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瑶族分类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瑶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1.音乐舞蹈:瑶族民间音乐和舞蹈丰富多样,以合唱和舞蹈
最为著名。
他们经常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2.瑶族服饰:瑶族的服饰绚丽多彩,特点鲜明。
男子通常穿
着黑色长衫和长裤,头戴白色头巾;女子则穿着华丽的长
袍和长裙,头戴彩色的头巾和发饰。
3.米酒:瑶族人民喜欢饮用米酒,它是瑶族特有的传统酒品。
瑶族人民认为米酒神圣而美味,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祝活
动中饮用。
4.母系社会:瑶族传统上属于母系社会,家族的继承权和财
产权由母系传承。
女性在瑶族家庭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
威。
5.瑶族婚俗:瑶族有着独特的婚俗习惯。
他们崇尚群居婚制,
即多个夫妻一起生活。
在婚礼上,会进行盛大的仪式和传
统舞蹈,以示喜庆和祝福。
6.瑶族节日: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采玉节、开辟节、按
锦节等。
这些节日是瑶族人民重要的庆祝和祈福活动,通
常会进行祭祀仪式、舞蹈表演和传统的竞技活动等。
以上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瑶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中国的多民族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瑶族的文化传统是他们保持自我身份认同并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中国少数民族瑶族
民间组织传承
瑶族地区有许多民间组织,如歌堂、 鼓社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传承文化 。
瑶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外界文化的冲击,瑶族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
出路
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立法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学校教育等。
06
瑶族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共同作用
瑶族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共同作用于他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为瑶族提供了精 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04
瑶族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组织
瑶族的经济生活
传统农业
瑶族地区主要依靠传统农业 为生,耕种水稻、玉米、红 薯等农作物。
林业
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 源,人们通过砍伐树木、采 集林产品等方式获取经济收 益。
游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记载
瑶族在秦汉时期就有记载 ,宋代以后瑶族社会有,瑶族被确定为单一 民族。
瑶族的人口分布与地理分布
人口数量
瑶族人口数量在世界各民族中排 名前十,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 、湖南、广东、云南等省份。
地理分布
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分布在南岭山脉的南北两侧。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包括瑶 族语言文字。
在学校教育中,一些瑶族聚居区的学 校开始引入瑶文课程,以增强学生对 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在广西、湖南等地,政府设立了瑶文 培训中心,推广瑶文教育,培养新一 代精通瑶族语言文字的人才。
此外,一些瑶族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 也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推广瑶族 语言文字的使用,以保护和传承这一 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展览
通过展览展示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乐器等,让游客 了解瑶族文化的魅力。
瑶族服饰总结
瑶族服饰总结1. 引言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瑶族的服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瑶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对瑶族服饰进行总结,并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2. 瑶族服饰的特点瑶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独特的风格瑶族服饰的独特风格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瑶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繁复的图案和精致的细节著称。
无论男女老少,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瑶族人都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2 华丽的装饰瑶族服饰注重装饰效果,以华丽的装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服饰上常常镶嵌有金银丝、珠子、绣线等装饰物,使整体效果更加华丽和美观。
2.3 精湛的工艺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从选材到编织,再到刺绣和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制作。
正是这种精湛的工艺,使得瑶族服饰成为了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典范。
3. 瑶族服饰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场合的不同,瑶族服饰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类别的介绍:3.1 传统婚礼服饰瑶族的传统婚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婚礼中,瑶族服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和幸福。
配饰方面,头饰、项链、手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3.2 节日盛装瑶族人重视节日,节日时会穿上盛装庆祝。
节日盛装通常采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图案多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在节日盛装中,常常带有瑶族文化和传统的元素,是瑶族人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3.3 日常服饰瑶族的日常服饰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和便捷。
男性常穿长衫或马褂,女性常穿上衣和长裙。
由于日常服饰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和细节,因此相对而言工艺要求较低,但仍然保持了瑶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4. 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瑶族服饰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入新的元素和设计。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瑶族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服饰与婚俗瑶族的服饰在颜色与样式上非常独特。
男性一般着装为短衣和乌裙,而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裙子,头上戴着花环或发簪。
婚礼是瑶族人生中重要的仪式,瑶族人认为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及其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婚俗仪式,如拜堂、献茶和拜祖先等。
祭祀和宗教信仰瑶族人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瑶山神和红帽神等。
他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瑶族的黄粱大祭。
在这个祭祀仪式中,瑶族人会用黄粱米、猪肉和酒等物品,向神明献祭并祈求丰收和幸福。
舞蹈与音乐瑶族人喜欢跳舞和音乐表演,他们在庆祝节日、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都会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
瑶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而闻名,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的颂扬和感激之情。
瑶族音乐多以民族乐器如三弦和锣鼓等为伴奏,音乐旋律悠扬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茶文化瑶族人喜欢饮茶,茶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瑶族有自己的茶叶制作技艺,他们以手工采摘的鲜叶晒干,然后进行发酵和炒制,制成独特的瑶族茶。
在瑶族人的家庭和社交聚会中,茶常常被用作款待客人的象征,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与庆典瑶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有名的是瑶族新年,也被称为花山节。
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会打扮得漂亮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赛马和花车游行等。
此外,瑶族人还有其他庆祝丰收和祈福的节日,如龙船节和鼓舞节等。
瑶族的婚姻制度瑶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在瑶族社会中是被允许的。
此外,瑶族人也有着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仪式,婚姻问题往往需要家族和长辈的介入与决策。
瑶族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在婚姻中也有着注重家族间关系和亲戚关系的传统。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以下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
1.语言和文字:瑶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主要分为北瑶语和
南瑶语两个方言群体。
而瑶族目前没有统一的文字,一些地区使用中文,一些地区采用拉丁字母拼写瑶语。
2.家族制度:瑶族有较为严格的家族制度和亲属关系,崇尚
家族的团结和互助。
家族是瑶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婚姻、继承和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
3.丰富的传统文化:瑶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
舞蹈、织锦、刺绣等艺术形式。
瑶族以其多彩的服饰、精湛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音乐舞蹈而闻名。
4.瑶家大院:瑶族传统的居住形式是瑶家大院,即多户人家
共同居住在一个院落中,共同劳动和共享资源。
这种居住形式体现了互助、合作和社区精神。
5.婚姻习俗:瑶族的婚姻习俗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妇女在
结婚时需要经过酒仪,新郎会提前准备好帮助新娘完成各种劳动和家务的工具,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照顾。
6.瑶族节日:瑶族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吃新节、哨山
节、黄秧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有盛大的仪式、祭祀和舞蹈,人们穿着传统服饰,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感谢神灵的保佑和祈求好运。
以上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它们展示了瑶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方式。
虽然在不同的地区和社群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瑶族独特的民族特色。
瑶族PPT
瑶族食物以玉米、大米、 红薯为主,芋、粟、麦为辅 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 冬瓜、南瓜、萝卜、白菜、 芥菜、辣椒、茄子、豆角、 番茄等。此外,还按季节采 摘竹笋、蘑菇、木耳、香菌 等作为菜食。瑶族喜欢自制 豆腐,特别是湖南瑶族自制 的"豆腐圆",鲜嫩可口,是节 日必备佳肴。瑶族制作腊肉、 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 其是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腌 制的"鸟酢",是一种著名的风 味小吃。糍粑亦是瑶族传统 的风味小吃,是节日必备食 品。瑶族有喝酒嗜好,不少 地方男子饮酒用碗不用杯, 特别是节日喜庆,终日痛饮。 打油茶是瑶族一种饮食风俗。
历史上,瑶族和苗 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 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 蛮”部落。大约在隋代, 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 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 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 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 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 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 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 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 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 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 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讨念拜,意译是 瑶族月 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 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三天, 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 炮。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 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 苗条多姿。这几天打扮得娇 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 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 裙,戴着银项链和镀金耳环, 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小伙 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 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 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 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 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 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 度传统佳节。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 方 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 山瑶”“红头 瑶”、“大板 瑶”、“平头瑶”、“蓝靛 瑶”、“沙瑶”、“白头瑶” 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 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 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 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 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 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 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 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 掉花帽改包头, 主要居住在山区。自称“勉”、“金 门”、“布努”、“炳多优”、“黑 尤蒙”、“拉珈”等。瑶族有自己的 语言,通用汉文。1982年,中央民 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 式,设计了(勉语)文字。历史上, 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 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瑶族人 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 准,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瑶医治疗 癌症、红斑狼疮、妇科病、跌打骨折、 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 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瑶族多信奉道 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部分瑶民 还擅长茅山巫术。
瑶族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瑶族的历史故事与传说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瑶家有一传说:“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
”瑶族古籍《盘天大歌》和《过山榜》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俩,藏入葫芦飘水上。
才得以延续人类,后来盘王登殿,赐瑶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种,安居乐业。
然而,瑶山地区,穷山恶水,尽管人们辛勤耕种,仍然朝不保夕。
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访民情,看到瑶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岭崇山之中,刀耕火种,生活艰难,于是禀告天庭。
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间,牛王下凡来耕田。
自从牛王来到人间后,瑶家人就开始耕田插禾,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感谢牛王,瑶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农历四月初八)作为传统节日牛生日。
瑶家有一首民谣"四月八,丢犁耙,七月半,谷满仓,收回万担粮,全靠牛帮忙。
"四月初八这天,瑶家人最爱护牛,把牛当作神明来祭礼侍奉,要让牛丢下耙犁休息一整天。
隋唐时期,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
所谓“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语大体上概括了瑶民当时山居的特点。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资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间的五溪地区,仍有较多的瑶族居住。
宋代,瑶族虽然主要分布在湖南境内,但已有一定数量向两广北部深入。
元代,迫于战争的压力,瑶族不得不大量南迁,不断地深入两广腹地。
到了明代,两广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区。
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这时,瑶族遍及南方六省(区),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瑶族简介
瑶族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
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
中国的瑶族人口为285.3万(2010年),其中有59.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71万),24.7%在湖南省(70.5万),7.1%在广东省(20.3万),6.6%在云南省(19万),1.4%在贵州省(4.4万)。
另外,江西省也有分布。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人口为全国之最,被誉为神州瑶都。
瑶族跨境而居,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广泛的分布。
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
越南瑶族人口在80万以上,是越南第9大民族。
在东南亚国家排华的年代里,部分还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
瑶族的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语言。
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用拉丁字母来拼写勉语。
现在已通用汉语。
很多人能同时操壮语、苗语等语言。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
瑶族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准。
瑶医在治疗癌症、妇科病、风湿病、红斑狼疮、跌打骨折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瑶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数部分瑶民还擅长茅山巫术。
金秀大瑶山瑶族——中国瑶族的缩影
“ 蓝靛瑶” 、 “ 背篓瑶 ”、 “ 背陇瑶 ” ; 还有 因姓 氏多寡
得名 的 “ 七姓瑶” 、 “ 八姓瑶 ” 、 “ 十二姓瑶 ”、 “ 五姓
瑶”等。据统计,瑶族的他称有5多种。” ’ o ”
dfee teh cg o p nSo t ia i rn tni r u si uhChn . Ke rs Jn i u t ywo d : ixuc ny;Ya n in ly :c n io o o a o ai t t o dt n i
一
、
金秀大瑶山瑶族包含 中国瑶族 的主薹支 系
MoJn h n L a ig is a , i qn D
( a g i n v ri r t n l i .Na nn 3 0 6 Gu n x ie sy f i aie U t o Na o t s n i 5 0 0 .Gu n x ,C ia g a g i hn)
为观 察中国南方民族 关系的一 个很好的宙 1 : 3,
关键词:金 秀县;瑶族 ;状况
中图分类号:C 5 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 9X( 0 )4 0 ( ~ 4 0 8 66 2 60 — 0 1 0 0 )
Ya ain lyi ixuAuo o u u t o n t ai Jn l tn mo s o t n Co ny—aM irc s o iaYa tnc o p coom f n oE h iGr u Ch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4期 2o o 6年 1 2月
南 宁 师 范 o N AN瑚瑚 Ⅱ吲A口哑 I S
V L23 O . NO. 4 De .0 6 c2 0
金秀大瑶 山瑶族
瑶族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瑶族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在历史潮流中不断的演进形成了自己特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形式。
中国的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它又分为三大支系:勉瑶、布努瑶、拉珈瑶,其下又有若干分支。
其中广西的瑶族人口数量最多,现有6个瑶族自治县,巴马就是其中之一。
巴马瑶族分为布努瑶、蓝靛瑶,它们虽统称为巴马瑶族,但是因历史和地域不同,服饰文化、民间技艺又有不同特性。
通过探索巴马瑶族文化元素的特性,结合当代视觉来审视民族文化,尝试在当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新的设计手法。
标签:巴马瑶族;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室内装饰一、巴马瑶族的服饰文化巴马瑶族有两个瑶族支系,一为布努瑶二为蓝靛瑶,布努瑶又分为土瑶、番瑶、安定瑶(因其长期杂住在壮汉民族之间,服饰与习俗已被壮汉化,本文不作详细阐述)。
它们同为巴马瑶族或同一语言支系,虽语言互有差别,服饰民俗也各有特色。
(一)布努瑶1.土瑶土瑶,是首个进入巴马瑶族的支系,人口占比最多,分布最广泛。
服饰上,男性的服饰呈上短下长,整体色为蓝色,白色只作为点缀,头上包裹白色毛巾。
女性的服饰较为修长,衣长至脚关节处并在小腿上裹布缠带。
头上佩戴一顶圆形的桐木帽,用红、黄、青、蓝四种颜色的毛线作为扣带装饰。
在节日庆典上,年轻姑娘喜欢在腰间用红、黄、蓝、绿、青的五色毛线制成的配饰别在裙上,用不同颜色毛线制成的网袋背在身上。
2.番瑶番瑶,是进入巴马瑶族的第二个瑶族支系。
服饰上,以银饰配饰作为主。
女性配有银牌、银链、耳环、手镯、项圈、铜扣、银叉、串珠等配饰。
头发上插上12支半尺高高的银簪,配以银铃和弹簧银条加上五彩丝花别在蓝靛布上,嵌满装饰品和绣上纹样的蓝靛布也被称为“哈西”,其蕴意深远。
因其信仰月神,胸前挂新月形银项以表敬意,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在数量上有所讲究,以示不同寓意。
(二)蓝靛瑶蓝靛瑶精于制蓝靛而得名,服饰上,女性头上扎響盖土白布(绣有红黑两色的花纹),并围于蓝布(或黑布)两头有红线毛球和各色小串珠。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礼仪】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
瑶族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个性。
本文将对瑶族文化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报告。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瑶族的语言是瑶语,属于汉藏语系,分为北瑶、南瑶和西瑶三大方言。
瑶族人民爱好歌舞,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瑶族中,民歌是他们表达情感、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瑶族的歌曲多以婚礼、节日、劳动和战斗等为主题,歌词朴实而深情,充满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瑶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男子通常穿着短衣、长裤和蓑衣,女子则以花裙、花袄和头巾为主要服饰。
瑶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布料多以红色、绿色和黄色为主,富有瑶族特色。
瑶族的服饰还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瑶族的婚礼习俗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和婚礼仪式。
瑶族的婚礼通常由男方家族负责筹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迎娶仪式。
在迎娶仪式中,男方要组织一场盛大的彩车队伍,来迎接女方的亲朋好友。
迎车队伍中,会鸣放炮、舞狮和舞龙,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婚礼结束后,双方亲戚朋友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喜悦之情。
瑶族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例如,瑶族的“瑶山祭”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瑶山祭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举办地点通常是在山林中的祭坛上。
在瑶山祭期间,人们会举行神牛舞、舞狮和歌舞演出等活动,以及进行各种体育竞技项目。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也传承着瑶族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总结起来,瑶族文化是一种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瑶族的语言、歌舞、服饰、婚礼习俗和节日等方面,都体现出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瑶族人民通过这些文化形式,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瑶族文化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瑶族十二姓
瑶族的十二姓分别是盘、奉、包、沈、李、雷、高、周、黄、唐、邓、赵。
瑶族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瑶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中国瑶族共有2796003人(2010年),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有1471946人,约占全国瑶族总数的百分之55.8%。
居住在湖南省的有704564人,广东省有202667人,云南省有190610人,贵州省有44392人,江西省有1198人。
瑶族名称比较复杂。
有的自称为“勉”(“人”的意思),也有的自称为“布努”、“金门”、“瑙格劳”、“拉珈”、“炳多优”、“唔奈”、“藻敏”等等。
过去又因其起源传说、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而有“盘瑶”、“过山瑶”、“茶山瑶”、“红头瑶”、“花瑶”、“花蓝瑶”、“蓝靛蓝”、“白裤瑶”、“平地瑶”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
自称28种,他称近100种。
按照语言、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瑶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支系:操勉语的盘瑶支系,又称瑶语支系;操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瑶(包括布努瑶、白裤瑶、花蓝瑶、花瑶和部分红瑶),又称苗语支系;操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茶山瑶和那溪瑶支系,又称侗水语支系;汉语方言支系。
瑶族有60%以上的人所操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他们自称为“勉”(或优勉、标敏、标曼、澡勉、交公勉)或“门”(金门、甘迪门)。
有三分之一瑶族说的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他们自称“布努”、“努努”、“布诺”、“东诺”、“瑙格劳”、“努茂”、“炯奈”、“优诺”等)。
自称“拉珈”等少数瑶族说的话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此外,还有一些人只讲汉语。
由于长期与汉、壮等民族大杂居和频繁接触,所以各地瑶族一般都兼通汉语,部分人还兼通相邻少数民族和瑶族其他支系的语言。
学术界普遍认为,历史上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瑶族在古代曾使用过“刻木记事”,叫做“木契”,或“打木格”。
中国民族民俗第八章瑶族PPT课件
文学艺术
• 瑶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先 秦古籍《山海经》就有盘瓠神话的原始记录。除 盘瓠神话外,反映本民族远古社会生活的神话, 还有《盘古开天地》、《伏羲子妹造人民》等。
• 其中的《盘王歌》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 数十种,为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
•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 与宗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 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盛行的舞蹈还 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 元舞、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
问题导入
该族被称为“登山唯恐不高,入林为恐不密”的民族。有冷食习惯, 竹筒饭是他们喜爱的食物,还喜欢吃虫蛹。该族妇女的透视异彩多姿, 极为讲究,有戴帽、缠头、包帕、椎髻、顶板、戴银钗等等。盘王节、 达努节是该族的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该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道教, 其宗教活动主要由师公、道公执事,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主宰着村 寨中的生产祭、社祭、丧祭等一切活动。请问这是我国的那个少数民 族?
铜鼓舞
长鼓舞
居住
• ·住房十分简陋,有竹木结构的草房、竹舍、 木屋和少部分的泥墙瓦屋。广东连南瑶族 村寨房屋历史长曾有“八排二十四冲”之 称,现在人们称为“瑶排”活“八排瑶”.
•·
Pictures here
饮食
• 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喜欢 将蔬菜做的十分清淡,喜欢吃虫蛹,还喜 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 糖、蜂糖等。
• 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 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猫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 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 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服饰冠履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妇女夏装 胸前和背后都有两块黑色的布,下穿五彩百褶短裙, 长仅及膝。头挽银梳,耳环大致垂肩。
瑶族
民族概况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
通用汉语或壮语。
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苗瑶语教研室盘承乾、邓方贵、刘保元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根据1957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瑶族,在1983年也以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
但与我国的瑶文字母略有些不同,于是在1984年4月底5月初,美国、泰国瑶族曾经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华,与我国瑶语文工作者商讨统一瑶文字母问题,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现在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有不少瑶族会使用统一的瑶文互相通信往来,进行文化交流。
于是瑶文已成为世界性的瑶族(勉语)文字了。
但瑶文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有待于普及和推广。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线粒体mtDNA只随母系遗传。
人类线粒体mtDNA分两大类,一类是N型,一类是M型。
西方白人几乎全部是N型。
中国人是由古亚洲人和新亚洲人混血构成。
一般认为古亚洲人(典型的为蒙古族人和泰国印尼柬埔寨土著)线粒体是M型,新亚洲人是N型。
瑶族是中国N型比例最高的民族,达90%以上。
其次是壮族。
民族历史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
少数民族瑶族民俗文化介绍课件PPT
喜色日久瑶年的分老
爱各益耐山代龙生少
样增磨的中头活皆
的多的瑶青鞋较跣
皮,解族年和富足
鞋打放人人青裕不
和赤鞋民逐布的履
运脚。喜渐做男。
动的时穿穿的性新
鞋现至适胶布和中
为象今于鞋鞋妇国
,。
第三部分
瑶族饮食建筑
瑶族饮食建筑。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泡开的茶 叶后煎成浓汤,再加食盐调味,然后用以冲泡炒米花及 炒黄豆等物,具有特殊的风味,有的以此代替午餐。
瑶族发展历史。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资江中下游,
瑶
以及湘、黔之间的五溪地区,仍 有较多的瑶族居住。宋代:瑶族 虽然主要分布在湖南境内,但已
族 发
有一定数量向两广北部深入。元
展
代:迫于战争的压力,瑶族不得
历
不大量南迁,不断地深入两广腹 地。明代:两广成为瑶族的主要
史
分布区。
瑶族发展历史。
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这时,瑶族遍 及南方六省(区),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具有 “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后往湖 北、湖南方向迁徙。瑶族先民以长沙、 武陵或五溪为居住中心,在汉文史料 中,与其他少数民族合称“武陵蛮”、 “五溪蛮”。
部分瑶族被称为“莫徭”,以衡阳、零陵等 郡为居住中心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 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所谓 “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语大体上概括了瑶 民当时山居的特点。
明中叶以后:部分瑶族由广西、云南进入越南、老挝、泰 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他国居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瑶族人民踊跃参加辛亥革命运动, 参与了孙中山亲自布署发起的“上思战役”、“河口战役”。
瑶族饮食文化特点
4 特色食物
• 瑶族居民在饮食上,除与汉族有共同的习惯 外,还有自己特有的食品。
பைடு நூலகம்
2 饮食文化特点
•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 、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 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 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 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 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 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 的食品。
烟熏腊肉是瑶族的特色美食
在瑶族饮食中,“十八酿”是比较特别的 烹饪方法
瑶族人民还爱炸粑粑吃
瑶族还有简单美味的“户外”美食,竹筒饭
2 饮食文化特点
• 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 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 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2 饮食文化特点
•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 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 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 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 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有 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 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 肉类也 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 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 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 ,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2 饮食文化特点
•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 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 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 等。
瑶族
瑶族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与道教,也有信仰佛教 崇拜观音菩萨的,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瑶族还有信 奉天主教的。 原始宗教:雷王、风伯和雨狮等。 宗教活动主要由师公道公执事。师公道公一般具有 较高的文化水平,知识面广,能说会唱,民众认为他 们是人鬼之间的信使。
住房十分简陋,有竹木结构的草房、竹舍、木屋 等形式。一般为两层,楼下住人,楼上放粮食和 杂物。
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从事山地农业。主
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差别很大, 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 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 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 苗语。
木瓦房在云南部分瑶族地区相当普遍。并且建盖 容易,修补方便。 广东连南瑶族村寨房屋一排排地建在山坡上,曾 有“八排二十四冲” 之称。现在被称作“瑶排” 或“八排瑶”。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有时用“煨” 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 。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 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 的食品。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 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 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 。 “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 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 成。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 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 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 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 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Hale Waihona Puke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 男装: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 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县 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 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 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 女装: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 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 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 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 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瑶族分类从语言系谱角度分,主要分为瑶语支(以勉语为代表)、苗语支(以布努语为代表)、侗水语支(以拉珈语为代表)和汉语支四大支系。
包括:1 布努瑶支系(苗语支)宋代,已有部分瑶族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庆远府(今广西河池市一带)。
明时,进入庆远府一带居住的瑶族逐渐增多,这部分瑶族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苗族接触,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异,尤其是语言发生了较大变化。
史学界将其统称为“布努瑶”。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蒙朝吉先生从布努瑶语言变化的文化现象,分析研究布努瑶先民的迁徙路线大概是从苗族迁徙路线的东南边方向,沿着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区,向西南移动,然后经黔南的苗岭南麓到达贵州的都匀府南部一带。
后来被当地土司驱赶,蒙、罗、蓝、韦、潘等姓的瑶族才又转往南迁徙到桂西北一带的山区。
包括:(1)红头瑶:主要分布于云南河口、金平;介绍:据说,很早以前,她们的祖先是从外地顺着红河迁到金平来的,经过红河流域时,走在前面的人为了便于辨认,就顺手摘下野芭蕉花顶在头上,后来这红尖尖便成为这一支系的瑶族头饰的象征,也成了她们的族标。
(2)背篓瑶(背陇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都安、巴马;介绍:背陇瑶自称“布努”,因住高山峻岭,女人男人背笼,故现称背陇瑶。
(3)白裤瑶:主要分布于广西南丹、贵州荔波;自然人文环境:禾仓(防鼠防盗防潮,单仓、姊妹仓、哥弟仓、夫妻仓)服饰特点:服饰主要颜色是黑、白、蓝三色,来源于其神话故事“沟娃”射日。
女装衣角下有蜘蛛网状的“米”字图案,交叉处有个小小的蜘蛛,以及蜘蛛网状百褶裙,来源于其蜘蛛图腾的传说。
白裤瑶妇女夏天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随意搭在肩上,里面什么都不穿,又有“两片瑶“之说,这是白裤瑶对母性和生殖上的崇拜。
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打陀螺,猴鼓舞,铜鼓舞,长席宴,架花桥,婚礼上的“压鸡”仪式,粘膏树,捕蜂捕猎技术。
(4)花瑶:主要分布于湖南隆回;语言有瑶苗语特征,与居住在广西龙胜、三江等地的部分红瑶有共同渊源。
介绍:共有7000余人。
隆回花瑶与瑶族其他分支不同的是,他们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知何为“盘王节”。
寨子里的妇女们上下穿戴都有各式精美的图案,色彩艳丽而又火辣,于是,这里的瑶族就有了美丽的名字“花瑶”。
民俗特色:隆回花瑶挑花艺术,呜哇山歌(花瑶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是花瑶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
花瑶呜哇山歌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
)(5)山话红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龙胜,贵州从江县、黎平县;红瑶介绍: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则是瑶族中的另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主要居住在龙胜县的泗水、和平乡一带的山区里,也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
民俗特色:蓄发习俗: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
红瑶妇女有不剪头发的习惯,自少年起就留发。
至青年时代,则将头发盘于头上,用绣花黑头巾包起,既保护那一头秀发,又是民族的一种特征性装饰。
到出嫁生了小孩,发型有所变化,长发在额头上束一个髻,其余则盘在头上。
额前的髻便是当妈妈的标志。
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发秘方,无论年纪多大,她们的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黄洛瑶寨因有60多名长发红瑶嫂而成为著名的长发村。
红瑶嫂的长发是红瑶的一大特色,红瑶女从十三岁开始蓄发,长到一定长度后可以剪下长发珍藏,等到三十岁左右,已育有小孩的红瑶嫂可以将头上长发和珍藏的长发一同盘起。
黄洛瑶寨有60多名妇女的长发超过了1米,最长者达1.75米,是世界上头发最长的女子,创吉尼斯世界长发纪录,最短的也有一点四米,被外界誉为“天下长发第一村”。
瑶家女子有把自己的长发视为第二生命的传统,她们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年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同时把剪下来的头发、包括平时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也一根一根捡起来,盘在自己的头发中。
瑶家女的盘发也非常有讲究,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黑色手织布包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阿妹,她们的长发必须在进入洞房的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
未出嫁的红瑶妹还得戴上头巾,不用戴头巾的是嫂子。
红瑶妹的头发留得长长的,盘在头上,乌黑油亮得很,她们说都是平时用淘米水洗出来的。
(9)布努瑶:主要分布在广西巴马、都安、马山、隆安、平果等县。
民俗特色:他们所崇拜祖神是密洛陀和布洛西。
密洛陀”即“老祖母”或“老母亲”。
“密洛陀”被布努瑶民崇敬为人类的女始祖、创世之母,是一位创造万物的女神,她神通广大,热爱劳动,创天地、创森林、造房子、射太阳、杀老虎,开拓土地,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万能创世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达努节:后来又称祝著节。
(在节日中祭祀他们的祖神密洛陀。
达努,在瑶语中是永不忘记之意,蕴含了不忘密洛陀创世功绩的意思。
这个节日又是叫祖娘节、二九节、瑶年。
)(9)番瑶:主要分布于广西巴马。
(11)花蓝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金秀;介绍:花蓝瑶因服饰特征而得名。
花蓝瑶妇女的服饰均綉有精美的图案,色彩斑斓,特别绣上蓝花,栩栩如生。
“花蓝”,花花绿绿的意思。
花蓝瑶因此而得名。
民俗特色:“三五婚姻”。
婚日男女双方不摆酒宴,不请客,不收任何彩礼。
结婚的床上用品有一半甚至全都是旧的。
女方也不送陪嫁妆,更不要男方给财物。
只在接亲时,男方带去五斤鲊肉、五斤大米、五斤酒,作为到女方家接亲的“领情饭”,故人们称之为“三五婚姻”。
(5)山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新华、归朝、洞波、者桑、花甲和那能6个乡镇。
介绍:云南富宁县山瑶基本已被汉化,人口分布极少,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服饰。
因此关于山瑶的资料不多,实物也未征收。
(1)长衫瑶:(属布努瑶支系)主要分布于贵州荔波;服饰特点:头帕上的皇帝印(传说),男子须发绾锥髻,身着青色长衫。
妇女头帕两端绣有一方形图印,图中绣有两条鱼纹。
中间绣有桑格小人头的方形图印。
包头时三个小人头图在额前,表示家庭和睦美满;一头鱼纹在脑后,表示夫妻鱼水情深,白头到老;另一头鱼纹插入额前帕内,表示牢牢把握住爱情的甜蜜生活。
(3)青瑶:(属布努瑶支系)因常穿青蓝色服装得名,主要分布于贵州荔波县瑶麓瑶族乡瑶麓村;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打猎舞,瑶麓婚碑,婚俗(从古至今三个阶段:抢婚、姑舅表婚姻、凿壁谈婚),瑶麓悬崖洞葬,“蹦迂”2 茶山瑶和那溪瑶支系(侗水语支)关于茶山瑶的族源,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茶山瑶应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其称谓由其居住地名“茶山”而来。
据茶山瑶民间传说、族谱和有关学者考证,茶山瑶大约在明朝初年,分别从广东和湖南进入广西大瑶山居住。
从广东来的苏、莫、钟、陶、兰、龚等越人后裔进入广西后先在梧州,藤县等地居住,后被覃千户赶入平南,再转入大瑶山,分散于古卜、六寨山,金秀、白沙、六拉、昔地、田地、平林、六竹、罗孟、岭祖、巴勒、上下卜泉等地居住。
从湖南来的苏、莫、陶等姓越人后裔进入广西后先后在南宁、百色、浔州、贵县、象州等地居住,后才进入大瑶山的六段、六定、寨保、长二、长滩、土献、长峒、滴水、花阳、道江、六拉、金田等地居住。
茶山瑶主要集中在广西大瑶山。
包括:(1)茶山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金秀;介绍:茶山瑶因住地而得名。
“茶山”是大瑶山北部一个历史上的地名。
民俗特色:爬楼相会(2)那溪瑶:主要分布在湖南洞口县境内,讲侗语。
3、盘瑶支系(瑶语支)盘瑶是瑶族传统文化中的主干支系,它包含了瑶族的大部分人口。
主要操勉语或标敏方言。
过山瑶、山子瑶、排瑶等都属于盘瑶系列。
盘瑶,顾名思义,其支系中有较多的盘姓瑶族。
元以前,生活在湘、桂、粤边境及两广地区的瑶族,过着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的生活,以信仰盘瓠为祖先,隔三五年逢农历十月十六击长鼓祭祠祖先盘王,有著名的“盘王节”,因而被称为盘瑶。
盘瑶与唐代的长沙蛮武陵蛮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隋书。
地理志》云:长沙郡又有夷蜒,名曰莫瑶。
当时莫瑶的活动地域涵括湘、粤、桂边界。
属盘瑶支系的广东连南八排瑶族,与莫瑶有着最直接的亲缘关系。
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为连州刺史时,曾写下有关当地连州瑶人的生活诗篇,如《莫瑶歌》《连州腊日观莫瑶猎西山》等,这个莫瑶很明显是八排瑶族的祖先。
包括:(1)盘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金秀。
盘瑶的图腾崇拜是盘瓠(龙犬),认定他们的祖先是盘王,自称盘王子孙,盘瑶因而得名。
又因从前盘瑶妇女所戴的帽用木板做成,故又称为板瑶。
盘瑶共有十二姓,即盘、李、邓、周、赵、沈、蒋、胡、包、冯、郑、黄。
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
在广西的富川、钟山、八步、恭城,广东连州、连南、连山、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等粤湘桂三省区十县(市)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
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
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民俗特色:嫁郎,即招郎入赘(2)顶板瑶:主要分布于云南勐腊,湖南新田县;介绍:a.生活在新田北部山区门楼下瑶族乡、金陵镇、骥村镇等地的顶板瑶是过山瑶一脉,服饰艳丽,特别是姑娘的瑶架非常绚丽张扬,因其头顶中衬有顶板,故称“顶板瑶”。
顶板瑶的成年女性,其头发用黄蜡染上,靠头端扎成一束,尾分二束将竹篾上撑成二尺宽、六寸高的蝴蝶形“板顶”。
b.云南勐腊顶板瑶。
(服饰与湖南顶板瑶区别较大)(3)大板瑶(也叫板瑶或高头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那坡、西林、防城;民俗特色:阿波节(青年男女间赠送五色饭,有情有义的吃了对方送的五色饭就算定了情),头饰(由于大板瑶人认为自己是麒麟和狮子的后代,因此他们传统的服饰上保留了夸张的头饰造型——顶板高达一尺左右用磊红布折叠2×4寸装订,该布板由80层布料粘制而成,有个乡镇就称为“板八乡”,壮话的“板八”即是大板瑶头饰布板的层数,即八十层布板的简缩语。
)传说盘瓠是瑶人鼻祖,因助平王得天下而成为驸马并受封。
为变为凡人,叫三公主用蒸笼蒸七七四十九天。
公主提前一天揭盖以致皮毛未尽,瑶人遂以毛为耻。
大板瑶女瑶胞都是以净眉和剃光头为美。
四十岁以上的妇女基本不再生毛发,年轻姑娘只是将眉毛剃掉,并将露在高帽之外的头发也全剃光。
(4)坳瑶:广西金秀;介绍:坳瑶语“瑶”字的发音与汉语“坳”字相似,故称为“坳瑶”。
坳瑶男子的头髻,不偏不倚地结在头顶正中,故又称为“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