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
1.停车场分类
1)按停车种类分有: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
2)按停车形式分有: 配建停车场:是为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用
车停放所配建的;
路内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的一 侧或两侧,按制定的区间内设施的停车道。
一、影响因素
1. 城市规模:大城市小于小城市; 2. 城市性质:新兴工业小于老城市; 3.自然条件:丘陵或水网地区较高;高纬度地区
较高; 4. 城市用地标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
市场的需求影响;
43
二、用地指标 1. 居住用地的比重
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为20%~32%; 2. 居住用地的人均指标
7
3)位置选择:
机动车停车场注意事项:
停车场与周围道路的连接要顺畅,不能超过其 通行能力;
保障行人的安全; 促进周围土地的合理开发; 与其它设施规划相协调; 保证停车场经营管理的可行性。
8
自行车停车场注意事项:
在城市中应分散多处设置; 要尽景靠近所服务的公共设施,减少停车后的
步行距离; 停车场内交通组织合理,进出方便; 有良好的安全防护设施。
市内不同区域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为 全部停车位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 出人口地区应为5%~10%;在城市其他地区应为 25%~40%。
6
2)服务半径(路外公共):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 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 并不得大于200m。
30
2.居住用地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街坊
(街、支路和巷围成)
居住建筑组团 (相对独立)
居住小区
(次干道围成)
居住区
(干道围成)
31
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
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
一、居住用地的合理布置
1.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关系
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套的居住用地沿 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 (如快 速路、轨道交通线等)
39
4. 母城带卫星城状的布置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了控制母城的发展
规模,减轻母城的压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质 量。
40
41
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
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
环境污染 投资额/公里 (亿元人民币) 立项到完工时间
10~20
差 高 大 小
大 ――
<1年
20~40
好 中 小 较大
小 1.5~3
4~6年
30~50
好 低 小 大
小 4~6
8~ 10年 23
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
25
26
27
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
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
1.集中式布置; 2.分散布置; 3.轴向布置; 4.母城带卫星城状的布置;
34
35
36
2. 分散布置:
适用条件:用地受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受产 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走向的影响
沿多条谷地
与采矿点相伴 37
将居住用地内绿化地带划分若干块体,形成源自 个单元的分散布局形态。38
3. 轴向布置:
46
二、旧居住区的改造方式 1. 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 2. 旧居住区的局部改造 3. 成片改造
47
三、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1. 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 2. 与周边环境和景观协调; 3. 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合理; 4. 注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调整; 5. 增加绿化和停车场面积。
48
49
路外公共停车场:在道路外独立地段为社会上的 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出行活动时作短时间停泊的露 天公共停车场和室内公共停车库。
3
2. 停车场规模
机动车停车场规模与停车需求量和每个停车位的利 用率有关。
需求预测的方法包括: 趋向法、原单位法、OD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路外公共停车场 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 米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为80%~90%,自行 车停车场为10%~20%)。
4.市区商业机能将更为集中与加强,商业中心性 更加彰显;
5.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6.保护城市环境,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20
21
22
交通方式
常规公共 汽车
轻轨
地铁
运输能力
0.6~0.8 1.0~2.5 3.0~6.0
(万人/小时/单向)
平均运速 (公里/小时) 乘车舒适性 系统灵活性 服务覆盖强度 对土地利用和城 市发展的影响
9
10
交通广场的交通组织遵循如下原则:
1)排除不必要的过境交通; 2)明确行人流动路线; 3)人流与车流线路分离及客流与货流线路分离; 4)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顺畅; 5)要配以必要的交通指示标志及问询处。
11
12
日本名古屋车站,
将交通枢纽与服 务系统集中布置 在1栋23层大楼内:
……
地上 20层
一、居住用地的组成内容
居住用地包括: (1)住宅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道路广场用地; (4)绿地; (5)其它。
29
二、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
各项功能用地的功能衔接和和组织方式。 1.居住用地规划结构的演变 我国:
闾里(秦汉,17公顷)——里(三国,30公顷) 坊(唐代,28~80公顷)——坊巷(宋) 国外: 邻里单位(1927年美国)——居住小区(1950苏联)
国标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0~28.0m2/人, 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
44
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
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
一、居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居住面积水平低; 2. 居住外部环境差; 3. 缺少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 4. 结构布局混乱; 5. 用地位置与城市发展矛盾。
2.居住用地与道路交通用地的关系
3.居住用地的用地条件
地形;
方避便免乘被客工出业行污;染;
地质;
地交 考避集 都 考通 虑免相中 虑运 未相对与未输来互分分来用各干散散各地自扰时相自与的;,结 发居 发工合 展住 展业; 的用 空与可居能住性用;节 其地约它规用环模地比境;例条相件协;调;
间。
33
二、居住用地的布置方式
15
16
17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扩大城市生活范围,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周边组 团间的人员流动;
2.市中心地区住宅需求与大型土地发展向郊区转 移,郊区生活质量提高;
3.沿轨道交通路网节点易形成地区发展核心,引 导城市轴向发展、形成多中心格局;
18
西部新城
北部新城
南部新城
东部新城
19
4
自行车停车场规模: 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数量与周边用地性质和规
模有关; 停车车位的多少与停车总量和车位利用率有关。
5
3. 停车场分布和位置选择:
1)分布(路外公共)
总体分布:对外公共停车场应设置在城市的外环路 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市内公共停车场应靠近 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其场址选择不妨碍道路畅通。
地上8层 地上7层 地上6层
地上5层 地上4层 地上3层
地上2层 地上1层 地下3层 地下2层
地下1层
旅馆
餐饮旅游业 商业服务 小汽车停车库
铁路和公交车站
地铁、高速铁道与 市郊铁路
13
14
广场开发分为四层:
地下一层为公交换乘空间和商业服务区; 地下二层为地铁1、2号线站集散厅; 地下三层为1号线站台;地下四层为2号线站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