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龙)
第一章绪论
1. 构造学:研究整个地球(岩石圈或大陆地壳)的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 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3. 地球动力是研究地壳形成演化基本动力的构造学分支,它是各种学说的立论基础,是当今地质学中最热门的话题。
4. 构造学的研究容和方法:
(1)变形研究;(2)地质体成因研究;
(3)壳幔结构和动力学研究;(4)地球演化史研究
5. 区域地质学的任务及容:
任务:区域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构造理论,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
研究容是:(1)区域岩石圈组成和结构研究;(2)区域构造学研究
(3)区域岩石学研究;(4)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3. 区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构造分析法;(2)将今论古方法;(3)构造类比法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起源
1. 对地球更深部的了解只能通过间接的地球物理手段来研究,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的部结构。
2. 地球部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地震波以及由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的观测和研究确定的。
3. 1909年,莫霍洛维奇(Mohorvìcic)根据地震波的走时,算出地下56 km深处存在一间断面,其上物质的波速为5.6 km/s,其下为7.8km/s。后来称这一间断面为莫霍面或M面,这个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地壳。
4. 1914年,古登堡(Gutenberg)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出在2900 km深度处存在一间断面。后来称这一间断面为古登堡面或G面,这个面以下的部分为地核,以上直至地壳底部的部分为地幔。
5.布伦(Bullen,1963,1975)根据地球部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将固体地球分为7层:地壳为A层,地幔为B、C、D三层,外核为E层,、外核的过渡区为F 层,核为G层;后来他又根据新的资料,把D层分为D’和D”层。
6. 岩石圈:地球表面至低速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的部分。而将其下的低速层称为软流圈。岩石圈分为地壳岩石圈和地幔岩石圈。
7. 一般将地壳分为大陆型地壳、大洋型地壳和过渡型地壳三大类。平均而言,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比大洋地壳老,也比大洋地壳的密度小。就化学和矿物成分而言,这两类地壳也明显不同。
8. 低速高导层:指地壳中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的部分,其深度与过去的所谓康氏面相当。
9. 韵律性:指地球历史中某一事件的时大时小、时强时弱的交替变化,它既包括时间长度严格相的物理学上的周期、时间长度不严格相等的准期和地质学中的特定术语旋回,而又具有更广泛的节奏的含义。以它们的代表性事件为参考,在109~10-3年时间尺度围划分出长韵律、中韵律、短韵律和微韵律四个层次、12个韵律级别。
第三章地球动力学的主要假说
1. 任何一种合理的地壳动力学或地球动力学假说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能对全球的构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构造演化过程作出解释;
②所依赖的动力因子既有足够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地说明构造变形场的特征;
③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地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2.地球收缩说:假定地球起初是一个炽热的天体,早期分异出一个铁质的核部和一个基本上是硅质的幔部。幔部从液态铁核处的基底开始向外凝固,通过传导逐渐变冷。
3.地球膨胀说:认为地球一直在不断膨胀,膨胀说假定地球是由若干层组成的,最顶上一层代表地壳,其下相邻的一层代表膨胀层。造山效应就发源于这个膨胀层,所产生的应力又转而使地壳屈服。这一假说对岛弧和海沟的形成以及造山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作出解释,特别是能解释海洋造山运动。
4.地球自转说:全球巨型构造体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有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三种类型,且各种扭动构造可以看做是纬向、经向构造的变种。
在地壳的许多部分,虽然各有区域性的特点,表现不同的运动方式,但它们总的运动方向有一定的规律,即不是经向水平错动,就是纬向水平错动。经向水平错动有把地壳上层物质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动的趋势;纬向水平运动有把大陆向东、西两方面分裂,南北大陆相对扭动和大陆西部边缘挤压成为褶皱山岭的趋势。
5. 地幔对流-传送带模式:认为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完全取决于深部地幔的对流环。板块被冷的、重的、向下运动的地幔所带动而产生俯冲作用,在热的、向上运动的地幔影响下造成洋底板块扩,上部地幔的水平运动带动了板块的水平运移。
6. 涌流构造说:冷却凝固的岩石圈块段塌陷到软流圈中时,部分岩浆按重力法则上涌,一直达到岩浆密度与周围岩石密度基本平衡的位置上才会稳定下来。这一过程像巨型液压机一样,遵循帕斯卡定律,能将所受压力通过岩浆的涌动传递到各个方向。
第四章地槽地台说
1. 地槽:指地层厚度巨大、岩层强烈褶皱、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山脉,它曾经是地壳强烈活动区;
2. 地台是地层厚度较小、岩层褶皱平缓、甚至近乎水平、地势平缓的广区,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3. 复理石沉积组合:主要由泥灰岩、砂岩、钙质页岩、泥岩,与砾岩、砂岩、硬砂岩组成具明显韵律层的沉积组合,其特征是厚度大,通常很少含化石,具薄层的递变层理,形成于海洋浊流环境。
4. 磨拉石沉积组合:又称红色沉积组合,厚度大、具有交错层理,无递变层理,由砾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
5. 列表说明地槽地台的主要特征:
6.优地槽和冒地槽:
优地槽:靠近大洋的一侧,称带,包括一个优地向斜和一个以大洋为界的优地背斜脊,基底属于洋壳,构造活动较强,有蛇绿岩套,沉积物以浊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一种以拗陷过程中伴有强烈海底岩浆喷溢,形成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