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 第2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4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三)表面能:断键不同,表面能不同,表面能各向异性
配位数(最近邻数): 12
➢ FCC (111):3断键,表面能低 ➢ FCC (100):4断键,表面能高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四)界面
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其中 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surface)。
只有几个原子层范围。
13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2 固体的实际表面
暴露在未加控制的大气环境中的固体表面,或者经过一定 加工处理(如切割、研磨、抛光、清洗等),保持在常温和常 压(也可能在低真空或高温)下的表面(也称吸附表面)
内表层 基体材料层 加工硬化层
吸附层 外表层
氧化层
5am 0.5nm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表面层 10am
内表面层 >5um
污染层 吸附气体层 氧化层
加工硬化层
基体金属
金属表面的实际构成示意图
14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2 固体的实际表面
(一)表面粗糙度
从宏观看,经过切削、研磨、抛光的固体表面似乎很平 整,然而从微观角度观察会发现表面有明显的起伏,同时还可 能有裂缝、空洞等。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 使从宏观上似乎很光滑,但从原 子水平上是凹凸不平的。
—2.1.2 固体的实际表面
(二)贝尔比层和残余应力
固体材料经过切削加工后,在几个微米或者十几个微米 的表层中可能发生组织结构的剧烈变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晶格 畸变。这种晶格的畸变随深度变化,而在最外的约5nm-10nm 厚度可能会形成一种非晶态层,称为贝尔比层。
贝尔比层成分为金属 及其氧化物,而性质与体 内明显不同,具有较高的 耐磨性和耐蚀性。
理想表面的前提条件:
➢ 忽略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 表 面
在晶体表面中断的影响;
➢ 忽略表面原子的热运动、
内 部
热扩散和热缺陷等;
➢ 忽略外界对表面的物理化 学作用等。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1 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二)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指不存在任何污染的化学纯表面,即不存在吸 附、催化反应或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
6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固体材料的界面有三种:
表面
固体材料与气体或液体的分界面。
晶界(或亚晶界)
多晶体内部成分、结构相同而取 向不同晶粒(或亚晶)间的界面。
相界
固体材料中成分、结构不同的两 相之间的界面。
7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1 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一)理想表面
理想表面是一种理论上认为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表面 原子位置和电子密度都和体内一样。
自行调整,使表面原子排列情况与材料内部明显不同; 依靠表面成分偏析、表面对外来原子(或分子)的吸附
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趋向稳定态,因而使表面组分与 材料内部不同。
10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1 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序号 名称 1 弛豫
几种清洁表面的结构和特点
结构示意图
特点
表面最外层原子与第二层 原子间的距离不同于体内原子 间距(增大或缩小;也可是有 些原子间距增大,有些减小)
只有用特殊方法如高温热处理、离子轰击加退火、真空 解离、真空沉积、场致蒸发等才能得到清洁表面,同时还必 须保持在1.33×10-10Pa的超高真空中。
9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1 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晶体表面是原子排列面,有一侧无固体原子键合,形成了 附加的表面能。从热力学的观点,表面附近的原子排列总是趋 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达到这种稳定态的方式有两种:
聚四氟乙烯表面结构图
15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2 固体的实际表面
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波峰和波谷所 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通常要严格控制和评定。GB1031、GB3505、 GB7220等。工业制品规定用中线制评定表面粗糙度。
16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12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1 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序号 名称
几种清洁表面的结构和特点 结构示意图
特点
化合 5物
外来原子进入表面,并与表 面原子键合形成化合物。
6 台阶
表面不是原子级的平坦,表 面原子可以形成台阶结构。
➢ 晶体表面的成分和结构都不同于晶体内部,一般大约要经过
4~6个原子层之后才与体内基本相似,所以晶体表面实际上
2 重构
在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 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 同,原子位置作了较大幅度的 调整。
11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1 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几种清洁表面的结构和特点
序号 名称
结构示意图
特点
3 偏析
表面原子是从体内通过分离、 扩散而聚集的外来原子。
化学 4 吸附
外来原子(超高真空条件下主 要是气体)吸附于表面,并以化学 键合。
17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1.2 固体的实际表面
材料经各种加工、处理后普遍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应力 按其作用范围分为:宏观内应力和微观内应力两类。
宏观内应力: 由于材料各部分变
形不均匀而造成的宏观 范围内的内应力。
微观内应力: 物体的各晶粒或亚晶粒
之间不均匀的变形而产生的 晶粒或亚晶粒间的内应力。
Surface Engineering
表面工程
1
第一专题:基础篇
第2章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2.3 固体表面原子的扩散
2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概述
(一)晶体、非晶体与结合键
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即
存在长程有序的排列。
固 非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排列短程有序,

但由于化学键的作用,在1~2nm范围内原子分布仍有
一定配位关系,原子间距和成键键角都有一定特征,
然而没有晶体那样严格。
硼酸:氢键
氯化钠固体:离子键
甲烷分子间的结合:分子键
硅:共价键 铜:金属键
3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二)晶体结构 常见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密排六方和体心立方。
18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剂(adsorbent):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硅 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吸附质(adsorbate):被吸附的气体等物质。 吸附:剩余的力场,气体或液体分子被吸引到固体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