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 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

文献综述

姓名:***

学号:***********

班级:国贸1304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对于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学者们也各有解释,如资本流动、发展战略等。但这些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上。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 4 个方面的展望:扩大研究范围、细化研究对象、提炼动力机制、创新研究方法。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研究

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国内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从总体上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1)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假说

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假说认为,经济利益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机,对于迁出地而言,不仅减少了可分享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口,还获得了迁移者在迁出地工作而转移到迁出地的部分收入,从而使迁出地人均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而对于迁入地,由于迁入人口分享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成果,必然使迁入地人均经济水平有所降低。该假说还认为,由生产中的专业化知识积累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溢出效应,研究发展部门的人力资本开发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从人口迁移角度分析,王桂新、黄颖钰(2005)考察了 1995-2000 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省际迁移人口(外来劳动力)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推动东部地带的 GDP 增长了 10%以上,对东部地带GDP 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5%。杜小敏、陈建宝(2010)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东部人口迁入和流入大省来说,人口迁入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短期流入人口;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

金相郁、段浩(2007)在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利用 1997-2004 年全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等人力资本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很好的解释。孔宪香(2007)认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方面。高素英、赵曙明、王雅洁(2010)根据河北省 1978-2006 年的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河北省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和经济增长率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一般人才比高层次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具有相互促进性。

(2)国际贸易和FDI假说

国际贸易和 FDI 假说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对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也会对一国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我国地区之间存在广泛的区域差异与不一致的要素禀赋条件,不仅使不同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也使对外贸易带来的要素收益变化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难以扩散,造成对外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出现复杂的表现形式。该假说还认为,FDI 是一种资本跨国流动,合理利用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增加了投资来源,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推动经济体制的转变,促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FDI 分布差异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差距扩大。

何璋、覃东海(2003)进行跨省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与以外贸依存度所表示的开放程度之间有一种凹型的关系,即在开放程度较低的时候,开放有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在开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开放却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宋红军(2011)利用我国各省区市 19932008 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不仅直接导致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且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杜亚丽(2010)认为无论是在流入规模上,还是在 FDI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 FDI 在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都呈现出逐次递减的趋势,且差距明显,FDI 区域分布的差异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3)资本流动假说

资本流动假说认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资本使用效率的差别,中西部地区资本的使用具有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从而造成资本向东部流动,而资本流动又影响投资质量,从而拉大区域经济差距。郭金龙、王宏伟(2003)将区域经济差距归结为资本流动,他们认为东部地区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吸引资本流向本地区,形成资本流动和地区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而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和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得资本反梯度流向东部地区,再加上资本的规模效应不足,中西部地区面临资本短缺的困难,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彭文斌、吴朝霞(2007)利用我国 1990-2004 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外资的充分供给为东部经济的起飞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中西部与东部相比,资本形成能力和积累能力差,中西部资金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途径向东部流动成为社会资金流动的基本趋势,资金流量大的东部经济增长速度快,资金流量小的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慢。彭文斌、邝嫦(2011)运用 1990-2008 年中国各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 13 个具体指标,并通过主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了 4 个主要影响因子(资本流动、产业结构、劳动力、政策区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子是资本流动。

(4)产业结构假说

产业结构假说认为,加工主导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资源开发型产业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区,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此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范剑勇、朱国林(2002)将地区差距演变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度及其空间分布差异通过基尼系数结构分解法联系起来,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金相郁(2007)利用 1999-2004 年期间中国 28 个省市区 29 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来分析动态外部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国制造业中,与MAR 外部效应相比,Jacobs 外部效应更显著,就是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董晓峰、尹亚、孟杰、于琳荣(2010)以甘肃省为例,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优劣程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的幅度,甘肃省各市州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

(5)城市化与城市群假说

城市化既包括城市规划管理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又包括社会的文明进步、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城市化与城市群假说认为,当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是工业化时代区域经济的主要载体,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都有城市群或大中城市作依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集中地表现为组合城市—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赵雪雁(2006)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化与人均 GDP、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高进田、杜传忠(2010)利用 20002007 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部沿海地级市地区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级市地区的城市化,特别是其核心城市的发展对于该地区整体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负面影响。安中轩(2008)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及区域发展新格局之间的关系,指出当前我国已到了城市群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各地区竞争力,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丁建军(2010)认为: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研究存在的问题

(1)对经济欠发达区域研究的不足

目前,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虽然也有学者开始研究,但相比对经济发达区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