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各地作文题目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Ⅰ卷作文解析
(适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
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
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
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
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心田解析
难度指数:☆☆☆☆☆
首选文体:记叙文、议论文
思路解析:
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开篇就提出了写作的关键词“勤”“劳”,肯定了勤劳
对生活和民族的意义,接着结合现实说明了现在生活中存在不愿劳动,不理解
劳动的现状,以此来激发考生的思考。考生必须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
主题,这个就意味着写作的范围是比较固定的,需要紧扣主题词进行思考。劳
动表面指的是打扫清理之类的事情,但实际上,劳是勤的基础,勤是劳的延续
和提升,所以作文可以落脚到奋进努力上。劳动可以培养我们奋进努力的品质,并将其延续一生,而个人的劳动最终汇成了民族的奋进。
具体可以思考的写作角度有:
1.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的继承;
2.科技无法取代劳动,写出劳动的必要性;
3.强调劳动是青年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能推卸;
4.劳动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原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5.劳动到底是什么,对劳动的认识不能片面、偏颇,要正确认识劳动,尊重
一切劳动。然后根据“从我做起”及演讲稿的文体特征要求,写作时要落实到
个人具体行动,同时语言上还必须具有号召性。
明确了写作范围后,考生可以选择2种典型的写作方式:
1.以记叙为主,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表达出对劳动的认识,从而得出“热爱
劳动”的体会,发出从我做起的号召;
2.以议论为主,引用大量的材料,充分说明劳动的意义、价值,可以由个人
到民族到国家,层层递进,最后发出号召。最后,考生还必须注意文体要求:
演讲稿,规范格式。
演讲稿的格式:
(1)标题。
(2)称呼。
(3)正文。
①开头语。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出下文。
②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
③结语。提出希望,给人鼓舞;表示决心,誓言结束;照应题目,完整文意等。
全国Ⅱ卷作文解析
(适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
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
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
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
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心田解析
难度指数:☆☆☆☆
首选文体:应用文、议论文
作文分析:中国元素继续活跃在2019年的高考考场上,同样体现了古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行文准则,时代感强,社会意义丰富,关注
现实国情与社会发展。题目给出了1919、1949、1979、2019与2049五个时间点,考生不仅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了解,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前瞻性。而针对这一篇文章,考生能够选择的形式也非常多,演讲稿、信件、观后感均
可选择,不一样的是,考生需要进行人设代入,这在高考考场上算得上是一次
大胆的创新,相当于考生需要以一个虚拟身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
1919年,考生需要在学生集会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演讲,号召自己的
同学团结一心追求民主自由;
1949年,作为目睹新中国成立全过程的人,此时正与家人分离,但是迫不
及待要把这样的盛况传递出去,信里可以有对过去苦难的回忆,但更多的是对
新时代的向往和投身新中国建设浪潮的决心;
1979年,高考正恢复没有多久,作为一个入学的新生,在这一封给同学的
信里,应更多的体现出对重获知识的欣喜以及对汇入改革开放时代洪流的迫切
心情;
2019年,作为一名看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学生,观后感里
不仅有对观看内容的概括,更应有对前辈精神的传承、对“强国有我”的理念
阐述及其现实意义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