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教”促“乐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善教”促“乐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追求高分数,教师满堂灌,搞提海战术,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苦学”“厌学”,如何使他们学得愉快而又有收获,这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推行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新理念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以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切入口。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亲”就意味着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努力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轻装上阵,彻底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如:学习《元宵节》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元宵节”是指什么时候的节日?那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你是怎样
过的?通过以商量、随和的语气面对每位学生,改变以往跟老师读,听老师讲的生硬态度,让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之间是平等相处的,使他们在自愿、乐意、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去思考。在这样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们定会勇跃参与,跃跃欲试,纷纷说出他们的体会及感受。再加上教师的一个个点头,一次次微笑,一句句表扬。不说课本知识掌握了,就连创造思维的火花也会迸发。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表明,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行,让学生在喜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以“疑”激趣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坏,不仅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了解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每教以课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趣的疑问。设疑的方法有多种,可抓课题设疑,可从重点设疑,可从矛盾之处设疑。如:学习《朋友》中的“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我就是抓住课题进行设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它为什么要发出叫声?这样从课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心想知道是谁发出的叫声?它发出叫声做什么?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兴趣都入到阅读课文中去。
众所周知,小学生天生好“玩”。新的课程理念就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要从紧张沉闷的教学节奏,转向轻松明快的教学节奏,解除学生的疲倦,增强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玩”的环节,可触动他们思维的“兴奋点”,使他们乐而忘,乐而求知。如学习《动物》一课时,让学生简笔或描摹一下大熊猫模样,并比一比谁画得好。学习《植物》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老树讲故事;或扮演对老树凝望、问问题的小朋友。这样通过画一画、赛一赛、演一演。以“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
发学生兴趣,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三、变“牵”为引,引导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整节课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的那种枯燥无味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法只会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了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也就是要求老师既是为学生答凝解惑的博学之士,又是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己去寻求宝藏的导航者。因此,我们老教师要变“牵”为导,变“权威——服从”的师生关系为“指导——参与”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四、优化作业设计,倡导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标成度,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设计的作业要有多样性,变机械的抄写和做题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基础知
识,可以是延伸拓展练习;也可以运用前面的“画一画、演一演、赛一赛”的游戏练习。如,学习《拔苗助长》一课,可以让学生将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既激发了兴趣,又进行了复述训练。又如学习《车的世界》一课,可让学生通过看挂图,用摘苹果的方式,摘下自己认识的车,并讲出它们的形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再小组讨论、抢答所发出的声音是什么车子的等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同时练习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既巩固新知识,又运用新知识。如一些变异性的练习、比较性的练习、质疑性的练习、扩展性的练习以及模仿性练习等,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都有一定的作用。如学习《这个办法好》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模仿毛泽东的方法,给本班教室进行清洁卫生,并引导学生把活动场面用几句话简单的记下来。学生通过练习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进行练笔,这样的练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形式新颖,趣味浓,学生能主动参与,并从中获取合作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只要转变观念,刻苦钻研教材,精设教法,善于引导,就能以“善教”促“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