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测量思维深刻性的指标 主要包括概括水平和推理水平。例如,概括能力 表现在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对数的顺序和大 小的理解,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的能力。推理能 力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
(4)测量思维独创性的指标 以自编应用题的数量和难度为指标。
• 实物编题形象编题语词或数字编题 • 模仿编题半独立编题独立编题
实验者把玩具娃娃放到桌子 的不同位置,问儿童:娃娃 看到了什么?
结果发现:4~5岁的儿童选 择的图片与他们个人的观察 角度一样,而并非玩具娃娃 所看到的。7~9岁的儿童随 着以,观察位置的不同得出 不同的观察结果,但是不能 说出三座山之间的关系。 9~10岁的儿童观察三座山 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皮亚杰 得到儿童的判断是以自我为 中心的。
(2)从认知水平看, 可依次分为任意性回答、感知 为主水平、表象为主的水平、概念推理为主水平 四种。在这些思维水平中包含着各种认识成分的 交互作用。
(3)儿童在对容积变化的认知错误是混淆面积与 体积概念,分不清楚容积体积与高度,分不清楚 容积变化的数量与空间的相应位置。
• 张增杰等(1985)对5~15岁儿童掌握概率概念的 认知发展作了研究,得到的结果是:
(2)9~11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关于整数、小数概 念系统正处于巩固和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上能掌 握万以上整数,小数和分数概念正在形成或开始 形成中。从9岁开始,已部分掌握了小数概念。这 一阶段的儿童对各种数概念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逐步从二维空间认识图形向三维空间认识图形过 渡。
(3)11~12岁左右的阶段,儿童整数、小数、分 数的概念系统逐步趋向统一。除个别项目外,一 般都能较好地掌握,分数概念也已基本掌握。已 逐步形成三维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逐步增强。
(1)7岁以前,基本上没有面积等分概念,8岁后才 出现面积等分概念的萌芽,9~10岁介于萌芽和过 渡阶段。11岁才达到基本掌握。
(2)儿童面积等分概念的认知水平的发展是形与数 的矛盾统一过程。
(3)各年龄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是由直接感知占主 导地位逐步向抽象推理的间接认知占主导地位的 转化过程。但不论哪种认知成分在某阶段占主导 地位时,常有其它许多种认知成分同时起着作用。
度。 • 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的创造性。
(二)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
1.测量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 (1)测量思维敏捷性的指标
以速度和正确度为指标,求出时间与正确率。出 现4种情形:
正确――迅速 正确――不迅速 不正确――迅速 不正确――不迅速 (2)测量思维灵活性的指标 以一题多解的方法数量、一题多变的变化数量为 客观指标。
(4)各年级初试的自编应用题中除表现出一般年龄 特征外,还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2. 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编 拟应用题。
表3 各年级被试编拟各类不同独立程度应用题水平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1)儿童的概率概念随年龄而发展,10岁左右起, 简单概率概念发展加速, 这也许是易于传授概率知 识的时期。
(2)儿童概率概念发展的先后受课题难易的影响。 12岁以上儿童有90%能掌握简单的1/2概率概念, 13岁开始有75%左右能掌握1/3概率概念,而对于 1/6 、2/3概率概念,15岁(7~11岁) • 儿童出现了可逆性和守恒性,因而可以进行群集
运算:
• 组合性:A<B,B<CA<C • 可逆性:A+B=CC-A=B • 结合性:(A+B)+C=A+(B+C) • 同一性:任何运算都有一个逆运算与之组合,即
A+B=0 • 重复性:质的重复,性质不变
(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岁以后)
年级
完成率
速度标准差
二年级
0.87
1.58
三年级
0.91
2.08
四年级
0.89
2.43
五年级
0.90
2.72
研究2:小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发展研究
• 独创性指标:独立性、发散性、新颖性。 采用自编题目的方法检测。
1. 实物演示编题、根据图画编题、根据数字材料编 题。然后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自编应用题的水平, 从而观察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差异。
• 林崇德(1981)对小学生数概念及运算能力发展 作了研究。首先,确定小学儿童数概括能力为五 个等级:
(1)直观概括水平:指标是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 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
(2)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掌握一定整数的实 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3)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掌握了整数、小数 和分数的实际意义、大小、顺序和组成,能够从 大量几何图形的集合中概括出几何概念,并掌握 一些几何体的计算公式和定义。
(4)8~15岁儿童要培养交集概念。 (5)10~11岁要重点发展学生空间能力的关键期。
三、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思维的品质的涵义
• 思维的敏捷性:思维活动的速度。 •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
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 思维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
表1 相同试题测定各年级被试正确迅速运算的成绩
年级 正确率 速算时间 速度标准差
二年级 0.925 9分25秒
1.01
三年级 0.946 7分17秒
1.18
四年级 0.934 5分56秒
1.39
五年级 0.952 4分48秒
1.84
P
相邻两个年级之间差异检验P<0.01
表2 各年级被试在10分钟内完成本年级试题的情况
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形式,但仍然带有很大 的具体性。 (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 维的过渡,是思维发展中的飞跃或质变。在这个 过渡中,存在一个转折时期(四年级,约10~11 岁),这个转折时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 年龄。
(3)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 个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在相继的发展阶段中有一个不连续的成分,各 水平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结构一旦确立就有它的特 点,存在着和其他阶段不同的质的差异。
(4)发展的每一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一个新融合, 组成一个新结构,在此之前,各因素还没有构成 系统的联系。
2.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与外界取得平衡处 理主、客体关系。
• 具体运算思维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逐步 形成形式运算结构,即进行命题运算思维,与成 人思维接近,达到成熟的思维形式。所谓命题运 算,就是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 离开具体的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的思 维。
(二)朱智贤、林崇德的儿童发展理论
他们通过研究得到一些结论: (1)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
(2)10~11岁儿童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 变化,这是小学儿童掌握数概念中从具体形象概 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 的一个转折点。
• 刘范等(1983)对8~15岁儿童关于交集概念的 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已具有掌 握简单交集概念 。
• 吕静等(1985)研究了儿童面积等分概念的发展。 研究表明:
逐步具备明确的思维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 过程,有比较完善的思维材料和结果,思维品质 的发展使个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思维的监控 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在日益加强。
(4)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存在着不平衡性。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 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的思 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 的发展趋势又会表现出不平衡性。
2.研究案例
研究1:小学生思维敏捷性发展研究(林崇德)
• 研究目的:探明小学生思维敏捷性发展水平。 • 研究方法:测量。 • 研究过程:第一步,使用二年级至五年级学生都
学习过的计算题,测量速算的时间,并统计正确 率;第二步,使用各年级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范 围内的习题,在10分钟内进行速算测定。 • 研究结果:
3~4岁儿童只注意到了玻 璃杯的高度,认为细长的 杯子中水多。5~6岁儿童 似乎意识到了必须同时考 虑杯子的高度和粗细,但 无法进行比较。处于具体 运算阶段的8岁儿童认为, 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水量是不变的(守恒性)。
数量守恒。5岁儿童认为 第一个图的数量相等,第 二图的数量不相等。6~7 岁儿童能够正确辨认。
(4)同种认知成分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起的作用,有 着不同质的变化。
(5)启发教育在面积等分概念中,有着一定作用, 在7岁后的有效性才显著增加。
• 沈家鲜等(1984)研究了5~17岁儿童容积概念的 发展,他们选取不同地区的720名被试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1)儿童对容积变化的认知随年龄而增长,儿童 的思维水平既与儿童的年龄大小有关,也与儿童 知识经验的多少以及课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
(4)初步代数的概括运算水平:能用字母的抽象 代替数字的抽象,例如能初步列方程解应用题开 始掌握算术范围内的交集与并集思想。
(5)代数命题概括运算:能够根据假设进行概括。
研究结果表明:
(1)小学儿童的数概括发展水平,既表现出比较 显著的年龄特征,又存在着个体差异。7~8岁儿 童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概括; 8~10岁儿童从具 体形象概括向形象抽象概括过渡,且大部分儿童 在三年级就完成了这个过渡;大多数10~12岁儿 童进入初步本质抽象的概括水平。
8 7 6 5 4 3 2 1 0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实物编题 形象编题 数字编题
图1 各年级学生自编应用题的平均数
(1)小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能力落后于解答应用题的 能力。
(2)实物编题与图画编题的数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 异,图画编题与数字编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四年级是自编应用题,即思维独创性发展的一 个转折点。
(3)粗略地说,对概率的认识可以按次分为三步,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和随机分布,认识可能性的相 对大小,以数量表示概率。
(二)教育启示
(1)9~11岁,注重发展学生的小数、分数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2)8~10岁儿童从具体形象概括向形象抽象概括 过渡,因此,要重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抽象能力。
(3)10~11岁儿童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 变化,这是小学儿童掌握数概念中从具体形象概 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 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喻平
南京师范大学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论
1.思维发展的基本假设 (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
再组织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和经常的,但它 造成的结果是不连续的,因此发展具有阶段性。 (2)发展阶段是按照固定的连续性顺序,一个接一 个出现,它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和社会的变化而 不同,但发展的先后顺序不变。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发展
(一)一些研究 • 刘范等(1981)对我国10个地区959名7~12岁
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情况作了系统研究。选择了 认数、数序和系列 、数的组成、运算和应用等四 个方面作为研究的材料,与学校年级大体相对应 地分为6个年龄组,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测验。结 果显示:
(1)7~8岁左右阶段,儿童初步形成三位以内整数 概念系统。对于三、四位数范围内的“相邻数”、 “认写”、“比大小”、“图与数”等项目已能 基本掌握,但对“完成系列”和复杂的须借助推 理的“数的组成”及“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空间观念的发展尚很不完善,一般只能从二维空 间去认知图形。数群观念已基本建立,但部分儿 童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逐个点数来进行计算, 只能运用数概念解答较简单的应用题。
(2)前思维运算阶段(2~7岁)
• 第一,相对具体性。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活动, 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 第二,不可逆性。表现为关系是单向的、不可逆 的,不能进行可逆运算,还没有守恒结构。
• 第三。自我中心性。儿童以自我的经验为中心, 只参考自己事物。
• 第四,刻板性。一是在思考眼前问题时,其注意 力还不能转移,还不善于分配;二是的概括事物 的性质时,还缺乏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