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第8章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1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灵敏度的表示方法1.摩尔吸光系数 (ε)A= ε b c ε=A/bc (L·mol -1·cm -1)ε 越大, 灵敏度越高:ε <104 为低灵敏度;104~105 为中等灵敏度;ε >105为高灵敏度.9.39.3.122. Sandell(桑德尔)灵敏度 (S )定义定义::截面积为1cm 2的液层在一定波长或波段处的液层在一定波长或波段处,,测得吸光度为0.001时所含物质的量时所含物质的量。

用S 表示表示,,单位:µg ·cm -2A = ε bc =0.001 bc =0.001/ εS 小灵敏度高灵敏度高;; ε 相同的物质, M 小则灵敏度高.3210==(g/cm ) 10.00MMS µεε×变换单位:b cm c mol/L=bc M 106 µg/1000cm 23例1 邻二氮菲光度法测铁ρ(Fe)=1.0mg/L,b =2cm , A =0.38 计算ε 、S 和解:c (Fe)=1.0 mg/L=1.0×10-3/55.85 =1.8×10-5(mol·L -1)E 1%1cm 4-1-1-50.38==1.110L mol cm 2 1.810ε×⋅⋅××()S =M /ε=55.85/1.1×104=0.0051 (µg /cm 2)321g/cm 2cm 0.001==0.0051g/cm 0.38S µµ××或4c =1.0mg/L=1.0×10-3 g /1000mL = 1.0×10-4 g/100mL1%1cm=A Eb c⋅⋅-111%cm-431=0.38/2.010=1.910100mL g cm E −××⋅⋅()1%1cm53=10=1.110/55.85 /M =9101.Eε××或5例2 比较用以下两种方法测Fe 的灵敏度.B. 用4,7-二苯基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ε533=2.2×104 L·mol -1·cm -1S = 55.85/(2.2×104)=0.0025 (µg ·cm -2)B 方法比A 方法的灵敏度高.A. 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时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时,,ε508=1.1×104 L·mol -1·cm -1S = 55.85/(1.1×104)=0.0051 (µg ·cm -2)准确度—仪器测量误差10080604020T/%1∆c2∆c3T∆T∆T-透光率读数误差c∆c1c1∆c2c2∆c3c3><由于T 与浓度c 不是线性关系性关系,,故不同浓度时的仪器读数误差 T引起的测量误差 c/c不同。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类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类
Ak1b
1852年;比尔: 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 系.
Ak2c
由比尔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得到布格-朗伯-比尔定 律,一般叫做朗伯-比尔定律.
AKbc
2、朗伯-比尔定律 的推导〔数学表达 式〕<略〕
3、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吸收系数a〔吸光系数a 〕 当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吸光物质的浓度c以
§8-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在光度分析中,一般需先选择适当的试剂与试样中的 待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测定.
因此,分析条件的选择包括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 择.
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概念:
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称 为显色反应. M + R = MR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对于解离度小的络合物,可 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此 法 的 做 法 是 保 持 CM 和 CR 的 浓度保持不变,即CM + CR = 常数, 连续改变CM和CR的比值,在选定 的仪器条件和波长下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A.
以A对CM/CR +CM作图.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组成
g·L-1为单位时,K用a表示,称为吸收系数,其单位为 L·g-1·cm-1.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abc
<2>摩尔吸光系数ε 当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吸光物质的浓度c
以mol·L-1为单位时,K用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 数,其单位为L·mol-1·cm-1.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 示为
A= εbc
二、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光度法的误差除各种化学因素外,还有因仪器精度 不够,测量不准所带来的误差.

吸光度和透过率

吸光度和透过率
纤维光度计
将光度计放入样品中, 原位测量. 对环境和 过程监测非常重要.
吸光度和透过率
34
纤维光度计示意图
镀铝反射镜
吸光度和透过率
35
纤维光度计
吸光度和透过率
36
吸光度和透过率
37
M2
出 射 狭 缝
29
检测器
h
Au,Ag
Ag、Au
半导体 Se
硒光电池
吸光度和透过率
30
光电管
h
Ni环(片)
碱金属 光敏阴极
红敏管 625-1000 nm 蓝敏管 200-625 nm
吸光度和透过率
31
光电倍增管 160-700 nm
待扫描
1个光电子可产生106~107个电子
吸光度和透过率
32
溶剂、试剂对光的吸收等。
吸光度和透过率
21
8.2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8.2.1 光度分析的几种方法
1.目视比色法
观察方向
c1
c2
c3
c4
cc12
c3
c4
方便、灵敏,准确度差。常用于限界分析。
吸光度和透过率
22
2. 光电比色法
通过滤光片得一窄范围的光(几十nm)
灵敏度和准 确度较差
光电比色计结构示意图
白光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λ1
棱镜
λ2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800 600 500
400
吸光度和透过率
28
光栅:在镀铝的玻璃表面刻有数量很大的等宽度
等间距条痕(600、1200、2400条/mm )。
原理: 利用光通过光栅时
平面透 射光栅

【分析】第八篇吸光光度法

【分析】第八篇吸光光度法

【关键字】分析第八章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

包括比色法、看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本章主要讨论看来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利用看来光进行分光光度法分析时,通常将被测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例如:测量钢样中Mn的含量,在酸性溶液中将Mn 氧化为MnO4-,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一)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10-4%。

(二)分析微量组分的准确度高例如:含铁量为0.001%的试样,如果用滴定法测定,称量试样,仅含铁0.01mg,无法用滴定分析法测定。

如果用显色剂1,10-邻二氮杂菲与铁生成橙红色的1,10-邻二氮杂菲亚铁配合物就可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

Fe2+ + 3(1,10-phen) → [ Fe(1,10-phen)3] 2+(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四)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p241, 图9-1)。

若被照射的是均匀的溶液,则光在溶液中的散射损失可以忽略。

当一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

当透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时,人眼可觉察到颜色的存在,这部分光被称为看来光。

透射光和吸收光呈互补色,即物质呈现的颜色是与其吸收光呈互补色的透射光的颜色。

例如:CuSO4溶液由于吸收了580-600 nm的黄色光,呈现的是与黄色呈互补色的蓝色。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见P294,表9-1。

物质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对光的吸收。

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ppt (吸光光度法)

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ppt (吸光光度法)

选择性
2 测定浓度控制
控制浓度 吸光度A:0.2~0.8
减少测量误差
3 参比溶液选择
仪器调零 消除吸收池壁和溶液对入射光的反射 扣除干扰
试剂空白 试样空白 褪色空白
4 标准曲线制作
理论基础:朗伯-比尔定律
相同条件下 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A~c 作图
A
0 .3 5
0 .3 0
0 .2 5
0 .2 0
0 .1 5
0 .1 0
0 .0 5
0 .0 0
0
1
2
3
4
5
6
7
8
c o n c e n tra tio n
12.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移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移 物理化学因素:非均匀介质及化学反应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显M 色+ n反L应= 体M系Ln中显的色副反反应应影响 *其它离子可能与显色剂反应:M´ + nL = M´Ln,消耗显色剂; *L受酸效应影响,有L-、HL+等形态存在;被测离子有络合效应
e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单位:
(L•mol-1 •cm-1)
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 S 当仪器检测吸光度为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到
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 单位:mg/cm2
S=M/e
推导:根据定义0.001=εbc 故 bc =0.001/ε (1) c为浓度,单位为mol/1000cm3,b为cm, bc表示单位截面积光程内的摩尔数,即 mol/1000cm2,如果bc乘以被测物质的分子量M,则得单位截面积光程内被测物质的量, 即桑德尔灵敏度S。 S=(bc/1000)×M×106 = bcM × 103(μg·cm-2),将(1)的bc=0.001/ε代入,S=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二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二

故T e 1 0.368, 即吸光度A 0.434时, 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测量条件,是获得准确测定结 果的重要途径。择适合的测量条件,可从下列 几个方面考虑。 1.测量波长的选择 由于有色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为了使 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镀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 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的入射光。如果有干扰时, 则选用灵敏度较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就 能获得满意的酸度对被测物质存在状态的影响 大部分高价金属离子都容易水解,当溶液的酸度 降低时,最终将导致沉淀的生成。显然,金属离子的 水解,对于显色反应的进行是不利的,故溶液的酸度 不能太低。

(2) 酸度对显色剂浓度和颜色的影响 光度分析中所用的大部分显色剂都是有 机弱酸。 M + HR=MR + H+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溶液的酸度影响着 显色剂的离解,并影响着显色反应的完全程 度。

3.时间和温度 显色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实验方法是配制一份显色溶 液,从加入显色剂计算时间、每隔几分钟测定一次吸光度, 绘制A-t曲线,根据曲线来确定适宜的时间。 不同的显色反应需要不同的温度,一般显色反应可在室温 下完成。但是有些显色反应需要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才能完成; 也有些有色络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解。因此,应根据不 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温度进行显色。温度对光的吸收及颜色 的深浅也有一定的影响,故标样和试样的显色温度应保持一 样。合适显色温度也必须通过实验确定 ,做A-C曲线即可求出。

(3)对络合物组成和颜色的影响 对于某些逐级形成络合物的显色反应、在不 同的酸度时,生成不同络合比的络合物。例如铁 与水杨酸的络合反应,当 pH<4 [Fe3+(C7H4O3)2-]+ 紫色 4<pH<9 [Fe3+(C7H4O3)22-]- 红色 pH>9 [Fe3+(C7H4O3)32-]3- 黄色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控制合适的酸度,才可 获得好的分析结果。 合适酸度也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做A-pH曲线即可 求出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单位: L·mol-1 ·cm-1
(1)吸收系数
第一、吸收系数a
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K用a表示 ,称为吸收系数,其单位为L/g·cm,这时朗伯-比 耳定律变为: A=abc
第二、摩尔吸收系数κ
当式中浓度c的单位为mol/L,液层厚度的单位 为cm时,则用另一符号κ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 ,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 ,溶液的吸光度。其单位为L/mol·cm。这时朗伯比耳定律就变为: A=κbc
4、检测系统(又叫光电转化器)
在光度计中,常用的是硒光电池。硒光电池和眼睛相 似,对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灵敏度是不同的。对于波 长为500-600nm的光线最灵敏。而对紫外线,红外线则 不能应用。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用于较精密的分光光度计中。具 有灵敏度高、光敏范围广及不易疲劳等特点。
1、选择性要好
一种显色剂最好只与一种被测组分起 显色反应,这样干扰就少。或者干扰离 子容易被消除、或者显色剂与被测组分 和干扰离子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吸收峰 相隔较远。
3、对比度要大
如果显色剂有颜色,则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 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大,一般要求在60nm以上 。
5、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
但有时会发生偏离, 特别在浓度较大时, 偏离更大.
原因:1)非单色光、非0平行光 c 2)化学因素:离解、缔合、异构化等
1、物理因素
(1)单色光不纯所引起的偏离
严格地讲,朗伯-比耳定律只对一定波长的单色 光才成立。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用各种方法得到 的入射光并非纯的单色光,而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 的单色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吸光度与浓度并 不完全成直线关系,因而导致了对朗伯—比耳定律的 偏离。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M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M
• 参比溶液— 调节光度计T=100%,A=0的溶液。 • 参比溶液的作用— 扣除比色皿对光的反射以及试液中其他 成分吸收入射光对测量造成的影响。 用参比溶液调节A1=0的 实质是设定仪器,使参 参 比液的: I 比 I
0
1
溶 液
A1=lg(I0/I1)
I 0 I1
I0 I1 A2 lg lg I2 I2
一、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以测定物质含量的 方法。
标准系列法
优点 缺点
二、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光电比色法:使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溶液吸光度进行 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
不同仅在于获得单色光的方法:
光电:滤光片 分光:棱镜或光栅 优点:准确度高、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
l l
工作曲线将偏 离比耳定律
2. 由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例: Cr2O72- + H2O 2H+ + 2CrO42(橙) (黄) 消除方法:使作工作曲线和测量时的条 件一致 3. 被测溶液浓度太大 消除方法:稀释溶液 4. 介质不均匀 消除方法:使溶液澄清、透明
§9-2 目视比色法及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p258 式(9-7)
结论: 不同透光度或吸光度下的分析误差是不同的。为了使分析误差 在2.0%以下,应控制读数T =10~70%(A=1.0~0.15)之间。
当T=36.8% (A=0.434)时,分析误差最小,约为1.4%。→
1.光源
2.单色器
3.吸收池
4.检测系统:
光电管、读数装置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9-3Βιβλιοθήκη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进行光度分析时,首先要把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 显色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分析化学测试题(附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题(附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消除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A、做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B、把所使用的所有仪器进行严格校正C、使用分析纯的试剂D、非常认真细致地操作正确答案:A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有过失操作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正确答案:B3、浓度和体积相同的两份KHC2O4·H2C2O4溶液,一份可与VmL0.1500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另一份加H2SO4后,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也需要VmLKMnO4溶液。

该KMnO4溶液的浓度为()mol/L。

A、0.1000B、0.04000C、0.02000D、0.1500正确答案:B4、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lG.Zn(NH3)=5.49,用0.02mol/L的EDTA 滴定同浓度的Zn2+,化学计量点pZn.计为()。

A、9.2B、5.8C、11.6D、6.5正确答案:B5、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①滴定管、②移液管、③容量瓶、④锥形瓶中,使用时需要用操作液漂洗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正确答案:D6、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2%,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2mg,则至少称取试样()。

A、0.1gB、0.3gC、0.4gD、0.2g正确答案:A7、用高锰酸钾法测定(滴定)H2O2时,应该()。

A、在HAc介质中进行B、加热至75~85.CC、在氨性介质中进行D、不用另加指示剂正确答案:D8、涂好油的酸式滴定管,转动其旋塞时,发现有纹路,说明()。

A、油涂得太少了B、油涂得太多了C、油的质量很好D、油堵住了塞孔正确答案:A9、称取仅含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0.4120g,溶于适量水中,然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2000mol/L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HCl溶液45.00mL。

中国地质大学《分析化学》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国地质大学《分析化学》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9
(3)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3)压力变宽(pressure boradening)
由于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和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统称 为压力变宽。 压力变宽有两种:


罗伦兹(Lorentz )变宽——不同粒子碰撞引起的谱 线变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9
(3)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2)多普勒变宽(Doppler broadening)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 引起的谱线变宽。 由于辐射原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它与位 置固定的观测器间便产生相对的位移,从而发 生多普勒效应,使谱线变宽。这种谱线变宽由 于是热运动产生的,所以又称为热变宽。一般 可达10-3 nm,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返回
2019/1/29
空心阴极灯
空心阴极灯的特点: 发射的谱线窄; 发射强度较大; 光源稳定性好; 使用寿命长。 缺陷: 单元素灯。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9
光源调制
光源调制:
来自火焰的辐射背景(连续光谱,直流信号)可与待测 物吸收线一同进入检测器,尽管单色器可滤除一部分背景, 但仍不能完全消除这些背景对测定的干扰。为此,必须对光 源进行“调制”。 光源调制定义:将入射光所产生的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通 过电学方法将其与来自火焰的直流信号滤掉(RC电路),从 而避免火焰背景干扰。 光源调制方法: 1)机械调制—在光源和火焰之间加一切光器(分成四个扇形, 其中对角的两个扇形可让入射光通过)并以一定的速度(频 率)旋转,入射光被“切”成交变的光。 2)电学调制:通过脉冲方式给光源供电,直接产生“脉冲”光。

分析化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非吸收线干扰是一种背景吸收(background absorption)。
现象:
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盐类等对共振线 的吸收及微小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
消除方法:
邻近线法、连续光源(在紫外光区通常用氘灯)法、塞 曼(Zeeman)效应法等。
化学干扰 (chemical interference)
∝ 基态原子数N
这是原子吸收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如能准确测量积分吸 收,即可求得原子浓度。
峰值吸收法 (peak absorption)
采用锐线光源,通过测定吸收线中心频率的峰值吸收系 数计算待测元素的原子数。
2 ln2 2 ln 2 K K d ν KN K0~N 0 ν Δ ν π ν π

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一 激发态),为共振激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 收线。 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常用元 素最灵敏的第一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原子吸收 线一般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表明,在热平衡状态时,激发态原子数 Nj 与基态原子数No的关系可用玻尔兹曼 (Boltzmann)方程表示

压力变宽(pressure broadening)
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稍微变 化,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变宽。
• 赫鲁茲马克变宽(Holtsmark broadening, ν R ) 又称共振变宽,同种原子间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它随 试样原子蒸气浓度增加而增加。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进行 光电转换,常用光电倍增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
CYJ 11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的实质
一束光通过某物质时该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与 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转移至分子、原子或离 子上,使这些粒子发生能级变化,由基态跃迁至较 高能态,这个过程即为吸收。
光是否被物质吸收,取决于
光子的能量 物质的结构 只有当能级差△E 与光子能量h相当时物质吸收光。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 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2011.3
分析化学(2011)
CYJ 16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 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 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
A1 = 1/2A=0.150
由于A1 = –lgT1 则 T1 =10-0.15 = 0.708=70.8%
10.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10.7 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10.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011.3
分析化学(2011)
CYJ 2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Er 0.1%-0.2%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灵敏度高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2%-5%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2011.3
分析化学(2011)
CYJ 12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吸收光谱
光作用于物质时,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而 显示出特征的颜色,这一过程与物质的性 质及光的性质有关。

实验8-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及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实验8-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及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实验八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及络合物组成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掌握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原理3、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组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2+,其lgK=21.3,ε508=1.1 ×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2μg·mL-1范围内遵守3比尔定律。

其吸收曲线如图所示。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2Fe3+ + 2NH2OH·HC1=2Fe2+ +N2↑+2H2O+4H++2C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络合物组成的确定是研究络合反应平衡的基本问题之一。

金属离子M和络合剂L形成络合物的反应为M + nL====MLn式中,n为络合物的配位数,可用摩尔比法(或称饱和法)进行测定,即配制一系列溶液,各溶液的金属离子浓度、酸度、温度等条件恒定,只改变配位体的浓度,在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摩尔比cL/cM作图,如图1所示,将曲线的线性部分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对应的cL/cM值即为配位数n。

摩尔比法适用于稳定性较高的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等摩尔系列法) 是保持溶液中CM + cL 为常数,连续改变cR 和cM 之比,配制出一系列显色溶液。

分别测量系列溶液的吸光度A ,以A 对cM / (cM + cL )作图,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cR / cM 值就等于络合物的络合比n。

分析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分析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简述:1、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

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1)定性分析的任务是检出和鉴定物质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

(2)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

(3)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分光光度法:1、分光光度分析法(吸光光度法):以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特点:(1)灵敏度高:含量1~10-5%(微量分析)(2)应用广泛: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3)操作简便、迅速、仪器设备不太复杂:RE为5~10%3、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4、光吸收基本定律: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度为I a,透过光的强度为I t,反射光的强度为I r,则: I0=I a+I t+I r可简化为: I0=I a+I t(被测溶液与参比溶液置于同样质地的比色皿中,反射光强度大小可近似为相互抵消)透光度/透光率T:透射光强度I t与入射光强度I0的比值。

吸光度A:透光率的负对数,A=-lgT,吸光度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

朗伯一比耳定律:A=kcb当浓度c以g·L-1、液层厚度b以cm表示时,常数k是以a表示,此时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1·cm-1。

朗伯-比耳公式可表示为:A=abc若浓度c以mol·L-1,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为单位时,则将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符号ε表示,其单位为L·mol-1cm-1。

ε的物理意义表达了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此时朗伯-比耳公式可表示为:A=εbcε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愈强,因而光度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5、ε的值能不能直接取1 mol/L 的有色溶液来测量?虽然ε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但不能直接取1 mol/L这样高浓度的有色溶液来测量,只能通过计算求得。

分析化学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差相等时才能发生吸收。
∆E = E2 − E1 = hν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 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物质对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16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测量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以波长为横坐
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吸收曲线。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
A ~ λ (nm)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7
同一浓度,不同物质 不同浓度,同一物质
18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2)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 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也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 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的差 异最大,测定最灵敏,可用于物质定量分析。
3. 双波长型
λ1 λ2
通过波长选择可校正背景吸收:消除吸收光谱重 叠干扰,适合于混浊液和多组分分析。
只使用一个吸收池:参比溶液即被测溶液,避免 单波长法中因两种溶液组成、均匀性差异及吸收 池差异所引入的误差。
41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反应的选择 2. 显色剂 3. 显色条件的选择
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不随浓度和光程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 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光物质本身的性质 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不同。在λmax处 的ε常以εmax表示。εmax越大,该物质的吸光能力 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分子内部三种 运动形式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 运动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 附近的相对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xy 1

Ax 2
y
,
列、解联立方程:
Axy 1
x
1
bc
x
y
1
bc
y
Axy 2
x
2
bc
x
y
2
bc
y
式中:ε用已知浓度的 x 和 y 标准液测得;
b 已知且固定,
Axy 1

Axy 2
已测得,
故可解得 cx 、cy
8.6.2 示差分光光度法 differential spectrophotometry
8.6.3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8.6.4 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8.6.5 导数光谱法
不要求
8.6.6 其他方面的测定
本章习题 P227 计算题 第(1)(2)(5)
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 已知某有色配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吸收
池测定时其透光度T=0.60,若在相同条件下 改用1cm吸收池测定, 吸光度A为(1) 0.111 , 用3cm吸收池测量, T为(2) 0.465 。
因此本题选 D 。
7. 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B )
A. 吸收池的厚度 B. 入射光的波长
C. 有色物的浓度
D.
配合物的
lg
K
s
解题思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 = εbc 计算可知,摩尔 吸光系数值等于被测物的浓度为 1 mol·L-1 、液层厚度为 1 cm 时的吸光度。因此, 改变吸收池厚度或/和浓度时虽 然改变吸光度,但不会改变摩尔吸光系数。
D. 吸光度随透光度的增大而减小。
解题思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 和 B 都是正确的; 根据常识, 透过光的程度越大, 吸收光的程度必然越小。 或根据 A = -lgT 比如当 T = 15% 时,A = 0.82
T = 50% 时,A = 0.30 因此 D 也正确; 由于不同物质的吸光特性不同,所以入射光的波长减小
解 由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可知,
cs,参比 0.500 g L1 cs 0.600 0.500 0.100 (g L1)
As 0.480 Ax 0.283
由标准比较法的原理得 cx Ax cs As
cx
cs Ax As
0.100 g L1 0.283 0.480
0.0590 g L1
C. 2T
D. T
解题思路:审题后容易想到使用 A = -lgT = εbc 求解。
解:由 A = -lgT = εbc 得 lg T bc 1 lg T2c 2bc 2
-lgT2c = -2lgT = -lgT2 即:T2c = T2
3. 质量相同的A , B两物质, 其摩尔质量
MA>MB ,经相同方式显色测量后, 所 得吸光度相等, 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
解题思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 与 c 成正比, 可判定“浓度增加时吸光度增加”正确; 再根据光吸收曲线的特点(浓度改变时吸光度改 变,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可知正确的选择应 为B。
2. 光度分析中, 在某浓度下以1.0cm吸收池测得
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一倍,透光度为
(A)
A. T2
B. T/2
光度为 5%
透光度为 10%
空白溶液作参比时 (将其 T 调为 100%)
T 均不在15% ~ 65%内,测定误差很大。
则测得的试液的 透光度必为 50%
若用示差 法以 cs 溶 液作参比
(将其T 调
为100%)
Tx 落在 15% ~ 65% 内, 使测量误差减小, 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因此,测高浓度溶液时, 示差法提高了准确度。
解题思路:根据 A bc 即可求得。
解:根据 A bc
A bc
0.280 1 cm 1.0 105
mol L1
2.8 104 L mol 1 cm1
6. 已知KMnO4的摩尔质量为158g·mol-1, 其水溶液 的 545=2.2×103 L·mol-1·cm-1。求此波长下质量 分数为0.0020%的KMnO4溶液在3.0cm吸收池中 的透光度为(7) 14% 。
4. 称取苦味酸胺 0.0250g , 处理成1L有色溶液, 在380nm处以1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A=0.760, 已知其摩尔吸收系数ε为104.13 L·mol-1·cm-1, 则其摩尔质量为(5) 444 g·mol-1。
解题思路: 根据 A bc b m 即可求得M。
MV
解:根据 A bc b m
根据A lgT bc,当T 0.60时, A lg 0.60 0.222
根据 A2 A1
2b2c2 1b1c1
b2 b1
2 1
得A1
A2 2
0.222 2
0.111
A2 A3
2b2c2 3b3c3
b2 b3
2 3
得A3
3 A2 2
3 0.222 2
0.333
lg T 0.333,lg T 0.333, T 0.465
1.266 104
mol
L1
A lg T 2.2103 L mol 1 cm1 3.0cm1.266104 mol L1 0.84 lgT = -0.84 得 T = 0.14 = 14%
二、选择题
1.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 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B ) A. 增加, 增加, 增加; B. 减小, 不变, 减小; C. 减小, 增加, 增加; D. 增加, 不变, 减小;
对于 C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 与 c 成正比可知,吸光度与配合 物的浓度有关;
对于 D,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光吸收曲线、并考虑影响吸光度的 各种因素可见,有色配合物的吸光度与其稳定常数无关。
比如有的配合物,尽管稳定常数很大,但它却是无色的;有的配
合物,虽然稳定常数不大,但它的颜色却很深(吸光度很大)。
解题思路:首先会考虑到用 A = -lgT = εbc 求得 T 。 进而会考虑到:ε和 b 已知,但 c = ? 这只有根据稀溶液的 w ≈ ρ近似算得。 因此,解法如下。
解:根据 0.0020% 的 KMnO4 溶液近似为0.0020g / 100mL 即 0.020g / L
由此得该溶液的c
0.020 g 158 g mol 11L
时,其吸光度不一定减小,所以 C 的说法是错误的。
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 吸收光谱曲线表明了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
B. 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 以吸光度为
数的关系是
( A)
A . A> B
B . A< B
C. A B
D.
A
1 B
2
解题思路:相同质量时,摩尔质量大的浓度则小,产生
相等吸光度时浓度小的摩尔吸光系数则大。
解:因为
A bc
b
A m
AMV 与 M 呈正比。
bm
MV
故:m 相同、“相同方式显色测量”即A、V、b 及显色条
件相同时 M 大的ε也大。因此得: A> B
以△A及相应的△c作图,即得到示差法的工 作曲线
以同样的方法测得试液的吸光度△Ax 从工作曲线上查的△cx
A.
Ax
.
..
.. .
.
.
c cx
(cx + cs,参比)×稀释倍数= 原试液浓度
2)标准比较法 (如cx下例)
【例 8.3】用磺基水杨酸法测量试样中的含 铁量。称取 0.482 g 试样, 溶解后定容到 100 mL ,另配制两份标准铁溶液, 浓度分别为 0.500 g ·L-1 和 0.600 g ·L-1 , 按同样条件显色 后,以 0.500 g ·L-1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 调节 T = 100%,测得另一标准溶液和未知 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 0.480 和 0.283 。计算 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
A. 入射光的波长 B. 吸收池的厚度
C. 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D.
配合物的 lg
K
s
大小
解题思路 对各因素逐个分析:
对于 A ,根据光吸收曲线的特征可知,入射波长不同时,吸光度 不同。因此,吸光度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
对于 B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 与 b 成正比可知,吸光度与吸收池 的厚度有关;
cx cx cs,参比 0.500 0.0590 0.559 (g L1)
w(Fe) 0.559 g L1 0.100L 0.116 0.482 g
3. 示差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测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时仍遵从朗伯-比耳定律)时, 仍能将读数控制在 A = 0.2 ~ 0.8(原理见下图)
测得试液的透 测得标准液的
1. 基本原理
设浓度为c1和c2的有色溶液,若c2〉c1, 以c1作为参比溶液,测量c2的吸光度A2 实际上是它与参比标准液的吸光度差 (△A)
△A = Kb(c2-c1) = Kb △c
2、示差法定量分析的方法
1)用标准曲线法
配制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c1, c2, c3 …..)
以浓度最低者c1作为参比溶液,测定其他各 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然后再在λ2 处测定试液的吸光度
Ax λ2
y
,

x

y
标准溶液的
x λ2

y
2
,
根据吸光度的加合性原理可得:
Axy λ2
x λ2
bcx
y λ2
bcy
式中
Axy λ2
,
x
2
,
y
2
,
cx
均已测得,
b 已知、且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