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考复习策略

摘要:良好的复习策略是迎战中考的重要保证。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初中历史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一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指导学生答题规范等方面总结、论述了一些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策略,以帮助学生在复习迎考中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复习,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计划复习方法答题规范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搞好中考历史复习,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所关心的。以往传统复习模式是以分数为目标,以拼时间、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为形式,结果是“师累生苦效低”。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优秀生锦上添花的阶梯,也是中等生更上一层楼的跳板,更是学困生能重拾信心的关键。为此,寻求适当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最忌无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既耗时又低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份好的计划不仅会给你的复习开个好头,而且还能保证复习的善始善终。中考历史通常有三轮复习:第一轮依据课本和结合《中考说明》的要求全面复习,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和提炼。中考说明是中考的指挥棒。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理清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使各个知识点做到点面结合。第三轮综合训练。也就是一方面要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巩固复习。综合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复习,而是要把已复习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纵的话,上可以复习到大化改新,下可以复习到甲午中日战争,横的话,左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右可以复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巩固复习主要是通过模拟练习卷等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二、选择高效的复习方法

(一)紧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初中历史课程跨度大、内容多、范围广,综合复习量大、时间紧,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因此,必须仔细研究考试纲要,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运用的内容,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降低复习要求。具体做法:1.在按课本顺序复习的同时通过辅导练习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如,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主要的阶级阶层开展了什么活动,应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三方面回答,这是典型的再认性试题。还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有关记

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历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必须通过记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2.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也必须理解课本内容,单靠临时翻书是不行的。如,和学生一起分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区别,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类似问题,调动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的积极性。通过这样多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明白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考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考能力。那么能力的来源取决于知识的积累,这就是说在学知识的同时要多学一些方法,使学习形成感知、积累、理解,然后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中考形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编制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资料泛滥,舍本逐末固然不可,但在强调考查能力的今天,选一本合适的历史复习资料很有必要。从教材到教材,往往不利于提高复习效果,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复习资料,能够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选择一本好的复习资料,科学利用复习资料,是迅速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良师。今年在整合若干资料的基础上,制订编写了新的导学案的提纲,由“考点回放”、“重点阐释”、“单元检测”三个板块组成,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考点回放”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本单元在中考时需要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重点阐释”则将考点内容及目标要求进行了细化、概括、总结,一目了然,减轻了学生很多的负担;“单元检测”则精选了一些典型的题目,包括了历年的中考题,对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及时进行巩固提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题型:单选题、判断题和材料问答题,完全按照中考的模式设计,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实用性。编制好高质量的导学案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利用,积极地发挥它的作用。

(三)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中考既然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那就需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识重要历史阶段的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清晰,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以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为例:1.抓住本阶段历史发展的主线: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引导学生探讨出形成本阶段历史主线的根本原因;3.组织学生依据课本列举相关史实及其结果影响: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③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依据历史史实形成历史认识,得出自己的学习感悟。这样就可以以根本原因为起点,按照侵略与抗争的主线形成中国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逻辑体系,进而得出自己的学习感悟。同时也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纵横联系、古今联系、中外联系等。

(四)重视专题,加强纵横联系。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

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用一根根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在初三历史复习时,专题复习是相当重要的。专题复习,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都是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其中,侵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抗争与探索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而列强侵华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其中五四运动是一战的最大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所以五四运动也是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第四单元中国的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二战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解放战争是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在中国的反映。因此,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就对学生分专题训练,有美国史专题、日本史专题、中外改革专题、中日关系专题等,且还要落实到每个知识点,通过纵横联系,点线面体结合,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总之,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五)关注现实,关注热点问题。

历史中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也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具体到2011年,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1991年苏联解体、1931年九一八事变等。但是,在了解这些热点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依据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这些热点问题在中考中出现只是作为考题的切入点,中考考查的更多的还是课本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热点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在了解热点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提升能力目标。针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

三、指导学生答题规范

从近几年中考阅卷反馈的信息,加上学生平时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的失分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入题能力差,基础差、知识点掌握不牢,对课本不熟悉,等等。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是非智力因素失分,或是麻痹大意未看清题目,或是有错字、别字,或是书写涂改、字迹不清,或是答题不规范,等等,这些失分都是很可惜的。能力性失分、态度性失分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而如何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失分呢?

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答题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规范的答题习惯是防止失分的重要保证。平时练习和考试,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