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和法律依据
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和法律依据
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和法律依据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
当前我们了解更多的可能是财税审计。
下面来看看财政收支审计的详细概述、其涉及的法律依据和财政收支审计的意义。
关于财税审计的相关问题,可以找财税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一、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财政收支审计借以确定各级财政收支是否正确、真实、合规、合法、有效,并对其履行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责任的状况作出评价。
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政收支审计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和《审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应对本级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本级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法》第十七条还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三、财政收支审计的意义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完善财税政策。
对于整顿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下面小编和你探讨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1.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审计根据《审计法》第18条的规定:”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中央银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是政府的银行。
国有金融机构,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保险、信托投资、证券经营、租赁机构,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等。
中央银行财务收支审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都属于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即审计署的审计对象,不可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
对中央银行审计的内容孟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审查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结果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二是审查人民银行每个会计年度是否将其收入减除该年度支出,并按照国家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储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
国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
根据《审诗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比照国有企业对其资产、负债平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在资产方面,主要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贷款业务、利息计算、应收款项、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进行审计。
在负债方面,主要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在损益方面,主要对各种收入、投资收益、租赁收益、各种费用支出、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合法性进行审计。
2.事业组织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法》第19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所谓国家事业组织是指由国家创办的,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改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增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而发展科学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和福利救济事业为目的的非盈利的组织。
财政收支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
财政收支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1. 财政收支审计的定义与作用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对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核查、评估和监督的一种审计活动。
其目的是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正分配,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收支审计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护财政利益,提高财政效益。
2. 财政收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财政收支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审计。
2.1 财政收入审计财政收入审计主要针对国家税收、非税收入等方面进行核查,验证各种税费征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2 财政支出审计财政支出审计主要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等环节,确保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
2.3 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审计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进行核查,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审计。
2.4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对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评估预算执行效果,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
3. 财务收支审计的定义与作用财务收支审计是指对企业、机构等组织的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核查、评估和监督的一种审计活动。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运用、提高经济效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4. 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管理制度、资金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
4.1 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核查、比对和分析,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2 财务管理制度审计财务管理制度审计主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核查,评估其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运用。
4.3 资金运作管理审计资金运作管理审计主要对企业的资金筹集、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核查,评估资金运作效果,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
财政收支审计实施方案
财政收支审计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审计,以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绩效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收支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财政管理的透明化,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审计目标财政收支审计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估财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三、审计范围财政收支审计的范围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涉及各种财政项目、资金使用和财政各部门的财务管理。
审计机关在实施财政收支审计时,应该依法执行职权,对于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审计方法财政收支审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件审查:审计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文件,了解财政收支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2.现场检查:审计人员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现场进行检查,包括财政出纳等金融人员的工作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情况等。
3.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4.专项审计:审计人员对特定的财政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保障项目等,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五、审计程序财政收支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审计目标和计划:审计机关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点,确定本次审计的目标和计划,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审计任务,进行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并记录有关的审计发现和意见。
3.编制审计报告: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机关将审计发现和意见整理成审计报告,明确指出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反馈和跟踪:审计机关将审计报告反馈给审计对象,并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同时,审计机关还将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2-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概述
2-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概述第二章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概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企业审计业务量将逐步缩小,目前正常开展的审计业务主要有:本级或下级预决算执行情况的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上级审计机关授权的中央、省属驻地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以及本书介绍的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泛、审计涉及的资金占全部审计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大、审计影响力越来越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专项资金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是指通过独立检查会计账目和专项项目实施情况,监督专项资金计划、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第一节审计的意义一、专项资金审计的作用国家审计机关成立20多年来,始终肩负着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资料显示,中国审计制度建立20多年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国共追还被挤占挪用资金1300亿元,审计处理后上交财政1400多亿元。
近年来,审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加大,其作用更加明显。
从2003年-2006年连续四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报告反映的专项资金部分占了《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预算执行审计情况”40%以上的篇幅。
《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七大项问题,专项资金占了五大项,涉及专项违规问题资金627.81亿元。
(一)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
每年数以亿计的专项资金投入,其计划、使用和管理是否按照规定运行,是否做到了不“跑、冒、滴、漏”、不截留挪用、不贪污腐败,审计应发挥其综合监督的职责。
(二)促进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
通过参与监督专项资金项目招投标程序,促进公平市场建设。
审计不仅仅是经济卫士,不只是查错纠弊,罚几个款,处理几个人那么简单,专项资金在计划、使用、管理中除了违法违规、贪污腐败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损失浪费。
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根据现行财税政策,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向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各项收支统一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单位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预算单位报送收支预算,请领经费,按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上级预算单位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1.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有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
行政单位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即行政经费。
为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行政单位也可以自行组织一些收入,即预算外资金收入。
按现行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将收入缴入财政专户,支出时向财政报送支出计划,经财政审核后拨付款项,办理支出。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即指财政部门根据行政单位提出的支出计划,按有关规定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经财政部门核准、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不上缴财政专户的少量预算外资金。
应注意的是,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纳入财政预算的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基金,以及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属行政单位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
其他合法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
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建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如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等;专项支出是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财政预算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
行政单位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为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全额结转下年使用。
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帐核算,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2.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降低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可能性,保证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审计师基础知识:财政收支审计(4)
其他财政收⽀是指未纳⼊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即由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管理使⽤的预算外资⾦。
其他财政收⽀审计作为预算执⾏情况审计的组成部分,通过与本级预算执⾏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情况和决算审计的有机结合,对中央和地⽅有关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进⾏审计和审计调查,⼀⽅⾯严肃了财经纪律,维护了中央政令统⼀和国民经济正常的分配秩序,另⼀⽅⾯对促进中央各部门和地⽅各级政府管好⽤好预算外资⾦,防范腐败都发挥着⽇益显著的作⽤。
⼀、其他财政收⽀审计的范围 其他财政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预算外资⾦的筹集、管理和使⽤情况实施监督的⾏为。
预算外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或代⾏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的规章⽽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未纳⼊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
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不属于预算外资⾦。
预算外资⾦审计的具体范围包括:根据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的规章收取、提取的各种⾏政事业性收费、基⾦(资⾦、附加收⼊)和凭借政府职权筹集的资⾦等;按照国务院和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审批的项⽬和标准,收取和提取的各种⾏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国务院或财政部审批的项⽬和标准向企事业单位和个⼈征收、募集或以政府信誉建⽴的具有特定⽤途的各种基⾦(资⾦、附加收⼊);主管部门按照规定从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于乡(镇)政府开⽀的乡⾃筹资⾦和乡统筹资⾦;其他未纳⼊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
⼆、其他财政收⽀审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其他财政收⽀进⾏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各级⼈民政府财政部门依照法律、⾏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管理和使⽤预算外资⾦的情况;⼆是本级各部门依照法律、⾏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管理使⽤预算外资⾦的情况;三是本级各部门决算和下级政府决算。
财务收支及重大政策审计的认识和理解
财务收支及重大政策审计的认识和理解财务收支及重大政策审计是保障国家财政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监督机制,通过检查、评估和审议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对财政管理和决策提供行为基础和建议。
首先,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国家财政运行状况的全面审查,包括政府收入和支出、债务和财产等方面。
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报表和相关账目的审查,可以评估财政健康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财务收支审计还可以评估财政运行的效率和效益,提出改进财政管理和决策的建议。
其次,重大政策审计是对国家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和监督。
重大政策往往涉及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民生福祉,审计的目标是确保这些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并产生预期效果。
通过评估政策实施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等,可以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应对策略和改进措施。
财务收支及重大政策审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还在于增强财政透明度和问责制度。
审计结果应当公开,以便社会各界监督政府财务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
同时,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相关报告,使政府机关和其他相关方能够深入了解财务运行状况和政策执行情况,从中学习经验教训,改进管理和决策。
在进行财务收支及重大政策审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确保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2. 审计准则和方法:审计机构应当遵循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家法律法规,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重点和风险导向: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和重大政策的重要性,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收支和政策执行产生积极影响。
4. 数据可靠性和真实性:审计工作需要有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机构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以获得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财政财务收支的区分与审计救济途径选择
财政财务收支的区分与审计救济途径选择作者:曹文静来源:《财会学习》2015年第07期摘要:依法推进法治政府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重要任务。
从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区别入手,就其学理含义及法律含义进行阐述,并从审计救济途径上来选择合理的方法,以促进政府审计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救济;途径选择根据《宪法》、《审计法》的规定,对于审计机关要从权责上履行好有权必有责、有权必监督、违法必追究的监督职责。
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审计机关要从审计实践中,从维护法律尊严上促进人人守法。
审计救济主要有政府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于审计救济途径的选择需要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理、正确区分上入手。
对于学理上及法理上的含义差异,本文将从定义阐述上加以梳理,并对三种审计救济途径进行明晰。
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区别(一)学理上的区别从《审计法》的规定中来看,对于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对于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对于该规定中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概念,作为常用词,也存在多种理解。
从实践来看,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是易混淆的词汇。
其学理含义对比如下:财政是国家政府职能单位,既属于经济范畴,又表现为政治现象。
它是国家政治权力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基础。
财政收支分为财政收入和支出两部分,财政收入包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而公共财政体制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和债务收入。
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如对各项社会基础设施的支出等。
从性质来看,财政支出又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可见,对于财政收支是基于国家管理视角的资金形态,是属于国家分配范畴内的各项资金活动。
财务收支是隶属于某一部门,不同的主体如企业、单位,对其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资金活动进行概括。
财务是反映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对于财务活动有投资活动、营运活动、筹资活动、分配活动等,不同主体下的投资与受资、债权与债务关系是不同的。
审计师基础知识:财政收支审计(2)
本级预算执⾏情况审计是审计署和地⽅各级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和本级政府⾸长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情况实施的审计。
⼀、本级预算执⾏情况审计的范围 (⼀)预算执⾏情况审计时间的界定 根据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年度政府预算编制完成并按法定程序批准后,直⾄年度决算编制完毕并按法定程序批准之前,属于预算执⾏的时间。
对本级预算执⾏的时间范围,可以是预算执⾏的全过程,也可是预算执⾏过程中的某⼀时段。
《审计法》规定政府向⼈⼤常委会作预算执⾏情况的审计⼯作报告,主要⽴法⽬的是加强⼈⼤对政府预算执⾏情况的审查监督。
⽽⼈⼤对政府预算执⾏情况的审查监督,主要是监督政府的年度财政活动是否符合年度预算确定的范围和⽅向。
因此,对政府财政⾏为的审计检查,应是全年预算执⾏结果的审计全过程。
(⼆)预算执⾏情况审计的范围 本级预算执⾏情况审计的范围可以根据本级预算的组成、本级预算执⾏的组织机构、本级预算资⾦运⾏的过程来分别加以确定。
1.根据本级预算组成确定。
《预算法》规定,⼀级政府预算是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组成的,同时还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各部门预算是由列⼊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收⽀预算组成的。
依据本级预算的组成,本级预算执⾏情况审计的范围包括三个层次:⼀是本级政府预算执⾏情况;⼆是部门预算执⾏情况;三是单位预算执⾏情况。
2.根据本级预算执⾏的组织机构确定。
我国预算执⾏的组织机构及各机构的职责是:财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具体组织本级预算的执⾏。
税务、海关、国库等国家指定的专门管理机关,参与组织预算执⾏⼯作。
其中,税务机关主要负责各项税收的征收管理,以及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预算收⼊的征收管理;海关主要负责关税和进⼝环节税的征收管理,以及保税货物的监管;国家指定中国⼈民银⾏经理国家⾦库业务,主要负责预算收⼊的收纳、划分和报解以及库款⽀拨⼯作。
四川省财政收支审计条例
四川省财政收支审计条例(2000年7月15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收支审计工作,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维护财政秩序,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第四条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收支审计工作。
财政由省直管的县(市)政府决算和省垂直管理的市、县级部门机关经费的审计,由省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省审计机关可以组织市、县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的情况,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审计机关应当围绕财政收支审计目标,对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实行统筹管理。
第七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实施财政收支审计过程中,应当恪守审计职业道德,遵守审计纪律,履行法定职责,依法接受监督。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地方税务、国库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试述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
试述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
财政审计是针对政府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的审计,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审计:审计人员需要核实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合法性,确定政府财政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失实情况。
2. 政府财政收支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评价,确定政府财政收支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和滥用现象,以及是否存在优化政府财政收支的潜力。
3. 政府财政收支的财务状况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包括政府的财务报表、账册以及相关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审计。
4. 政府公共资金使用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政府使用公共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包括政府各级部门、公共机构、事业单位等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政府对公共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控制情况。
5. 政府财政收支的风险管理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政府财政收支的风险进行审计,包括政府在财政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政府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措施和
效果等方面的审计。
综上所述,财政审计是在政府财政收支活动中进行的一种审计,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状况审计、公共资金使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
财政收支审查方案
财政收支审查方案一、背景介绍财政收支审查是国家财政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国内财政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收支审查是对财政收支行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法定检查和监督,其目的是发现和纠正财政收支违法行为、不当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国家财政安全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财政收支审查的法律基础和目的1.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财务审计和财政审计的规定为财政收支审查提供了法律基础。
2.目的(1)及时发现财政收支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从而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2)及时发现财政收支行为中的不当行为,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逐步降低财政风险,并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3)发挥审计在财政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指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和单位改进工作。
三、财政收支审查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1)收支合法性审查。
审查收、付款单据、印章是否合法有效,用途是否合法、准确;是否遵守预算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政策的规定等。
(2)收支管理审查。
审查各部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财务部门职责是否到位,收、付款业务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挤占、冒用、截留、扣押、私分、挪用公款等行为。
(3)收支效益审查。
审查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是否规范,是否合理、节约、高效,是否存在低效、浪费、滥用等情况。
(4)收支风险审查。
审查各部门风险识别和管理工作是否有效,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在违法违规、亏损、资金缺口等情况。
2.方法(1)抽样审查:通过样本抽取,对特定事项的财务收支进行检查。
(2)专项审查:对某一部门、某一事项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检查。
(3)临时审查:针对突发事件、重大项目的收支进行即时审查。
(4)定期审查:按照规定的周期,对各级财政机关、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定期审核。
四、财政收支审查的意义1.加强财政监管,减少财政风险。
财政收支审查具有引导、排查和预警作用,及时发现财政侵权行为,为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降低财政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关于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定
关于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定政府部门财务审计是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合规性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为了规范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实施,各国纷纷制定出相关的规定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定,并对其背景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财务审计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各国政府行为的日益复杂化和财政资金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部门的财务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审计是对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财务活动和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符合法规规定,财务报告真实准确,财政资金合理高效地使用。
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实施有助于发现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保护纳税人权益,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此外,财务审计还可以推动政府部门改善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二、国内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定我国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我国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审计的目的、原则、程序、机构和职责等重要内容,为政府部门财务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2.财政部门的规章制度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有关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章制度。
例如,《政府会计准则》等对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范围、方法和要求做了具体规定,以确保财务审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审计机关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主要执法机构。
审计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明确了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程序、要求和具体落实办法,以保障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统一性。
三、国际政府部门财务审计的规定除了国内的规定,国际上也有一些对政府部门财务审计进行规范的国际准则和标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和国际审计准则(ISA)。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是针对政府部门制定的会计准则,旨在规范政府部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第六章 财政收支审计课件
二、财政收支审计方式 (一)本级财政收支审计,即“同级审”方式。特 征: 1.接受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主要是具体组织和参与组 织本级预算执行的财政部门等,以及其他具体执行 本级预算的本级各部门和直属单位。 2.本级财政收支审计的内容以本级预算执行的具体 组织和具体执行为重点,主要审计本级各部门、各 单位履行预算管理职责,具体组织、执行本级、本 部门、本单位预算,以及预算执行的结果。也包括 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和管理、使用预算 外资金的情况。 3.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应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 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下实施。
(四)财政有偿使用资金审计
财政有偿使用资金即财政周转金,是指由 财政无偿拨款改为有偿使用的资金。 1.财政有偿使用资金来源情况。 2.财政有偿使用资金管理情况。 3.财政有偿使用资金使用情况。 4.财政有偿使用资金占用费和其他收益的提 取及使用情况。
第二节 财政收支审计内容
第四节 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范围 1.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预算外资 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的行为。 2.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 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 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 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 政性资金。(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取得 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不属于 预算外资金。)
二、财政收支审计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审计 资产是一级财政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 济资源。 1.财政性存款审计。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 款。 2.有价证券审计 3.暂付及应收款项审计 4.预拨款项审计 5.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 政周转金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财务收支审计依据是指财务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准则和要求。
它是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财务收支审计依据的概念、作用、要求以及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财务收支审计依据的概念与作用财务收支审计依据是财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依据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2. 提升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要求企业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编制财务报告,使不同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方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3. 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要求企业对关键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应遵循一系列准则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并对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披露。
2. 审计准则的要求。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要求企业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审计准则还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独立的审计,发表审计意见。
3. 法律法规的要求。
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要求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税收、会计、合同等方面的义务,确保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还要求企业对关键财务信息进行披露,满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三、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财务收支审计依据要求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获取审计证据,判断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财政收支审查方案
财政收支审查方案I. 前言财政收支审查是政府财政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确保政府财政收支合法、稳健、透明。
因此,制定有效的财政收支审查方案非常重要,本文将从财政收支审查的概念、目标、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II. 财政收支审查的概念财政收支审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政府财政各项收入、支出和资金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审查和评估的一项行政活动。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政府财政收支合法、稳健、透明,防范和打击财政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财政稳定和健康发展。
III. 财政收支审查的目标1. 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审查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对于违法违规的支出,必须要进行审查,以确保政府财政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审查政府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非税收入和债务融资等方面,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对于违法违规的收入也必须要进行审查。
3. 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审计政府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对于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财政收支审查的目标还包括对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4. 财政风险的评估和预警通过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审查,可以评估和预警财政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财政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IV. 财政收支审查的程序1. 确定审查事项首先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定审查事项和内容,明确审查的重点和目标。
2. 收集资料对于需要审查的事项和内容,必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于后续的审查工作。
3. 实地调查对于需要实地调查的事项和内容,必须到现场进行调查,了解情况,收集证据。
4. 抽样审查在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抽样审查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发现问题,在审查过程中及时调整巡查计划。
5. 审查报告审查报告是整个财政收支审查的重要成果,必须认真编制,内容全面、客观、准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V. 财政收支审查的方法1. 全面审核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使用标准化方法和流程,并对所有的财政支出和收入进行审查2.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并对所有的预算支出提出具有可衡量性的要求。
审计师基础知识:财政收支审计(8)
(⼆)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审计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核定收⽀、定额或定项补助、超⽀不补、结余留⽤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计划、事业单位收⽀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可能确定,定额或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事业单位必须根据以前年度预算执⾏情况、本年度收⼊增减因素,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财⼒可能等,编制收⼊预算和⽀出预算。
事业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后执⾏。
事业单位收⼊包括:财政补助收⼊、上级补助收⼊、事业收⼊、经营收⼊、附属单位上缴收⼊、其他收⼊等。
财政补助收⼊是财政部门核拨给事业单位的各类事业经费;上级补助收⼊,是事业单位从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取得的⾮财政补助收⼊;事业收⼊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应注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资⾦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不属于事业单位资⾦,不计⼊事业收⼊,只有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才能计⼊事业收⼊;经营收⼊是指事业单位在其业务活动之外开展⾮独⽴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附属单位上缴收⼊是事业单位独⽴核算的附属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其他收⼊指上述收⼊范围之外的各项收⼊,如投资收益、利息收⼊、捐赠收⼊等。
事业单位各项收⼊全部纳⼊单位预算,统⼀核算,统⼀管理。
事业单位⽀出包括:事业⽀出、经营⽀出、对附属单位补助⽀出及上缴上级⽀出。
事业⽀出即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发⽣的⽀出,包括⼈员经费(⼯资等)、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维护费等;经营⽀出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独⽴核算的经营活动发⽣的⽀出,这部分⽀出必须合理归集或分摊,并与经营收⼊配⽐;对附属单位补助⽀出是指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之外的收⼊对附属单位补助所发⽣的⽀出;上缴上级⽀出是指⼀些⾮财政补助收⼊⼤于⽀出较多,按规定实⾏收⼊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的⽐例或定额上缴上级单位的⽀出;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和⽤途的专项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专项资⾦使⽤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