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使其具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磨炼意志。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引导学生
美国教育家罗杰·冯·伊庄有这样一句名言:“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具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健康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所以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我们聆听《北京颂歌》那种激情四射、令人陶醉的旋律,会唤起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节奏自由、回环起伏、清新优美、具有云南特色的旋律,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因此,学生通过不断地聆听、欣赏和熏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音乐旋律进行排斥和否定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 才可能对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只有不断改进,才可能有创造发明。因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潜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创新思维在脑海中根深蒂固。那么,怎样做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看书是教师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
所述事物提三个问题:第一,事物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第二,事物这种状态有缺陷吗?第三,事物的这种缺陷怎样弥补?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多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因为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学生可随机应变、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音乐创作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四小节的音乐动机,让学生动手、动脑创编音乐旋律,每个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在这一思考、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促进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编出各种不同的旋律后,让他们唱一唱、奏一奏,再议一议,哪一条最好听,最具美感。分析表明,训练了学生集中性的思维能力,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勤于思考发展到善于思考,最终达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的创新心理
所谓创新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心理;是一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没挖掘的真理、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所以,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创新心理。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开拓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乐理知识记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声习题做不出来、运用所学知识不灵活等。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作为教师, 既要启发他们去解决问题, 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创造性地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习题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 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表达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采用以“激励为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教师哪怕是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解决”,都能给学生力量,给他们增添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从书本上、从同学那里、从一切可能的途径中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学生的创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稳定。
四、磨练学生意志,打造学生创新毅力
创新活动是人类一种最伟大、最艰辛的劳动,历史上每项发明创造都包含着发明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一项研究,有的花费了一辈子的精力,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历经几十年才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因此磨练意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磨练学生意志呢?笔者认为,找出学生薄弱环节,才能打造学生创新毅力。如:和声教学,为旋律编配和声是学生之普遍症结所在,教师应有意多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一个个排除,运用不同的方法,编配丰富的旋律,然后通过钢琴演奏、声部演唱,使学生感受实际音响效果。对和声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修改。这样,学生就得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答案。对学生
而言,攻克一道难关,就是一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 学生既经历了艰辛,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通过不断地磨练,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五、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体现在动手与音乐活动上。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总之,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实践是新课程赋予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懿:《论创新素质教育》,原载于《三湘高校论坛》
2.王家强:《刍议音乐教学的创造性原则》,原载于《中小学音乐教育》
3.徐坤:《浅谈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原载于《儿童音乐》
(作者单位:341404江西省南康市浮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