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病例讲解(MRI、CT、DR)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期脑出血
右侧基底节肾形高密度 血肿,密度均匀,边界清 晰,周围有轻度低密度水 肿带围绕,右侧脑室受压 变小,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另见双侧苍白球钙化
脑出血吸收期 A.左顶叶不规则形高密度血肿,周围有低ຫໍສະໝຸດ Baidu度
水肿带,脑沟消失; B.12天后CT复查,高密度灶向心性缩小,密度
降低,边缘变模糊,周边低密度区增宽
脑出血演变过程 C.发病44天,增强扫描见血肿周围环形强化,
其内密度不均,部分囊变; D.发病3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病灶缩小,液
化形成囊腔,周围脑组织萎缩
病例一
3.鉴别诊断:根据以上CT表现,脑出血诊 断一般不难,需要与颅内脑外出血及明确 是否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则需要与外伤性 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所致脑出血、脑肿瘤出血及 出血性脑梗死等相鉴别。
(二)、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是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根据血肿形成时间和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性(3天之内)、亚急性( 4天至3周)和慢性(3周以上)三型。
【诊断要点】
① 硬膜下血肿常为减速性头颅损伤所致。 ② 急性硬膜下血肿:常表现为持续性昏迷,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亚急
密度血肿的密度与脑组织相似,CT上不易显示。
急性硬膜下血肿 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方 新月形高密度区,血肿 范围较广,左侧脑室受 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右
侧移位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两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 方无脑沟、脑回结构的 新月形等密度区,脑白 质变窄内陷
病例一(鉴别诊断)
(三)、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脑出血囊变期
右侧基底节肾形脑脊液样 低密度区,边界清晰锐利, 同侧侧脑室轻度增大
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出血破入脑室
左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两
侧侧脑室后角见脑脊液血-液 右额叶血肿破入脑室,形成脑室
铸型
平面
病例一
5.增强扫描: 1)新鲜血肿无强化。出血后1周表现为血肿
周围环形增强,环形强化可持续2~3个 月,以4~6周为最明显。 2)一般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因CT表现较为典 型,不需要增强扫描,只有在血肿呈等 密度时,增强意义较大。
性硬膜下血肿:往往表现为头痛,呕吐加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年龄常较大,只有轻微的外伤史,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 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
【CT表现】
1)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少数患者可因蛛网膜破裂,脑 脊液进入血肿而呈等密度或低密度。
2)血肿范围常较广,可超越颅缝,甚至覆盖整个大脑半球。 3)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伤后1~2周约70%可变为等密度,由于等
一小片状低密度梗死灶
病例二
影像诊断:左侧颞叶急性期脑梗死
病例二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因脑血管 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在急性 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约占50%以上,发生于40岁 以上者为多,最多见于55~65岁。 【诊断要点】
1.脑梗死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取决于脑损害的部位和大 小。
气。 血肿范围较局限,一般不超过颅缝。 增强扫描可显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
急性硬膜外血肿 A.左顶部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区,边缘光滑, 其前方见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左侧脑室受压,右侧 脑室体部外方见一小梗死灶; B.血肿前缘有一圆形小气影
左颞顶区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颅骨骨折
病例一(鉴别诊断)
病例一
女性,68岁; 与人争吵时突发剧烈头痛、语言不清4h入
院检查,左侧偏瘫; Bp:180mmHg/110mmHg。
病例一
右颞叶类圆形高密 度影,周围有低密 度水肿带,右侧脑 室受压变窄,中线 结构向左移位
病例一
影像诊断:右侧颞叶急性期脑出血
病例一
【诊断要点】
1.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按病因分为外伤性和 非外伤性两类,后者多为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 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 血液病和脑肿瘤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
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 网膜下隙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要点】 1. 发病急,往往都是突然起病。 2.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偏瘫、“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CT表现】 1. 直接征象:表现为基底池、侧裂池及脑沟内较为广泛的高密度
区,出血量大时呈铸型。 2. 随着出血后时间的延长,血液密度逐渐减低。 3.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往往伴有脑血管痉挛,常可并发脑缺血、
脑梗死、脑水肿等。 4. 常可并发脑积水。
蛛网膜下隙出血 A.B.CT平扫见左侧外侧裂、大脑纵裂前部 及部分脑沟内高密度区
病例二
男性,66岁 头晕伴右侧肢体乏力8小时入院
左图:发病8小时,左颞叶小片状边界不清稍低密度区; 右图:发病26小时,左颞叶大片状低密度区,密度不均, 同时累及皮质及髓质,边界较前清晰,另见左额叶又出现
周围常有一低密度坏死水肿带。 (2)发病后3~7天,高密度血肿边缘模糊变淡,溶
解与吸收逐渐向中心扩展,周围低密度环影增宽, 高密度灶向心性缩小,血肿CT值下降, 1个月以 后形成等密度或低密度灶。 (3)2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液化形成囊腔。 2)血肿及周围水肿引起占位效应。 3)急性期脑出血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
病例一(鉴别诊断)
(一)、硬膜外出血
【诊断要点】
1.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
2. 临床上常见伤后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再昏迷。
3.出现头痛、呕吐、躁动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CT表现】
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区。 约85%的急性硬膜外血肿伴有颅骨骨折,有时可见硬膜外积
2.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情绪激动或 过度体力活动时发病。
3. 起病急骤,多为突然发病,常有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血压升高、语言不清等,病情发展迅速,很快 就出现偏瘫、失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 迷。
病例一
4.CT平扫 1)血肿及周围脑实质密度依病期不同表现各异: (1)新鲜血肿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区,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