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

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我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教育缺乏爱,它将成为一片荒漠,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教育缺乏爱,它将化作一段朽木,是没有生机的枯枝腐叶;教育缺乏爱,它将变成一条断河,是没有活力的干涸之水。假如每一位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假如每一位老师爱事业,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那就没有办不好的教育。

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深浅,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爱的多寡”。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爱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但我更欣赏“热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亲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能建立互信的。重读陶老的文章,更加感受到爱在教育中的伟大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爱是教育最好的语言,爱如春风,吹到孩子的心田暖意融融;爱如细雨,浇灌到孩子的心田如甘露降临。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就是“爱”,一个不会爱孩子的教师,就不会从事好育人的责任。斯霞老师曾经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为四个字“童心、母爱”就是她一生教育的最大感受和人生体验,也是具有崇

高师德伟大阐释。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

爱学生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俗话说:大爱无声。爱是无声的语言,要做到“爱”,做教师的要做到行为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的言行细节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注小节,重人格修炼。“爱”的繁体字中间是颗心,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去爱我们这个职业,用心去爱我们的学生。

真正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爱的化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多一份宽容和厚爱,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多一些鼓励和温馨,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对学生的宽容不是不管不问,不

是任意的放纵, 而是给他们提供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从

心理上丢掉畏惧感、紧张感和忧虑感。让他们在温暖的期盼中和风细雨的教育中认识到错误,找到落后的原因,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追求进步。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 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的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

服 , 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师的亲近、信赖,这就为学生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从某种角度就达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沟通。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道:“野蛮产生野蛮, 仁爱产生仁爱, 这就是真理。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因此学会宽容是爱学生的表现,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现在在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意志品质差,耐挫能力低,心理敏感脆弱,心理问题多。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师,要善于进行心理疏导,在悉心的关爱和科学和指导下,带领学生走出心理障碍的泥潭,为学生健康的心理提供保障。

通过这次学习,特别是听了任小艾老师的报告后,深有感触。其实爱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德育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挥而就的。爱的教育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磨砺,因为教育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奏效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更要使自己的爱如涓涓溪流延绵不绝,长久地去爱学生。二00六年我教九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男生,他性格暴烈,好走极端,说话粗鲁,对看不顺眼的人,他轻则是冷眼

相看,重则拳脚相加。我对他教育了很多次,却收效甚微,他依旧我行我素。我没有放弃,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有一天,他会被我的宽容所打动的。我在和他交流的时候,均采用鼓励宽容的话语。让他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不能纵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宽容别人,就像我宽容他一样。一次、两次、三次……逐渐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半年多过去了,终于他开始接受我的宽容,与我进行平等对话,对自己的缺点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对我的一些劝告也听进去一些,对学习也努力一点,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了,对从不参与集体活动,到积极参与,也是对我的宽容一点回报吧。现在,他已经读高三了,还常常与我谈学习谈生活中的问题,我也及时地鼓励他做得更好,引导他进步。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而又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将自己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

教育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源泉只有一个字——爱。这种爱不仅应是伯乐之爱,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应该是园丁之爱,公正、无私、精心培养每一朵花。这样我们祖国这个百花园,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新景象。爱是教育的真谛,做一名教师就要“爱满天下”,爱学生,爱教育,爱国家,爱人民。

师德楷模演讲稿《爱是教育的真谛》

师德楷模演讲稿《爱是教育的真谛》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先后在函谷镇中、五亩桂花中学任教,2XXX年调到五亩一中,一直带毕业班。从教14年来,多次被评为校级、乡级及灵宝市优秀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2XXX年又被评为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2XXX年当选为灵宝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以前只听人说桂花塬有三难:“吃水难、坐车难、打一个电话得走半天”。到桂花原时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当乡亲们听说新来的英语老师想走时,拉着我的手,请求我留下来,他们说:“山里的孩子太苦了,你好不容易来了,就让我们山里人长长见识吧,我们祖祖辈辈不会忘记你。”面对家长们一句句诚挚的话语,和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童年,饱含热泪地咬咬牙,留了下来。 那一年,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英语课,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学习兴趣浓,热情高。这一届学生我一直带到初三。1999年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里没底。那时候学校资料少的可怜,趁星期天,我从书店买来许多初三复习用书。我认真备课,大量做题,总结考点,然后把那些有代表性的习题用废旧圆珠笔刻录到蜡纸上,印制出来,发给学生。每次印完试题,自己就成了花脸猫。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

2XXX年中招考试成绩揭晓,英语人均分进入全市前十名,校长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终于不坐红椅子了,明年争取前五名”。校长的话就似一针强心剂,第二年就更有信心了。2XXX年秋季开学,我带初三英语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入学一周,我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发现他们的基础太差了,有的连最简单最常用的知识都不懂。面临毕业,怎么能考上高中啊?我决定从头开始,校长有点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升学?我胸有成竹地说:“这应该是磨刀不误砍柴,前面知识不扎实,后面根本就学不会,这才会耽误他们哪!我会尽快帮他们把欠的帐补上来。”这样,在推进新课的同时,我每天给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从听写单词入手,到背常用句型,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到年底已基本补完。过完春节大复习时,我又将知识点纵横联系,融会贯通,每做一个题,我都帮学生找考点,应对方法,同时我又把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一周印一次,让学生再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错误率,从而提高英语成绩。在教学中,我大胆改进教法,注重潜能生的转化,2XXX年中招考试中,英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学校里最忙最累的是班主任,但最幸福的也是班主任;最早起床最晚睡觉是班主任,让学生最难舍最留恋的人也是班主任。2XXX年秋,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很紧张,怕把班级管不好,幸好几位科任老师都很热心,给我出谋划策,我自己也找来大量班级管理的书,从制订班规到营造班级文化,从每一节班会课到第一次家访,我都认真对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教育角度,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自从有了孩子,我就把班里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因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师节祝福语】 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我着重看了“生活即教育”部分。读完后,总体感受仿佛打通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通道,开阔了教育视野,用“生活即教育”的眼光思考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景色”有所感悟。这“景色”有枯枝败叶,也有欣欣向荣;有萎缩,也有生长;有荒芜,更有精耕细作。 为了更好理解“生活即教育”,我在网上检索了“生活”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各角度解释,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做了上述“功课”之后,再综合我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阅历,我对“生活即教育”学习的心得、感悟有以下二点: 学校教育立足当下,结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育。譬如,高一新生进校时,应开展《人生规划课程》和《高中生为何不宜谈恋爱》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清晰应追求的学习目标,应控制、调试和处理好的情感。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困惑、迷茫、压力、情感冲突,挖掘这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上下功夫,让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变得有知有味,不至于厌烦学校生活而无所适从,进而成为“双差生”(所谓潜能生)。

用生活的多样性推动教育的多样性,全方面、立体解读生活,让学生敏感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生活情趣,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和开启学生自身因为种种原因关闭的部分。 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进取。塑造良好人格,锻炼健康体魄,树立正“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的发展可持续性就“有章可循”,不会迷茫、失去方向。 为什么要重视上述两点,是因为学生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教育不与当下生活接轨,与未来生活对接就难以完成无缝对接,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读《现代教育哲学》有感 对问题的把握一般来说两个层面,即对问题事实的把握和对问题实质的把握。前者一般侧重于问题自身的来龙去脉,是对问题信息的“第一手”把握与认识。后者则是在掌握问题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能够反映一定性质特征的某一类思想或观点,实际上也就是问题的实质。对一个问题的把握当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问题实质的把握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面。 对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把握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熟悉知晓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样貌或形式特征,另一方面要从这些教育现象中提炼出与之匹配的教育规律或教育思想。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评判,通过对教育问题或现象以具体分析的方式完成自身教育认识的一次次飞跃。 王坤庆教授的《现代教育哲学》中的关键词“教育哲学”就是我们把握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根或源,我们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规律总结即来源与此。所以,教育哲学是我们研究教育所必需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定性的出发点。我们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 什么是教育哲学?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所谓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 一,教育哲学的源头是普通哲学。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

东方哲学史还是西方哲学史,其自始至终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也是伴随着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门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哲学因具有高度的教育思想性、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对教育科学的指导性而与普通哲学有着比其他教育要素更为紧密和天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中外许多先哲大家的哲学思想就是其教育哲学思想。如我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一书,在表达其哲学观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另一个儒家代表人孟子在哲学观与教育观上与孔子同出一辙,他将孔子建立的儒家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化,哲学上的“人性论”与教育上的“性善论”相结合而规定的“明人伦”教育目的,很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紧密性。在西方,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建立了一套以理念为基础的哲学体系,而教育哲学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而使他成为教育思想史上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始祖。纳托尔普曾评价柏拉图说:“在柏拉图,哲学与教育学是完全一致的。”由此看来,教育哲学脱胎于普通哲学,是普通哲学的应用哲学与实践哲学。它以相对确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为基础,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从而对教育实践提供系统完备的可进行操作的思路或方法。 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王坤庆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以其理论的高度性对科学起着指导作用。同样地,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教

爱,教育的真谛

爱,教育的真谛 发表时间:2016-06-21T09:16:16.4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作者:张传磊[导读]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张传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266000 摘要: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关键词: 教育理解尊重爱 说到“爱”,我不由得想起刚入职教师岗位时探讨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那个话题。其中被问及到这三个人中是否有学生?如果没有,就不能算作对学生的爱。对这个问题,我感觉“爱”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和方法。有亲情的爱,有友情的爱,有感情的爱,更有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等。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是振聋发聩的雷电,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是暖人心扉的炭火,雪中送炭,催人奋进。读了《25年后的证明》一文(见《教育文摘》2015年第11期),我深受启发。文中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特别的爱换来了赵琼、祝黎嘉、杨嵩、宁玮等同学的成功,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爱。李镇西老师的很多理念也是我所追求的。阅读完后,使我茅塞顿开。对照他们对学生的爱,反思自己以前教育教学的种种,我静心思索,眼前出现一幕幕定格的画面。镜头一:爱是理解和尊重 小P是班里的一名男生。他在平时经常接受出国务工父亲的熏陶,一心想着出国学习。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某培训机构,于是便和父母合计出国学习。起初,父亲对此事非常热心,便与某培训机构联系,通过两个多月的了解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家长和学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此时学生正在做着出国的美梦。当学生被告知不准出国的时候,小P恼羞成怒,赌气不上了。当我事后得知此事时,我约了学生和家长来座谈。其中谈了父母认识的片面性、学生目前的现状以及出国的利弊。当然更多的是安抚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视角理解了小P的一些“出格”的做法。之后,经常性地“移情”交流,小P的心结也慢慢地打开了,开始慢慢地投入到班级中来,不再回避现实,也不再拒绝友善与真诚。 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以成人和教师的视角看待学生,看待问题。相反,我们应进行“心理置换”,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当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情感交流。镜头二:爱是奉献 上学期学校主办首届班主任节期间,学校要求每班写一篇我心目中的班主任的文章。当我看到学生的文章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一次早靠班,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次不经意的嘘寒问暖,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学生记在心上;……我这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学生记在心上,那像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换来的就不仅仅是25年的祝福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培育是无私的奉献。只有当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无私奉献是爱的实质。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少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苏芮在《奉献》中唱到: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我不停地问。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是否真正的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是否把学生当朋友一样看待;我不停地找。当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思想上出现波动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唯一的答案就是爱——它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我不停地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2014年第6期中一篇题为《靠近你,温暖我》的文章中描述的两个生动的案例感动了我,也更加让我明确了只有付出无私的爱,才能收获温暖的爱。 “让集体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温暖”,这是我的一句格言。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作为一位教师,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参考文献 李镇西 25年后的证明[J].教育文摘,2015。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黄娜娜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失意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青少年行为偏差辅育院当学监。这是一个收养问题儿童的机构,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条件反射般的管理准则。学校的气氛沉闷、冷漠,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而校长魔鬼式的管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变这种状况,他重新燃起了创作音乐的热情,找到了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他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用音乐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找回本真。付出终有回报,马修赢得了孩子的心。 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爱是耐心、宽容、倾听、理解。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凡老师的爱,他没有什么名誉,没有干出什么大事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使得这个放牛班的孩子们学会了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道路。当他的学生犯错时,并没有像校长那样惩罚学生,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如何来弥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人带来这样的痛苦和不便。当学生在黑板上画他的漫画时,他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训斥惩罚,而是用幽默的漫画来与学生交流。他首先宽

容了学生,也使得他们在这当中了解了很多道理。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学生的“闪光点”。他是一位音乐教师,为了学生,他自己写歌,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唱团中,不落下一个人。他还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分配任务。他真的是把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学生,用他的爱心去教育了每个学生。他相信孩子们的纯善本性,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前方就有希望在等待”。 因为爱,无论学生范下什么错误,马修都能宽容他们,但也会给予适当的惩罚。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一开始是顽皮的,但在有爱心的马修的教导下,渐渐地,孩子们也像马修一样变得充满了爱。比如,用恶作剧刺伤了马克森斯大叔右眼的勒盖莱克学会了照顾马克森斯大叔,真心为自己的行为忏悔。当莫安琦发现马修和自己母亲暧昧关系时,他气愤地在马修的头上抛下一瓶墨水,于是马修取消了莫安琦的独唱部分,但在演出时又出乎意料让他演唱,他由惊讶转到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并不溺爱,而是给予适当的惩罚,并以宽容的方式,循循善诱方式教导孩子,给孩子们改过的机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马修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宽容与关爱中,融化了“池塘之底”的坚冰,给孩子们带来了生命中的阳光与温暖。 教育需要爱,但这爱不能从简单、粗暴的“行动一反应”中来,德育,最重要的是用爱心引领,文学、艺术是最好的介质。音乐对灵

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立国之本,而教育教学是重中之重,在我调入本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际,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在处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就要做到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关心,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妥善处理学生的意见和矛盾。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就要把以教师为主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自我管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思考的自由,选课的自由。在处理管理干部与学生的关系上,要突出管理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提高自我概念、人际交往技能、个人品质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约束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动机比教师的职能更具力量;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同等重要;认识教育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认识教育应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身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育教学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课堂上要多些微笑;遇事要有耐心;以情

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爱激励学生,用爱温暖学生,用爱鞭策学生。俗话说得好“像父亲一样严厉,像母亲一样温柔,像朋友一样亲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扮演好了这三种角色,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以诚感人、以诚育人,彻底打破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敬而远之”尴尬局面,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强化和落实。

爱是教育的真谛

爱是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准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今天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养具有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应该: 一、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老师”一词包容了庄重、严肃、亲切、和蔼、刚正、严厉……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

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

教育的真谛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文吴安鸣(重庆行知教育集团董事长、江西财智名家论坛演讲嘉宾) 吴安鸣,她地生命因教育事业而精彩,她用真情真爱成功创办了行知学校,努力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思想,改变了数万名孩子地命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教育实践经验,对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深刻理解; ?目前在校生余名,企业需要提前年预定学生; ?这里地学生考试时无人监考; ?这里地校园里找不到一个烟头; ?这里校园附近地网吧、烟店无法经营; ?这里地学生吃饭时无人收取饭菜票、由学生自己找零; ?这里学生寝室地被子随时叠得像军人一样整齐…… 下文是月日受日本大阪企业家邀请,在多名企业家参与地大和会上地发表: 尊敬地大阪塾各位同修,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行知学校地吴安鸣,从事教育工作年.非常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报告在学校里实践稻盛哲学地体会,请大家多多指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是年辞去公职,准备了四年,于年创办了行知职校.此前我在公办重点高中工作了年.是一些特殊地事让我下定决心,由自己承担全部风险和责任来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地改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次,有位朋友请我去了少管所,里面囚禁地孩子多在岁之间,那一双双迷盲却难掩后悔无奈地眼睛让我心里隐隐作痛,我想假如他们过去接受过正确地教育,他们小小年纪又怎会在那里?是家庭教育地缺失和学校教育地不当才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另一件印象深刻地事,是我岁刚做教师地第一年,我看到有一个把全校“最坏”地孩子集中起来组成地特殊班级.为不让他们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学校甚至专门请一位手持警棍地公安局同志任班主任.这个班每天只上法治、体育课,没有老师愿给他们上文化课,因为通常是不到两分钟,就会被学生轰下台.这个班地学生粗话连篇、打架盗窃,什么坏事都敢干,除非当警察地班主任守在那里.我刚工作不知情,好奇地在他们教室门口站了会,就遭到里边孩子粗俗地语言羞辱,当时年轻气盛地我产生一种冲动,坚决要把他们“治”好.第二天,我千方百计说服领导同意我去为他们上外语课.刚进教室,从后门走到讲台不到秒,我后背地两根辫子上已被挂上铁钩,衣服被贴上了画着鬼地纸,脑勺被粉笔头连连砸中.我转身面对他们时,有地学生坐在桌子上,有地站在板凳上又唱又跳看笑话,一团乌烟瘴气.我冷静地站上讲台,把辫子上地铁钩和衣服上地纸一一取下,沉默了两分钟后,突然用比他们更疯狂地眼光和语言猛烈攻击,没有给他们一分钟喘息地机会,整整教育了四小时,由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到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所有人都忘了下课,忘了上厕所,每个孩子突然都变得特别乖巧可爱.放学时,学生们地脸上不知已被泪水洗过多少遍,我自己也泪流满面.下午,我接着又上了三个小时地谈心课,听孩子们讲自己地生活经历和对未来地真实想法,让他们把思想垃圾和生活苦水都倒出来.孩子们心理放松后同意“从明天开始像其它班一样上文化课,从初一地知识开始学起”.就是这批学生,后来每个都很有出息,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地伟大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某天,一位企业家朋友对我说:“经济地发展最关键不是资金和设备,而是人才,但现在学校教育出来地人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怕吃苦、合作精神差、工作后没有再学习地习惯.这些事让我下决心要办好一所私立学校,尝试教育改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当初之所以取名“行知”,一是立志遵循中国现代伟大地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地“生活教育”理念,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做到知行合一.经过年艰苦努力,从租用多间年代地破旧平房起步,到拥有万平方米地校园楼群;从首批名学生到今天地四所院校共人地规模;从最初人到今天多人地教职工队伍.我们在哪里办学,文明地校风和师生地行为举止,都会得到当地百姓地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关于教育的真谛,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对教育的真谛,千百年来,人们有过各种说法。这些说法,对于人们认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喻,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抽象的道理通过形象的事物表述出来。抽象的、不可见的道理,通过比喻,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最近阅读,看到一个十分想象的比喻,表述了教育的真谛。这是潘光旦先生的一段话,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潘先生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其一、学校犹水。水乃鱼之生存所必须。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鱼一离开水,意味着死亡。它一旦到了水里,便摇头又摆尾,安闲又自得,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充满了活力。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的场所。没有学校,便没有现代教育。如果潘先生只说到这一层,还不算他的睿智。潘先生的睿智在于,他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学校是师生自由探索,自主追求的地方。因为鱼儿在海里是自由自在的,它们有着充分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正是海洋的无限宽广、无边 ·

无际、无阻无碍,才为鱼的畅游创造了条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本是师生学习、探讨的地方,而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不是束缚师生思想的地方。大学自不必说,象上个世纪初的北京大学,为师生们所创造的自由的空气,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史的一个范例,一个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时代。其实,岂只是大学,中小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师生们的肩上,如果没有太多的担子;他们的头脑,如果没有太多的束缚。少一点条条,少一点框框,多一点自由,多一点激励。多给他们以激情,多给他们以创造的勇气。那样的学校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是“鱼儿”所需要的真正的“水”,真正的“活水”。其二、水中教游泳。学校是水,不光学生是鱼,老师也是鱼,大家都是鱼。区别只在于,一是大鱼,一是小鱼。大鱼教小鱼,自然就只能在水中教,不可能在岸上教。潘先生不愧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他深谙教育之机理。他告诉我们,要教好学生,老师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引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探索之路。尤其在当前信息社会即将来临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告诉学生怎样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致迷失自我,迷失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校园中,教师 ·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架起爱的桥梁 摘要: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付出真挚的爱,才能够获得学生最质朴纯真的情感,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是点燃希望的火种。爱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宽容处事,赢得童心。爱是理解的桥梁。没有爱心,是绝对体会不到理解的甘甜。爱心与童心齐飞,希望与收获并举。 关键词:爱心火种桥梁力量 经常有人问我:“何为一个好老师?” 我总是不假思索的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从我当老师这些年的感触来说,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古今中外许多的大教育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爱的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学生美好人生的起点就是从教师的爱开始的,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明白,可是当我们真正要去做到,却不是那么简单的。爱——是不由自主、发自肺腑的情感表露。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付出真挚的爱,我们才能够获得学生最质朴纯真的情感,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纵观历史,历来有许多的名人名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各自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通常是他们都曾经拥有一个具有爱心的老师,他们师生之间的情感有时已超出了一般的亲情。不妨举个例子:在当代音乐界中有这样一对师生,他们是青年钢琴家孔祥东和他的钢琴老师范大雷。当范老师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榻上的时候,他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心爱的学生孔祥东。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里,范老师仍然坚持从收音机里聆听学生在国外比赛的实况,直到比赛结束他才放心地闭上双眼,告别这个世界。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股股爱的暖流如涓涓溪水般流进我们的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一、爱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离开了“爱”,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MyUnderstandingoftheTrueMeaningofEducation我对教育真谛的理

MyUnderstandingoftheTrueMeaningofEducation我 对教育真谛的理解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e Meaning of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lmost everyone wants to be educated. However, many people hold an erroneous:view towards education. They think, probably most parents do, that through education, they will, or their children will; turn out to be either prominent scholars or rich merchants. TO them, education Suggests merely fame or riches. The aim of education, in my understanding, is set upon deeper and more important mental accomplishments andmoral culture. When we study at school or at the university, we are certainly aiming at a profound learning of various subjects, for tha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hings and a fundamental indispensable for building up our future career. Equally important is the moral education which we must receive`either at school or at the university, for building*toUr character. On the other hand, education does not simply mean “going to school.”We cann ot consider ourselves well-educated and superior just because we are the fortunate ones who can go somewhere to study, thus looking down upon those who cannot get such golden chances as ours.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known that that a doctor is different from a blacksmith is not because the former has receiv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atter has not. To conclude my essay, I would like to quote an old saying “Learn whatever it may be, whenever you can,and you will, “and this, I think, is the true mean ing of education.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是使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去播撒爱,用点点爱心去呵护心灵,才能让平凡的师爱发挥出非凡的力量,从而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作用。 一、语言温暖,平等交流 教育学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的责任,教师要忍耐使自己难堪的局面,克制易怒的情绪,给学生以理解和鼓励,达到轻松完美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此法,学生会觉得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当学生没有压力和负担,心情愉悦时,师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师生交流时,朋友式的切磋,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和班级管理。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不要先拿出架势,显自己的威严,如此交流必有障碍。老师应先听学生解释,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学生会放下戒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在与自己进行真诚地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 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如春风细雨。学生也需要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当他们犯错误时,也需要别人的原谅。这就要求教师凭借宽广的胸怀,人格的魅力和平等交流,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二、学会宽容,学会赞美 宽容才能使学生的自由得意释放,而自由又是创造得以体现的前提。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些不理想的表现,教师应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审慎思考,要学会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引导,一味的严肃与严厉必定会扼杀学生自由的天性,束缚学生创造的天赋,使学生没有主见,无所适从,学生的创造意识就会在各种质疑声中和不断怀疑的目光中逐渐淡化,最终泯灭。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就必须给予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充分自由。 学生需要赞美,没有对学生的挚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辞。只有细心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溢美之词。几句极其朴实的话语,一个平等交流的眼神,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甚至使其受用终生。 教师是“美好”的发现者,更是“美好”的传播者。学会宽容、学会赞美是教师职责所在,更是当代教育之需学生所盼。 三、坦诚相待,尊重学生 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师生间坦诚相待、袒露胸怀,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如果教师能礼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时,便开始了一种有益于学生自尊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心去看待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和

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 陶行知是一位勤于实践的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在实践中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的实践与理论主张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为为师者的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读完集结陶行知教育思想精华的《教育的真谛》一书,有几点感想,作如下小结。 第一,让学生动起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论,从陶行知(原名文浚)改名可见王阳明“知行”论对其的影响。但是与王阳明观点不同的是,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即行在头,知在后。陶行知1927年在晓庄学校寅会上的一篇演讲词中援引了《墨辩》提出的三种知识:亲知、闻知、说知,其中重点阐述了“亲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2,“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3。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对于亲知的重视正处于长期努力中。这最大的原因便是教育成本的投入。将学生们集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进行知识的传达与教授,显而易见成本最小。但是在仍未解放的年代,陶行知便提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4,处于教学条件优良的当代的我们更加应当充分考虑让学生们从行动中去获得知识。 让学生动起来的号召渐渐火热,各种博物场馆、第二课堂等活动将学生的学习领地延伸到了校外,学生们可以实地观察生物课本上的各种动植物,可以亲自动手体会一场皮影戏的表演。其实在课堂里,行动口号也已响亮,在许多优质课展示后的讲评中,专家教师们都提到了对教师少讲、学生多做的赞扬。西湖小学袁亚老师在一堂《团花剪纸》美术课展示之后作自我讲评时,她提到在教学设计中,预测学生会有剪错(例如有学生因为没有折好而剪坏了)、贴错(学生从团花剪纸的四边开始粘贴,导致剪纸作品不能粘贴均匀)等现象,她在学生们的失败尝试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团花剪纸的制作与粘贴方法。

我对教育本义的理解

一、我对“教育本义的理解” 什么是教育?智者对此的理解越来越趋同。“真正的教育在于尊重儿童、倡导合作与个性发展”;“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这些哲人的自白,犹如黑暗中的一丝光照亮我们求索的心。是的,学校为谁而存在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才会拥有真正的教育。架设一座连接儿童终身发展的长桥,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均等的机会,带领儿童在实践中打造创造生活的钥匙,把学习变成儿童迷恋的游戏。 教育的本义就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张扬,让受教育者发现自己心灵里最柔软、最温馨的东西。让教育者的出发点和目的转化为受教育者心灵里无意识行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在超的这一无意识的行为里,完全可以变成另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那就是自觉地把糖纸装在口袋里或者攥在手中,把它放到它应该放的地方去。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需要教育者长期的坚守。 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如果以简单、粗暴、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教育者的目的,那么收获的也将是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的效果。 我认为,教育不但要教会学生学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当然这里面就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每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兴趣的培养,来自于自信心的培养,更是人的培养,其实这就是教育。人最终的生存是靠特长立足在社会之列的。所以,我们教育学生除了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为和谐教育。 二、我同意对“教育的素养”的阐述,以下是我对“教育的素养”和“成功教育”的理解和贯彻思路。 “素养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修养必须后天养成。”教育的素养是通过教育获得的修养,它不同于素质。包括人格,修养,文化,身心等多个方面。 和谐的教育,教育素养的教育,也就是让孩子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展的、最可能成功的事业,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并为之做好基本的准备,所干的事对大多数人有好处的教育。 鲁迅说:“对于儿童,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不被淹没的力量。”老舍对子女的要求很低,第一粗通文字,第二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第三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 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贯彻“先教人,后知识”的方针。我要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面对生活,教会学学会生存。性格决定命运,情商大于智商。我总是把教学知识与做人联系在一起,更是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所以,我的思路:“先人,后知识。”

爱,教育的真谛

爱,教育的真谛 伴着春日温暖和煦的阳光,我读完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这本书。文字读完了,而书还在继续;书读完了,而书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读完了,而故事展现的世界还在继续,教育世界中蕴涵的可贵精神还在继续。拿到这本书时,翻开书本,看见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确切地说是被陈祥悦的人格魅力、教育艺术吸引。陈老师才32岁就是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位德育专家的脑子里到底有着怎样过人的聪明和机智?从这本书的目录上看不出学术著作似的严密结构和完善体系,只是对陈老师从2003年至今的教育管理生活按照时间顺序的“点击”,但看似随意的“点击”,却有着明确的搜索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爱”―对事业的爱,对同事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家长亲友的爱,对国家的爱,对世界的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灵魂,爱是这本书的基础和灵魂。 陈老师的这本书,很多是关于日常工作的一些日志,没有什么大道理,但细细读来,其中蕴含的是颇有用心的教育智慧,里面许多语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爱会让我们有力量。比爱更伟大的、更有力量的是――宽容。今天我们怎样评价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将决

定这个孩子未来的一生。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不仅你说的做的,他能感受到,就是你心里怎么想的,他也能感觉到。老师要学会正确对待孩子。每个孩子都那么可爱,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老师不能只爱那些“讨喜”的孩子,还要爱那些暂时让人“皱眉”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你放一步,他就往前走一步。 书中的“泼汤事件”让我受益匪浅,“泼汤事件”主要讲的是一些青少年水准下降,比较容易惹是生非。恰恰这些很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事件呢?我认为解决问题不能靠武力,应该靠道德教化。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身为老师的我们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遇到类似事件,通过这个事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以理服人,如果靠武力解决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越闹越大。相反如果和平处理,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书中的一篇篇文章记录了他的真实工作,从中我们看到他对孩子、对教育的大量付出(跟孩子谈心,研究很多“小事”并努力做好等待),感受到他深沉博大的爱心,更看到他爱的种种方法。这些具体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方法很有价值,是陈老师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可以借鉴。 冰心先生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触发心灵的教育文字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前卫镇巩村小学吴利莎 《教育的真谛》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正如书的封面所写“现代教育思想的活水源头”,时隔多年,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依然生命常青。读完此书,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深了一些。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小感悟: 一、“生活即教育”与作文教学。 “教学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张,这也是书中开篇实践篇的三大版块。看完这部分内容,感觉先生的思想非常接地气。是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没有了生活这股活水,教育便如一潭死水。就像先生所说“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 由此,我想起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一直在农村一线教学,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提高是令我最头疼的。 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环境比较闭塞,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学生往往无自己认为的趣事可写。学生每到写作时,便痛苦万分,迟迟下不了笔。被老师逼得最后只得照搬硬套,所写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往往也只在写作技巧的教授上下足功夫,套用现成模式。学生好文章的评判也只停留在文章布局是否合理,完全不顾文章的是否抒发了真情实感。甚至有些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不是在学生的生活

经历和生活范围内。这就是脱离了学生“生活”这个大舞台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相较以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将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那么学生作文就自然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能真实反映生活,有真情实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作文水平也就有较大的提高。正如先生所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二、“师范生的两变”。 书中,陶老先生的论师范生的两变令自己印象深刻。 先生说的第一变是变个孙悟空,不为别的,就因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抱着目的去拜师,他漂洋求师,不是为着他一个人的长生不老,他所求的是猴类大家的幸福。师傅让他学三百六十旁门,但他目的明确,只求长生不老之术,最终实现目标。相比孙悟空的坚持不懈,自愧不已。上班近十年,却无具体的目标,只是机械的重复着工作。下来我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成长的支点,为自已设置一个奋斗的目标,制定成长计划,去享受工作的快乐。做一个有勇气,有理想的教师,在给予着孩子的快乐中快乐着自己,在提升着孩子的价值中提升着自己。 第二变是变成小孩子,在陶老先生看来,小孩子是最聪明,最富于创造力的,千万不能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着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惧。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当你变成小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