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柴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打柴舞》
教学目标:
1、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时,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了解黎族的舞蹈、民歌和文化习俗。
教学方法:
1、听、动:欣赏、学跳黎族的“竹竿舞”
2、讲:黎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重点、难点:
用协调合拍的动作学跳“竹竿舞”。
教学用具:音乐、竹子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视屏欣赏琼中三月三《打柴舞》
2、谈话引出不同地区的《打柴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二、授新课
1、《打柴舞》简介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
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动作分类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打柴舞由平步、磨刀步、槎绳小步、小青蛙步、大青蛙步、狗追鹿步、筛米步、猴子偷谷步、乌鸦步等九个相对独立的舞步组成。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打柴舞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生动形象,艺术感染力强,有很强的娱乐性,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较好方式。1957年晋京参加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被誉为"五指山艺术之花";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巴基斯坦、日本等多个国家演出时,又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3、《打柴舞》教学
(1)、第一节(平步)
A、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女:1、3组先开,男:2、4组先合)
B、舞者熟悉舞步规律:(先进左脚,进进退退——进进退退——双脚落地,单脚跳出定型,后分开往两边走回原位)
C、持竿者与舞者跟音乐配合完成第一节。
(2)、第二节(牵手)
A、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同上)
B、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男女牵手,女:进退——转一圈;男:交叉步带女生走)
C 、持竿者与舞者跟音乐配合完成第一节。
(3)、第三节(井字)
A、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同上)
B、舞者熟悉舞步规律:
C、持竿者与舞者跟音乐配合完成第一节。
(4)第四节(蝴蝶结)
A、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同上)
B、舞者熟悉舞步规律:
C、持竿者与舞者跟音乐配合完成第一节。
(5)第五节(过龙门)
A、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同上)
B、舞者熟悉舞步规律:
C、持竿者与舞者跟音乐配合完成第一节。
(6)第六节(筛米步)
A、持竿者熟悉节奏规律:(同上)
B、舞者熟悉舞步规律:
C、持竿者与舞者跟音乐配合完成第一节。
三、加强巩固。
跟音乐,分组练习。
四、总结。
竹竿舞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奔放、热情淳朴的黎族风情。让我们跟着音乐,尽情的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