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_纪录片创作的理性思辨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真实与非真实
2、真实的含义 1)真实的相对性 真实是一种感受,一种存在——一种理解的存在。 与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是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 2)真实是“中介”了的真实 一种已经化为画面的真实,受政治意识形态、影视市 场、艺术驱动和审美需要等要素的影响而进行编辑、 组合,受主观内在和客观外在条件的制约,只是片段 的反映生活,而不是全部。
二、主观与客观
2、实践层面的案例 张以庆创作的电视纪录片《英和白》,在2001年 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金猫大奖。一举获得四项大 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奖 和最佳音效奖。
《英和白》内容梗概
武汉杂技团狭窄的小院一座大门里是英和白的家。 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可上台表演的熊猫, 也是唯一和人居住在一起的熊猫。白,是一位有着 一半意大利血统的女驯兽师,她和英组成的这个家 庭已经14年了;该片还有一个角色是一台不断提供 外部世界信息的电视机。
三、旁观与介入
2、旁观与介入 介入方式: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
纪录片的字幕、画外音,都是以文字形式进一步表 现出所纪录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发展状况。
真正目的:并不是拍摄本身,而在于用它所特有的 方式,感悟人生、透视人生、印证人生、展示人生, 并且为见证历史,留下图像和文字并行的、具有立 体质感的生命痕迹。
思考
《沙与海》纪录片中真实的成分是什么?非真实的成 分又是什么?
二、主观与客观
1、主观与客观表现的理论基础 来源于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的观点:“纪录片 是对真实的创造性的诠释。” 从客观再现原则走向了主观表现原则: 符号语言的运用。较多地运用暗示、象征、对比、 强化、隐喻等符号语言、修辞手段,寄寓个人的 情思,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寄寓深刻含意。 理性观念被印证。
四、再现与表现
(一)关于纪录片的再现与表现 2、纪录片的表现 1)表现: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升华,主要是表 现创作者的意念、思想和情感,艺术地告诉观众 “生活应该是那样”,以使纪录片拍摄得更有韵味, 更富诗情,更有情感的内涵。 要求:运用艺术的审美直觉,发现和捕捉具有“象 征”、“隐喻”的事物;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赋予 其思想情感的内涵。
对待“主观介入”的正确态度:为了达到纪录片的 艺术性、政治性、文学性、哲理性,允许调动各种造 型手段(场面调度——包括镜头、主体和环境的各种 变换,编辑处理——隐喻、象征、对比积累、呼应、 光影、线条、虚实、透视、多层次的配置)来达到动 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
三、旁观与介入
2、旁观与介入 介入方式: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
纪录片创作的理性思辨
真实与非真实 主观与客观 旁观与介入 再现与表现 纪实性与艺术性
观摩作品
观摩纪录片《与梦想同行》,思考以下问题:
1、该部片子反映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2、这部片子里,创作者用什么表现元素来表现这个 主题思想? 3、创作者怎样构思整部片子?
一、真实与非真实
1、纪实与真实的关系 1)真实是纪实影像的本质属性,要求创作者从现实 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 2)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它不是真实,而与真实关联。 纪实风格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在创作者投 入了情感与评价的“参与的观察”中完成审美过程, 其目的在于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关照与欣赏者的交流, 使纪实风格上升为一种思维的风格。 3)真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真实与非真实
2、真实的含义 3)真实和真实感 真实来自于现场,真实性基于所表现的某一具体社 会生活片段的真实性。 真实感包括以下三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事信人” 上展面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内涵 运用“声画一体”增强真实感
一、真实与非真实
3、真实与诚实 真实是人建立起来的。考察真实,就要考察创作者 的诚实性,他个人视野和视角对真实的影响。
追求:纪录片在创作上追求作品的人文性、思想性、 艺术性;制作上,希望能呈现出恒久的魅力;思考 上,能够给人以一定思想深度。
四、再现与表现
(一)关于纪录片的再现与表现
1、纪录片的再现 1)再现生活:在屏幕上刻板地照搬生活,着重展现生 活的真实过程和具体情状,告诉观众“生活就是这 样 2)”真。实再现:事件发生时,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以及 音响资料,事后根据创作的需要,采用虚构的方式, 把当时发生的东西模拟重现出来(情景再现、现场模 拟)。 要求:打上相应的字幕作为必需的技术规范严加要求, 以区别真假难辨的状态。并提出了使用的“适度”原 则,包括不能出现对话,基本上不用真人摆拍,以局 部代替整体等等。
观摩作品
观摩纪录片《英和白》,思考以下问题:
1、该部ຫໍສະໝຸດ Baidu子反映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2、这部片子里,创作者用什么表现元素来表现这个 主题思想? 3、创作者怎样构思整部片子?
三、旁观与介入
1、旁观 纪录片的伦理:拍摄者如何尊重拍摄对象以及尊重 到何种程度。 真实 客观 旁观,不打扰,不介入
美国的直接电影大师弗里德里克·怀斯曼概括: 纪录片旨在反映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切忌将复杂的 社会问题简单化。因此,在影片中,应排斥一切旁 白,这是因为社会问题是复杂的,不应仅用一个声 音(即旁白)来回答和阐释。
三、旁观与介入
2、旁观与介入 作者的观点 无论是无形的参与,还是有形的介入,还是直接的 参与,均需最大限度上的避离生活形态的情感抒发, 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思想阐释,应该始终是“客观距离” 第一,“主观参与”第二。 介入方式: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
中国内地纪录片的创作模式:画面加解说
三、旁观与介入
2、旁观与介入 介入方式: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
剪辑(三个标准)。伊文思认为,纪录片剪辑有不 同高度:第一个标准,是简单的视觉上的剪辑。第二 个标准,达到超过生理效应的心理因素——在观众中 唤起情感;第三个标准,把电影摄制者的感情上的目 的上升到表达一个观点——个人、社会和政治的观点。 其主要目的是加深真实事物间的关系——揭示表面现 象的实质。公式是“画面——情感——思想”。
三、旁观与介入
1、旁观 作者的观点 不认为纪录片反映的是客观的原始现实。真实很遥 远,没有人能做到再现真实。电视纪录片里的真实是 创作者通过某个视角所观察到的,打上了自己主观印 记的真实,它只是纪录片作者眼中的真实。 真实纪录不光是一个原生态还原的过程,还应该是 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一个题材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