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地理试题与全球变暖人地关系,是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从采集狩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到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再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人类对于人地关系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人地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上,例如:酸雨、雾霾、沙尘暴、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正一步一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与安全。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来谋求更加和谐的人地关系。
一、地理试题与人地关系
(一)陕西省地理试题与人地关系
通过对2006-2014年陕西省高考地理试题的研读,发现陕西省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不仅仅只是注重对地理传统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人地关系的考查,对全球现在面临的深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问题的考查,认真践行高考命题思路中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改观念。如下题:
【试题节选】(14年全国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
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
植物茂盛
【答案】7.A 8.D 9.D
【思路解析】7.生物量包括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总和是增加的,所以生物量提高,①正确,植株密度是比较植株的数量,表中灌木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变化,所以密度增大,③正确。所以A 对。
8.根据表中数值判断,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相对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加,此消彼长,D对。
9.读表分析,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生物量减少,草本生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对。
通过对7~9题的解析,陕西省的这道高考试题虽然是从植被的生物量变化入手来考查,但仔细分析材料可以发现,该题是通过考查因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对植被的影响,来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其真正的目的是考查人地关系这一地理思想。而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高考命题思路以人为本,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越来越注重对人地关系的考查,越来越重视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由地理试题看全球变暖的影响
通过对陕西省高考命题的解析,发现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的
关系这一知识点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思想也渐渐被大家所重视,这对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样,在外省的高考命题思路中,对人地关系的考查也越来越多,如全球现在面临的全球变暖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人类不合理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断定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有很明显的影响。
【试题节选】(10年北京
文综)随着世界经济的发
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
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
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右图是21世纪初某年
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
分布示意图。说明大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当其浓度增加时,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温室效应增强,加剧了全球变暖。
大气CO2浓度的稳定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人类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极大改变了大气地球物理化学循环,大气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上升,导致气候变暖日益加剧。热带雨林作为巨大的碳库,每公顷含碳200t左右,人类大面积砍伐不仅降低热带雨林调节大气平衡的能力,同时导致热带雨林储存的大量碳释放到大气;另外,过度放牧、开垦等不合理农牧业生产活动造成草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由原本的碳汇转化为碳源,增加大气CO2浓度;草地退化后土壤流失加剧,导致土壤中大量的有机碳(约100t/hm2)暴露于空气而被氧化,结果大量的CO2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引起大气CO2含量增加,加剧全球变暖。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题节选】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
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
境的主要影响。
【思路解析】本题以全
球气温变化趋势图为切入
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
而了解到全球变暖带来的首
要影响就是气温升高,还有
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
(1)0.30—0.32 1.1—1.5 1.6—2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①海平面上升。在过去的100年里,因全球变暖,海平面已经上升了十几厘米。气象专家预测,若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到2030年,海平面将再上升20厘米,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这样将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影响。部分沿海地区或者一些岛国会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进而影响城市生活与生产用水或农业生产;港口设施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影响。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和地表径流发生变化。据专家估计,全球60%的居民将生活在水资源紧缺地区。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和供需矛盾,也加剧了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试题节选】(2010·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完成3~4题
(节选)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C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思路解析】第4题,气温波动上升,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但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气温上升可能引起天然湿地面积会缩小,故选C项。
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⑴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全球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温度升高会伴随着严重的干旱,造成供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