特别是冬季和春季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突变点为1986年,主要周期为5年和14年.相关成果可作为该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总页数】6页(P39-43,51)【作者】郝春沣;贾仰文;龚家国;彭辉【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近51年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王永财;孙艳玲;张静;王中良2.洱海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洱海水资源的影响 [J], 黄慧君;王永平;李庆红3.海河流域近500年旱涝演变规律分析 [J], 严小林;张建云;鲍振鑫;王国庆;关铁生4.海河流域近500年旱涝演变规律分析 [J], 严小林;张建云;鲍振鑫;王国庆;关铁生5.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卜红梅;党海山;张全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河流域水环境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海河流域水环境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1 海河流域水环境演变的简要回顾海河流域是近2000年变化最大的流域。
从空间看,水系的变化愈向下游变动愈大;从时间上看,海河南系卫河、漳河、滹沱河下游河道自汉代(约公元1世纪)以来迁徙频繁;北系河道永定河、蓟运河等在明代中期即13世纪以后,由清水河流变为浑水河流。
下游河道和湖泊洼淀愈到近代变化愈大。
1.1 河道的演变海河南北水系迁徙极限大致北系以诓水(又称易水,宋代至今称拒马河)为界。
黄河北流时期,在黄河的压迫下南系诸水河道没有逾越过诓水。
汉代诓水下游合易水经今天津入海,黄河此时经行诓水下游入海河道。
北宋以拒马河等河为宋辽的界河,将拒马河水引入塘泺拒金兵入侵。
这些水泊后来演变为今天的白洋淀、东淀、文安洼。
在地质构造上白洋淀至文安洼属于带状的凹陷地带,这一地质构造带也成为海河南系诸水的北界。
海河水系形成以南系干流卫河-南运河的形成为标志。
而卫河和南运河的形成与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和三国以来尤其是隋唐永济渠开凿运河和运河运用有直接的关系。
隋大业四年(608年)循三国白沟河的旧迹开永济渠(宋元明称御河,今称卫河)。
隋永济渠可北至涿州与永定河水系相通。
永济渠上游以沁河和淇水为水源,这是海河流域西南界。
宋代黄河向北泛滥,御河与黄河的北泛河道汇合。
元开会通河,在山东临清与御河相接,北至今天津直沽,与潞水通。
此后临清以北御河又称南运河。
由于黄河主流南移,以及运河的开凿和运用,唐宋御河成为海河南系干流河道,海河作为独立的流域形成。
海河南系有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三大河流。
由于北受永定河冲积扇限制,南受黄河、滹沱河(子牙河水系)淤积的限制,水系变化不大。
明清时由于永定河侵入,主流从霸县、信安南移至今日河道。
北宋时引水灌塘泺,大清河下游与这些水域连成一片。
在历史时期子牙河水系中滹沱河与南运河水系中的漳河变动最大。
黄河在1128年南决冲入淮河流域之前,逐渐退出海河流域的过程中,以及海河流域诸河决口改道,在华北平原上留下了众多的古河道,成为浅层地下水汇集带。
海河流域近5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水 量低 于多 年平均 降水 量 。l6 — l7 年降水 较 充 9O 9 1
足 ,9 8 18 17 - 9 9年降 水 相 对 较 少 。 由五 年 滑 动 平 均 趋 势 曲线 看 , 降水 量 呈 下 降趋 势 , 化 幅 度不 显著 , 变 年 降水量 随机 波动 。
量 量
16- 2 1 降水量 变化 趋 势 如 图 2所 示 。18— 99 0 0年 90
19 90年 、0 0 2 1 2 0 - 00年 两 个 时 间段 均 出现 7a年 降
2 数 据来 源
本研 究所 用数 据 资料 主要是 由气候 中心提供 的 地 面气象 站逐 日降水量 , 为使 研究 结果 更具 科学 性 , 综合 考虑 各站 点资 料 的可靠性 和完 整性 以及 在海 河 流 域 的 代 表 性 , 选 资 料 时 间 尺 度 为 16 - 2 1 所 90 00
干燥 度 大 , 度 上 升 迅 速 , 易 形 成 降 水 条 件 。 温 不
1 6— 17 9 0 9 9年连续 2 0a内 均 出 现 不 同程 度 的 少 雨 现象 。
秋 季 多 年平 均 降 水 量 占全 年 的 6 . % , 3 5 由图 3
() c 可知 , 季海 河 流域 降 水 量 呈下 降趋 势 , 秋 多年 平 均 降水 量为 3 2m 2 m。秋季 降水 量极 大 值 5 5m 出 2 m
统计分 析海 河 流域 16 - 2 1 降水 量 得 出 , 9 0 0 0年 海 河 流域 5 来 的 年 降水 量 在 30~73 m 0a 3 5 m间 变 化 。年 降水 量极 大 值 7 3m 出现 在 16 5 m 9 4年 , 小 极
值 3 0 m 出 现 在 16 3 m 9 5年 , 大 、 小 降 水 量 相 差 最 最 4 3m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50 m 2 m, 0 m。 海 河 流 域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降水量影响机理分析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降水量影响机理分析
张金堂;乔光建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2009(007)003
【摘要】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和制约.人类活动既能影响大气和下垫面从而使气候发生变化,又能直接影响气候.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等因素影响降水,同时也和海河流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关.通过对海河流域降雨形成过程的机理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降水量影响,对进一步认识该区水资源状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5页(P77-80,87)
【作者】张金堂;乔光建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050031;河北省邢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邢台,0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P4
【相关文献】
1.1800年以来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量的定量重建及分析 [J], 王涛;郭媛;罗艳;周迎平
2.海河流域汛期降水量多尺度分析及预测研究 [J], 魏琳;徐姝;张治倩
3.近60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J], 孙荧杉;刘强;李庆国;袁晓敏;;
4.海河流域近10a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J], 于洋;李春丽;夏达忠;包鑫如
5.海河流域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 [J], 贺瑞敏;张建云;鲍振鑫;严小林;王国庆;刘翠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