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实现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嵌入式系统是指直接嵌入产品内部,在特定场合下,为产品提供必要的功能的电子系统。
嵌入式系统已成为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空调、电视、冰箱等众多产品中都得以广泛应用。
本文重点讨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一、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思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思路:1、功能可靠性嵌入式系统是直接嵌入产品中,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关系到用户的信任和使用寿命。
因此,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应将产品的功能上限和下限掌握好,降低可能发生的异常事故。
2、底层硬件匹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需要选择正确的芯片和硬件,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硬件的选择应考虑使用场合、使用周期及系统运行速度等多方面因素,保证系统不易出现瓶颈。
3、软件功能丰富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功能应与产品整体需求相匹配。
软件应可以定制,适合市场不断变化和用户需求增加的情况。
要保证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调整性,确保系统在更新机制、用户交互和数据传输方面的灵活应变。
4、可靠性与安全性嵌入式系统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系统的可靠性涉及多方面因素,要确保系统的重要信息不会丢失或泄露。
在硬件、软件开发时都应实现尽可能严格的测试,确保系统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仍能运行稳定。
二、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实现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硬件实现硬件设计通常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焊接以及电路验证测试等环节。
硬件设计要考虑到元器件的可靠性、生产成本、产品的实际使用条件等问题。
硬件设计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使用场合等因素进行分区,将所有部分组合在一起运作。
2、软件实现软件实现有相对成熟的软件模板。
在实现时,可以使用一些现有的嵌入式系统相应的实现工具:例如,MCUBoot、u-boot 等,这些工具可以通过一些跟板子匹配的配置文件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并完成整个编译操作。
在软件设计阶段,同时考虑到实际产品的应用场景,充分考虑系统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等问题。
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并以可控的方式与其他系统交互。
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而芯片则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实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芯片设计的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设计流程和实现技巧等方面,为读者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芯片设计与实现。
一、芯片设计的基础知识芯片设计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原理。
其中,模拟电路主要涉及到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需要掌握放大器、滤波器、运算放大器等基本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数字电路则是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基础,涉及到逻辑门、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等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需要掌握CPU、存储器、总线以及相关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嵌入式系统原理则强调对应用场景的理解和特定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掌握具体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
二、常用芯片设计工具芯片设计通常需要使用电路仿真、绘图和物理设计等工具。
电路仿真工具能够帮助芯片设计师模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常用的仿真工具有SPICE、PSPICE、HSPICE等。
绘图工具主要用于绘制原理图、布局和连线图,常用的工具有Altium Designer、OrCAD、PCB Artist等。
物理设计工具则是将电路布局转换为物理结构,包括各层电路的布局和相对位置等,常用的工具有Virtuoso Layout Suite、Cadence 等。
三、芯片设计流程芯片设计流程一般包括芯片规格确认、电路设计、验证和测试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芯片的规格进行详细的确认,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运算速度、功耗和封装方式等方面。
其次,进行电路设计,包括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布局和连线的确定等工作。
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以确保电路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1)
2.2.1.2 FLASH接口电路设计
– 本设计中设定数据宽度为32位,而在ARM中希望字单元的地址是字对齐的, 这就要求地址的低两位为0,即地址为0B00,因此在连接SDRAM和FLASH时 要使其地址低两位A[0:1]为0。FLASH采用三星的KM29U128T,FLASH在实 际中主要用nFWE、nFOE、ALE、CLE、nFCE等的控制信号,电路图如图2-4 所示。
接
扩
展 板
CPU S3C2410X
接
口
64M SDRAM 16M FLASH 外部晶振
图 2-3 嵌入式水文信息采集智能终端核心板原理图
2.2.1 核心板硬件设计
• 2.2.1.1 CPU S3C2410X功能概述 S3C2410X是基于ARM920T内核的,最大工作频率能达到203MHz;可支持基 本的外设接口,如彩色TFT LCD、USB、IIC、IIS、SPI、UART等,并支持 MMC和SD等标准的外部插卡。S3C2410X能支持NAND FLASH启动,具有很高 的性价比,另外S3C2410X在市场上已有很多成熟的应用,因此作者选用了 S3C2410X作为基于GPRS的嵌入式水文信息采集智能终端的应用处理器,下 面是对S3C2410X功能的简要说明: S3C2410X芯片是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ARM920T内核的16/32位 RISC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S3C2410X芯片的CPU内核,16/32位ARM920T RISC微处理器采用0.18um CMOS标准单元结构。ARM920T内核由ARM9TDM1存 储管理单元(MMU)和高速缓存三部分组成。其中MMU可以管理虚拟内存,高 速缓存由独立的16KB地址和16KB数据高速Cache组成。 S3C2410X芯片集成了一个LCD控制器(支持STN和TFT液晶显示屏)、NAND FL-ASH控制器、SDRAM控制器、3个通道的UART、4个通道的DMA, 4个具有 PWM(脉冲宽度调制)功能的计时器和一个内部时钟、8通道的10位ADC。 S3C2410X还有很多丰富的外部接口,如触摸屏接口、I2C总线接口、I2S总 线接口、两个USB主机接口、一个USB设备接口、两个SPI接口、SD接口和 MMC卡接口。在时钟方面S3C2410X也有突出的特点,该芯片集成了一个具 有日历功能的RTC(实时控制)和具有PLL(M-PLL和UPLL)的芯片时钟发生器。 MPLL产生主时钟,能够使处理器工作频率最高达到203MHz。这个工作频率 能够使处理器轻松运行WinCE, Linux等操作系统以及进行较为复杂的数据 处理。
(完整)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实现
关键字:嵌入式系统设计ARM FPGA多功能车辆总线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也取得迅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应用范围的急剧扩大.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和FPGA,从软件到硬件完全自主开发多功能车辆总线(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MVB??B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系统设计和实现通常来说,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如下:1.确定嵌入式系统的需求;2.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选择处理器和相关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以及软硬件的分割和总体系统集成;3.详细的软硬件设计和RTL代码、软件代码开发;4.软硬件的联调和集成;5.系统的测试。
一、步骤1:确定系统的需求: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特征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市场应用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导向和前提。
一个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取决于系统的需求。
1、MVB总线简介列车通信网(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简称TCN)是一个集整列列车内部测控任务和信息处理任务于一体的列车数据通讯的IEC国际标准(IEC-61375-1), 它包括两种总线类型绞线式列车总线(WTB)和多功能车厢总线(MVB)。
TCN在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地位相当与CAN总线在汽车电子中的地位。
多功能车辆总线MVB是用于在列车上设备之间传送和交换数据的标准通信介质。
附加在总线上的设备可能在功能、大小、性能上互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和 MVB总线相连,通过MVB总线来交换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在MVB系统中,根据IEC-61375-1列车通信网标准, MVB总线有如下的一些特点:拓扑结构:MVB总线的结构遵循OSI模式,吸取了ISO的标准。
支持最多4095个设备,由一个中心总线管理器控制。
简单的传感器和智能站共存于同一总线上。
数据类型:MVB总线支持三种数据类型:a.过程数据:过程变量表示列车的状态,如速度、电机电流、操作员的命令。
嵌入式系统中的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中的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型计算机系统,通常包含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其他外围设备。
这些系统被设计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或实现特定的功能。
相对于一般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通常更加小巧、节能、稳定和高效。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医疗、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到高铁和飞机上的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驱动程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驱动程序是一种软件模块,用于控制硬件设备的操作和管理。
它将应用程序与底层硬件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驱动程序的架构嵌入式系统中的驱动程序通常包含两个部分:设备驱动和主程序。
设备驱动负责控制硬件设备的操作和管理。
它向主程序提供硬件抽象层,屏蔽了硬件底层的细节。
主程序则利用设备驱动提供的接口,完成相应的应用功能。
驱动程序的架构通常遵循一般软件工程的设计原则,实现结构分层、模块化、可复用的代码。
设备驱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分类,比如网络设备驱动、磁盘设备驱动、串口设备驱动等。
在实现时,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使得代码的设计更加清晰明了。
第三章:驱动程序的实现实现驱动程序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 设备地址映射在计算机系统中,设备通常被映射到一定的地址空间中。
驱动程序需要获取设备的物理地址,并将其映射到操作系统的虚拟地址空间中。
这样,驱动程序才能正确地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
2. 硬件的初始化和配置在设备地址映射成功后,驱动程序需要对硬件进行初始化和配置,以确保硬件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比如,对于一个串口设备,驱动程序需要配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等参数。
3. 设备操作的实现驱动程序的核心是硬件设备的操作函数实现。
驱动程序需要对不同的设备类型实现不同的操作函数,例如对于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和发送数据的实现;对于磁盘设备,包括读写数据的实现。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嵌入式系统是指集成了计算机芯片、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的特殊电子设备系统。
它通常运行在一些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处理器上,具有实时性、可靠性、成本低廉等特点。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的核心,在于硬件电路的设计和程序代码的编写。
本文将从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发一款成功的嵌入式系统。
一、嵌入式系统的设计1.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系统整体性能的基础,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设计硬件电路时,需要首先了解嵌入式系统所需的硬件组件,比如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等。
其次,需要根据设计目标和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将其组合成合理的电路结构。
最后,需要完成电路设计的的绘制及原理图、PCB的布线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功耗、散热、成本等多个因素。
2.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中之重。
在软件设计方面,需要仔细考虑嵌入式系统的程序架构及程序设计模式,比如事件驱动模型或多任务模型。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代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开发环境,如Keil、IAR、Eclipse等集成开发环境。
3.测试与调试测试和调试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只有将系统进行充分测试与调试,才能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首先进行各个模块的单元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然后进行集成测试,交叉验证各个模块的协同工作是否正常。
最后进行耐久性测试和压力测试,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环境下正常运行。
二、嵌入式系统的实现1. 系统内核系统内核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核心,也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
系统内核需要提供一个可靠的执行环境和一些重要的操作系统服务,如任务管理、内存管理、中断管理、设备驱动程序和通讯协议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的系统,它具有高度集成、占用资源少、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嵌入式技术的核心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其中硬件设计是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功能,软件设计是通过软件程序来控制硬件电路来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功能。
1.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功能。
硬件设计包括电路原理设计、电路板设计、试制调试等环节。
电路原理设计是整个硬件设计中最基础的一步,它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描述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根据电路原理设计,进行电路板布线设计,把电路原理图中的模块进行合理地布局,最终实现整个电路板的设计。
在电路板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试制调试。
试制调试是把硬件设计的结果用实体样机进行测试和验证的过程。
通过试制调试,对硬件电路的性能进行测试和验证,对华丽版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在硬件上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功能。
2.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是通过软件程序来控制硬件电路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软件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系统调研、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程序编写和调试等环节。
在软件设计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通过与用户和应用场景的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特点以及限制因素,确定系统的需求规格和性能要求,为软件架构设计提供了基础。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架构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实现和性能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程序编写和调试环节中,需要对软件程序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试,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功能。
二、嵌入式系统的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实现是指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功能。
嵌入式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绪论嵌入式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以下简称远程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的远程监控系统。
它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平台,通过网络远程访问设备,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报警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帮助读者了解嵌入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
二、远程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1、实时监控远程监控系统需要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同时,系统需要记录设备状态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2、远程访问远程监控系统需要提供远程访问功能,以便用户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对设备进行监控。
3、报警功能远程监控系统需要实现设备状态异常时的报警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三、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硬件设计(1)选择合适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板本文选择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板,可提供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稳定性。
同时,开发板支持多种外设接口,方便扩展和应用。
(2)设计传感器接口远程监控系统需要接入多种传感器,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本文采用I2C接口连接传感器,可实现多路传感器同时接入,对设备多种状态进行监控。
2、软件设计(1)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本文选择基于Linux内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源代码、可移植性强等优点。
同时,Linux提供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方便系统开发。
(2)系统框架设计本文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设计,将远程监控系统拆分为视图层、控制层、模型层三个部分,各部分独立实现。
视图层负责显示用户界面,控制层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业务逻辑,模型层负责处理系统数据和状态,三个部分之间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和消息传递。
(3)网络通讯实现本文采用Socket编程实现远程访问,将设备状态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监控中心。
同时,系统支持多用户访问和数据压缩传输,实现高效的远程监控功能。
(4)报警功能实现本文采用邮件和短信两种方式实现报警功能。
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是指被嵌入到其他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其他组件。
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设计和实现一个强大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是必要的。
1. 开发平台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需求分析,明确开发平台应具备的功能和特性。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1 开发工具链开发平台应提供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包括编译器、调试器、仿真器等。
这些工具应具备高效、稳定、易用的特点,能够满足开发人员的需求。
1.2 软硬件支持开发平台应支持多种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如ARM、AVR、PIC 等。
同时,它也应提供丰富的软件库和驱动程序,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开发和集成。
1.3 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具备实时性能,因此开发平台应支持实时操作系统(RTOS)。
RTOS应具备高效的任务调度算法,确保系统能够按时响应外部事件。
1.4 通信和网络支持现代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因此开发平台应提供网络和通信支持。
这包括网络协议栈、通信接口等,以便开发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集成和通信测试。
2. 开发平台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架构。
一个好的架构应具备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2.1 分层架构开发平台的架构可以采用分层结构,包括底层硬件驱动层、操作系统层、编译与调试层和应用开发层。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2.2 开放性接口开发平台应提供开放性的接口,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功能扩展和定制。
这包括统一的API接口、软件库的接口等。
2.3 多平台支持开发平台应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这意味着平台的设计应具备可移植性和兼容性。
3. 开发平台实现在架构设计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开发平台的实现工作。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设计与实现智能家居是指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家庭各种设备、电器等联网并互相协调工作的智能化系统。
嵌入式系统作为智能家居控制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实现智能家居的高效、便捷和安全控制。
本文将针对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的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讨论。
一、设计原理:在设计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设计原理。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感知模块、控制模块和应用模块。
1. 感知模块:感知模块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感知家居环境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并传输到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感知模块传来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用户需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控制家居设备的开关、调节等功能。
控制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嵌入式控制芯片,比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
3. 应用模块:应用模块是智能家居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可以实现手机APP或者网页端的远程控制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应用模块,随时随地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控。
二、硬件选型: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的实现,需要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
根据系统需要,需选择包括传感器、嵌入式开发板、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
1. 传感器选型: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型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功耗等因素。
2. 嵌入式开发板选型:嵌入式开发板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提供了处理器和各种接口,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
常用的嵌入式开发板包括Arduino、Raspberry Pi等。
选择开发板需要考虑性能、功耗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3. 通信模块选型:通信模块是实现智能家居系统与用户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通信模块有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在各种产品中的专用电子系统,它们通常被用来控制、监测和通信。
在如今的科技发展中,嵌入式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一、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是指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以实现特定功能的过程。
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对所需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
在这个阶段,需求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需求分析通过与客户或用户的交流,了解他们对系统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只有了解了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系统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划分。
确定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选定适合的处理器和相关的硬件设备。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以及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接口设计。
二、嵌入式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是指基于设计方案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和实现。
这个过程涉及到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编程以及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
1.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系统的需求,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并进行电路布局和布线。
同时,需要进行电气特性分析和电磁兼容性设计,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是将系统的功能实现为软件代码的过程。
通过选择适当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编写嵌入式软件。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代码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以及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硬件和软件的集成测试硬件和软件的集成测试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
将开发好的软件加载到硬件中,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测试。
通过测试,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确保整个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关键技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嵌入式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家居、办公室、商店等场所开始采用智能化温控系统,以提高环境温度的控制精度和便利性,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而这种智能化温控系统,通常就是采用嵌入式系统作为其核心控制器。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温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进行嵌入式温控系统的设计之前,需要对温控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所需的功能与特性。
具体而言,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对象:确定所需控制的空间大小、形状、布局等,以及其中需要控制的设备类型、数量和功能。
2.控制精度:考虑温度的控制精度,包括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的误差范围、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对误差的容忍程度。
3.控制策略:根据所需控制的设备类型、控制精度和实际使用场景等,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4.人机交互:确定用户对温度控制的操作方式和需求,如手动调节、定时开关、远程控制等,并设计相应的界面和输入方式。
二、硬件选型和系统分析确定了温控系统的需求之后,需要对硬件选型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出系统的电路图和通信协议等。
在嵌入式温控系统中,主要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1.控制器:作为系统的中央控制部分,选择嵌入式控制器,如单片机、ARM芯片等。
2.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以反馈给控制器进行控制。
3.执行器: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如空调、加湿器、排气扇等。
4.显示器和输入设备:用于显示当前温度、湿度、设定值等信息,并提供温度设定、模式切换等操作。
此外,还需考虑系统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如串口、WiFi、蓝牙等,以及代码的编写和优化。
三、软件设计和实现在硬件选型和系统分析之后,需要进行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编写传感器驱动代码,采集温度、湿度等数据,并进行滤波、校准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前言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智能家居、交通运输等。
本文将从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硬件与软件的配置,以及典型应用等方面来介绍嵌入式系统。
一、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模块实现以及集成测试。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一个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包括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定义、数据传输速度、存储容量等需求。
2.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分为若干模块,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传输方式。
此阶段的任务是将系统划分为可处理的小模块,以方便实现和测试。
3. 模块设计在模块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制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确定硬件和软件的构成。
这些要求将成为保证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4. 模块实现在模块实现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规格书来实现硬件和软件,包括面向对象的设计、硬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软件开发以及程序实现等。
5. 集成测试在集成测试阶段,需要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地协作运行,并能满足设计规格书中定义的性能和功能需求。
二、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因此需要根据需求来进行合理的配置。
1. 系统硬件配置嵌入式系统硬件配置根据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单片机或计算机板。
硬件配置包括CPU、内存、接口、传感器、执行器等方面。
硬件配置应该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并且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也需要考虑进去。
2. 系统软件配置嵌入式系统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设备驱动、应用程序和算法等方面。
需要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来实现软件的开发,例如C、 C++、Python等。
软件配置需要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开发成本等方面的需求。
三、典型应用场景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嵌入式系统设计文档
嵌入式系统设计文档结构示例嵌入式系统设计文档是一个详细说明嵌入式系统如何设计和实现的文件。
这个文档通常包括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描述,以及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重要方面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文档可能包含的主要部分:1. 引言-简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目的和范围。
-提供系统概述,包括主要功能和特性。
2. 系统架构-描述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组件。
-列出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
3. 硬件设计-详细描述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提供硬件电路图、布局图和原理图。
4. 软件设计-描述系统的软件架构,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说明软件模块之间的交互和通信。
5. 接口定义-定义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接口,包括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详细说明接口的功能、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6. 功能需求-列出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对每个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输入、输出和处理逻辑。
7. 性能需求-定义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稳定性等。
-说明如何测试和验证系统的性能。
8. 安全性-描述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和措施,包括数据保护、访问控制等方面。
-讨论系统对潜在威胁的响应和应对策略。
9. 测试和验证-描述系统测试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提供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10. 维护和支持-提供系统维护和支持的计划,包括软件更新、硬件维护和故障排除。
11. 参考资料-包括用于设计和实现的所有参考资料,如规范、标准和相关文档。
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文档的结构示例,具体的内容和结构可能会根据项目的特定要求和规模而有所不同。
在编写文档时,确保清晰、详细地记录系统的各个方面,以便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理解和有效地实施系统。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概述嵌入式系统是指集成了一定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外设接口的系统,用于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它们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如智能手机、汽车系统、医疗设备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硬件设计2.1 硬件平台选择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常用的硬件平台有ARM、MIPS、x86等。
选择硬件平台时需要考虑系统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因素。
2.2 硬件接口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接口是系统与外部设备交互的关键。
硬件接口设计需要考虑接口类型、接口速率、接口协议等因素。
常用的硬件接口有UART、SPI、I2C、USB等。
2.3 PCB设计嵌入式系统的PCB设计决定了系统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PCB 设计需要考虑电子元件的布局、信号线的长度、电路板厚度等因素。
同时需要注意电路板的EMC问题,以避免电磁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软件设计3.1 系统架构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分布和模块划分。
常用的软件架构有单片机架构、裸机架构、RTOS架构和Linux嵌入式系统等。
3.2 驱动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接口通讯,控制硬件设备的运行。
驱动程序设计需要了解硬件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协议,以保证与硬件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3.3 应用层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负责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
应用程序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功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
常用的编程语言有C语言、C++语言和Python语言等。
四、系统集成4.1 硬件与软件集成硬件与软件集成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最后一步,它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到一个有机的系统中。
集成过程需要注意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接口协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4.2 功耗优化嵌入式系统的功耗优化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系统的续航能力和稳定性。
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EVB2107评估板、评估板的系统开发工具和集成开发环境,然后对扩展板上各模块都从原理入手结合该模块要实现的功能说明其设计思想和实现原理,并就各模块驱动程序的编程思想及流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EVB2107评估板集成开发环境网络接口控制器1 前言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软件硬件均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微电子、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渗透到各个领域。
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采用微控制器芯片来构建,但微控制器生产商通常只提供芯片的编译器和连接器,而不提供完整的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商往往根据微控制器来构建自己的应用产品,通常不提供完整的尤其是通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国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开发平台一般都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且价格昂贵。
国内的开发平台一般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评估板和调试平台,通常不能支持高档微控制器。
因此为了满足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在硬件上,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以各种微控制器为核心,以嵌入式系统的常用组成部件的并集为基本要素,构建的硬件设计和调试平台。
作为通用的开发平台,平台支持以8位、16位、32位微控制器家族中1~2款具有代表性的微控制器为核心,并且包括网络通信、USB高速串行通信、存储器系统扩展、大屏幕液晶显示器/触摸屏控制器等常用部件。
在软件上,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以嵌入式微内核实时操作系统为核心,提供了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程序,丰富的函数库和调试工具,以及各种功能模块的标准化应用设计例程,构造了一个基本的调试和开发平台。
在针对具体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时,只需要在此平台基础上对软、硬件进行适当剪裁、组装,就可以完成一个实际的嵌入式系统。
2 EVB2107评估板的资源与开发环境EVB2107评估板是以32位微控制器MMC2107为核心,扩展了存储器、OnCE接口、串行接口、电源电路等模块,组成了一个板级的基本系统,其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开发实践
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开发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比如,电话、电视、NUM钱箱、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领域。
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集成等方面有深刻理解。
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电路设计、PCB布线等。
电路设计是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合理地选用芯片、模块及其他配件,建立起合理、高效、低功耗的电路系统。
例如,对于工业控制系统,需要选择高精度、低噪声、抗干扰能力强的模拟信号处理器和ATMEL单片机等芯片,配合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从而构建出一个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系统。
PCB布线是指对电路板上各个元器件连接的专业设计,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电路板上的每个元器件都需要对应的连接方式,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布线才能保证性能可靠稳定。
例如,对于高速板卡设计,需要采用分层布线、阻抗匹配等技术,均衡地分配各个信号的层间跳数和长度,控制时钟抖动等问题,确保高速信号的传输品质。
软件编程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编程包括底层驱动程序设计、应用层程序开发等。
底层驱动程序是指芯片、模块等底层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需要根据硬件手册编写各个寄存器的操作方式、位域定义、时序规格等内容,确保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实现特定功能。
例如,对于USB外设的驱动程序,需要详细了解USB总线协议,理解设备驱动模型,了解传输数据包的格式,才能通过USB口与上位机通信。
应用层程序是指根据业务需求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例如,针对智能家居,需要编写支持人机交互的语音识别程序、图形界面程序等,以及实现家电的控制、监测、报警等功能。
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的系统集成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的整合过程。
在硬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适合软件驱动程序的硬件平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问题。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将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进行整合,并进行各种集成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中的加密算法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中的加密算法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指的是将计算机程序嵌入到特定的硬件设备中,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资源受限,因此在设计嵌入式系统时需要考虑算法的复杂度和效率。
在嵌入式系统中,加密算法设计和实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下面将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加密算法设计和实现。
一、嵌入式系统加密算法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资源受限,因此在设计加密算法时需要考虑以下特点:1、加密算法需要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
在嵌入式系统中,存储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加密算法需要设计成尽可能小的占用存储空间。
2、加密算法需要占用较少的计算资源。
在嵌入式系统中,CPU的处理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加密算法需要设计成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加密操作。
3、加密算法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嵌入式系统通常用于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因此加密算法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保障数据不被非法访问。
二、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加密算法1、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指使用同一把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加密算法。
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和AES等。
这些算法都具有较高的加密效率和较强的安全性,在嵌入式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是指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加密算法。
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和ECC等。
由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较少。
3、哈希算法哈希算法是将任意长度的数据通过一个函数,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摘要信息。
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哈希算法有MD5、SHA1和SHA256等。
这些算法可以用于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和数字签名。
三、嵌入式系统加密算法的实现在嵌入式系统中,加密算法的实现通常通过硬件加速和软件实现两种方式来实现。
1、硬件加速硬件加速是指通过专用硬件模块来实现加密算法。
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硬件加速模块有加密引擎和芯片安全模块等。
这些硬件模块可以大幅提高加密算法的效率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嵌入式系统设计ARM FPGA多功能车辆总线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也取得迅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应用范围的急剧扩大。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和FPGA,从软件到硬件完全自主开发多功能车辆总线(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MVB??B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系统设计和实现通常来说,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如下:1.确定嵌入式系统的需求;2.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选择处理器和相关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以及软硬件的分割和总体系统集成;3.详细的软硬件设计和RTL代码、软件代码开发;4.软硬件的联调和集成;5.系统的测试。
一、步骤1:确定系统的需求: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特征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市场应用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导向和前提。
一个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取决于系统的需求。
1、MVB总线简介列车通信网(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简称TCN)是一个集整列列车内部测控任务和信息处理任务于一体的列车数据通讯的IEC国际标准(IEC-61375-1), 它包括两种总线类型绞线式列车总线(WTB)和多功能车厢总线(MVB)。
TCN在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地位相当与CAN总线在汽车电子中的地位。
多功能车辆总线MVB是用于在列车上设备之间传送和交换数据的标准通信介质。
附加在总线上的设备可能在功能、大小、性能上互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和 MVB总线相连,通过MVB总线来交换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
在MVB系统中,根据IEC -61375-1列车通信网标准, MVB总线有如下的一些特点:拓扑结构:MVB总线的结构遵循OSI模式,吸取了ISO的标准。
支持最多4095个设备,由一个中心总线管理器控制。
简单的传感器和智能站共存于同一总线上。
数据类型:MVB总线支持三种数据类型:a.过程数据:过程变量表示列车的状态,如速度、电机电流、操作员的命令。
过程变量的值叫过程数据。
它们的传输时间是确定的和有界的。
为保证这一延迟时间,这些数据被周期性地传送。
b.消息数据:消息被分成小的包,这些包分别被编号并由目的站确认。
消息包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数据形成消息数据。
消息数据以命令方式传输。
功能消息被应用层所使用;服务消息用于列车通信系统自身的管理等。
c.监视数据:是短的帧,主设备用它作同一总线内设备的状态校验、联机设备的检测、主权传输、列车初运行和其它管理功能。
介质访问形式:MVB总线支持RS485铜介质和光纤。
其物理层的数据格式为1.5Mbps串行曼彻斯特编码数据。
MVB的介质访问是由总线管理器BA进行管理的,总线管理器BA是唯一的总线主设备,所有其它设备都是从设备。
主设备按照某种预定的顺序对端口进行周期性轮询,在周期的间隔中,主设备转而处理偶发性请求。
可靠性措施:MVB容错措施包括发送的完整性:链路层有扩充的检错机制,该机制提供的汉明码距为8,可检测位、帧和同步错误。
故障的独立性:通常对铜介质进行完全双份配置,以确保设备故障的独立性。
发送的可用性:可用性可以通过介质冗余、电源冗余、管理器冗余等措施得以提高。
2、MVB系统的基本需求如下:a. 完全与IEC-61375-1(TCN) 国际标准兼容,支持MVB总线定义的三种数据类型过程数据,消息数据,监视数据。
b. 系统可配置成为:i. 总线管理器(BA)功能ii. 总线管理器(BA)功能和通信功能iii. 独立的通信功能c. 采用ARM7TDMI的处理器d. 采用实时操作系统e. 供TCN的实时协议栈协议(RTP)f. 支持 4096 逻辑端口的过程数据g. 支持与上位PC104主机的双口RAM接口h. 输入电压5Vi. 工作环境温度:-40℃~75℃3、其他需求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系统与用户的列车控制系统同步设计,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
二、步骤2: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协同分配硬件/软件方面的要求嵌入式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架构上以嵌入式处理器为中心,配置存储器、I/O设备、通信模块等必要的外设;软件部分以软件开发平台为核心,向上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向下屏蔽具体硬件特性的板级支持包BSP。
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完成系统预定的功能。
根据OSI的七层模型可以确定链路层和物理层由硬件实现,其他各层由软件实现,如图1。
图1:MVB的OSI模型和MVB系统软硬件划分。
1、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通常而言,为一个嵌入式系统选择操作系统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的性能∙操作系统的软件组件和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调试工具,开发环境、在线仿真器(ICE)、编译器、汇编器、连接器、调试器以及模拟器等等∙操作系统的标准兼容性∙操作系统的技术支持程度∙操作系统是提供源代码还是目标代码∙操作系统的许可使用情况∙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声誉状况根据系统的需求和以上的原则,在MVB系统中采用了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是风河公司(Windriver)开发的实时操作系统之一,以其优秀的可靠性、实时性及内核的可裁减性,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航天、航空、工业控制等关键行业领域,其开发环境为Tornado。
2、处理器的选择:在为嵌入式系统选择处理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性能:处理器必须有足够的性能执行任务和支持产品生命周期。
∙工具支持:支持软件创建、调试、系统集成、代码调整和优化工具对整体项目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操作系统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需要使用有帮助的抽象来减少其复杂性。
∙开发人员过去的处理器经验:拥有处理器或处理器系列产品的开发经验可以减少可观的学习新处理器、工具和技术的时间。
∙成本,功耗,产品上市时间,技术支持等等在本系统的设计中,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到处理器性能,操作系统支持以及列车上严酷的工业环境等等,在MVB系统中选用了ATMEL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工业级的AT91系列ARM处理器AT91M40800,它是基于ARM7TDMI内核,内含高性能的32位 RISC处理器、16位高集成度指令集、8KB片上SRAM、可编程外部总线接口(EBI)、3通道16位计数器/定时器、32个可编程I/O口、中断控制器、2个USART、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主时钟电路和DRAM时序控制电路,并配有高级节能电路;同时,可支持JTAG调试,主频可达到40MHz。
3、相关外部设备的选择:在确定操作系统和处理器之后,就可以确定相关的外部设备,如FLASH,RAM,串口等等。
在MVB系统中,MVB控制器 MVBC(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 Controller)是一个MVB电路和实际的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控制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MVB总线信号与数据帧的编解码,纠错等功能,是本系统中要实现的关键的硬件模块。
由于系统规模,上市时间等方面的要求,系统暂时不考虑ASIC 实现,因此在MVB系统中用FPGA来实现这个关键模块,FPGA 是ASIC最灵活和最合算的替代方案。
考虑到系统需求与FPGA资源,成本,供货情况等因素,最终选择了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 其开发工具是Quartus II。
4、MVB系统架构由以上的需求分析和选型,完整的系统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如图2图3所示图2:MVB系统的硬件架构。
图3:MVB系统的软件架构。
其中,处理器和 MVBC通过Traffic Memory(TM)进行通讯数据交换,所有软件和MVBC要交换的控制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在TM地址空间中找到,这个地址空间对处理器和MVBC都是可访问的。
其示意图4如下图4:Traffic Memory 。
三、步骤3:详细的软硬件设计和RTL 代码、软件代码开发在系统架构确定的基础上,详细的软硬件设计就可以开始了。
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设计包括了MVB 控制器的FPGA 设计和MVB 总线系统的板级设计,其中关键的MVB 控制器的设计如图5如图所示,MVB 控制器包含以下功能模块:∙编码器:产生曼彻斯特编码,传送数据帧 ∙发送缓冲区:作为要发送的数据和CRC 检测值的缓冲区 ∙译码器:接收、曼彻斯特译码,数据提取、数据错误检测 ∙接收缓冲区:作为接收端数据和CRC 结果的缓冲区 ∙报文分析单元:检测主帧和从帧超时,帧误检测、错误状态报告 ∙状态控制寄存器:MVBC 配置 ∙主控单元:支持MVBC 作为主设备或者从设备工作,支持队列消息传送 ∙ 设备地址读取和储存单元:硬件定义的设备地址可以被不同的值覆盖图5:MVB 控制器的框图。
(点击放大该图)∙地址逻辑:把CPU 对MVBC 内部寄存器进行访问的输入地址进行解析;产生MVBC 访问TM 的输出地址 ∙总线复用、转换单元:处理MVBC 内部的数据传送 ∙中断逻辑:支持16种中断源; ∙通用定时器:两个定时输出信号,可提供给系统同步使用 ∙ 时钟产生电路:产生所有MVBC 工作的时钟和计数器2、软件设计由于在MVB 系统中,过程数据,消息数据,监视数据是三种不同的通讯机制,因此,MVB 系统软件的模块设计如图6。
四、软硬件的联调和集成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MVB 系统的软硬件的集成和验证。
过程数据在MVB 系统中是周期性发送的数据,其在本系统中的通讯机制如下:对于发送方,用户应用模块将一个端口的过程变量发送给过程数据处 理模块,过程数据处理模块按照逻辑端口的设置定时通过链路层接口模块更新TrafficMemory 当中的相应逻辑端口的数据,此时发送方软件的任务完成。
发送方的MVBC 硬件接收总线管理器BA 定时发出的主帧,通过译码器解码得到相应的逻 辑端口的值,通过查询Traffic Memory 相关的逻辑端口发送设置后将MVBC 自动设置为发送状态,将逻辑端口的数据作为过程数据从帧通过编码器发出,如图7所示:对于接收方,其接收过程与发送方相逆,接收方的MVBC 硬件接收总线管理器BA 定时发出的主帧,通过译码器解码得到相应的逻辑端口的值,通 过查询Traffic Memory 相关的逻辑端口接收设置后将MVBC 自动设置为接收状态将,在收到发送方发出的从帧后更新相应逻辑端口在Traffic Memory 的数据并发出中断信号从而完成硬件的接收过程。
接收方的软图6:MVB 系统软件模块。
图7:过程数据通讯示例。
件可以用中断或定时查询的方式通过过程数据处理模块得到更新后的逻辑端口的过程数据五、系统的测试在本系统中,系统的测试即包括了软件的测试,也包括了硬件,FGPA的测试,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结束语上述的MVB系统现已运行在列车控制系统中,成功实现对列车的运行控制、机车控制、车辆控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