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IMENGGUJIAOYU

理论研究版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庞威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迫切需要在综合的教育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揭示幼小衔接的基本规律,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真正促进儿童的适宜性教育和素质教育。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二、幼小衔接的意义

做好幼小衔接,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入小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从1990年到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存在幼小衔接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入学前在学习和社会性方面准备不足,入学后在这两个方面不适应。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100—2500万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其中80%的家长反映,儿童入学前未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大都反映出孩子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差;不能适应进入小学后突然闯入“符号世界”,掉进“规则海洋”,不能应付大量需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立料理生活;人际交往能力弱,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对于幼儿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教育进程。

三、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1.从办学性质上来看,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成套的考核条例,办学与教学随意性较强;而小学是义务教育,有严格的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要进行考试、检查。

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对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过渡;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其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教师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二)幼儿园与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习特点。

幼儿园学生是进入幼儿期的3—6岁的儿童,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支持来认识外界事物,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同时,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此时的儿童逐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

教育研究

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赵月娥

16

2008.4

EIMENGGUJIAOYU

内蒙古教育2008.5索的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进入小学的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入学后,教学以及各种日益复杂的新的实践活动向儿童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要求,促使儿童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

四、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办学宗旨。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然而,现实中,有许多幼儿园却为了一己私利,办理违规的学前班,使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在一项对广西37个对象单位

(16所小学和21所幼儿园)的调查中显示,有11所小学和17所幼儿园办有学前班,每班人数平均达到40人。此外,许多幼儿园夸大了幼小衔接这一幼儿教育工作,甚至把它作为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职能,并以小学规范化纪律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

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相比,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主导活动是课堂的学习,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然而,大多数小学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过分的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他们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一阶段的特殊情况。在进行幼小衔接这一工作中,小学主动的衔接工作做得不够。

(二)师资力量。1.师资力量缺乏

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生活及教师有较深的感情。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起来还是比较薄弱,大多数学历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都不愿在幼儿园从教多年。所以幼小衔接工作中,师资力量缺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教育观念偏差

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教学以“读、写、算”为主,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忽视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忽视室内外游戏、体育活动等。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无关。小学教师要求新生入学后立即面临新的作息时间、陌生的课堂环境、还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这些教师对幼小衔接并没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而且没有将这一工作视为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3.性别结构失衡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

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然而,在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中,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的比例却存在严重失衡的状况。女性教师成了幼儿园及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主要力量。这样的教师性别结构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课程内容。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其课程内容也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

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将会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四)家长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然而毋庸讳言,家长有不少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拔苗助长、压抑天性,教育观念都有很多偏差。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由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五)幼儿园、小学、家长衔接不够。

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的沟通与交流不够。孩子

教育研究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