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概况——3.地理位置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位于南京火车站南部。北 至铁路主战房,南临玄武湖,西至黄家圩路口,东 到新世纪东路的路口的合围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火车站 黄家圩 火车站 站前广场
玄武湖
新世纪东路
1
项目概况——4.周边环境
•广场周围有多种为人们解决三餐问题的餐饮店,如 kfc、麦当劳、大娘水饺等,选择多种,形式多样。 •广场两侧分别设置公交站台,交通方便。 •曙光国际大酒店、新世纪大酒店以及一些小型住宿 旅店分列广场两侧,为人们提供了休息之处。
1
项目概况——5.意图与主题
设计意图:解决交通拥挤、治安混乱等主 要问题,满足大众对城市景观及配套服务 的要求,为本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创造一 个美丽怡人的城市门户景观。 设计理念:尊重场所精神、立意人性化设 计、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尊重历史文脉。 设计主题:“门”,即城市之门、生态之 门、文化之门。这扇“门”, 是外地游客 对南京市的第一印象, 设计者希望通过它 展示出南京这座高速发展中的文化古城的 独特魅力。
②过渡绿化区:
•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完成由规整向自然的过渡、 陆生植物向水生植物的过渡;利用相对较大的绿 化面积,体现城市广场设计的生态原则。 • 此区树种选用南京市市花梅花为基调树种,不同 颜色的梅花间植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带;同时注 重植物叶色变化。
③亲水休闲区:
自然种植亲水的乔木、灌木及水生、湿地植 物,形成丰富的自然式水景景观。设计中选用了 悬铃木、垂柳、乌桕、棣棠、石楠、迎春、池杉 等植物,丰富岸边景观;采用芦苇等水生植物, 丰富自然式水景景观。
3
细部分析—— 2.铺装
人流集散区
该区域用灰色花岗岩与褐色花岗岩相结 合的方式将主广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引 导行人从主广场过渡到滨水休闲区。 广场内部设有盲道,其材质也是花岗岩, 与整个主广场的铺装形式保持一致。
绿化过渡区
该区域是主广场到滨水休闲区的一个过渡。为了满足人 们的休闲娱乐,在铺装上较集散区有了更多的变化。主要 采用了防滑效果好的马蹄石以及花岗岩。青砖与拉道花岗 岩的拼接形成了丰富的铺装形式,景观效果更好。
②绿化过渡区:
管理和清洁人员居多。行人较多经过,少 有人停留。
③亲水休闲区:
人较多,火车站的旅客大多选择在花坛坐凳 上睡觉、休息、吃东西等,也有一部分旅客在湖 边拍照留念; 另有一部分当地居民坐在亲水平台上吹风交 谈、切磋棋艺、看报,更有老人在平台上放风筝。
3
细部分析
●植物 ●铺装
细部分析
●照明 ●服务设施
城市广场系列
————
南京火车站站前 广场调研报告
目录
1 2 3 4
项目概况
设计分析
细部分析
评价总结
1 项目概况
● 建设背景
● 定位与性质
项目概况
● 地理位置
● 周边环境 ● 设计意图与主题
1
项目概况——1.建设背景
随着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不断发展,60年代 建设的火车站站前广场曾一度出现交通混乱、 人流拥堵的现象 , 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 , 同时广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治安比较差 ,也曾是南 京人一提就头疼的地方。为此,改建南京市火车 站站前广场变得尤为重要。
评价总结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与火车站建筑风格相统 一, 既满足交通疏导功能,又利用玄武湖这一宝 贵生态资源,体现如今城市景观强调的生态原则, 同时承载并传达了南京无处不在的厚重的历史文 化与城市特色。
4
评价总结
问题:
•人流集散区与植物过渡区之间川流不息的机 动车,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 •植物过渡区草地践踏严重, 已经踩出几条 明显的小路;即使铺设了游步道,紧挨着的 草坪也被踩踏得很严重。 •在绿地中还存在乱扔垃圾等现象,严重污染 了广场的环境。
1
项目概况——2.定位与性质
根据火车站在城市中的作用,我们将南京市 火车站站前广场定义为交通集散广场。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定位明确,主要以交通 集散功能为主,使人流、车流能够快速穿行,高 效利用广场集散功能。 城市广场本身所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景观、 休憩、集散人流等功能。但是火车站站前广场又 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广场的使用者多为快速 更新而不固定的人流,各种身份的使用者在这特 定的公共空间交织着。由于使用者的特殊性,站 前广场设计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显得尤为重要,它 将影响到滞留旅客的心理状态。
地形处理:
整个场地不是完全水平的,由北向南有一定的倾斜,利于排水; 人流集散区和绿化过渡区地形处理不多,亲水休闲区主要采用台阶 呈现地形变化,同时设置无障碍坡道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
2
设计分析——6.行为特征分析
①人流集散区:
花池周围的坐凳上较多旅客在休息,每个 花池上大概 10 人左右。同时较多游人在两侧 树池处休息。机动车道上电动车、自行车穿 梭如织。
2
设计分析
●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 景观视线分析
广场设计分析
● 景点分析 ● 交通道路分析 ● 空间处理与地形处理 ● 行为特征分析
2
设计分析——1.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人流集散区以火车站为中心建筑呈中轴对称的形 式展开, 结合绿地花坛、景观树阵、铺装纹样等元素, 构成一个繁体“门”的字样, 点明站前广场作为“城 市之门”的主题。 绿化过渡区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利用丰富的植物, 创造广场生态效益,体现“生态之门”的主题。 亲水休闲区以大尺 度的弧形亲水平台收尾, 玄武湖湖心岛的景观与 亲水休闲区景观形成对 景,利用玄武湖这个南 人流集散区 京文化标签,体现“文 化之门”的主题。 绿化过渡区
3
细部分析—— 5.标识
①警示标识:
3
细部分析—— 5.标识
②引导标识:
3
③ 文 明 标 识 :
细部分析—— 5.标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
细部分析—— 5.标识
④文化标识:
3
细部分析—— 6.排水设施
广场采用地面排水为主,管道和沟渠为辅的综合 排水方式。 根据地形特点设置边沟、井盖、地下排水网管等 设施。
4
•亲水休闲区设置的灯光较少,弱化了亲水平台的灯光, 相对突出湖对岸的夜景。 •同时,灯光的弱化使得亲水休闲区一些地方完成白天 开放空间向夜晚私密空间的转化。
3
细部分析—— 4.服务设施
•多处设置警亭,以便警务人员巡逻管理。 •树阵、花坛处均设置多个垃圾桶。 •电话亭两处,使用率不高。 •广场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公共厕所,但依旧 排队现象严重。
●标识
●排水设施
3
细部分析—— 1.植物
①人流集散区:
•树阵选用色叶树榉树,夏季提供足够的浓荫,冬季也不阻 碍人们享受阳光。树池基面种植麦冬、花叶蔓长春、大叶 黄杨等。 •两侧的绿化区采用乔、灌木结合的形式,红花继木球、海 桐、红叶石楠间植,棕榈、竹、香樟、广玉兰等乔木形成 高差,增添植物层次感;另有乌桕、大叶黄杨、八角金盘、 枸骨、苏铁、花叶蔓长春、含笑等,植物种类丰富。 •花坛:选用灌木毛杜鹃、乔木桂花。 •整个区域外围以常绿的香樟、夹竹桃、法国冬青为主。
滨水休闲区
为了更好地达到亲水的效果, 滨水区亲水平台采用了塑木与防 腐木相结合的木质铺装。 塑木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 耐酸碱,防虫蛀的性能,是更加 安全、环保的材料。
3
细部分析—— 3.照明
• 广场两侧分列两个大灯柱,完成人流集散区 的主要照明。 • 站内大量广告牌的灯光也为广场提供了照明。
•非机动车道一侧间隔大约 20 米设置一处路灯, 保证行车安全。 •绿化过渡区灯光设置满足夜间行人视距要求。 同时展现植物形态。
感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2
设计分析——2.景观视线分析
景观节点
景观视线
2
设计分析——3、景点分析
榉树树阵、绿地花坛、景石小品、 亲水木栈道等主要景观点。
2
设计分析——4.交通道路分析
出入口 一级道路 二级道路 三级道路
2
设计分析——5.空间处理与地形处理
空间处理:
集散广场区的树池排列形成的树阵以及滨水休闲区亲水平台为 人们营造了一个好的公共休憩空间。 绿化过渡区中有一些绿色植物围合形成的小空间,里面设置坐 凳,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4
评价总结
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亲水休闲区的安全问 题值得深思。 •水生植物大量枯萎,严重影响景观质量。 •部分地下管道裸露。 •游步道设计不符合人的行为需求。
评价总结
反思:
•将人流集散区与植物过渡区之间的道路进行整改, 增加广场使用者的安全感。 •植物过渡区草坪践踏严重的地方,就地设置园路 铺装。 •增加过渡性引导广场区与湖滨亲水休闲区内垃圾 桶数量,加强清洁工作。 •亲水平台周围增加安全保护措施,对于已经松动 的边缘石块及时修复。 •注重水生植物后期养护,完善水生景观。 •适当增加避荫避雨设施。 •裸露、断裂的地下管道进行重新铺设和修复,保 证地下网管系统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