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参照系统和地图投影介绍地理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小的比率, 称为主比例尺。地图经过投影后,体现在图上只有个别
点线没有长度变形,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长度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 才可用地图上注明的比例尺。
我国地图比例尺分级系统
大比例尺:1:500—1:10万 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 1:100万
地图比例尺反映了制图区域和地图的比例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X O'
δρ
Q P
Y
X Y
O
平面极坐标系
第四节 地图投影
4.1 地图投影概念
地图要素代表地球表面的空间要素。地 图要素的位置是基于坐标系的,而空间要素 的位置是基于用经纬度值表示的地理格网的。 地理格网 坐标系的转换。
3.1 地理坐标
地理格网是地球表面空间
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地理格网 由经线和纬线组成。
地理坐标系是以地理极为极点。 通过P点作椭球面的垂线,称之 为过P点的法线。 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叫做P点 的纬度ψ。 过P点的子午面与通过英国格林 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 角,叫做P点的经度λ。
地球的经线和纬线
我国的大地控制网
大地坐标:在地面上建立一系列相连接的三角
形,量取一段精确的距离作为起算边,在这个边的两端 点,采用天文观测的方法确定其点位,用精密测角仪器 测定各三角形的角值,根据起算边的边长和点位,就可 推算出其他各点的坐标,称其为大地坐标。
1954年北京设立大地坐标原点-1954北京坐标系; 1986年陕西泾阳县设立新的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国际
第三节 坐标系
所谓坐标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把大地水准面 上的测量成果换算到椭球体面上的计算工作中,所采用的椭 球的大小;二是椭球体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不同,对同 一点的地理坐标所计算的结果将有不同的值。因此,选定了 一个一定大小的椭球体,并确定了它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 位置,就确定了一个坐标系。
水准原点 1985国家高 程基准,
72.2604米
2.3 地图比例尺
比例尺的含义
制图区域较小,采用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图上各处的比 例是一致的,故此时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长度的比例;
制图区域较大时,地图投影比较复杂,地图上长度因地点和方向的 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地图比例尺一般是指在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
第二章 空间参照系统 和地图投影
第一节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
1.1 认知பைடு நூலகம்含义
认知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根据空间信息分析以 及空间信息可视化的需要,认知应该是知觉、注意、 表象、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概念形成、问题 求解、情绪、个性差异等有机联系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简单的认知系统中,感知系统从外界环境输 入刺激、进行变换整合,提取刺激特征加以组合,
注:地球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短轴b,
扁率:f=(a-b)/a
2.2 高程
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任一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相对高程。
A
H´A
hAB B
任意水准面 HA
大地水准面
H´B HB
铅垂线
HA、HB 为A、B两点的绝对高程; H´A、 H´B为A、B两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大地参考椭球体-1980年大地坐 标系;
1956年青岛设立水准原点-黄海高程系;
1987年中国高程基准面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取代国务院1959年的“黄海平均海水面”。“1985国 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上升29mm。
黄海海面
1952-1979年平 均海水面为0米
信息表达系统
综合与分析 形象思维与再现
地图客观世界 地图编制者的认识模型
被认识的客观世界 地图使用者的认识模型
制图者的认知模型强调对所表达事物
和现象的认知,以及对表达内容的表现形式的 认知。制图者认知的目的是指导制图者选取最 主要的制图内容与最适合的表现形式,以高效 地传输空间信息。
地图使用者的认知是在已有地图的基础
上,结合读图者的自身的空间知识与背景,完 成对地图对象的认知,从而间接达到认知客观 世界的目的。
1.3 地理客体的科学认知
▪ 地理认知是地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它
偏重于心理感知和分析,认知者既感知图上明显的信息 也挖掘潜在的信息,不仅仅探测、识别或区分信息,更 要主动地解译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
▪ 在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对真实世界的信息进行抽象和
概括,形成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模型,在一定比例尺下 显示地理要素的分类、分级和空间图形格局。
▪ 地理认知贯穿于制图概括的整个过程。
1.4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概括模型
➢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形象模型
—“地图是地表空间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视觉图解表象”。
坐标参考系统—平面系统:
直接建立在球体上的地理坐标,用经 度和纬度表达地理对象位置。
投 影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上 两组正交的曲线,他们构成的
坐标,称为地理坐标系。
建立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统,用
(x,y)表达地理对象位置。
3.2 平面上的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极坐标系
X
B
P
Y
Y'
O
A
X'
输出经编码的物理刺激。 空间认知属于行为地理学的范畴,它研
究个体如何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并在意识 中编码的过程。
1.2地图认知模型
地图认知模型分为地图编制与设计者的认知模型和地 图使用者的认知模型。
客观现实世界
地图所表达的客观世界
感知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 抽象 制图综合与内容选取
思维
地图使用者的知识背景 感知系统
第一类是地球的自然表面,形态非常复杂,难以用一
个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所以不适合于数字建模;
第二类是相对抽象的面,即大地水准面。
第三类是模型,就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建立起来的
地球椭球体模型。大地水准面虽然十分复杂,但从整体
来看,起伏是微小的,很接近与绕自转轴旋转的椭球体。
第四类是数学模型,为解决其它一些大地测量学问题 时提出来的。
➢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符号模型
地图采用专门设计和事先规定的符号来反映地物、现 象和地理过程,并表示它们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
➢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概括模型
地图是制图工作者脑和手的“过滤”、概括和抽象出 来的模型。
第二节 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
2.1 地 球 模 型
水准面
铅垂线
地球表面 大地水准面
地球椭球体
点线没有长度变形,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长度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 才可用地图上注明的比例尺。
我国地图比例尺分级系统
大比例尺:1:500—1:10万 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 1:100万
地图比例尺反映了制图区域和地图的比例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X O'
δρ
Q P
Y
X Y
O
平面极坐标系
第四节 地图投影
4.1 地图投影概念
地图要素代表地球表面的空间要素。地 图要素的位置是基于坐标系的,而空间要素 的位置是基于用经纬度值表示的地理格网的。 地理格网 坐标系的转换。
3.1 地理坐标
地理格网是地球表面空间
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地理格网 由经线和纬线组成。
地理坐标系是以地理极为极点。 通过P点作椭球面的垂线,称之 为过P点的法线。 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叫做P点 的纬度ψ。 过P点的子午面与通过英国格林 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 角,叫做P点的经度λ。
地球的经线和纬线
我国的大地控制网
大地坐标:在地面上建立一系列相连接的三角
形,量取一段精确的距离作为起算边,在这个边的两端 点,采用天文观测的方法确定其点位,用精密测角仪器 测定各三角形的角值,根据起算边的边长和点位,就可 推算出其他各点的坐标,称其为大地坐标。
1954年北京设立大地坐标原点-1954北京坐标系; 1986年陕西泾阳县设立新的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国际
第三节 坐标系
所谓坐标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把大地水准面 上的测量成果换算到椭球体面上的计算工作中,所采用的椭 球的大小;二是椭球体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不同,对同 一点的地理坐标所计算的结果将有不同的值。因此,选定了 一个一定大小的椭球体,并确定了它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 位置,就确定了一个坐标系。
水准原点 1985国家高 程基准,
72.2604米
2.3 地图比例尺
比例尺的含义
制图区域较小,采用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图上各处的比 例是一致的,故此时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长度的比例;
制图区域较大时,地图投影比较复杂,地图上长度因地点和方向的 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地图比例尺一般是指在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
第二章 空间参照系统 和地图投影
第一节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
1.1 认知பைடு நூலகம்含义
认知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根据空间信息分析以 及空间信息可视化的需要,认知应该是知觉、注意、 表象、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概念形成、问题 求解、情绪、个性差异等有机联系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简单的认知系统中,感知系统从外界环境输 入刺激、进行变换整合,提取刺激特征加以组合,
注:地球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短轴b,
扁率:f=(a-b)/a
2.2 高程
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任一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相对高程。
A
H´A
hAB B
任意水准面 HA
大地水准面
H´B HB
铅垂线
HA、HB 为A、B两点的绝对高程; H´A、 H´B为A、B两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大地参考椭球体-1980年大地坐 标系;
1956年青岛设立水准原点-黄海高程系;
1987年中国高程基准面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取代国务院1959年的“黄海平均海水面”。“1985国 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上升29mm。
黄海海面
1952-1979年平 均海水面为0米
信息表达系统
综合与分析 形象思维与再现
地图客观世界 地图编制者的认识模型
被认识的客观世界 地图使用者的认识模型
制图者的认知模型强调对所表达事物
和现象的认知,以及对表达内容的表现形式的 认知。制图者认知的目的是指导制图者选取最 主要的制图内容与最适合的表现形式,以高效 地传输空间信息。
地图使用者的认知是在已有地图的基础
上,结合读图者的自身的空间知识与背景,完 成对地图对象的认知,从而间接达到认知客观 世界的目的。
1.3 地理客体的科学认知
▪ 地理认知是地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它
偏重于心理感知和分析,认知者既感知图上明显的信息 也挖掘潜在的信息,不仅仅探测、识别或区分信息,更 要主动地解译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
▪ 在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对真实世界的信息进行抽象和
概括,形成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模型,在一定比例尺下 显示地理要素的分类、分级和空间图形格局。
▪ 地理认知贯穿于制图概括的整个过程。
1.4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概括模型
➢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形象模型
—“地图是地表空间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视觉图解表象”。
坐标参考系统—平面系统:
直接建立在球体上的地理坐标,用经 度和纬度表达地理对象位置。
投 影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上 两组正交的曲线,他们构成的
坐标,称为地理坐标系。
建立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统,用
(x,y)表达地理对象位置。
3.2 平面上的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极坐标系
X
B
P
Y
Y'
O
A
X'
输出经编码的物理刺激。 空间认知属于行为地理学的范畴,它研
究个体如何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并在意识 中编码的过程。
1.2地图认知模型
地图认知模型分为地图编制与设计者的认知模型和地 图使用者的认知模型。
客观现实世界
地图所表达的客观世界
感知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 抽象 制图综合与内容选取
思维
地图使用者的知识背景 感知系统
第一类是地球的自然表面,形态非常复杂,难以用一
个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所以不适合于数字建模;
第二类是相对抽象的面,即大地水准面。
第三类是模型,就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建立起来的
地球椭球体模型。大地水准面虽然十分复杂,但从整体
来看,起伏是微小的,很接近与绕自转轴旋转的椭球体。
第四类是数学模型,为解决其它一些大地测量学问题 时提出来的。
➢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符号模型
地图采用专门设计和事先规定的符号来反映地物、现 象和地理过程,并表示它们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
➢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概括模型
地图是制图工作者脑和手的“过滤”、概括和抽象出 来的模型。
第二节 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
2.1 地 球 模 型
水准面
铅垂线
地球表面 大地水准面
地球椭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