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及结构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n−1
n−1 2
n−1 n
(9-170)
3)设A阵具有m重实数特征值1,其余为(n − m) 个互异实数特征
值,但在求解Api = 1 pi (i = 1,2,, m) 时仍有m个独立实特征向量P1, P2 ,, Pm ,
则仍可使A阵化为对角阵 。(Ver6书没有)
P = p1 p2 pm pm+1 pn
系统。其动态方程分别为

S1 : x = Ax + Bu, y = Cx
(9—186)

S2 : z = AT z + C T v, w = BT z
(9—187)
其中,x,z均为n维状态向量;u.w 均为P 维向量;y, v 均为q维向量。
注意到系统与对偶系统之间,其输入、输出向量的维数是相交换的。
这表明变换前与变换后系统的传递矩阵完全相同,系统的传递矩阵 对于非奇异线性变换具有不变性。
3.变换后系统可控性不变
变换后系统可控性矩阵的秩为
rankS ' = rank P −1B (P −1 AP)P −1B (P −1 AP)2 P −1B (P −1 AP)n−1 P −1B = rank P −1B P −1 AB P −1 A2 B P −1 An−1B = rankP−1 B AB A2 B An−1B = rank B AB A2 B An−1B = rankS
三.非奇异线性变换的不变特性 从前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为了便于研究系统固有特性,常常
需要引入非奇异线性变换,例如,将A阵对角化或约当化,需进行P 变换;将 A,b化为可控标准型,需进行 P−1 变换;将 A, c 化为可观测
标准型,需进行PT 变换。虽然这些变换中的p阵各不相同,但都是
非奇异矩阵。经过变换后,系统的固有特性是否会引起改变呢?这 当然是人们在研究线性变换时所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的 研究将会表明,系统经过非奇异线性变换,系统的特征值、传递矩 阵、可控性、可观测性等重要性质均保持不变。下面以p变换为例 进行论证。
p1
b 0
Pb =
p1 A
b
=
p1
Ab
=
0
p1
A
n−1
A
n−1b
1
(9-183)

p1 b Ab An−1b = 0 0 1 (9-184)

p1 = 0 0 1 b Ab An−1b −1 (9-185)
该式表明 p1 是可控性矩阵的逆阵的最后一行。于是可得出变换 矩阵 p1 的求法如下:
p1
P=
p1 A
p1
A
n−1
5)P−1 便是将非标准型可控系统化为可控标准型的变换矩阵。
4.化可观系统为可观标准型 ??
二.对偶原理
1.对偶系统的定义
在研究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时,利用对偶原理常常带来许
多方便。设系统为 S1 ( A, B,C),则系统 S2 ( AT ,C T , BT )为系统 的对偶
pn−1 A = pn pn A = −a0 p1 − a1 p2 − − an−1 pn
经整理有
p1 A = p2 p2 A = p3
pn−1 A = p1 An−1 = pn
由此可得变换矩阵
p1
P=
p1 A
p1
A
n−1
(9-182)
又根据b 阵变换要求,P 应该满足式(9-179),有
可见,系统变换后与变换前的特征值完全相同,这说明对于非奇 异线性变换,系统特征值具有不变性。 稳定性?
2.变换后系统传递矩阵不变 变换后系统的传递矩阵为
G ' (s) = CP(sI − P −1 AP)−1 P −1B + D = C P(P −1sIP − P −1 AP)−1 P −1B + D = CP[P −1 (sI − A)P]−1 P −1B + D = CPP −1 (sI − A)−1 PP −1B + D = C(sI − A)−1 B + D
p1
1
2 p1
12
p2
p2
1
p6
pn
(9—221)
3.化可控系统为可控标准型 在前面研究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问题时,曾得出单输入线
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可控标准型:

x1

x2

xn−1

xn
=
0
0
0
− a0
1 0 0 − a1
0 1 0 − a2
0 x1 0
(9—188)
系统可观测,但 A, c 不是可观测标准型。其对偶系统动态方程为

z = AT z + C T v, w = bT z
(9-189)
对偶系统一定可控,但不是可控标准型。可利用已知的化为可控标
准型的原理和步骤,先将对偶系统化为可控标准型,再一次使用对
偶原理,便可获得可观测标准型。计算步骤略。
1.化A矩阵为对角型
1)设A阵为任意形式的方阵,且有n个互异实数特征值1, 2 ,, n ,
则可由非奇异线性变换化为对角阵 。
1
= P −1 AP =
2
n
(9-167)
阵由A阵的实数特征向量 Pi (i = 1,2,, n) 组成
P = P1 P2 Pn
(9-168)
特征向量满足
根据A阵变换要求,P应满足式(9—227),有
p1 0 1 0 0 p1
p2
0
0
1
0
p2
A =
pn
−1
0
0
0
1
pn
−1
pn − a0 − a1 − a2 − an−1 pn
展开为
(9-179) (9-180)
(9-181)
p1 A = p2 p2 A = p3
设系统动态方程为

x = Ax + Bu, y = Cx + Du
令 x = Px ,变换后动态方程为

x = P−1 APx + P−1Bu, y = y = CPx + Du 1.变换后系统特征值不变 变换后系统的特征值为
I − P −1 AP = P −1P − P −1 AP = P −1P − P −1 AP = P −1 (I − A)P = P −1 (I − A) P = P −1 P I − A = P−1P I − A = I I − A = I − A
12
1n−1
pm+1
pn
(9-218)
式中
p1 = 1 1
12
n−1 T 1
(9-219)
(Ver6书没有)3)设A阵具有五重实特征值 1,但有两个独立
实特征向量 p1, p2 ,其余为 (n − 5) 个异实特征值,A阵约当化的可能
形式是
J 中虚线示出存在两个约当块,其中
P = p1
1. 计算可控性矩阵 ;S = b Ab An−1b
2. 计算可控性矩阵的逆阵 S −1 ,设一般形式为
S11 S12 S1n
S −1
=
S 21
S 22
S
2n
S n1
Sn2
S
nn
3. 取出 S −1 的最后一行(即第n行)构成 p1 行向量
p1 = Sn1 Sn2 Snn
构成 P 阵
Api = i pi ;i = 1,2,, n
(9-169)
2)若A阵为友矩阵,且有n个互异实数特征值1, 2 ,, n ,则下
列的范德蒙特(Vandermode)矩阵P可使A对角化: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2
n
A=
0
0
0
1
,
P
=
12
22
2n
− a0 − a1 − a2 − an−1
0
x2
0
+ u
1
x
n−1
0
− an−1 xn 1
(9-174)
与该状态方程对应的可控性矩阵s是一个右下三角阵,其主对角线
元素均为1,故 det S 0 ,系统一定可控,这就是形如式(9-194)
中的 A, b 称为可控标准型名称的由来。其可控性矩阵s形如
S = b
Ab
0 0
An−1b = 0 0 1
0 0 0 1 − an−1
0 0 1 − an−1 − an−2
0 1


an
−1
(9-175)
一个可控系统,当A,b 不具有可控标准型时,一定可以选择适
当的变换化为可控标准型。设系统状态方程为

x = Ax + bu
进行 P−1 变换,即令
(9-176)
在研究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时可以看 到,选取不同的状态变量便有不同形式的动态方程。若两组状态变 量之间用一个非奇异矩阵联系着,则两组动态方程的矩阵与该非奇 异矩阵有确定关系。
设系统原动态方程为

x = Ax + bu, y = cx

(9-163)
x = Px
(9-164)
式中p为非奇异线性变换矩阵,它将x变换为 x ,变换后的动态方
(9-1)
A式pi中= 1 pi (i = 1,2,, m) 是互异实数特征值对应的实特征向量。 展开 pm+1, pm+2 ,, pn 时,n个代数方程中若有m个pij ( j = 1,2,, n)元
素可以任意选择,或只有 (n − m) 个独立方程,则有m个独立实特征 向量。
2.化A阵为约当型
9-5 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及结构分解
为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设计,经常需要对系统进行各种 非奇异变换,例如将A 阵对角化、约当化,将A,b化为可控标准型,
将 A, c化为可观测标准型;或将系统按可控可观性进行结构分解等。
本节将介绍在线性定常系统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线性变换方法及 非奇异线性变换的一些不变特性,并通过线性变换对系统内部结构 进行分解。 一、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 [1]ver6p465
CT AT CT (AT )n−1CT 完全相同。
即对偶原理:S1 可控➔ S2可观 S1可观➔ S2 可控
3.对偶原理的应用
应用对偶原理,能把可观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化为可观测 标准型的问题转化为将其对偶系统化为可控标准型的问题。
设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动态方程为

x = Ax + bu, y = cx
p1
p2
p
m
1
1
=
A p1
p2
pm
1
(9-171) (9-172)
(9-173)
pm+1 ,, pn 是互异特征值对应的实特征向量。
(Ver6书没有)2)设A为友矩阵,具有m重实特征值,且只有一
个独立实特征向量 1 ,则使A约当化的 P 为
P = p1
p1
1
2 p1 n−1 p1
x = P −1z
(9-177)
变换为

z = PAP −1z + Pbu
(9-178)
要求
0 1 0 0
0
0
0
1
0
0
PAP −1 =
, Pb =
0
0
0
1
0
− a0 − a1 − a2 − an−1
1
下面具体推导变换矩阵P:
设变换矩阵P为
P = P1T P2T PnT T
其中,s为变换后系统的可控性矩阵;s为变换前系统的可控
性矩阵。可见,变换后与变换前系统可控性矩阵的秩相等,根据系
统可控性的秩判据可知,对于非奇异线性变换,系统的可控性不变。
4.变换后系统可观测性不变
设变换后系统的可观测性矩阵为 V ' ,变换前系统的可控性矩阵
为v,则有
rankV ' = rank (CP)T (P −1 AP)T (CP)T ((P −1 AP)2 )T (CP)T ((P −1 AP)n−1 )T (CP)T = rank PT C T PT AT C T PT ( A2 )T C T PT ( An−1 )T C T = rankPT C T AT C T ( A2 )T C T ( An−1 )T C T = rank C T AT C T ( A2 )T C T ( An−1 )T C T = rankV
1)设A阵具有m重实特征值 1 ,其余为(n—m)个互异实特征值, 但在求解 Api = 1 pi 时只有一个独立实特征向量 p1 ,则只能使A化
为约当阵 J 。
J 中虚线示出存在一个约当块。
P = p1 p2 pm pm+1 pn
式中 p2 , p3 ,, pm 是广义实特征向量,满足
1 1
程为

x = Ax + bu, y = cx = y
(9-165)
式中
A = P−1 AP,b = P−1b, c = cP
(9-166)
并称为对系统进行p变换。对系统进行线性变换的目的在于使 A 阵
规范化,以便于揭示系统特性及分析计算,待获得所需结果之后,再
引入反变换关系x = P−1x ,换算回原来的状态空间中去,得出最终结果。
当 S2 为 S1 的对偶系统时,S1 也是 S2 的对偶系统。
2.对偶原理
不难验证,系统 S1的可控性矩阵 B AB An−1B与对偶系统 S 2的
可观测性矩阵 (BT )T (AT )T (BT )T ((AT )T )n−1(BT )T 完全相同;系统 S1的
可观测性矩阵 CT AT CT (AT )n−1CT与对偶系统 S 2 的可控性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