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风筝
授课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我”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学习鲁迅先生反思自省的精神。
3、学会用质疑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内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
教学难点: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二、知识点:
三、课文字词(分发)(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风筝:fēng zhēng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风筝,即纸鳶,又名风鳶yuān
秃:(tū)人无头发,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
丫叉:(yāchà)桠杈yā chà,形容树枝歧出。
蟹:(xiè)〔螃~〕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qí”,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
蜈蚣
..wúgōng : 节肢动物。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第一对足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中医入药。
寂寞:(jìmò)孤单冷清。
伶仃:(líng dīng ;孤独,没有依靠)
憔悴:qiáo cuì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的颜色黯淡。
模.样mú谓描摹形状情态;mó劳模
蕾:(lěi)文中指花蕾。
肃杀:形容冬天气候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分别。决jué : 决定;抉jué : 抉择
荡漾:yàng 原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这里表现风筝的浮动所带来故乡春天的感觉。
嫌恶:xián wù厌恶;赚zhuàn : 赚钱;è凶恶;ě恶心
瘦的不堪:瘦得非常厉害,不堪:表示程度深。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bǐ让人看不起,鄙,鄙视,看不起
恍然大悟:一下子,全都明白了
什物:shí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S hén:什么
惊惶:huáng 惊慌
瑟缩:sè身体因受惊,寒冷等原因而卷缩。
苦心孤诣:yì费劲心思钻研或经营。
傲然:极其骄傲的样子
惩.罚chéng惩戒;责罚;处罚
虐杀:nüè虐待人而致死,文中指精神上的扼杀
堕:(duò):坠zhuì下
宽恕:shù宽容并求饶恕;怒nù:愤怒
四、课文朗读:
五、课文导语:
六、常识(分发)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shào xīng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风筝》一文选自《野草》。
七、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此段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严冬肃杀(第二段)的气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或开篇点题,引出回忆,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悲哀
2、写“我”心情的“惊异和悲哀”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引出下文。
3、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联想的运用
▲联想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因果联想、假设联想等。本文用了相关联想,它指以某一事物作引子,引起与此事物有关的事物的联想。如:《风筝》由看到冬季北京的风筝,展开联想,引起如何扼杀童年弟弟放风筝的往事的回忆。
4、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3、4段)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兄弟:
从“多病、瘦得不堪”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肖像描写)
从“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天真活泼(神态、动作描写)。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神态、动作描写)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
我: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伸手折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动作描写)
上述描写隐含了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
5、“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因为“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6、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
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玩乐的活动当然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在这种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又很希望小兄弟能够成才,而又“恨铁不成钢”,所以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7、“我”为什么敢毁坏弟弟的风筝,弟为何不反抗?
我”认为管得对,弟弟应该认真读书,做有出息的事。
弟弟认为管得正当,自己做风筝犯了错,自认该罚。
一个认为管得对,一个认为应该管,他们都默认封建礼教下的“长幼有序”的教育方式。
8、“我不幸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的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9、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