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化疗病人护理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病人护理常规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恶性肿瘤已取得了肯定的功效,目前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病人既往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毒副作用及处理情况。
询问病人有无血液系统、肝脏、肾脏及消化系统病史。
1.2身心状况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病人意识状态、发育、营养、面容与表情,以了解其对化疗药物耐受性;检查病人皮肤、黏膜有无异常,便于了解使用化疗后有无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
病人往往对化疗的不良反应有恐惧,尤其是具有化疗经历的病人更明显,了解病人对化疗的感受,病人通常后对疾病的预后及化疗效果产生焦虑、悲观情绪,也可因长期的治疗产生经济困难而显得闷闷不乐或烦躁。
1.3辅助检查
1.3.1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如有异常可暂缓化疗。
1.3.2影像学检查,包括B型超声、CT检查和X线胸片。
1.3.3心电图检查。
2.护理问题
2.1营养失调
2.2有感染的危险
2.3自我形象紊乱
2.4焦虑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目前的身心状况及对化疗的认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化疗过程。
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接受患者因化疗带来的改变。
3.2用药护理
3.2.1准确测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化疗时因药物对病人的肾脏毒副作用,按医嘱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出量及入量。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大于每天2500ml,如尿量过少,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与对症处理。
3.2.2严格查对制度,正确溶解和稀释药物,药物要现配现用,一般常温下不超过1小时。
联合用药时,注意用药的先后顺序。
更生霉素、顺铂等药物需要避光,使用时要用避光罩罩好。
3.2.3合理使用静脉血管并注意保护遵循长期补液保护血管的原则,从远端开始,有计划地穿刺,用药前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静脉中后再注入化疗药物。
严防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现有外渗现象立即停止注入,给予局部冷敷,并用生理盐水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后再给予25%硫酸镁外敷,以防止局部组织坏死,减轻肿胀和疼痛。
对经济条件允许的病人建议使用PICC给药,以保护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人,观察体温变化,以判断有无感染;观察有无出血情况;观察有无上腹疼痛、恶心、腹泻等肝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尿频、尿急、血尿等膀胱炎症状;观察有无皮疹等皮肤反应;观察有无肢体麻木、肌肉软弱、偏袒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如有上述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4药物毒副反应护理
3.4.1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症。
如发现口腔粘膜充血疼痛,可局部喷射西瓜霜等粉剂;使用软毛牙刷刷牙或用清洁水漱口,进食前后用消毒溶液漱口;给与温凉的流食或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因口腔溃疡疼痛难以进食时,可在进食前给予丁卡因溶液漱口。
3.4.2止吐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恶心、呕吐症状,降低因化疗所引起的条件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在化疗前后给予镇吐剂,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提供病人喜欢的可口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分散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等;病人呕吐严重时应补充液体,以防电解质紊乱。
3.4.3骨髓抑制的护理按医嘱定期测定白细胞计数,如低于3.0×109/L应与医生联系考虑停药;对于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的病人要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严格无菌操作。
如白细胞低于1.0×109/L,要进行保护性隔离、尽量谢绝探视、禁止带菌者入室、净化空气;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输入新鲜血或白细胞浓缩液、血小板浓缩液等。
4.健康教育
4.1讲解化疗护理的常识讲解化疗药物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症状;出现口腔溃疡或恶心、呕吐等消化不适时仍需坚持进食的重要性;化疗造成的脱发并影响生命器官,化疗结束后就会长出秀发。
4.2教会病人化疗时的自我护理为减少恶心呕吐,避免吃油腻的、甜的食品,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为病人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所需营养的摄取及液体的摄入。
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4.3预防感染由于白细胞下降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特别容易感染,指导病人应经常擦身更衣,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在自觉乏力、头晕时以卧床休息为主,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如非去不可应戴口罩,加强保暖。
如白细胞低于 1.0×109/L,则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告知病人和家属保护性隔离的重要性,使其理解并能配合治疗。
5.护理评价
5.1病人能坚持进食,保证摄入量,未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5.2病人血管未发生意外损伤。
5.3病人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形象的改变。
5.4病人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感染,病情好转或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