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 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和两重性呼吁学校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无数事实证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今天, 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它的局限性和两重性, 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某种非人性化因素, 人们对科学技术使用如不合理, 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 我国大学生绿色教育现状决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在我国, 大学绿色教育起步较晚, 虽然近年来, 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总体而言, 绿色教育尚未形成气候, 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很远。这使得一些大学生掌握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却没有与之相符的道德修养, 直接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批评和整体印象的下滑。大学生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各大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道德教育的投入, 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修养,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1)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这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但是, 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 也带来了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危机、资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人口爆炸带来的粮食短缺等。为了挽救这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濒临毁灭的地球, 重新规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我们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将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生态环境道德信念,培养生态环境道德情感,确立生态环境道德原则,从而在他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能够自觉遵守生态环境道德,并通过自己的表率行为带动全民生态环境道德观的养成。

2) 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内涵是: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手段,适当地选择生态环境开发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当代人及后代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目前我国生态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急功近利,掠夺式经营的情况,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等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必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日常行为习惯,使生态环境资源保持能够长期持续地为社会造福的局面.

3) 有利于推动高校新型德育工作的开展

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生态环境道德已成

为我国环境伦理学领域内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国民受经济决定一切观念影响太深,导致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在我国得不到大众的认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即使是现有的生态环境教育,也大都只停留在有关自然科学层面上,致使我国高校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科体系不健全等弊端。在知识的传授上,没有把生态环境道德教育作为重点来进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现状导致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生态环境道德素质总体不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协调,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必须肩负起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 在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 提倡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公民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道德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生活空间日益扩展、公共道德内容相应增加的体现。可以说, 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 是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大学生生态环境道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境道德教育, 会大大推动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所确定目标和要求的实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环境道德教育是人们认识和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决策人,对我们的环境现状应该有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1.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态道德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关注的重点,其养成问题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大学生将会是带动全体公民提升生态道德素质的主力军,也将成为生态道德宣传教育的先锋队。他们的努力,将会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公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这对加快和谐社会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生态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往往是由其成员对待自然的态度所决定的。马克思曾说过:“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真正使人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必须把外在的规范约束内化为主观的内在要求,积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大学生是公民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人群,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养成将有利于塑造未来整个社会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实践。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养成正是在普及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新的价值观——生态价值。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对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因此,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公民具有较高的生态道德水准,而生态道德的养成必须加强全民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参与热情,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带动全体公民提升生态道德素质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同时对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青少年历来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他们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民族素质状况,也必将影响国家社会发展。加强青少年的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将大大推进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3.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是马恩生态环境思想的“中国化”

事实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具有丰富的环境思想,而且极为深刻,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为当代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