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生态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行为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行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物在一定的栖息地的行为方式、行为机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的科学。主要研究生态学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
2.鱼类的本能行为:本能是最复杂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意义。即鱼类的本能行为是由内部环境和感觉刺激的联合影响所引起的先天性反应。从一定意义上看,内在环境决定了反应机制的模式,而感觉刺激引起反应机制,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神经机制被发动,引起一个复杂的行为序列。
3鱼类的视觉运动反应:是指动物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留在视网膜上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这是一种驱动性,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获得的,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防御敌害等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该反映对探讨鱼类的视觉特点和游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渔具渔法的开发和控制鱼类也有指导意义。
4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如在鱼类的繁殖行为中会出现帮手鱼(如蓝光鳃鱼)现象,其原因有: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
6.最适摄食理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鱼类索饵(摄食)过程形成一系列形态、感觉、行为、生态和生理特性,保证鱼类具有良好的摄食效应。这种适应总是倾向于使鱼类获得最大的净能量收益,即所获食物的粗能量(收益)和捕食消耗的能量(成本)之差最大。其摄食原则为单位时间内能量或物质的摄入量最大化并选取质量高、容易获得、有营养的食物。在食物上,选择最有利、质量高的食物和最适食谱;在经济学上,考虑取得的食物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将饥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权衡取食与危险之间的关系,如当翠鸟在水面飞行,饥饿的三刺鱼便不会去水面摄食;在资源量上,选择环境最优越、食物最丰富密集的区域摄食。这些都符合摄食的效率优先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学原则等。
5.广义适合度:个体适合度与根据亲缘关系程度进行加权的亲属适合度之和。不以个
体存活和生殖为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布自身基因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后代的个体,则具有最大的广义适合度。
6.鱼类的集群行为:同种的、年龄和体长相近的个体所组成的鱼类群体,School指所有个体朝着统一方向、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定的速度移动的鱼群;而Aggregation则没有方向性。鱼群具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集群行为是鱼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被保留的一种适应性,对鱼类的生存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及电感觉等在鱼群形成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集群具有合作捕食、防御敌害、可能存在着等级化的摄食模式、节省各个体的能量消耗、更快地找到洄游路线、提高繁殖效率等生物学意义。
二、问答题
1、领域行为?(类型?)
A:是动物的一种重要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动。
鱼类领域行为: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如香鱼的领域行为。
B: a类型——生殖和取食类型:动物在领域类求偶,交配,营巢和取食,领域面积很大。B类型——生殖领域:动物只在领域倍进行求偶生殖活动,饿取食活动不再领域内领域面积较大。C类型——群体营巢领域。D类型——求偶和交配领域:这种领域只供应求偶和交配用,如动物求偶所。
2.鱼类鱼类的听觉机制和听觉特征
1)听觉机制:声源在水下振动会同时形成质点位移波和声压波。鱼体的密度和水相仿,所以水下声波可以很容易地直接通过鱼体而进入内耳。当外界声波传到鱼类内耳时,其中的耳石和淋巴液就会发生振动。由于耳石的密度比水大,故耳石振动的相位与传入波不同,于是给感觉细胞施加一种周期性的切向应力,感觉细胞就会因其上的纤毛束受到牵拉弯曲而发放冲动,并分布到感觉上皮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此兴奋通过位听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即可引起听觉。这是鱼类内耳感受质点位移波的原
理。骨鳔鱼类(如鲤科、鲶科)除能直接感受质点位移波外,还可通过鱼鳔接受声压波。因为鳔内充满气体,会与声压波发生强烈共振,从而把压力转变成位移能量,然后传给内耳。这样,鳔起着换能器的作用。侧线对于次声波与声波交界处的振动,某些鱼类则兼用侧线器官和听迷路进行感知。
2)鱼类的听觉特征:鱼类耳的结构只有内耳,也就是只有听迷路部分,完全没有耳蜗的构造。鱼类的内耳有听觉机能,可以感受的频率范围约为16~13000Hz。鱼类的侧线也有听觉机能,但只能感受频率范围约为1~25Hz的低频声。
3.鱼类的学习行为?
随经验或学习过程而改变的行为,是后天获得的。鱼类的学习能力在鱼类的一般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反射等行为方式。
1)印记是指一些动物孵化后某一时期内的经验规定了个体未来行为的现象,是学习行为高度特殊化的一种形式且不会随着个体成长而消失。如鲑鱼在其一生不会忘记出生河流的气味,成熟的鲑鱼回到接近出生河流的沿岸后可依靠出生河流他书气味诱导进入出生河流。
2)习惯化是在动物一生中都能看到的一种最单纯的学习,是指反复施加某一刺激使动物对其反应强度降低而终于消失的现象。如具有趋光性鱼,在实验室长时间进行光线照射,最初鱼集与光源下,逐渐远离光源,最后对光不起反应,这就是对光的习惯化。
3)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后天获得的,即出生后经过训练或学习而形成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性的,具有较大的易变性和适应性。鱼类不仅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也具有抑制条件反射的能力。
(一)鱼类条件反射形成方法有以下几种经典的。1,电防御运动条件反射。2、食物运动条件反射。3、“尝试与错误“条件反射。当反应正确得到奖赏,
反应错误得不到甚至惩罚,经多次反复最终只会出现有效行为。
(二)条件反射抑制。1、外抑制。新形成的不巩固的条件反射,易受到一些偶然因素干扰而被暂时抑制。2、内抑制。是条件反射性的,形成与巩固需要经
过逐渐训练的。有消退抑制,分化抑制,条件抑制赫延缓抑制,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