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洪涝的简单介绍与灾后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科学》课程论文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一班
姓名:
学号: 201315001
目录
《魅力科学》课程论文 0
地震与洪涝的简单介绍与灾后处理 (2)
1.地震灾害 (3)
1.1关于地震的一些简单介绍 (3)
1.1.1地震的定义 (3)
1.1.2地震的分级 (3)
1.1.3地震产生的原因 (4)
1.2近代历史上的大地震 (4)
1.3地震发生的前兆 (5)
1.3.1地下水异常 (5)
1.3.2生物异常 (5)
1.3.3气象异常 (5)
1.3.4其他异常 (5)
1.4地震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 (5)
1.4.1学校避震 (5)
1.4.2家庭避震 (6)
1.4.3公共场所避震 (6)
1.4.4 户外避震 (6)
1.5震后防疫 (6)
1.5.1注意饮水卫生 (6)
1.5.2尽量对污染源进行消毒 (7)
1.5.3注意保健 (7)
1.5.4采取防疫措施 (7)
1.5.5提防蚊虫叮咬 (7)
2.洪涝灾害 (7)
2.1洪涝灾害定义 (7)
2.2洪涝灾害解放前 (8)
2.3洪涝灾害解放后 (8)
2.4洪涝灾害灾害成因 (9)
2.4.1洪涝灾害水文气象 (9)
2.4.2洪涝灾害土壤与地质地形 (9)
2.4.3洪涝灾害水利工程不达标 (10)
2.5洪涝灾害灾后处理 (10)
2.5.1洪涝灾害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0)
2.5.2洪涝灾害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1)
2.6洪涝灾害加强环境卫生 (12)
2.7洪涝灾害治理措施 (13)
2.7.1洪涝灾害水利工程措施 (13)
2.7.2洪涝灾害水土保持措施 (14)
2.7.3洪涝灾害水利工程管理 (14)
2.8洪涝灾害科学技术在灾害中的应用 (15)
地震与洪涝的简单介绍与灾后处理
摘要: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因此近些年来自然灾害成逐年上升,世界各地大规模地震与洪水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国内建国以来所发生的地震与洪涝,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亡.所以我们要掌握也写关于地震与洪涝的知识。

本篇论文主要讲述了地震与洪涝的定义及等级的划分,地震与洪水的产生原因,近代历史上的大地震与洪水,地震发生的前兆,地震与洪水的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震后洪后防疫。

关键词:地震;洪涝;介绍;灾后处理
1.地震灾害
1.1关于地震的一些简单介绍
1.1.1地震的定义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1.1.2地震的分级
地震的等级可分为十二度,1~3度为微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6度为多有感,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7~10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1~12度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1.3地震产生的原因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震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还有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等
1.2近代历史上的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

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地震震源位于濑户内海的淡路岛北部。

神户市中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引起快速的连锁性大火,如神户长田区,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印度洋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印度洋海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1.3地震发生的前兆
1.3.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1.3.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1.3.3气象异常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1.3.4其他异常
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鼓异常、地气异常、地动异常、电磁异常等。

1.4地震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
1.4.1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1.4.2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1.4.3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1.4.4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1.5震后防疫
1.5.1注意饮水卫生
尽可能不要饮用不卫生标准的水,必须经净化、消毒后才可饮用。

混水澄清的方法很多,常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若没有明矾之类的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芙蓉、马齿苋、榆树叶或木棉
树皮等植物,捣烂加入混水中,也能加速悬浮物的沉淀速度,提高沉淀效果。

另外,也可用黄土对水进行净化。

震后要想办法寻找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和便于保护的水源。

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50米以内不能有粪便、垃圾堆、尸体等污染源。

1.5.2尽量对污染源进行消毒
病人的粪便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处理或深埋,以杜绝传染源。

1.5.3注意保健
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着凉或中暑等疾病发生。

1.5.4采取防疫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露宿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必须注意预防中暑。

在炎热的地方持续出汗突然停止就是中暑的前兆,需要马上到阴凉的地方去,不要剧烈运动,解开衣服舒展地躺下来。

为了使体温下降,可到通风处用凉水擦身或沐浴,或者用酒精、冰水擦拭身体。

要多饮加了食盐和苏打的溶液,或吃点人丹、十滴水,安静休息。

如果中暑很严重,伤员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而快,或出现昏迷、高烧、抽风痉挛等严重症状时,就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服用免疫药物或打预防针。

1.5.5提防蚊虫叮咬
人们露宿室外或简易的窝棚里,应特别注意提防蚊子的叮咬。

如有明显持续不适感觉,要赶快找医生治疗。

2.洪涝灾害
2.1洪涝灾害定义
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
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

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2.2洪涝灾害解放前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繁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中原大地上发生过一次特别大的洪水。

洪水淹没了土地,冲毁了庄稼,房屋倒塌,人死牲亡,到处是白茫茫的水波,活着的人纷纷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难。

这时有位治水的英雄叫大禹,传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象征了中国人民战胜水害的顽强斗争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在历史上曾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3年有一次决口,每100年有一次大改道。

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淹死100多万人。

公元1642年(明崇祯15年),黄河泛滥,开封城内37万人,被淹死34万人。

1933年黄河决口62处。

1938年,蒋介石在河南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1250万人受害。

在洪灾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

据考证,历史上洪水曾五进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纪最大洪水有三次。

一次是建国前,两次为建国后。

1931年,中国发生特大水灾,有16个省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山东、河北和浙江次之。

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占8省耕地面积的1B4强。

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

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令人触目惊心。

2.3洪涝灾害解放后
解放后全国性的大水灾主要有两次,1954年大水灾和1998年大水灾。

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

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
余万亩,死亡3.3万人。

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

其他重大水灾有:1958年黄河郑州[3]花园口出现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

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

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

1998年,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

800万军民与洪水进行着殊死搏斗,,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

据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

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2.4洪涝灾害灾害成因
2.4.1洪涝灾害水文气象
受灾区通常位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漫长干燥、严寒少降水;夏季常受太平洋北上暖湿气流影响,炎热多降水;春季多风干燥;秋季降温快,温差大。

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月。

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时空分配变差大,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此期间常有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历时连续降水过程,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秋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秋季滞流耕地中的雨水及受冻结温度梯度作用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冻结成为固态,与冬季降雪一起,春暖融化滞存于耕地表层形成春涝。

故有“一年秋雨,两年成灾”之说。

2.4.2洪涝灾害土壤与地质地形
流域中低平原地表为厚1.5米左右的亚粘土沉积层,该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含蓄水量多,易造成涝渍灾害。

向下为深厚的砂砾石沉积层,地下水位距地表仅1.5米左右,补充地表土层水量并阻滞地表水下渗。

雨季江河水位上涨高于地面,在下层砂砾石连通管作用下,使耕地地下水层上升至地表,低洼地的地下水甚至出逸形成地表水;
2.4.3洪涝灾害水利工程不达标
及排水标准低,工程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河水泛滥,内水受河水顶托,不能及时排除内水,致使农作物经常遭受洪涝灾害,造成大面积减产。

流域内堤防工程标准偏低,不足十年一遇,堤高1.0~3.0米,顶宽仅1.0~3.0米,边坡1:2~1:2.5,堤身瘦小,断面不能满足防洪要求,且堤顶堤身受风雨侵蚀,损坏较严重,很多堤段前后存在坑塘等险工,甚至个别堤防堤段不封闭,河水倒灌形成洪涝灾害。

沟道设计标准低,不足三年一遇,断面小,排水不畅,沟道局部段有冲刷或淤积;工程不配套,建筑物超期使用,工程管理维修不善,破损严重,数量不足,现有的建筑物防洪及过流能力不足,致使排水不畅。

另外水利工程基础薄弱,待建工程较多,特别是田间工程,受到经济条件和投资力度限制,很多项目还没建,不能充分发挥骨干工程应有的作用;
2.5洪涝灾害灾后处理
2.5.1洪涝灾害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
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

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

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

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

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

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

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

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

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
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2.5.2洪涝灾害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

(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

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病人的救治与报告: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毒药物治疗: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采取的措施。

同时应注意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3)食物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

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围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

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

特别是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应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

4、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主要宣传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
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和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

2.6洪涝灾害加强环境卫生
1、对灾民住所的卫生要求
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

其次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

2、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措施
(1)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

(2)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

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也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

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3)集中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

散居病人的粪便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

禁止将病人粪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传播。

3、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1)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做到日产日清。

(2)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

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

(3)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4、人畜尸体的处理
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

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

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5、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
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
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1)组织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蔬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2)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

必要时将房间地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

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

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

6、消毒
由于洪水导致多种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肠道致病微生物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食物、饮用水、居住环境的消毒。

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

首先应有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对受淹的房屋公共场所要分类作好卫生消毒工作。

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公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

2.7洪涝灾害治理措施
2.7.1洪涝灾害水利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

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

将来将要建设的关门咀子水库就是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除涝、灌溉、水产的大型水库,它的建成将使下游的梧桐河堤防标准提高到20~50年一遇,再通过扩建加固鹤立河、石头河堤防,将使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田间工程措施主要在坡耕地里兴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调整垄向,等高作业,从而减缓坡度,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桐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的防洪治涝骨干工程布局基本定型,以防洪及排除地表水为主。

堤防工程、排水工程及道路系统大格局已经形成,布局合理,沟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