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关于试卷分析: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本次命题我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注重过程促发展为原则,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方向,有机地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2、试卷考察的内容:
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天气》,第二单元《溶解》,第三单元《声音》,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第二单元《溶解》是重点板块。
做尺子振动试验,尺子伸出的长短对于振动快慢的影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做过滤试验的细节要求;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区别。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在试卷中均得以呈现。
卷面设计了七个类型题,分别是填一填、选一选、辨一辨、连线题、填图题、实验题、简答题。
填一填、选一选和辨一辨涵盖了教材中四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的比例分配均衡。
连线题是第四单元的知识,填图题和实验题是第二单元的知识,简答题的第一小题是第一单元的知识,第二小题是第三单元的知识。
题型丰富,知识覆盖面广泛,份量适中。
第一题属于知识性习题,二题1、2、4小题是知识性题,3题是能力性题;
三、四、五、六、七题均属能力性题。
通过这些试题考察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际中树立起积极提出科学问题的主观意识。
可以说这些考察点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试卷的分数权重:
卷面共50分:填一填20分,选一选4分,辨一辨4分,连一连8分,填图题4分,实验题5分,简答题5分。
知识性题占46﹪,能力性题占54﹪。
4、试卷的难度、信度和效度:
本次试卷的难易处于中档,所有题不超纲,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标为依据,保证了试卷对学生学习考察的有效性。
相对比较有难度的是连线题,让学生区别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部分学生出现混淆的现象。
此次测试卷面试题均有效,优生丢分较少,后进生得分较低,和预计相符。
二、关于答题情况:
1、得分情况:
辨一辨、选一选和连线题失分较少。
(具体参阅数字质量分析)
2、失分情况:
填空题、填图题、实验题、简答题失分较多。
主要原因是:第一,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模糊,对于在实践中尝试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不强,并且书写汉字质量低,出现字的乱用,乱造的现象,实验器材名称随意更改,科学概念产生歧义;第二,通过对学生的考察,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的讲授、技能的培养、实验的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做得不到位,与一名合格科学教师的标准还相距甚远,就是因为我们教师做得不够好,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科学素养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理念决定导向。
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把眼光依然放在学生将来的考学上,急功近利,不愿把精力投入到“微不足道”的小科上,对学生的培养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知识不重能力,重分数不重素养。
3、对学情的分析(学校学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小学科学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学科教师队伍老化,师资薄弱,且流动性强,多数都是兼职教师,专业性不强,对于学科能深入研究并起到引领做用的可谓寥若晨星,这种态势必定给该学科的发展产生很强的阻力。
今年国培对于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老师科学素养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
基于这种现状,本次命题虽然全部是教材内容,难易处于中档,但我预计学生的成绩在今年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与往年大同,成绩总体偏低,城镇好于乡镇。
试卷批完之后,与预计相符。
4、对教学成败的分析。
在学期初,对于科学学科教学我督促各校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孩子对于周围世界提出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勇于钻研,提高我们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善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把目光放远,把观念端正。
要树立起这样一种学科理念,那就是暂时我们的付出或许看不到什么,也许就是因为我们的引领将来会成就什么这样。
各校正是加强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大多数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试卷的各种题型中均失分较少。
但由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致,督促处于遥控式,亲自调研、指导的机会过少,个别学校还未足够重视,学科教师的配备本来就薄弱,加上教学方法再不得力,成绩就格外低,致使全市的成绩总体偏低。
看到试卷后我们不能否认,个别学校或许根本没有按照常规教学来开展,我想,这应当是格外重视的问题。
三、今后采取的措施。
1、督促各校必须重视小学科的发展,保证学时开满,开实,端正思想,增强育人意识。
2、各校要保证该学科教师的稳定,引导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科研究探索中,
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把握教学主线,抓住教材重点,以自学为主,集体备课研讨为辅,定期有效开展学科教研,在教法,学法上下功夫,要安下心来做学问。
3、组织教师参与哈市uc网络教研,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同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4、进一步加强网络工作室和研究型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科研究探讨中,增强学科教师综合实力。
5、继续征集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调高教师科学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