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行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定义)
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其中心含义是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2.社会工作行政,公共行政。社会管理三者的关系
公共行政与社工行政有交叉的部分,但是两者都包含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一个宏观概念,指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过程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社会,而且其效果的评价也以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为标准。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等都只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构成部分。
公共行政涉及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领域,诸如公共安全、交通、教育等。公共行政是对这些领域的行政管理,其目的是使全体公民享受上述服务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公共行政与社工行政的不同:
第一,公共行政涉及全体公民,而社工行政实际的对象一般较公共行政狭窄,只是公民中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
第二,社工行政的内容带有更强的福利性,而不是一般服务;
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社工行政三者有如下关系:
第一,就涉及范围而言,公共行政和社工行政是社会管理的构成部分。社会管理针对整个社会,公共行政涉及其中的公共领域,社工行政关注的是社会问题部分。
第二,就直接目标取向而言,社会管理追求整个社会的协调运行,公共行政关心的是全体公民的福利,社工行政更关心其中的困难人群、弱势群体。
第三,就其执行者来看,从事社会管理的是整个政府,公共行政的承担者是与公共福利有关的政府部门,社工行政的承担着是与社会福利有关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社会管理
公共行政
社工行政
3.社工行政的原则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一方面相信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尊重社会工作对象的尊严与价值,引导他们参与和改善自己生活条件和发展自己的活动,认识自己的潜能,以实现社会服务的目标。
(2)整体性原则。社会工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工作机构个部门及其人员必须在河里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密切合作,形成
一个相互促进的网络结构,协调一致的是想社会工作的整体目标;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各有分工、、关注重点各异的、彼此配合的网络,一边在更大的范围内,最有效的实现国家的社会政策。
(3)专业责任的原则。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服务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员构成,应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4)法治原则,即依法管理的原则。法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强制性。贯彻法治原则,就是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行政制度、规范,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化,条理化,这不仅可以加强行政管理的稳定性和严肃性,而且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的开展。
(5)协调的原则。这一原则在社会工作行政的各个层次都是必须的。管理学的核心要义是“协调”,在组织运行上追求有序与和谐,从机构上尽量精简与高效,从管理上讲究沟通与合作,总之就是剔除一切可能阻碍组织流畅运转的障碍与摩擦,这就是所谓管理中的协调。(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重在强调群众参与。广泛参与是民主的核心。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和吸收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工作行政的活动才能使社会政策的决策更具科学性,社会工作行政更加具有效能。
4.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边沁
5.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标志着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兴起。
6.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功能(理解)
(1)解释社会政策
(2)策划社会政策落实的具体方案
(3)推动方案的实施
(4)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7.社会工作行政的发展趋势
(1)由消极的措施发展为积极地措施。
(2)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的预防。
(3)从随意施舍发展为重视事实的探究与问题的分析
(4)从对少数人的服务发展对大众的服务。
(5)从少数人的参与服务到大众参与。
(6)从地方性的计划与组织发展为全国性的计划于组织。
(7)从非专业的方法发展为专业方法的运用。
8.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
◆行政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国企业家法约尔(14项管理原则:分工协作、权责一致、纪
律、命令统一、智慧统一、整体利益、报酬公平、集权与分权适当、层次与职能的协调、秩序、公正、人事的稳定、创新、团队精神)
◆科层管理理论代表人物:韦伯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特色:第一,职权等级;第二,
明确的职责准则;第三,以技术能力决定升迁和报酬;第四,正式或固定的渠道沟通;
第五,全日制工作者的工作保障;第六,分工;第七,档案的建立。
理论学派
◆人际关系管理学派
泰罗的假设:人们工作有效率,就会快乐。
人际关系学派:人只有快乐了,工作才会有效率。
人际关系学派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为代表。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管理学上占有丰碑地位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认为:人际关系才是保证有效管理的要素。
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组织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类高层次的需求。于是,他提出了两种相反的理论,称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认为人是不爱工作的,人形师被动的,人的本性反对改革,对组织漠不关心,人是需要有人管理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的逃避工作,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利用惩罚以进行威胁。一般人都胸无大志,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
◆系统管理学派:
如何从大企业整体利益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
体现了管理哲学的改变: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注意到任何社会组织都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
◆权变管理学派
没有一种最好的管理方式,必须随时因地制宜的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益应变。
当代管理思想新视野
◆Z理论:是对X理论和Y理论的发展,认为人既不是天然懒惰的,也不是天生勤快的,
人的一切表现取决于归属感,或者说个人的成功与企业的成功相联系。由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提出的,他把日本企业那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美国企业中的民主结合起来,认为一切企业的成绩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
◆1982年,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管理理论走出企业。
9.我国的社会行政组织
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架构模式,包括行政组织的设置、目标的选择、职权的划分、行为运作的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的设计等等。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是指: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其组织管理模式和其他公共区域的行政管理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在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或者由于服务及管理内容的特殊性,导致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一定的差异性。
民政部主要职责是:负责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以及地名行政区划管理等事务。
功能:(1)参与政权建设,维稳。(2)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
礼保部、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纳入到社会福利体制中。
10.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