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一、工资、价格与产出:一些事实
古典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坚持认为经济体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任何观察到的失业都纯粹是摩擦性的。
果真如此吗?现实情况是经济体并非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经济学家们发现劳动力市场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1)失业率的波动远比所有失业均为摩擦性失业的观点所认为的要大的多;(2)工资率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似乎存在着非偶然性的联系。
(一)失业率的波动
1960-2000年美国失业率的波动图。
(二)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的关系
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发表了一篇关于1861-1957年英国工资状况的综合研究论文,其主要发现概括在图6-4之中。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失业率越高,工资膨胀率(增长率)则越低。
令w g 为工资增长率,t W 为本期工资,1t W 为下期工资,则工资增长率可定义为
1t t
w t
W W g W +-=
(1) 令*
u 为自然失业率,我们可以将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表述为
*()w g u u =-ε- (2)
其中,参数ε用来表示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该方程反映的思想是:当失业率超出自然失业率,即*
u u >时,工资增长率为负数,表明工资下降。
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即*
u u <时,工资增长率为正数,表明工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意味着,价格和工资对总需求变化的调整时缓慢。
给定原来的均衡状态,当货币存量增加时,假设价格和工资迅速调整到达新的均衡点(P 1,Y 1),但这时w g 很高,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而较低的失业率就推动工资率进一步上涨。
所以(P 1,Y 1)并不是新的均衡点。
与假设矛盾,所以价格与工资调整是缓慢的,有一个调整过程。
二、工资-失业的关系:为什么工资是粘性的
在新古典供给理论中,工资在瞬间进行调整以确保产量持续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可是现实中经济体的产量并不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而且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对失业变动的反应调整相对迟缓。
因此,总供给理论中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名义工资对需求变动的调整迟缓,即为什么工资是粘性的。
工资粘性:是指工资随时间而缓慢调整,并非充分和迅速地加以伸缩以确保劳动力市场每一刻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一)工资的缓慢调整
为进一步澄清工资粘性的现象,我们将方程(2)变换为工资变动率w g 与充分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式。
令*
N 为充分就业下的劳动雇佣量,N 为实际的劳动雇佣量。
然后,我们定义失业率为失业人数占充分就业的劳动雇佣量*
N 的比例。
**
N N u N
-= (3) 将方程(3)代入方程(2)即可得到
**
w N N g N ⎛⎫
-=-ε ⎪⎭⎝
(2b ) 该式表明就业水平与工资变动率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重写上述方程,可将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本期工资、下期工资和实际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
*1*
1t t N N W W N +⎡⎤
⎛⎫-=-ε⎢⎥ ⎪⎝⎭⎣
⎦ (4) 方程(4)反映的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该图表明:(1)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下期工资与本期工资相等;(2)如果就业高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下期工资将高于本期工资,反之则反;(3)工资对就业的反应程度取决于参数ε,如果ε很大,失业对工资就有很明显的影响,WN 曲线就越陡峭,反之则反;(4)WN 关系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如果本期存在过度就业,下期的WN 曲线将上移至WN ′
,改变本期失业率的总需求变动,将在后续的几个时期内对工资产生影响。
换而言之,工资对就业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动态的。
(二)对工资粘性的解释
1. 不完全信息 2. 协调分析法
3. 效率工和价格变动成本 4. 合同的长期性
5. “内部人-外部人”解说
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在就业与产出之间建立函数关系;(2)将产品价格与生产成本联系起来;(3)运用工资与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4)将上述三个步骤结合起来,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一)生产函数
最简化的生产函数就是产出与劳动投入成比例的生产函数
Y aN = (5)
Y 是产出水平,N 为劳动投入量或就业量。
系数a 可被视为投入产出系数或劳动生产
率。
(二)成本与价格
劳动成本是总成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定价采用的原则是:厂商按至少能补偿其成本的价格提供产品。
我们假定厂商的价格以劳动的成本为基础,由于单个劳动生产a 单位的产品,每个单位的劳动成本就是
W
a
,厂商在劳动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加成比例z 来确定价格 1z
P W a
+=
(6)
在劳动成本上加成,补偿了厂商利用其他生产要素的成本,例如资本、土地、原材料等,并且还考虑了厂商的正常利润。
(三)就业、工资与总供给曲线
利用方程(4)、(5)、(6),我们能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1*
111t t a a N N P P z z N +⎡⎤⎛⎫-⎛⎫⎛⎫=+ε⎢⎥ ⎪ ⎪ ⎪++⎝⎭⎝⎭⎝⎭⎣⎦ (7) 化简为:*1*
1t t N N P P N +⎡⎤⎛⎫-=+ε⎢⎥ ⎪⎝⎭⎣
⎦ (7a ) 更进一步,用Y a
,*Y a 替代N ,*
N 得到
*1*1t t Y Y P P Y +⎡⎤⎛⎫-=+ε⎢⎥ ⎪⎝⎭⎣
⎦,最后定义*
Y ε
λ≡,则得到总供给曲线 ()*
11t t P P Y Y +⎡⎤=+λ-⎣⎦ (8)
该方程可用图6-7来描述。
应注意的问题是:(1)在工资并非完全可伸缩的情况下,图中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
价格随产出水平而增加是因为增加产出意味着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以及工资率提高(即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
(2)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并随时间而变化。
如果本期产出高于充分就业水平*
Y ,那么下一期的AS 曲线将向上移至AS ′。
如果本期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下一期AS 曲线将向下移至AS ″。
四、总供给曲线与价格调整机制
从总供给曲线方程(
)*
11t t P P Y Y
+⎡⎤=+λ-⎣
⎦可以看出,
本期的产出水平Y 与本期的价格水平P 之间的函数关系:本期的价格水平不受本期产出水平的影响。
因而,该函数关系对在上图中,左图表示随时期长度变化而变化的总供给曲线形状,右图表示时期长度未变情况下,随时间而变化的总供给曲线形状。
在上图(左,右),当t=0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总需求曲线AD 如图所示。
此时,经济体的均衡产出水平大于*
Y ,下期(t=1)的价格水平将上涨:(1)图右,表示在t=1期,由于价格水平上涨,总供给曲线虽然仍是一条水平线但已经上移了;(2)图左,表示t=0到t=1时段中,由于时期长度比t=0时期的长度增加,总供给曲线变成了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由于,均衡产出水平仍然大于*
Y ,下期(t=2)的价格水平将继续上涨······,我们看到随着时期长度的不断延长,左图中总供给曲线的越来越陡峭,右图中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越来越高。
最终,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左图中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过*
Y 的垂直线。
五、货币扩张的效应
在推导出总供给曲线之后,我们将在AS-AD 框架下考察货币扩张的政策效应。
AD0
(一)短期效应
货币扩张使总需求曲线由AD0移至AD1,AD1与AS相交于E1点,均衡产出与下一期的价格水平都将上升。
在短期中,货币扩张导致产出上升,价格提高归因于产出和就业水平上升带来的劳动成本的增加。
(二)中期调整
在E1点,产出高于潜在的产出水平Y*。
根据方程(8),价格将持续上涨,新的供给曲线在价格水平为P1时,通过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即总供给曲线上移至AS1。
AS1与AD1相交于E2点,不难发现产出水平已经开始下降但价格水平继续上升。
因此,从第二期开始,经济体进入了一个由初始扩张到逆转的调整阶段,虽然产出水平仍高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
(三)长期调整
只要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仍高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AS曲线就将进一步上移。
最终的结果是,AS曲线不断上移直到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
交点的产出水平回归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为止,价格则持续上升。
(四)货币中性
在长期中,一旦工资和价格进行了充分的调整,货币存量的增加不产生真实效应,即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它没有真实效应,只有价格水平的上升。
此处的货币中性与古典论点中的货币中性的关键区别在于:在这个更为现实的AS-AD 框架内,货币在长期中才是中性的,在短期却不是。
在古典论点中,货币的一次性扩张立即引起价格水平等比例的上升,并没有真实的扩张。
而此处的情形是,短期和中期的产出水平、价格水平都上升了,只有在长期中,才与古典情形一致。
六、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是源自生产成本的变化而产生的对经济体的一种扰动,其首要的影响是移动总供给曲线。
1970年代,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总供给曲线就被两次大的石油危机所扰动。
(一)价格函数中纳入原材料价格的变化
在方程(6)中,劳动成本(和加成比例)是决定产出价格的唯一因素;但是当投入品价格发生重大变化时,在产品总成本的构成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无疑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在我们推导总供给曲线的侍侯不得不加以考虑。
我们将原材料价格变化纳入总供给曲线方程的推导中,以便对上述方程进行必要的修正。
具体的做法是使总成本不仅包括劳动成本、加成比例,而且还包括原材料价格。
我们用
m P 来表示原材料价格,则有如下新的价格决定方程:
(1)
m W z P P a
+=
+θ (9)
方程(9)中的θ表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量,这样m P θ就是单位成本中来自原材料投入的部分。
我们可以用原材料的相对价格或真实价格来表示价格方程,相对价格用小写字母m p 来表示,并由下式给出
m
m P p P
=
(10) 把方程(10)代入方程(9),得到一个修正过的价格方程:
11m z W
P p a
+=
-θ (1m p >θ) (11)
方程(11)表明:给定工资,利润空间和劳动生产率,原材料价格上涨会使得总成本增加,从而使供给价格上涨。
因此,原材料真实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使每一个产出水平下的总供给价格上升,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二)不利的供给冲击
不利的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从AS 上移至AS 1,经济体的均衡产出从E 0移至E 1。
因此,这种供给冲击的直接效应是提高了价格水平和降低了产量。
供给冲击发生之后的结果又如何呢?后续调整是使得产品价格回落到初始水平,均衡产出水平也回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 *,但价格水平未降。
(三)供给冲击的调节
在第二小节中,我们分析了发生供给冲击之后,经济体的自动调整过程。
如果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政府通过扩张性的政策使总需求曲线上移至AD 1,经济体的均衡点在E *而不是E 1,又将如何呢?我们将看到货币工资维持不变,经济体继续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当然,真实工资已经下降了。
这种调整政策被称为适应性政策。
七、滞胀、预期通货膨胀与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1960年代以后,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不论是在英国还是美国都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图6-11)。
美国失业率与通涨率的关系1961-1999
原因在于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经济运行中的预期通货膨胀因素。
我们知道当工人与厂商协商工资时,他们最关心的是工资的真实价值(即真实的购买力)。
因此,双方都愿意在合同期限之内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或多或少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
所以,失业率并非取决于通货膨胀率,而是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超过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水平。
为此,我们可以将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2)改写成:
*()e w g u u -π=-ε- (12)
e π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假定真实工资不变,实际通货膨胀将等于货币工资膨胀率。
因此,现代观点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可以表述为:
*()e u u π=π-ε- (13)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两条关键性质:(1)预期通货膨胀一个接一个地成为实际通货膨胀;(2)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从方程(13)可以看出,e
π即为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通货膨胀水平,因此e
π可视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在坐标平面中的高度。
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现代菲利普斯曲线会随之上下移动。
下图显示了1960年代初(通货膨胀预期为2%)与1980年代初(通货膨胀预期大约为6%-8%)的美国菲利普斯曲线。
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化导致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动态调整的机制势必引起经济体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
我们可以据此解释经济运行中的滞胀现象。
滞胀:是指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现象。
滞胀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旦经济体处于高通货膨胀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虽然衰退将实际通货膨胀推到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但通货膨胀率的绝对水平仍然较高。
思考题:(1)P116,第1、2、3题;
(2)推导出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总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