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記:經常看到數典的詩朋詞友在發表詩詞的時候,儘管作品寫的還可以,卻毫無格律可言,最後只算個四不像。竊以為格律其實是一個三五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加上我下面這首小詩,總共三十個字,包你終身受用,如果頭痛長篇大論的《詩詞格律》,讀我下面幾百個字就可以了。一生秘笈,吐血公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嘿嘿
一首值得你牢記的小詩
白水別离阔
更堪南雁飞
流连渡河岸
折柳思君归
写诗,如果只需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多好!那就可以所向无敌,写格律诗就不是件难事了。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还有很多拗啊救啊的,非弄得你趴下不可,所以,难的是在这里。这一首小诗,则是想解决这个困难,因为已经将所有诗律中必须规避的问题都包括进去了。下面简单说明:
先说明几个基本问题。
1、整首诗的格律,其原貌应该是:仄仄平平庂。平平庂庂平。平平平仄庂。仄仄仄平平。
2、离别=别离,所以第一句应该将他看成两个句子,即“白水别离阔”和“白水离别阔”。
3、思,古时有两读,即可以读成平,也可以读成仄。
第一句,仄仄平平庂,这个句式如果变为“仄仄仄平仄(白水别离阔)”或者“庂庂平仄庂(白水离别阔)”,那就属于一定要救的了,怎么救?那就是将对句(平平庂庂平)中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变成“通平平仄平(更堪南雁飞)”。
第二句,平平庂庂平,这个句式的第一个字必须平,如果用了仄,那就是犯了“孤平”的大忌,必须救。救的方法就是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更堪南雁飞)。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平,如果不得不用仄声字,那么就要将的四个字改过来,变成“平平庂平庂”酱紫(即“流连渡河岸”)。
第四句,庂庂庂平平,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用仄声字,如果变成平声字,那就是犯了“三平调”的忌讳,也是大忌,这个句式是没有办法救的,所以只能避免,“折柳思君归”的思,如果读平声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它读去声,属于古音。
记住这二十个字的小诗,你就记住了除了“一三五不论”之外的一些特殊情况,换言之,你已经记住了整个近体诗的格律。假如你对写作格律诗有兴趣,我想,你一定会记住他,并时时以之检验自己新作的格律。
——偶是老道撰
在青岛的时候,曾经有幸听过王永义先生的诗词课。我搜了一下,转帖一篇王老的口诀给你,应该更加通俗易懂。
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
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唐宋诗词传千载,万户千家魂系萦。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琢冷的孤悅詩話-聲律畧講
聲律畧講
聲律者先賢不傳之秘也,余習之也有年矣。然閱世既髫、披覽未廣,琢礪之余,每有愧焉:《等子》、《指掌》猶未通讀,《廣韻》、《貫珠》亦止泛瞰,疏學淺見,實不敢語于大雅。更兼古來音韻改移,習語遷變,不可勝記。雖生南國,但識北调,聲律之學,實非坦途。聊備《统籖》數卷,枕側閒翻;《文選》一冊,睡前催夢。然妙趣之外,恍然觸發,不得不為一傾吐以消骨鯁。今有鯫昧,尚未登堦,已自箕踞。蜣逐犬奔,挑迷離之醉眼;捫足撫股,發狂悖之謬談。余雖不才,恥與此輩同流也。
聲律兩字,講評至艱。平仄拗順,滑澀清濁,精微之處有不可以言表者,能為之者每不能傾席也。一字一詞,極精盡微,雖鏡深繹隱數十年者亦不敢矜達也,小子不慚,斗膽陳說。左思口吃,未煩持以蓋甕;太史炁峻,敢謂藏之名山。非為論述,只是坐談,虛堂揮帚,以滌亂塵。聊舉數例,閑剖得失,隨口記寫,以備寂寞而已矣。
一
氣類推彀,啓以格韻,始於永明。拘千億萬量字以為四聲,診恒河沙數詩而分八病。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格律之細,前所未有。休文有云「宮商相變、低昂互節」,斯言至矣!韻學分脈,無逾之者。至聖談詩,惟云思無邪,聲律之學,亦不過搭配兩字。運用之妙,純乎一心,譬如用兵,有奇有正。正固堂皇,奇者亦有臨崖背水之勢,才高者為之每每絕妙。
二
陸法言獨成古逸,亟為切韻,“吾輩數人,定則定矣”。然東冬兩聲,讀已同字,蕭豪二韻,何必分押?《說文》有云,韻者和也,古與均同。讀之不順,即是不韻,學者切莫以古韻自矜也。今有人,置《韻府》于桌尾,攥《调譜》于掌中,然後生搬之、硬套之,句拗字逆自不能讀者,列平平仄仄于其下,注曰「涯、阶為一韻,竹、思當仄讀」,然後乃舉以眩人,自命高调,彼何人哉?
三
四聲者,「平上去入」之謂也。平聲者,徐徐道來;上聲者,昂首高呼;去聲者,掉頭長嘆;入聲者,斂語急咽。觀其氣脈,平聲徐緩,上聲猛烈,去聲沉澀,入聲頓挫。唐釋神珙有謂「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者,是也。格律細微,首感于聲,摘一字入詩,必以其意用聲。譬以當用平處用上聲,若一家喪悼,靈堂素幔,忽聞一人笑躍而來,必擇壯漢大棒打將出去是也。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