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陆运(铁路、公路)口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山口陆运(铁路、公路)口岸
阿拉山口陆运(铁路、公路)口岸为中哈边境常年开放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的东北角。

对面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州,对方口岸名称为德鲁日巴。

地处东经83°36′,北纬45°12′。

距博乐市73公里,距乌鲁木齐市460公里;距中哈两国边防会晤点即接轨点4.4公里,德鲁日巴站12.3公里、阿拉木图580公里。

1990年6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为铁路、公路双重口岸。

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该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

1990年9月12日,中国兰新铁路西段(北疆铁路)与前苏联土西铁路在阿拉山口临时接轨点处接轨。

这标志着一座新的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

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为亚太地区与欧洲国家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开辟了一条便捷安全的国际通道。

阿拉山口口岸成为亚欧第二座大陆桥上的重要铁路口岸。

1991年7月,阿拉山口开始办理临时过货营运。

1992年12月1日起正式开通国际联运。

1992年6月21日开通阿拉木图----乌鲁木齐旅客列车(哈方担任)。

1993年4月3日开通乌鲁木齐----阿拉木图旅客列车(中方担任)。

同时,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国内列车每日对开一列。

目前,铁路口岸已建成各种设施156座,包括火车站站房4800平方米、有3个封闭式换装库在内的5个换装区、宽轨12股道(1-4道为到发线,其余为编组线)、准轨17股(1-3道为客货列车到发线、4-6道为货物列车到发线,其余为编组线)、货场、列车机务段、电力、通讯、供排水以及办公生活设施等,形成了铁路系统区域内的网络体系,基本具备了国际联运和客货吞吐能力,阿拉山口口岸目前是新疆唯一的铁路客货运输口岸,年过货能力为400万吨,旅客10万人次。

兰新复线建成后,吞吐能力将大大提高。

为了增进中国与中亚与俄罗斯人民间的友谊和交往,发展各国的经贸关系,1994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俄罗斯铁道(运输)部长在北京召开了"七国铁道(运输)部长会议"。

各国部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为确保经由阿拉山口至德鲁日巴口岸实现无阻碍运输,签署了会议《联合公报》,制定了各国间铁路联运发展纲要,完善了运输组织措施,确定了统一的运价标准和清算体系。

为确保阿拉山口铁路无阻碍地向第三国开展客货国际联运,口岸管委会和查验单位、铁路部门实行铁路运输联合办公,并为改善口岸换装条件,购置了16吨电磁起重机;为缓解口岸接运空车不足,配备50辆60吨敞车,作自备车循环使用;提高了客货进出速度。

1992年7月中哈公路在阿拉山口连通,公路口岸于同年底临时开通。

1993年9月公路口岸联检大厅、货检场地等设施建成,同年10月经验收,公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为了加强对口岸的建设和管理,设有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机构,行使县市一级政府的职权,负责口岸的规划建设和各检查检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下属机关有工商、税务、财政、城建、公安、边防、交通、金融、邮电等部门。

与口岸使用相配套的国家检查检验机构于1991年7月上岗,办公、生活用房于1992年12月建成使用,可保证铁路、公路口岸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

阿拉山口口岸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进出中国的门户。

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的中国、前苏联、波兰、德国、荷兰,沿途辐射到东欧、西欧、西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境内从东到西穿越6个省区,沿线辐射影响带达全国11个省区。

据测算,走经阿拉山口的大陆桥比通过第一座大陆桥运距缩短2000公里,节省运费30%,比海运节省60%左右的时间和20%的运费。

口岸自开放以来,已有包括中外合资单位在内的上百家企业和个人来口岸合作开发,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

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区为155平方公里,口岸城市规划区为15平方公里。

目前,口岸的供排水、供电、道路、
通讯可覆盖全口岸区,固定资产投资已达6亿多元。

一座荒漠中的新兴口岸商贸城市已初具规模,为充分发挥口岸整体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个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口岸,对中国、对国际的经济大循环将日益发挥重大的作用。

截止2001年阿拉山口口岸共计完成进出口货物量2141万吨,入出境人员30万人次。

阿拉山口火车站是国家一级站,始建于1990年10月,现有职工393人,由汉、维、哈等11个民族组成,平均年龄28岁。

继1990年9月12日亚欧大陆桥贯通,1991年7月20日中哈区域性货物运输正式开办,1992年6月20日国际旅客运输开通,同年12月1日开办国际货物运输业务。

车站有准轨17股道,宽轨12股道,主要担负国际联运货物的换装、进出口运输及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等任务,年综合换装能力400万吨。

95年以来,口岸过货逐年上升,连续5年过货突破200万吨,2001年过货达到500.8万吨,跃居全国五大铁路口岸第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