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东关货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工程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二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2)
4、沉降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2)
5、监测内容、项目及预警值 (4)
6、监测方法及精度 (4)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5)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5)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6)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6)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7)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7)
附件一 (9)
附图二 (10)
一、编制依据
1、大东关货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设计图纸及施工合同;
2、大东关货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大东关货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现行施工规范及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大东关货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
建设单位:太原市龙城北部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山西华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大东关街以北,太铁佳苑以南,宝林寺及同蒲铁路以东,规划路以西,项目净用地面积约16136㎡,总建筑面积约为64170㎡,包括1#楼地下1层,地上27/31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高度95.4m;2#楼地下1层,地上15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高度51.3m;3#楼地下1层,地上14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高度49.7m;换热站1层及部分商业2层楼,地下车库。
本方案的沉降观测主要包括基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本方案为施工单位所进行基坑沉降监测。业主将委托有资质专业单位进行基坑沉降变形监测以及从基坑边缘向外基坑深度2倍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进行检测。
1
三、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1岩土工程条件:依据勘察报告,范围内场地组成岩性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等组成。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含水层为主要第③层粉土、第④层粉质粘土,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侧向径流补给。
3.2周边环境:基坑南侧为大东关街,东侧为规划路,本工程地下室外墙线距道路边约6.5m;北侧为太铁佳园小区,高层建筑(25F-30F,有地下室,桩基础,基础标高为810.9),本工程地下室外墙线距太铁佳园围栏边最近处约5.0m,距太铁佳园地下车库外墙线约
16.0m,距太铁佳园小区2#楼约26.0m;西侧为宝林寺,本工程地下室外墙线距宝林寺围墙最近处约7.0m。西面为同蒲铁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也是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经过8市31县市区,共有车站108处,为国家I级铁路干线。
3.3该基坑支护:基坑南侧及东侧南部设计深度7.92m~8.12m,基坑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一排预应力锚索。基坑东侧中部设计深度7.22m;基坑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一排预应力锚索;基坑东侧北部设计深度9.22m;基坑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一道钢管支撑;基坑北侧东部设计深度10.22m;基坑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一道钢管支撑;基坑北侧中部设计深度11.97m;基坑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两排预应力锚索;基坑北侧西部设计深度12.42m;基坑支护采用双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坑西侧北部靠近1#楼部分设计深度7.92m;基坑支护采用自然放坡;基坑西侧靠近宝林寺部分设计深度7.92m;基坑支护采用双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止水帷幕采用ф850三轴水泥搅拌桩,降水采用坑内管井降水,坑外回灌。
四、沉降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4.1、沉降观测目的
4.1.1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1.2以基坑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
4.1.3为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使之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求
2
得更准确的设计参数,修正理论公式,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以指导下阶段的施工,确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为其它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4.1.4通过对基坑的现场监测,验证基坑工程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基坑工程、周边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4.2、编制原则
4.2.1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与周围墙体、土体位移即三维空间的各种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反映了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规律。
4.2.2 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本方案只进行围护墙竖向沉降观测及地下水位监测,监测能否满足施工、安全及规范要求。
4.2.3加强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深基坑施工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4.2.4基坑施工土体变形影响范围(一般约为2倍基坑开挖深度)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本身及周边建筑物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
4.3、基坑监测点布置:详见附图二
4.4、观测路线:依据标号顺序一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形成闭合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