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及经验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及经验反思
摘要:在当代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个热门话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的作风、中国的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个形式表现出来并得以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通过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反思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欧洲情况,针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总结出来的。

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分析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的国情,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这是三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性,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经验反思
1938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此后,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
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都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哲学在马克思那里,没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原本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利益、建立理想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在毛泽东那里,哲学同样是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形式,贯彻运用于他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并且结合领导中国革命的新实践、新经验而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首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认识哲学、方法哲学、群众哲学。

二、邓小平理论的行成及经验反思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重要概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邓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这些理论成果是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此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必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关于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等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创新,为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全党结合新的实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经验反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在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同时从马克思中国化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

当前,我党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新的理论成果。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路仍然漫长而艰难,随着实践的深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提出。

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创新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

解放思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与时俱进,面向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并根据实践的新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相信在领导人的正确带领下我国会越走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