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解读

合集下载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律诗,是古代的一种严格体裁诗歌,在唐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律诗的格律规则十分严格,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和平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律诗的格律规则。

一、韵律规律韵律是指一句话中所选用的韵母的规律。

律诗有严格的韵律规律,每个字的韵母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韵必须要相同。

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两种,其中七律需要遵循以下规律:1、一句诗中按五声编韵,相当于五个格,格分上下两调,韵必须相同。

2、第一句为定句,上下句必须相反。

3、第二、四、六句为起句,必须用平韵。

4、第三、五、七句为承句,必须用仄韵。

五律的韵律规律如下图所示:1、一句诗中按四声编韵,相当于四个格,格分上下两调,韵必须相同。

2、第一句为定句,上下句必须相反。

3、第二、四句为起句,必须用平韵。

4、第三句为承句,必须用仄韵。

二、平仄规律平仄是指音调的升降情况,平声为第一声和第四声,仄声为第二声和第三声。

律诗的平仄规律比较复杂,可以用以下规律来记忆:1、七律的第二、四、六句必须都是平声2、七律的第三、五、七句必须都是仄声3、五律的第二、四句必须都是平声4、五律的第三句必须是仄声在律诗的创作中,需要注意平仄的搭配情况,并且掌握好韵律的规则,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律诗作品。

三、字数规律律诗的字数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七律有限制字数,五律没有限制字数。

具体规律如下:1、七律每句字数为七个。

2、五律每句字数不限。

总结与启示: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诗的格律规律严谨,需要诗人严格遵循。

律诗的韵律规则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需要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正策胡,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律诗作品。

无论是在写诗还是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都应该深入了解律诗的格律规则,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律诗作品。

巧记律诗,绝诗平仄谱

巧记律诗,绝诗平仄谱

巧记律诗,绝诗平仄谱格律诗二十八句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一)首句不入韵(8 种)1.五言绝句“三平连两仄,对句颠个过;粘须三五变,末句再掉过。

”注:第一句起句;第二句对句(与首句平仄相反);第三句粘句(第一、二、四字平仄不变;第三、第五字平仄互换);第四句对句(与首句平仄相反)。

即:■五绝①(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五言绝句“绝句变仄起,次联上首格;起联往下降,重新来组合。

”注:指,将绝句①的首联(第一、二句)和次联(第三、四句)对调,将①的第三句变起句。

即:■五绝②(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五言律诗“五绝双复制,就是五律歌;五言仄收尾,全都是正格。

”a.复制五绝①演变成:〓五律③(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复制五绝②演变成:〓五律④(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七言绝句“五言加两字,七绝就变妥;仄前加两平,平前加两仄。

”a.五绝①演变成:■七绝⑤(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入门

格律诗入门
这个格律的每一句就是可以分别作为格律诗的首句
格律诗有两个基本原则 可以根据这两个原则 推导出格律 1.逢双必反 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实质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常见朋友抱大书苦啃,心不忍,谈点学习体会。

古诗词是我民族独有的文学体裁。

一个美字了得!学习古诗词是文化的秉承、自我的文修,退而自愉(玩者弄玉也)。

此仅谈谈格律诗的规定。

不敢言诗。

诚望能对如我这些初学者、爱好者有点滴帮助。

诚望更多的好此者加入进来。

好诗众赏之。

斗胆言之, 谬误之处,望指正。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非常简单,毋须死记,理解就能记住。

掌握基本,再了解技巧,再学点专用名词。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

三种体裁:绝句、律诗、排律(此不说排律)。

五项基本原则 :一结构(字数),二押韵,三平仄,四关联,五对仗。

一.结构1. 绝句 :四句。

两句为一联,共两联。

每句五字称 五言绝句 (五绝),每句七字称 七言绝句 (七绝)。

2. 律诗 :八句。

共四联。

相同的两个绝句组成。

只是第五句不能押韵。

每一句五字称 五言律诗 (五律),七字为 七言律诗 (七律)。

二.押韵1. 押平韵押平水韵。

平水韵即古韵,古代平水这个地方的人刊行的韵。

押新韵也非不可。

2. 双押单不押 。

第2、4、6、8双数句最后一字必须押韵(平韵);第3、5、7单数句最后一字不能押韵且须为仄;但,第1句最后一字可押韵可不押韵,而绝句最好押韵。

3.一韵到底。

即律诗、绝句的韵必须是同一韵部里的韵。

但,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邻韵,叫飞燕出群,其宋代风行。

三.平仄诗中每句就两种基本平仄句型!!平平和仄仄交替使用。

称马蹄韵。

1.两种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或 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句第二字为平叫 平起 ,为仄叫 仄起 。

最后一字为平叫 平收 ,为仄叫 仄收 。

五言则取后五字。

有很多其它的平仄句型(太多不可死记),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放宽平仄的要求;其二每句最后一字因押韵必须为平,或不能押韵必须为仄,所对平仄的调整。

(此简称两种调整)。

2. 两种调整其一;"一三五不论"。

即在上两种基本句型的基础上可以变化,也就是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都可用(五言一、三;七言一、三、五)。

但须:" 二四六分明 "。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

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

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

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五言的第二个字或七言的第四个字是一个孤独的平声字,被仄声包围。

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

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格律诗写作要求∙一、声律(声调)要求:1.一句内平仄相间(交错)⑴七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仄●○○●②□平○□仄●●○○③□仄●□平○●●○④□仄●□平○○●●⑵五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②□平○○●●③□仄●○○●④□仄●●○○注:○表示平,●表示仄,□可平可仄,但以□中的为佳。

2.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二、对仗(对偶)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字数相等,语序[词性、句式、语法结构] 相同,意义相当)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韵;反之,常不入韵);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最好押同一声韵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要连贯即可:一般说来,绝句为起承转合,律诗为起承转承转∙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XX年6月.承转合。

格律诗基础知识共58页文档

格律诗基础知识共58页文档
格律诗基础知识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8

格律诗口诀38句,学懂你也会写诗了

格律诗口诀38句,学懂你也会写诗了

格律诗口诀38句,学懂你也会写诗了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写格律诗二十八句口诀解释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

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格律诗拗救口诀

格律诗拗救口诀

格律诗拗救口诀推荐京东淘宝热卖《跟我学写格律诗》格律诗拗救口诀墨翁汉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声。

阴阳为平声,上去为仄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中平仄间,对句仄对平。

上下为一联,联与联相粘。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如不顺,有拗则有救。

平拗仄相救,仄拗平相救。

拗救有原则,拗救讲方法。

本句相自救,对句互补救。

拗句为不顺,方法有四种。

平平仄仄平,首字如仄声;孤平乃大忌,三字改平声;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平平平仄仄,三字如仄声;四字可改平,平平仄平仄: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仄仄平平仄,拗救分三种。

三字如仄声,可救可不救;对句若补救,三字仄改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四字如仄声,对句相补救;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四均仄声,对句三改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

仄仄仄平平,三字如平声;本句相自救,四字改仄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附释文:格律诗拗救种类及拗救方法一、拗救种类:4类。

二、拗救原则:平拗仄救、仄拗平救。

三、拗救方法:本句自救、对句补救。

四、拗救举例:1、例“平平仄仄平“。

如首字为仄声,则成孤平;将第三字仄改平,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

如欧阳修《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2、例“平平平仄仄“。

第三字如为仄声、则第四字可改为平声,本句自救成准律句(特拗):平平仄平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例“仄仄平平仄“。

采用对句补救;分三种:1)“仄仄平平仄“例一。

如第三字为仄声,则成“仄仄仄平仄”,称小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如救,采用对句补救,即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如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下句“相”不但救了上句“独”,而且救了本句的“愧”字。

2)“仄仄平平仄“例二。

格律诗基本要素

格律诗基本要素

格律诗基本要素《格律诗基本要素》一、原文:《论格律诗》格律规则要记全,平仄相对韵相牵。

对仗工整增文趣,起承转合意相连。

二、衍生注释:1. 平仄相对:在格律诗里,平声和仄声是相互对立搭配的。

一般来说,普通话中的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就像是跳舞的舞伴,一个出左脚,一个就得出右脚,这样搭配起来才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例如“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平仄交替得很有规律呢。

2. 韵相牵:韵就像一条线,把诗句串起来。

诗里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同一个韵部。

比如“an”这个韵部,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里“绝”、“灭”、“雪”都押“an”的韵。

3. 对仗工整:这就好比是对联一样。

律诗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常常要求对仗。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对得特别工整。

4. 起承转合:起是开头引出主题;承是承接上文进一步阐述;转是笔锋一转,改变方向或者引入新意;合是总结全诗。

就像讲故事,开始说个事情(起),接着详细说说(承),然后突然有个转折(转),最后结束故事把主旨点出来(合)。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就是阐述格律诗的基本要素。

省去了那些复杂的弯弯绕绕,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读者格律诗必备的几个关键元素。

2. 情感:从情感上来说,能感受到作者对格律诗这种古老文学形式的热爱和重视,想要把格律诗的规则讲清楚的那种热切心情。

3. 表现手法:采用概要式的表达手法,把每个要素用四句话就直截了当地抛出来。

没有用任何的曲笔或者委婉的说法,相当于是格律诗规则入门的实用指南。

就好像是一个老师傅在给学徒传授最基本的手艺知识,简洁又通俗易懂。

四、作者介绍: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精通古典文学,特别是对格律诗有深入研究的文学爱好者或者学者。

他爱好格律诗传统的严谨性,不忍心看到这么好的文化遗产因为规则的复杂难懂而被人遗忘,所以想用这种大白话式的诗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格律诗的规则。

七言律诗韵律口诀大全

七言律诗韵律口诀大全

七言律诗韵律口诀大全一、平仄相对要记牢平仄就像那跷跷板,一头高来一头低。

在七言律诗里,这平仄啊,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一句就得“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像李白写的“千里江陵一日还”。

要是平仄搞乱了,读起来就像走路一高一低,磕磕绊绊的,多难受啊!二、一三五字可通融这七言律诗啊,一、三、五字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偶尔可以不那么守规矩。

你看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这第一字“风”是平声,要是按照严格的平仄要求,这里本可以是仄声的。

但是啊,就像给规则开了个小口子,让诗人们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好比你画画,大部分线条要按照轮廓来,可偶尔一两笔有点小偏差,反而能添彩呢。

三、二四六字须分明二、四、六字可不能马虎啊,那是七言律诗的骨架子。

这就好比盖房子,这几个关键的地方要是歪了,房子可就不稳喽。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漠”是仄声,“孤”是平声,“烟”是平声,这平仄交替得多整齐。

要是写成“大漠孤烟弯”,平仄乱了,就好像好好的一座房子,大梁歪了,看着就别扭,你说是不是?四、押韵规则不能忘押韵就像给诗穿上了漂亮的鞋子,走起路来才有韵味。

七言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而且要押平声韵呢。

拿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来说,最后一个“难”字押的是平声韵。

这就像唱歌,最后一个音落在和谐的音符上,余音袅袅。

要是不押韵,就像唱歌跑调,哎呀,那可真让人受不了!五、颔联颈联需对仗颔联和颈联啊,就像两个双胞胎,要长得很像才行。

这对仗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你看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对“病树”,“侧畔”对“前言”,“千帆”对“万木”,“过”对“春”,多工整啊。

就像两个人并排站着,从衣服到姿势都一模一样,看着就舒服。

要是对得不工整,就像两个人一个穿西装,一个穿运动服,站在一起多奇怪呀。

六、起承转合有章法七言律诗的结构就像一场旅行,起是出发,承是途中,转是拐弯,合是到达目的地。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格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押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律:音律、声律、韵律,合称为“律”。

格+律=格律。

音律:指四声。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三国时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南齐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

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主要指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为了表述方便,人们习惯性地设置了平仄符号,我们先记住这些符号:平:○ ○○ ○○○仄:● ●● ●●●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二、格律诗的主要特点1,限定字句。

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个字或者五个字。

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押韵。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四声。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

4,平仄。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明确规定。

5,对仗。

每首诗中对仗联可以多到四联,至少要有两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6,粘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联内要求对仗,上下联之间要求粘。

格律诗长律组合规律

格律诗长律组合规律

格律诗长律组合规律律诗有一般的结构规律,也有特殊的结构规律。

格律诗包括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和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

这里说格律诗的结构,是指绝句和八句律诗的结构。

概括地说,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其结构一般都有四部分,即起、承、转、合。

但也有特殊的情形,特殊的情形较为复杂些。

一、绝句的结构(一)绝句的一般结构绝句,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绝句中起承转合用得比较多。

示例如下。

①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起总写柳树的形象并切题,第二句承,细写实写柳树枝条,虽然没有直接写叶,但有枝条而联想到叶,是顺理成章的,这可以算是虚写叶。

第三句转,由写实物转而提出问题。

第四句合,回答第三句提出的问题。

这首绝句具备完整的起承转合四部分。

②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绝句,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总写陇西行之所见所闻,表现了对匈奴作战中将是的英勇和牺牲;第三句是转,离开所见所闻,转而抒情,这一句的"无定河边骨"既与第二句的“貂锦丧胡尘”紧密相联,又与第四句构成流水联,是完整的一句话,扣合全篇,表达了作者对战士和人民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流露出非战色彩。

整首绝句具备起承转合四部分完整的结构。

③缪氏子《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就是按照一般结构规律安排结构的。

第一句是起,切近诗题,概括出了初月的形象,像一张没有上弦的弓。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写初月的位置,初月挂在天空上。

第三句是转,写初月的形象转而向议论过渡,"时人莫谓蛾眉小"中的"蛾眉",是指蛾眉新月,所以这一句既与第二句有密切的联系,又未向末句过渡做好了准备。

第四句是合,紧接上句,得出结论"三五团园照满天”,同时照应全篇。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首哲理诗,写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过程,具备了完整的起承转合四部分结构。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中华新韵】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水韵】【词林正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

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①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失对”,二忌“孤平”“拗句”,三忌“三平(仄)脚”,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

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

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

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破题,首联,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的平仄基本口诀

律诗的平仄基本口诀

律诗的平仄基本口诀莫学闲愁眉颦,古今相通平仄。

横竖循环诗行,八九对十四。

五言半句七律,素眉写出精神。

律诗的渊源已可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性创作,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律诗一般采用五言七律格式创作,每句诗有5个字,也就是一句诗有5个字节,每四句形成一段,总共7拍诗句,每拍包含2句,即上平下仄,这就是律诗的根本特征平仄。

早在西汉时期,“平泽言词”就已经发展出来,唐代将它发展成了巴洛克式的十字仄韵,把唐诗从“平泽言词”中脱胎换骨,构成了唐诗的最终形态。

古代以元曲、宋词等文学体裁为基础,结合宋代以后的“五绝”来发展律诗。

唐律作为律诗的分支,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唐散体书面文风的特征。

它从句法上看,主要特点是句子结构清楚,句中有所表示,而句与句之间,乃至段与段之间,都是由平仄及韵律相辅相成的。

唐人把它发展成了一种规整的格律体系,并形成了固定的口诀,自中古起,就有“上古五人以韵,权唐二代以律”的说法传扬,正是指秦、汉、唐三代对律诗的创作。

由此可见,律诗是唐散体文学的精华,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平仄口诀尤为要紧,非学不可。

那么,律诗的平仄基本口诀是什么呢?首先要弄懂押韵,可以把韵脚分为阴平、阳平、阴仄、阳仄四类,这就是律诗的根本,应该牢记。

其次是素眉写出精神,就是完成一首诗作出来,要把它拿到原题,然后在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情思来修整,使它能够体现出文人的风采。

下面介绍律诗的平仄基本口诀:正句以上五言七律格式创作,每句五字,每拍二句,上平下仄,有十四句。

五言之中,第一句第三句以及第五句,要求阴平;第二句第四句以及第六句,要求阳平;第七句以及第九句,要求阴仄;第八句以及第十四句,要求阳仄;第十一句要求阴平,第十二句要求阳平;第十三句照样要求阴平。

七律的口诀如下:古体如权复韵,仄声省阴平。

阳平元韵重,仄韵押到末。

二四六仄韵,一三五阴平。

八十二仄句,押韵素柔声。

格律诗手册

格律诗手册

格律诗入门手册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大家知道,格律诗有五律、七律之分;有排律、绝句之异。

格律诗滥觞于隋,定形于初唐,成熟于盛唐。

脱胎于古体诗(亦称古风)、乐府。

格律诗的形成,最先应上溯至南朝的沈约,是他将发音不同的汉语进行分类,根据语音的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就是后来所称的四声。

平(分阴阳)、上、去、入四声,后三声统称为仄声。

《康熙字典》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自从有了平仄声的分类,便使得每个汉语在音阶上有了各自的属性。

若将这属性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就有了高低错落的音乐性了。

将其应用于诗,诗便具有了抑扬顿挫的音律。

因此,格律诗的最大特点便是其音乐美。

从《诗经三百首》到汉乐府诗,及后来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所以无格律。

当然是因平仄四声未分。

所以,南朝虽然没有格律诗,却因出现了四声而具备了格律诗的条件。

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用平仄声去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全是五言律诗的句式,就缺个粘对,若没有四声的安排,那有这么标准的?!无疑的是,平仄句式的出现缘于平仄声的出现,平仄句式的出现,格律诗的出现,又缘于平仄句式的出现,当懂得用粘对规律去组织这些平仄句式时,格律诗就出现了。

隋至唐初,短短的时间内,平仄句式因粘对规律的应用而趋于统一,这段时间是律诗的形成期。

这种强调平仄规律的新诗,一时成了诗坛的新宠。

为了区别于古体诗,近体诗的名称应运而生。

因为它是有固定格律的,又称其为格律诗。

从此,诗人便与格律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真正的诗人没有不会作律诗的。

原来乐府与古风还能与之并驾齐驱,后来,格律诗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后来诗坛的主要体载。

中华优秀文化要传承,要发扬光大,格律诗就不能不学习,所以,笔者编写这本小册子。

格律诗句式汇总

格律诗句式汇总

格律诗句式汇总一、可以随便使用的三类句式:ABC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I. 4个基本句式:A1 仄仄平平仄A2 平平仄仄平A3 平平平仄仄A4 仄仄仄平平II.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B1 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B2 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B3 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B4 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I.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C1 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C2 平仄仄平仄——A1的变体C3 仄平平仄平——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C4 平平仄平仄——A3的变体,称为“特拗”二、需要按照要求和别的句子搭配使用的句式:DII.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D1 仄仄平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平平平仄平,称为“大拗”D2 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平平平仄平,称为“大拗”D3 仄仄平仄平——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平平仄平仄,也称为“特拗”(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三、不能使用的三类句式:EFG第三大类:不拘句(就是病句,17种),包括:E1 平仄平仄仄——D1的变体E2 平仄仄仄仄——D2的变体E3 仄平仄平仄——C4的变体E4 平仄平仄平——D3的变体F1 仄平仄仄平——A2的变体,称为“孤平”F2 平平仄仄仄——A3的变体,称为“三连仄”F3 仄仄平平平——A4的变体,称为“三平”或“三连平”G1 平平平平平G2 仄平平平平G3 平仄平平平G4 平平仄平平G5 平平平平仄G6 仄平仄平平G7 仄平平平仄G8 平仄仄仄平G9 仄平仄仄仄G0 仄仄仄仄平七言句可以被看做是五言句的“加首”,前两个字与任何拗救无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是针对七言诗的4个基本句式的变化的,而五言诗的“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相当于七言诗的“三五不论,四六分明”。

写诗的平仄口诀

写诗的平仄口诀

写诗的平仄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写诗平仄口诀:1. 一要平仄先分明,平声悠扬似鸟鸣。

二看押韵要和谐,音韵流畅如泉涌。

三声仄音有力道,就像鼓点敲不停。

四句格律要遵循,规则不乱心不惊。

五言七言巧安排,节奏起伏诗意兴。

上下对仗要工整,如同对对双胞胎。

比喻联想多运用,画面生动眼前呈。

多读多写多练习,写诗水平步步升。

2. 一讲平仄很重要,高低起伏有音调。

二说押韵要巧妙,顺口好听乐逍遥。

三声协调别乱套,如同走路步稳牢。

四句结构安排好,起承转合有绝招。

五言简短意精炼,七言丰富情更高。

字词选择要恰当,避免生僻和混淆。

巧用比喻形象妙,联想丰富思路飘。

坚持写诗常动脑,未来诗坛你称豪。

3. 一论平仄定基调,平平仄仄要记牢。

二谈押韵韵脚找,朗朗上口真叫好。

三言节奏把握妙,时缓时急如舞蹈。

四句对仗需工整,两两相对文采耀。

五言诗里藏精巧,七言之中展风骚。

比喻手法多使用,事物鲜活蹦又跳。

联想打开新视角,灵感一来诗如潮。

多多模仿勤思考,写诗不再把心操。

4. 一思平仄分阴阳,高低错落声悠扬。

二想押韵如歌唱,和谐优美韵味长。

三探节奏有力量,轻重缓急心不慌。

四究对仗似成双,相互映衬意更强。

五言精炼内涵广,七言大气展锋芒。

词语简单又明了,通俗易懂才像样。

比喻生动又形象,联想奇妙心飞扬。

认真钻研写诗章,才华出众美名扬。

5. 一探平仄路清晰,平声平稳仄高低。

二寻押韵如小溪,流畅自然不停息。

三看对仗如排比,整齐有序美无比。

四察节奏有规律,抑扬顿挫心欢喜。

五言虽短情浓郁,七言更长意更奇。

字词通俗别华丽,平常话语也成诗。

比喻新奇眼前亮,联想丰富脑海思。

日积月累常练习,妙笔生花人人知。

6. 一瞧平仄要分清,平平仄仄如琴鸣。

二观押韵似风铃,声声悦耳醉心灵。

三注对仗像天平,两端平衡显公平。

四查节奏若鼓声,时强时弱有激情。

五言诗小内涵大,七言句长韵味浓。

语言通俗易读懂,如同好友诉衷情。

比喻恰当多奇妙,联想丰富任驰骋。

努力钻研不停步,成为诗仙不是梦。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基本概念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

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

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佺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再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结构特点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

(五言或七言)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

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基本规则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

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格律诗基本口诀和句式

格律诗基本口诀和句式

格律诗基本口诀和句式《格律诗基本口诀和句式》口诀一:格律诗呀不复杂,平仄相对规则佳。

一声二声平声挂,三声四声是仄啦。

平平仄仄交替搭,好比走路左右叉。

首句平仄先定下,好比领头小当家。

第二句来相对它,平仄相反像对答。

就像两人来对话,你说东来我说西。

仄仄平平把韵押,读来顺口笑哈哈。

就像唱歌有旋律,平仄和谐真有趣。

写诗如同搭积木,按照规则不会输。

小学生们要记住,平仄规则是基础。

口诀二:格律诗里讲对仗,一二字词有模样。

名词对名词来上,就像伙伴手拉手。

天对地来风对雨,好像排队很整齐。

动词对动词别忘,跑对跳来走对游。

形容词也要相对,大对小来高对低。

对仗就像照镜子,两边相似又相依。

首联颔联和颈联,有的地方要这般。

这就像在玩游戏,规则遵守才有趣。

小朋友们用心记,对仗写好诗美丽。

口诀三:格律诗的句式妙,四个类型要记牢。

第一种呀是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就像小娃排排坐,平平稳稳很平和。

第二种呢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似小山起又落,仄仄之后平来托。

第三种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像那小树高低错,平仄相间有特色。

第四种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仿佛水波起涟漪,仄仄平平有韵律。

记住这四句式,写诗就有好开始。

口诀四:格律诗韵不能丢,韵母相同来聚首。

一三五字可通融,二四六字要坚守。

韵脚就像小磁石,把诗句句来吸附。

同韵就像一家人,聚在一起很温馨。

韵字就像小铃铛,读来顺口响当当。

好比唱歌有尾音,拖得长长真好听。

写格律诗找好韵,就像寻宝很兴奋。

小朋友们别发愁,押韵其实很轻松。

口诀五:格律诗的起承转,就像故事有桥段。

起句开篇把题点,像是火箭点火燃。

一下引出诗里面,要写的事或景观。

承句接着往下谈,好比接力赛中传。

顺着起句的路线,把内容来再铺展。

转句要有新观点,就像汽车急转弯。

从一个方向扭转,带来新意不平淡。

合句总结要周全,如同关门把家安。

起承转合都做好,格律诗就很圆满。

口诀六:格律诗中看粘连,下句跟上句相连。

前一句的二和四,平仄与下句同般。

诗词的格律

诗词的格律

诗词的格律
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诗词的格律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

(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

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

(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記:經常看到數典的詩朋詞友在發表詩詞的時候,儘管作品寫的還可以,卻毫無格律可言,最後只算個四不像。

竊以為格律其實是一個三五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加上我下面這首小詩,總共三十個字,包你終身受用,如果頭痛長篇大論的《詩詞格律》,讀我下面幾百個字就可以了。

一生秘笈,吐血公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嘿嘿一首值得你牢記的小詩白水別离阔更堪南雁飞流连渡河岸折柳思君归写诗,如果只需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多好!那就可以所向无敌,写格律诗就不是件难事了。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还有很多拗啊救啊的,非弄得你趴下不可,所以,难的是在这里。

这一首小诗,则是想解决这个困难,因为已经将所有诗律中必须规避的问题都包括进去了。

下面简单说明:先说明几个基本问题。

1、整首诗的格律,其原貌应该是:仄仄平平庂。

平平庂庂平。

平平平仄庂。

仄仄仄平平。

2、离别=别离,所以第一句应该将他看成两个句子,即“白水别离阔”和“白水离别阔”。

3、思,古时有两读,即可以读成平,也可以读成仄。

第一句,仄仄平平庂,这个句式如果变为“仄仄仄平仄(白水别离阔)”或者“庂庂平仄庂(白水离别阔)”,那就属于一定要救的了,怎么救?那就是将对句(平平庂庂平)中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变成“通平平仄平(更堪南雁飞)”。

第二句,平平庂庂平,这个句式的第一个字必须平,如果用了仄,那就是犯了“孤平”的大忌,必须救。

救的方法就是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更堪南雁飞)。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平,如果不得不用仄声字,那么就要将的四个字改过来,变成“平平庂平庂”酱紫(即“流连渡河岸”)。

第四句,庂庂庂平平,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用仄声字,如果变成平声字,那就是犯了“三平调”的忌讳,也是大忌,这个句式是没有办法救的,所以只能避免,“折柳思君归”的思,如果读平声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它读去声,属于古音。

记住这二十个字的小诗,你就记住了除了“一三五不论”之外的一些特殊情况,换言之,你已经记住了整个近体诗的格律。

假如你对写作格律诗有兴趣,我想,你一定会记住他,并时时以之检验自己新作的格律。

——偶是老道撰在青岛的时候,曾经有幸听过王永义先生的诗词课。

我搜了一下,转帖一篇王老的口诀给你,应该更加通俗易懂。

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

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

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

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

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唐宋诗词传千载,万户千家魂系萦。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琢冷的孤悅詩話-聲律畧講聲律畧講聲律者先賢不傳之秘也,余習之也有年矣。

然閱世既髫、披覽未廣,琢礪之余,每有愧焉:《等子》、《指掌》猶未通讀,《廣韻》、《貫珠》亦止泛瞰,疏學淺見,實不敢語于大雅。

更兼古來音韻改移,習語遷變,不可勝記。

雖生南國,但識北调,聲律之學,實非坦途。

聊備《统籖》數卷,枕側閒翻;《文選》一冊,睡前催夢。

然妙趣之外,恍然觸發,不得不為一傾吐以消骨鯁。

今有鯫昧,尚未登堦,已自箕踞。

蜣逐犬奔,挑迷離之醉眼;捫足撫股,發狂悖之謬談。

余雖不才,恥與此輩同流也。

聲律兩字,講評至艱。

平仄拗順,滑澀清濁,精微之處有不可以言表者,能為之者每不能傾席也。

一字一詞,極精盡微,雖鏡深繹隱數十年者亦不敢矜達也,小子不慚,斗膽陳說。

左思口吃,未煩持以蓋甕;太史炁峻,敢謂藏之名山。

非為論述,只是坐談,虛堂揮帚,以滌亂塵。

聊舉數例,閑剖得失,隨口記寫,以備寂寞而已矣。

一氣類推彀,啓以格韻,始於永明。

拘千億萬量字以為四聲,診恒河沙數詩而分八病。

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格律之細,前所未有。

休文有云「宮商相變、低昂互節」,斯言至矣!韻學分脈,無逾之者。

至聖談詩,惟云思無邪,聲律之學,亦不過搭配兩字。

運用之妙,純乎一心,譬如用兵,有奇有正。

正固堂皇,奇者亦有臨崖背水之勢,才高者為之每每絕妙。

二陸法言獨成古逸,亟為切韻,“吾輩數人,定則定矣”。

然東冬兩聲,讀已同字,蕭豪二韻,何必分押?《說文》有云,韻者和也,古與均同。

讀之不順,即是不韻,學者切莫以古韻自矜也。

今有人,置《韻府》于桌尾,攥《调譜》于掌中,然後生搬之、硬套之,句拗字逆自不能讀者,列平平仄仄于其下,注曰「涯、阶為一韻,竹、思當仄讀」,然後乃舉以眩人,自命高调,彼何人哉?三四聲者,「平上去入」之謂也。

平聲者,徐徐道來;上聲者,昂首高呼;去聲者,掉頭長嘆;入聲者,斂語急咽。

觀其氣脈,平聲徐緩,上聲猛烈,去聲沉澀,入聲頓挫。

唐釋神珙有謂「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者,是也。

格律細微,首感于聲,摘一字入詩,必以其意用聲。

譬以當用平處用上聲,若一家喪悼,靈堂素幔,忽聞一人笑躍而來,必擇壯漢大棒打將出去是也。

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非詩也,是為蒙學塾譜、童子描紅。

不識音律者執此索驥,少陵以降,合式者也鮮矣,寧有是理?嗚呼,律非式也!詩者,成之于心,書之以筆,豈衡以繩墨、鑿以斧斤者耶?今有人,妄用劈削,肆其變態,自以為推敲故事,欣欣然舉以誨人,不知其意酸腐悖謬有不可嗅者。

其可為木匠,不可為詩人矣!五聲律之習,本不稍難。

余學詩也幼,初不識音,每以花木風月為師,以增妙趣。

反顧詩囊,清致在焉,惜為音律所妨,不能全璧。

而後乃拜閱宋唐諸家輯錄,遂以上溯建安,洞達風雅。

所觀既廣,眼界漸拓,咀嚼之間,每每有得。

平仄清濁,隨口可就。

今有人,必指聲律為難事,非嘔心瀝血、刺股懸梁不足以成之,若非自怖,即是欺人。

噫!稟炁有異,托心不同,余固知之矣。

六詩有格,有法。

格、法之內,乃是常態,破格非法之作,若氣脈沛貫,肌骨豐潤,便是天機下化。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此豈律詩對仗耶?蓋孤峭獨立,加以影對,即失其心。

詩者,魚也;格者、法者,筌也。

得魚忘筌,方是正理。

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此之謂也。

能詩者一吟一詠,雖不經意,亦自有格、有法,然不泥于是。

昏懵者每不識之,乃自取索械、跪求榜箠也,無救。

七劉鑒所撰《切韻指南》者,備敘古來音韻存毀,實流傳之正宗、經史之法憲也。

論及格律,有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者,可為金針。

漁洋一代宗主,巨眼入微,或有損益,非關初學。

八聲律之用,非只律、絕、長短句也。

駢賦散文乃至古風、小銘,不可稍離。

一句之中,平仄為律;通篇之內,斷續為聲。

譬以太白《胡無人》一篇,開篇九句鋪衍,多用平聲,兼以律句,氣脈平緩。

突然「太白入月敵可摧」,連用六仄,有海雨天風之勢;又如名劍,十載深藏,一朝飲血,讀來心動魂搖。

此一句畢,炁機已極,乃續以「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短嘆長敘,予人休息。

此古風之聲律也。

九詩可以歌,詩必以歌。

鄭玄《六藝論》云:「詩,絃歌諷諭之聲也。

」意起于心,必言其志以成諷諭;詩宣于口,必約其聲以適絃歌。

此即聲律之本,聲之所以合律、律之所以容聲者,悉在于此。

上循《康衢》、《擊壤》,下至李杜元白,善聲者雖萬變不敢稍離也。

故曰囚?#123;譜之中,不可習律;羈韻書之內,何以言聲?有志于詩者,歌之可也!歌而能順,其律自成。

諸公不信,試之可也。

十「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者,謫仙之名篇也。

雖廿字之短、五言之狹,想見八萬里河山。

其意磅礴,其聲浩蕩,吟誦之間,毛髮凜凜然如浸冰水。

何耶?蓋「天山、蒼茫、海、間、長風、萬、門、關」諸字,必啟齒而後揚聲,自然浏亮。

即以「雲海間」三字而論,「雲」字抑,「海」字挫,「間」字徐,一氣貫之,全章振矣。

太白不屑雕鏤,其聲之妙,殆天成歟?十一或曰不可以律犯意,愚者據此以為口實,深可憫矣!所謂「不可以律犯意」者,蓋數字一意,別韻分聲,不可搜求僻字以求合律。

蔡,龜也,而用龜不用蔡。

寧改全篇,不易一字。

十二網路茫茫,余為小瞰,竟無可取。

應酬者形同取媚,韻短才疏;用典者跡似抄書,氣濁骨滯。

先賢取辭,采珠玉以嵌樓臺;今愚補衲,掠糞土而充溷廁。

對客濯足,徒稱豪放;倚門賣笑,自命婉約,余誠不知其心也。

才之不可勝強也如是!才之不可勝強也如是!十三八病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小連韻、傍正互紐」也。

然八病之為病者,妙手擇而用之,亦是靈感天然,如病梅、怪松之類,不以其病為病也。

平頭者,若「芳時淑炁清、提壺臺上傾」者,「芳時」、「提壺」同為平聲,讀之覺其輕佻。

然聲?#123;跳躍,用之有輕歌曼舞態度。

上尾者,若「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樓、齊同為平聲;又若「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草、柳同為上聲。

犯此則聲韻相奪、點觸相雜,然用之有古调之峭,雖落刻鑿之譏,亦是個人心眼。

蜂腰者,若「徐步金門出」,步、出仄聲,中夾金門兩字平聲,格局拘束。

然用之妙者,有懸崖墜巖、不可仰望之感。

鶴膝者不足累文,余不以為病,從畧。

大韻者,「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五、壚音?#123;雖異,聲韻則同,讀之覺拗。

或有用之彌佳者,余一時不能備記,萬恕。

小韻者較鶴膝已為輕,不足累文,從畧。

傍紐者即是雙聲,如魚、月相連,讀之不暢。

然用之有如閨閣口語,呢呢情切;擇口齒流爽者誦之,如珠瀉玉盤,清圓潤膩。

易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句,「清凄」是也,正以傳神。

正紐者如「莽茫」、「家嫁」之類,讀之不解其意,是巨病也,萬不可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