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注意事项
经常评估临床状况:血压、肾功能(测定血浆肌酐)、血钾水平、 是否正在服用利尿剂以及哪种利尿剂和剂量、有无血容量不足现 象(直立性低血压、肾前性氮质血症或代谢性碱中毒等)、血钠水 平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隔1-2周监测肾功能和血钾1次,以决定剂量调 整的速率;以后仍要定期监测。
心血管药物治疗 进展
1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抗栓、抗凝治疗 心绞痛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高血压用药原则 脂质调节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
2
一、ACS药物治疗进展
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 和抗凝治疗联合使用
在ACS、急性心肌梗死时药物以其不 同的作用部位、时间 起到充分的抗栓、抗凝、抗血小板聚 集的作用 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剂量的目的
导延迟则呈相加作用 与胺碘酮同时应用可引起心脏停跳 与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同时应用有心动过缓或停跳的可能需谨慎
26
四、钙钙通道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 NF-GITS)、尼莫地平、 尼群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依拉地平;后四种为长作用时间的药物,作用平 稳,对心率影响较小,水肿亦轻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2)
T通道阻滞剂Mibefradil(博思嘉)通过细胞色素 P450系统的生物转化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与 许多药物发生危险的相互作用停止使用
维拉帕米由于有明显心脏抑制作用不宜与β阻滞剂联 合应用
硝苯吡啶单独应用的抗心绞痛疗效不理想 硝苯地平与β阻滞剂并用,疗效比各自单独应用好 硝苯地平与硝酸酯类共用,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
面更有效 血栓溶解后仍有再次血栓形成的可能 故需要与充分抗凝治疗相结合
16
肝素作为AMI溶栓治疗的辅助 治疗
溶栓梗死相关血管未能再通的患者肝素是否有利并 无充分证据
对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增加心脏破裂的倾 向
此情况下以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较为稳妥 及时调整肝素剂使用时间为48-72h Hi 7500U Q12h 2-3d 存在体循环血栓形成的倾向,可适当延长或改口服
阻断血小极聚集的最终环节——阻 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的 结合
理论上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持续时间长,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阿昔单抗(静脉制剂)
14
HeartⅡ试验显示着将适应证放宽至全部 ACS患者疗效与阿司匹林安慰剂组相比无
明显差异
目前GPⅡb/Ⅲa静脉制剂仅限于介人 治疗的ACS患者
药物主要有4大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贝丁酸类 烟酸 胆酸鳖合剂
39
八、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神经内分泌抑制性药物可有效的抑制交 感、体液因子的激活,阻断心衰的发生 和发展,改善预后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ARB) β受体阻断剂 抗醛固酮药物螺内酯(RALES)
抗凝药物
17
低分子量肝素
倍增效应 普通肝素的2-4倍 l分子因子Xa--激活产生数十个分
子的凝血酶 预防血栓形成效应>优于普通肝素
18
其它抗凝药物
水蛭素(Hirudin)及其衍生的肽类 水蛭素作为特异性的抗凝血酶药物 其有效抗栓作用常与出血并发症相伴随
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药的使用
19
二、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进 展
对于ACS患者为达到迅速抑制TXA2生成 先给予较大剂量(300mg/d)3d后改用小剂
量维持 剂量超过300mg/d不增加临床抗血栓疗效
反而明显增加其副反应
11
噻氯匹定
P.O 24-48h起作用,3-5d达高峰 停药后作用能维持4~6天 开始服用的剂量为250mg Bid 1-2周后改为250mg Qd 起作用慢,不适合急需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
硫苯卓类: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 苯烷胺类:维拉帕米(verapamil 异搏定)、
异搏静(tiapamil)
27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窦性心动过缓,轻度房室传导阻滞 轻度心功能不全者 心率快者 慢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 糖尿病者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者
28
情况 该药的主要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
少 应用时需注意经常检查血象 一旦出现上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
12
氯吡格雷
该药化学结构与噻氯匹定十分相似 但较噻氯匹定起效快,抗血栓活性强 其副作用亦明显低于噻氯匹定与阿司
匹林相近 首次剂量为300mg、后75mg Qd
13
血小板糖蛋白膜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脂溶性小吸收不完全、首过效应小、半衰期 长、个体差异较小、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半衰期6-9小时、 比索洛尔可达15小时
25
β阻滞剂的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撤药综合症 首次剂量综合症 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周围血管病,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
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血甘油三酯升高,HDL降低,血尿酸升高。 抑郁、阳痿、失眠、多梦等,多见于脂溶性β阻滞剂 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人服用β阻滞剂 洋地黄可减轻β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对减慢心率,房室传
速、加重心绞痛,应减少用量 硝酸酯类如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联用可加强抗心
绞痛效果
29
五、抗心律失常药物 近20年来新品种发展少
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
的主要措施 新品种由于安全性的原因而限制了其开发 近5来上市的新药仅有伊布利特、多非利特 药物治疗的进展主要在于对老的抗心律失常药的
度大约是单一药物时的2倍,即约降低8- 15%
37
联合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差异
临床上伴合症采取“量体裁衣”的治疗方 法
掌握好联合用药,剂量个体化
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顺从性
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38
七、调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 的应用进展
液体潴留和心力衰竭 防止低血压和首剂反应 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血肌酐大于2.5mg/dl、血钾大于5.0mmol/L时不宜使用螺内酯
(醛固酮拮抗剂)
41
咳嗽
ACEI引起的咳嗽特点为干咳 见于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 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肺部淤血所致
的咳嗽 停药后咳嗽消失,再用后干咳重现 高度提示ACEI是引起咳嗽的原因
口服制剂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的结果 显示其反而增加死亡率
口服GPⅡb/Ⅲa拮抗剂在剂量、生物 利用度和安全性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15
抗凝治疗
凝血酶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 形成血栓的关键环节
因此抑制凝血酶至关重要 抑制途径包括抑制其生成即抑制活化的因子
X和直接灭活已形成的凝血酶 目前认为抑制前者较后者在预防血栓形成方
7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1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 2.颅内肿瘤; 3.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 4.可疑主动脉夹层; 5.未控制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6.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3],已知的出血倾向; 7.近期(2-4周)创伤史; 8.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 9.近期(<2周)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10.曾使用链激酶过敏(5d-2年内使用者); 11.妊娠; 1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23
三、β受体阻滞剂近30年来心 血管药物治疗的重大进展
临床应用的有30余种,不同的类型性能 近似
心脏选择性:β1受体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选择性越差 胰岛素分泌受β2受体的影响,β1受
体选择性强的药物较少引起糖代谢的失 常
24
脂溶性或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脂溶性高吸收好、肝代谢,半衰期较短、首 过效应明显、个体差异大、通过血脑屏障 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美多心 安)
组间比较:P<0.01
31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QTc间期实测值(msec)
药后QTc间期变化
[500,520) [520,540) [540,560) [560,580) [580,600) [600,620) [620,640) [640,660) [660,680) [680,700) [700,720) [720,740) [740,760) [760,780) [780,800) [800,820)
21
硝酸酯类
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脉、增加 心肌供血 硝酸甘油 二硝酸异山梨酯 5-单硝酸异山梨酯
22
硝酸盐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因及 注意事项
主要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压——用较 小起始剂量、给乙酰水杨酸减轻头痛
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与β阻滞剂或 地尔硫卓等并用
连续应用硝酸盐2—3周可出现耐受性 每天用药间歇时间应在8小时以上
再评价 更安全有效地合理应用已有的抗心律失常
30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药后 心房颤动/扑动转复率
伊布利特(n=101)转复率%:
90分钟内54.46(n= 47)
24小时内59.59(n= 55)
普罗帕酮(n=100)转复率%:
90分钟内21.00(n=21)
24小时内30.77(n=24)
组内比较:P<0.01
3
ACS不同的发生机理 与药物应用差别
ACS-ST段抬高MI(STEMI) 冠脉血栓 性闭塞率90% 以红血栓为主,含有较多的纤维蛋 白,故血栓较为稳定
非ST段抬高MI (NSTEMI) 冠脉血栓性 闭塞率20%-40% 以白血栓为主,含有较多的血小板 和较少纤维蛋白
4
不稳定性心绞痛(三种类型) 冠脉血栓性闭塞率10%
例次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QTc间期变化值(msec)
32
<0 [000,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200,220) [220,240) [240,260)
心肌
心肌
供氧↓
耗氧↑
(BP×HR)
混合型
㈠
㈠
㈠
CCB 自发型
NTG
劳力型
β阻制剂
(CA痉挛+狭窄)
(固定狭窄>70%)
血栓(↑血小板与凝血系统)
㈠
UAP 抗凝
抗血小板
20
调整两种发病机制造成的冠状 动脉供血与耗氧量之间的失衡
目前已证实有效的抗心绞痛心肌缺血药物 硝酸盐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三类药物的选用和不同组合的联合用药
8
尿激酶和链激酶 均为非选择性溶栓剂
对全身凝血系统影响很大
消耗因子Ⅴ和Ⅷ、大量降解纤 维蛋白原
溶栓期间充分抗凝治疗增加出 血倾向
9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血栓形成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抑制或拮抗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反 应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
10
阿司匹林
冠心病患者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宜采用小剂 量75-150mg/d
例次
药后心率(次/分)变化趋势图
33
六、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总心血管病死率和病残率 逆转或延缓靶器官的损害 控制其它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保持或提高生活质量
34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
将血压降低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单纯高血压患者、年龄>55岁、血压降
至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心、脑、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压
应降得更低些130/80mmHg
35
WHO/ISH提出 5类一线抗高血压药物选择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α受体阻滞剂
36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HOT(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研究 舒张期血压降至90mmHg以下 70%的患者必须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联合使用作用相加的药物使血压降低的幅
标准溶栓治疗常无益 易致体内凝血功能活化 增加冠脉血栓闭塞性事件的发生 抗凝治疗
5
溶栓剂的选择
第一代:尿激酶(UK)、链激酶 第二代:t-PA、APSAC、Pro-UK 第三代:rPA、nPA、TNK-tPA、
r-SAK
6
溶栓治疗的注意点 (ACC/AHA指南)
Ⅰ类适应证 Ⅱa类适应证 Ⅱb类适应证 Ⅲ类适应证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注意事项
经常评估临床状况:血压、肾功能(测定血浆肌酐)、血钾水平、 是否正在服用利尿剂以及哪种利尿剂和剂量、有无血容量不足现 象(直立性低血压、肾前性氮质血症或代谢性碱中毒等)、血钠水 平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隔1-2周监测肾功能和血钾1次,以决定剂量调 整的速率;以后仍要定期监测。
心血管药物治疗 进展
1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抗栓、抗凝治疗 心绞痛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高血压用药原则 脂质调节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
2
一、ACS药物治疗进展
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 和抗凝治疗联合使用
在ACS、急性心肌梗死时药物以其不 同的作用部位、时间 起到充分的抗栓、抗凝、抗血小板聚 集的作用 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剂量的目的
导延迟则呈相加作用 与胺碘酮同时应用可引起心脏停跳 与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同时应用有心动过缓或停跳的可能需谨慎
26
四、钙钙通道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 NF-GITS)、尼莫地平、 尼群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依拉地平;后四种为长作用时间的药物,作用平 稳,对心率影响较小,水肿亦轻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2)
T通道阻滞剂Mibefradil(博思嘉)通过细胞色素 P450系统的生物转化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与 许多药物发生危险的相互作用停止使用
维拉帕米由于有明显心脏抑制作用不宜与β阻滞剂联 合应用
硝苯吡啶单独应用的抗心绞痛疗效不理想 硝苯地平与β阻滞剂并用,疗效比各自单独应用好 硝苯地平与硝酸酯类共用,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
面更有效 血栓溶解后仍有再次血栓形成的可能 故需要与充分抗凝治疗相结合
16
肝素作为AMI溶栓治疗的辅助 治疗
溶栓梗死相关血管未能再通的患者肝素是否有利并 无充分证据
对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增加心脏破裂的倾 向
此情况下以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较为稳妥 及时调整肝素剂使用时间为48-72h Hi 7500U Q12h 2-3d 存在体循环血栓形成的倾向,可适当延长或改口服
阻断血小极聚集的最终环节——阻 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的 结合
理论上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持续时间长,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阿昔单抗(静脉制剂)
14
HeartⅡ试验显示着将适应证放宽至全部 ACS患者疗效与阿司匹林安慰剂组相比无
明显差异
目前GPⅡb/Ⅲa静脉制剂仅限于介人 治疗的ACS患者
药物主要有4大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贝丁酸类 烟酸 胆酸鳖合剂
39
八、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神经内分泌抑制性药物可有效的抑制交 感、体液因子的激活,阻断心衰的发生 和发展,改善预后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ARB) β受体阻断剂 抗醛固酮药物螺内酯(RALES)
抗凝药物
17
低分子量肝素
倍增效应 普通肝素的2-4倍 l分子因子Xa--激活产生数十个分
子的凝血酶 预防血栓形成效应>优于普通肝素
18
其它抗凝药物
水蛭素(Hirudin)及其衍生的肽类 水蛭素作为特异性的抗凝血酶药物 其有效抗栓作用常与出血并发症相伴随
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药的使用
19
二、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进 展
对于ACS患者为达到迅速抑制TXA2生成 先给予较大剂量(300mg/d)3d后改用小剂
量维持 剂量超过300mg/d不增加临床抗血栓疗效
反而明显增加其副反应
11
噻氯匹定
P.O 24-48h起作用,3-5d达高峰 停药后作用能维持4~6天 开始服用的剂量为250mg Bid 1-2周后改为250mg Qd 起作用慢,不适合急需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
硫苯卓类: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 苯烷胺类:维拉帕米(verapamil 异搏定)、
异搏静(tiapamil)
27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窦性心动过缓,轻度房室传导阻滞 轻度心功能不全者 心率快者 慢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 糖尿病者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者
28
情况 该药的主要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
少 应用时需注意经常检查血象 一旦出现上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
12
氯吡格雷
该药化学结构与噻氯匹定十分相似 但较噻氯匹定起效快,抗血栓活性强 其副作用亦明显低于噻氯匹定与阿司
匹林相近 首次剂量为300mg、后75mg Qd
13
血小板糖蛋白膜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脂溶性小吸收不完全、首过效应小、半衰期 长、个体差异较小、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半衰期6-9小时、 比索洛尔可达15小时
25
β阻滞剂的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撤药综合症 首次剂量综合症 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周围血管病,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
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血甘油三酯升高,HDL降低,血尿酸升高。 抑郁、阳痿、失眠、多梦等,多见于脂溶性β阻滞剂 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人服用β阻滞剂 洋地黄可减轻β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对减慢心率,房室传
速、加重心绞痛,应减少用量 硝酸酯类如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联用可加强抗心
绞痛效果
29
五、抗心律失常药物 近20年来新品种发展少
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
的主要措施 新品种由于安全性的原因而限制了其开发 近5来上市的新药仅有伊布利特、多非利特 药物治疗的进展主要在于对老的抗心律失常药的
度大约是单一药物时的2倍,即约降低8- 15%
37
联合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差异
临床上伴合症采取“量体裁衣”的治疗方 法
掌握好联合用药,剂量个体化
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顺从性
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38
七、调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 的应用进展
液体潴留和心力衰竭 防止低血压和首剂反应 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血肌酐大于2.5mg/dl、血钾大于5.0mmol/L时不宜使用螺内酯
(醛固酮拮抗剂)
41
咳嗽
ACEI引起的咳嗽特点为干咳 见于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 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肺部淤血所致
的咳嗽 停药后咳嗽消失,再用后干咳重现 高度提示ACEI是引起咳嗽的原因
口服制剂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的结果 显示其反而增加死亡率
口服GPⅡb/Ⅲa拮抗剂在剂量、生物 利用度和安全性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15
抗凝治疗
凝血酶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 形成血栓的关键环节
因此抑制凝血酶至关重要 抑制途径包括抑制其生成即抑制活化的因子
X和直接灭活已形成的凝血酶 目前认为抑制前者较后者在预防血栓形成方
7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1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 2.颅内肿瘤; 3.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 4.可疑主动脉夹层; 5.未控制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6.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3],已知的出血倾向; 7.近期(2-4周)创伤史; 8.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 9.近期(<2周)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10.曾使用链激酶过敏(5d-2年内使用者); 11.妊娠; 1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23
三、β受体阻滞剂近30年来心 血管药物治疗的重大进展
临床应用的有30余种,不同的类型性能 近似
心脏选择性:β1受体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选择性越差 胰岛素分泌受β2受体的影响,β1受
体选择性强的药物较少引起糖代谢的失 常
24
脂溶性或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脂溶性高吸收好、肝代谢,半衰期较短、首 过效应明显、个体差异大、通过血脑屏障 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美多心 安)
组间比较:P<0.01
31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QTc间期实测值(msec)
药后QTc间期变化
[500,520) [520,540) [540,560) [560,580) [580,600) [600,620) [620,640) [640,660) [660,680) [680,700) [700,720) [720,740) [740,760) [760,780) [780,800) [800,820)
21
硝酸酯类
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脉、增加 心肌供血 硝酸甘油 二硝酸异山梨酯 5-单硝酸异山梨酯
22
硝酸盐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因及 注意事项
主要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压——用较 小起始剂量、给乙酰水杨酸减轻头痛
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与β阻滞剂或 地尔硫卓等并用
连续应用硝酸盐2—3周可出现耐受性 每天用药间歇时间应在8小时以上
再评价 更安全有效地合理应用已有的抗心律失常
30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药后 心房颤动/扑动转复率
伊布利特(n=101)转复率%:
90分钟内54.46(n= 47)
24小时内59.59(n= 55)
普罗帕酮(n=100)转复率%:
90分钟内21.00(n=21)
24小时内30.77(n=24)
组内比较:P<0.01
3
ACS不同的发生机理 与药物应用差别
ACS-ST段抬高MI(STEMI) 冠脉血栓 性闭塞率90% 以红血栓为主,含有较多的纤维蛋 白,故血栓较为稳定
非ST段抬高MI (NSTEMI) 冠脉血栓性 闭塞率20%-40% 以白血栓为主,含有较多的血小板 和较少纤维蛋白
4
不稳定性心绞痛(三种类型) 冠脉血栓性闭塞率10%
例次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QTc间期变化值(msec)
32
<0 [000,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200,220) [220,240) [240,260)
心肌
心肌
供氧↓
耗氧↑
(BP×HR)
混合型
㈠
㈠
㈠
CCB 自发型
NTG
劳力型
β阻制剂
(CA痉挛+狭窄)
(固定狭窄>70%)
血栓(↑血小板与凝血系统)
㈠
UAP 抗凝
抗血小板
20
调整两种发病机制造成的冠状 动脉供血与耗氧量之间的失衡
目前已证实有效的抗心绞痛心肌缺血药物 硝酸盐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三类药物的选用和不同组合的联合用药
8
尿激酶和链激酶 均为非选择性溶栓剂
对全身凝血系统影响很大
消耗因子Ⅴ和Ⅷ、大量降解纤 维蛋白原
溶栓期间充分抗凝治疗增加出 血倾向
9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血栓形成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抑制或拮抗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反 应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
10
阿司匹林
冠心病患者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宜采用小剂 量75-150mg/d
例次
药后心率(次/分)变化趋势图
33
六、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总心血管病死率和病残率 逆转或延缓靶器官的损害 控制其它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保持或提高生活质量
34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
将血压降低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单纯高血压患者、年龄>55岁、血压降
至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心、脑、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压
应降得更低些130/80mmHg
35
WHO/ISH提出 5类一线抗高血压药物选择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α受体阻滞剂
36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HOT(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研究 舒张期血压降至90mmHg以下 70%的患者必须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联合使用作用相加的药物使血压降低的幅
标准溶栓治疗常无益 易致体内凝血功能活化 增加冠脉血栓闭塞性事件的发生 抗凝治疗
5
溶栓剂的选择
第一代:尿激酶(UK)、链激酶 第二代:t-PA、APSAC、Pro-UK 第三代:rPA、nPA、TNK-tPA、
r-SAK
6
溶栓治疗的注意点 (ACC/AHA指南)
Ⅰ类适应证 Ⅱa类适应证 Ⅱb类适应证 Ⅲ类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