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服务性和社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服务性和社会性
摘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讲述天气信息,具有专业性,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属性是服务性,一个成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应当具有新闻意识和服务意识,满足观众的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给大众提供生活提示和延伸服务,这样才能赢得权威和爱戴,成为喜闻乐见的、有吸引力的节目。
关键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服务性社会性
1 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是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非常高,是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关注的媒体之一,宋英杰等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诞生于1980年7月7日,最早的主持人是韩建钢,开播最初使用的一张手绘的24小时预报图。1985年夏天开始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出现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节目配上了风景照片和背景音乐《渔舟唱晚》。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崔淑萍成为《天气预报》的配音员。1993年3月1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从这一天起气象主持人终于正式亮相,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直接指引着观众了解天气预报信息。从单调的配音加字幕模式,到配音加卫星云图模式,再到现在的主持人加卫星云图模式,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每一次改革,都带给
观众新的视觉冲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服务性和社会性
电视天气预报是融知识性、服务性、社会性为一体的节目,它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天气影响着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涉及到各行各业,如海洋气象;农业气象;水文气象;交通气象;地质灾害、环境气象;航空气象;国内外气象等,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息息相关,因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基础。
2.1 受众需求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社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节目受众广泛,男女老幼,各个阶层都关心天气预报,它的服务对象几乎无所不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天气预报越来越关注,诉求也越来越多。人们希望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同时,也希望节目的制作风格鲜明,形式多样,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关注和诉求的产物之一就是世界气象电视节,它创办于1990年,参赛节目基本代表了当今世界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节目评比的标准包括Presentation(表演技巧),Stage Decoration(图形图像水平),Originality(独创性),General Impression(总体印象)。从最佳主持人奖的获奖情况来看,节目主持人的表演风格个性以及节目的幽默和独创性是能否获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著名主持人宋英杰指出,我国节目和欧美天气预报节目最本质的差别是文化心理的差别。欧洲许多国家的天气预报节目都突出了一种随意性,主持人手势语丰富,表
情夸张,仿佛有一种“轻喜剧”的表演氛围,有的下雨天打伞讲天气,有的下雪天边玩雪边讲天气。幽默与轻松不仅是节目的表现形式,其中还蕴含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对天气和电视节目如何认识的问题,即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节目的创作思想的问题。轻松幽默使节目变得引人入胜,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人不仅得到了信息,也得到了快乐。在观看一些无生命的数字和图形时,主持人的讲解能够使观众会心一笑,如“今晚最倒霉的将是在冷雨中开车的人”(法国);“今后几天都是晴天,天气好得连天气预报都可以放假了”(日本);“今天的天气没有什么值得预报的,你听我的简直浪费时间”(美国CNN)。
需要注意的是,幽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节目中过多的调侃玩笑、噱头和古怪的形式会严重影响天气预报节目的科学形象。著名美国主持人Fairbourme指出,天气预报节目要把握“轻松与严谨的平衡”,太刻板就缺少吸引力,太幽默会降低可信度,构思解说词时应利用编串技巧增加幽默元素,但不能加入没有逻辑性、不着边际的内容,伤害其科学性和内涵。
2.2 语言艺术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广泛的社会性,两者相辅相成,好的节目能够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使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能听懂天气预报,喜爱和认可天气预报节目。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主持人是节目中最直接最具引导作用的角色,因而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效果。一个成功的天气预报
节目主持人除了懂天气,也应该掌握出色的传播技巧,虽然利用的是和别人一样的信息,但能够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绘声绘色的讲述天气,避免观众难以理解和记忆的行话术语,使科学严谨的天气预报节目具备新闻价值和生活情趣。天气预报节目不应当成为一个充斥着“槽脊、冷涡、高低压、切变线、锋面、暖平流”等专业名词的教学课堂,而是应当以气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将讲解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相结合,把专业的知识和信息转化成日常生活式的聊天,使用形容、比喻、夸张等有感染力的语言,使观众产生共鸣。当观众感到主持人正与他们面对面地聊天气和生活时,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气象知识和信息。在日本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有诸如“菊花晴天”和“红叶锋面”这类贴近生活、十分社会话的表达,易于理解,而且富有生活情趣,“菊花晴天”指在晴朗的秋天,菊花盛开,与晴天相辉映,“红叶锋面”指锋面使气温骤降,红叶应运而生,这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表述使气象科学听上去更亲切,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虽然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形式正规、技术先进,但是在传播的表现形式上偏于薄弱。如有的节目解说词专业性太强,在播报的信息中,观众常常对一些专业化的术语和符号感到一知半解或枯燥无聊,慢慢地丧失了观看节目的兴趣。另一个问题是节目风格过于庄重,形式单一,主持人不苟言笑,表情严肃,缺少人情味,使观众产生很强的距离感。宋英杰曾指出,在国内众多的天气预报节目当中,由于模仿与因袭,对天气的表述和对图表的讲解形成了许多套话,套话既降低了观众在收视过程中的敏感,也造成了一些不准确甚至
不科学的现象,有些生活提示的话题过于公式化,缺乏深度挖掘和全面分析。这些千篇一律的套路使节目成了八股文,一些主持人播报时如同背稿,语言平直,过于理性,缺乏情感,和观众没有交流,令人感到乏味,降低了天气预报的新闻性和趣味性。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观,国外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将讲解与民俗、环境、心理、社会背景紧密联系,没有形式主义的味道,对象感很强,常常给予观众直接真挚的叮嘱和关心,形容贴切且富有想象力。这部分讲解词虽然与科学信息无关,似乎有点多余,但出发点都是心系观众的喜忧,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预报结果,但愿您能看到您所期望的天气”(新西兰);“未来几天南部地区将是晴天,大家又可以进行日光浴了”“佐治亚州的人们明天肯定会欣喜地看到雨,但我不敢保证雨势有多大”(美国); “冷空气像一支长长的辫子一样扫过我国” (英国BBC);“冰冷的天气就使得人们可以在近岸的河面上滑冰,但是初寒时节,人民显然对冰刀很不适应。最近在体育用品商店里冰鞋一直很畅销,用店员的话说,它和热蛋糕一样畅销”(德国)。这类富有生活情趣又不失品位的内容值得我国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学习,树立可信又可亲的形象,成为观众信赖的朋友。
2.3 知识传播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观看天气预报节目也是一个接受科普的潜移默化的、隐性的过程。宋英杰指出,如果气象人员和公众之间未能在理解使用的术语的确切含义上达成一致见解,就会形成误解;如果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