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兹的理论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尔兹的理论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的分析,从几个方面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并认为我们应该汲取其理论的精华, 只有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运用其主张,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走向,为我国外交做出贡献。

关键词:华尔兹新现实主义合作体系与结构权力

“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或称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政治领域,尤其是在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界,占据了理智的霸主地位,”1被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主流理论之一。华尔兹宣称创立了一种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那就是把解释国际政治的根源从人性转移到了结构。华尔兹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政治的结构限制甚至是决定了国家的外部行为。结构依据三个方面而界定:(1)单元的排列原则(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的排列是分权的、无政府的,这是永恒的)。(2)单元的特定功能(无政府条件下,由于竞争和社会化的作用,国家成为同类的单元,国家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功能而在于能力。因此,这一依据在定义国际政治结构时不具有实际意义)。(3)能力的分配。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解读。2

1、国际合作理论

根据华尔兹的观点,既然宏观的国际政治结构决定国家的行为,依此推论,结构也决定了合作。

华尔兹的国际合作理论概括起来有:(1)世界政治的正义问题。华尔兹合作理论既关注秩序又注重正义问题,那就是通过国际制度的合法性赢取其他国家的认可,从而不仅强化硬权力,更增加自身的软权力。(2)对合作的态度。华尔兹对国际合作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他认为国际合作甚至全球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

1[1]Scott Burchill.Theor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London,1996. P83.

2昊征宇,“结构理论”的结构—肯尼思·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解析[J],国际论坛,2003(2).P109-134.

能的。(3)极与合作的关系。华尔兹强调两极最有利于合作和稳定。

基于华尔兹的理论逻辑,可以总结出他的一些国际合作观具体说:

(1)无政府状态并不意味着混乱和失序。没有最高权威的国际社会中仍然存在广泛的合作,把无政府状态等同于混乱和失序实质上混淆了结构和过程的区别。1(2)大国合作是治理全球的惟一途径。无政府状态下,不平等是国际政治的本质特征,大国(极)数量越少越容易合作。两极体系下,整个体系的利益就是美苏自身的利益,核武器的威力和全球公共问题的兴起也要求两极必须进行合作,只有合作,才能避免共同灭亡,美苏既是敌人也是兄弟。(3)大国合作的主要任务有三项:第一,系统的维持和转换,主要是保证两极结构的永恒存在。第二,和平的维持。由于华尔兹认为两极结构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所以和平的维持就是现状的维持。第三,解决经济、人口、贫穷、污染和扩散问题。这些“低级政治”的考虑具有一定世界正义和伦理道德的因素 ,华尔兹在国家利益与国际合法性结合的基础上,认为有美苏共治的模式的可行性。当然这是在两极体系下,在多极体系下,则多极共治。(4)国际合作的障碍有两个:国家对相对收益的关注;国家惧怕依附于他国,增强自身在国际相互依赖中的脆弱性。可以说华尔兹的国际合作理论,是主要以美苏合作,大国共治为核心,因而也可以称其为“大国合作论”。

2、体系层次与结构理论

华尔兹则通过微观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精致类比,把微观经济学的“结构”引入国际政治理论,并给予国际结构精确而简洁的定义,得以把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区分开来,从而建立起分析国际政治现实的系统框架。

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若是声称在采用一种系统方法或构建一种系统理沦,研究者必须将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明确地区分开,如果不能划清或保持结构和属性及过程间的区别,就不能分清不同的原因也不能分清原因和结果。”2在华尔兹之前,不少国际政治学者曾尝试构建一种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他们都普遍忽视了国际政治结构这个体系层次的重要变量,

1昊征宇,“结构理论”的结构—肯尼思·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解析[J],国际论坛,

2003(2).P151.

2昊征宇,“结构理论”的结构—肯尼思·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解析[J],国际论坛,2003(2). P433.

从而导致他们构建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失败。马丁·怀特声称我们所谓的“探索国家关系”的系统理论尚不存在。1而莫顿卡普兰的六种体系模型、罗斯克兰斯的系统运作模型、霍夫曼的国际结构理论都没有真正指出系统层面的要素,最后不得不寻求国家理论的支持。

有鉴于此,华尔兹认为应当从三方面界定国际结构:

首先,结构应根据系统的排列原则来界定,而这种排列只有两种,即等级制原则和无政府原则,而如果一种排列原则被另一种原则所替代,就意味着系统发生了变化;其次,结构根据不同单元的特定功能来界定,如果功能的定义和分配发生变化,那么等级制系统也随之变化。对于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系统这一标准不具有意义,因为该系统是由同类单元构成的;最后,结构应根据构成单元间的能力分布状况来界定。无论等级制还是无政府性质的系统,能力分配的变化就是系统的变化。2由于千百年来国家体系的始终存在和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公共权威或全球政府执行法律体系约束国家行为的历史事实,可以把排列原则看作始终是无政府状态,同时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休系的社会化功能和竞争效应把国家造就成具有相似功能的单元,因此华尔兹把单元的排列原则和功能分配设定为恒定的常数,主要根据单元的能力分配界定结构,认为结构就是国际体系中卞要行为体的数目和它们之间的势力对比状况。国际体系的结构土要用“极”来描述体系,体系内的每个大国代表一个极,单极体系指体系内存在一个单一的支配性大国;两极体系指体系内有两个大国:多极休系则指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国。新现实主义关注国际体系内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其对国家的行为和国际体系稳定性的影响。3虽然单元的能力分配属于单元属性,但是它们的实力对比却是属于体系层次的,主要单元实力对比出现变化,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已经国际体系的大变动。国家构成结构,结构造就国家,结构为行为体的互动提供某种框架,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行为和互动模式。结构把国家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国家对一些行为的偏好和对另外一些行为的排斥,并介入国家的行为和目标之间造成国家目标和预期结果的不一致。

1宋伟,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真正架构—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P21.

2[美]肯尼思·华尔兹,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壮,2003. P134.

3赵怀普,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分析层次[M],燕山大学学报,2000.(4). P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