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第3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物流工程练习题(附答案)
![物流工程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a254fa0b1c59eef9c7b42c.png)
第一章物流工程导论1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定是生产制造企业(√/×)2 Physical Distribution和Logistics是对物流的不同叫法,实质相同(√/×)3物流系统是以实现物资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为目的,保障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有机整体(√/×)4(多选)物流工程侧重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研究A物流系统的设计、实现B物流系统的运营、控制C物流系统、、活动的计划、组织D物流活动的指挥、协调5物流的功能仅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这七大功能(√/×)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流工程研究内容的是()A物流搬运系统设计B仓储技术C物流设施选址D物流需求分析及预测7物流工程技术即机械工程技术(√/×)8物流最重要的两大效用是A时间效用、规模效用B空间效用、时间效用C空间效用、经济效用D经济效用、规模效用9以下选项中存在背反效应的是A运输、储存B装卸、配送C装卸、储存D配送、运输10以下选项中属于物理工程研究内容的是()A物理设施规划与设计B库存管理C物理成本管理D供应商选择11物理工程的研究对象是()A物理系统B物理企业C物流网络D物流设施12物流设施选址包括单一设备选址和多设施选址(√/×)13(多选)物流工程是具有较强交叉性的学科,它与()领域密切相关A交通运输工程B 机械工程C建筑与土木工程D管理学E经济学14物流系统是由()等要素构成的A资金、设施设备、人员B物资、资金、人员C物资、土地、人员D物资、设施设备、人员第二章设施选址1(多选)负荷距离法中距离的计算有()几种方式A实际距离B几何距离C直线距离D直角距离2直线距离是负荷距离法中最常用的距离计算方法(√/×)3工厂设施选址主要考虑与市场相关的因素(√/×)4当需要将多个产地的产品运输到多个销地,在每个产地的供应量,每个销地的需求量以及各地之间的单位运输费用已知的情况下,如何把某种产品从若干个产地配送到若干个销地才能使总的运输费用最低,可应用下列哪种方法求解A因素评价法B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C 量本利法D定性方法5服务性组织的选址,要考虑的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哪些因素(√/×)6负荷距离法选址是选择总负荷最大的方案(√/×)7砖瓦厂应该接近原料产地(√/×)8某汽车制造公司决定在南方建一新厂,先在南方三个省初步确定了3个备选.厂址A、B和C,经过专家调查和判断,对这三个厂址按5个因素进行评分。
华工物流工程随堂练习及答案
![华工物流工程随堂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5082cf705cc17552709f2.png)
第一章 物流工程简介-1.1物流的概念 1. 我国国家标准 GB/T18354-2001 《物流术语》中的物流的定义是: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参考答案: ABCD2. 所谓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
参考答案:V第一章物流工程简介-1.2物流工程概述参考答案: B2. 物流工程与设施规划与设计共同产生于早期制造业的工厂设计()参考答案:V3. 目前,物流工程的重要性己逐步为社会所认同,被认为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物流合理化、个性化、现代化,己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
( )参考答案:X物流工程随堂练习际需要,将(A 、运输、储存)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装卸、搬运C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D 、信息处理1. A 、 B 、 物流工程的特点不包括( 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 串联性 )。
C 、 综合性D 、 实践性参考答案: B2. A 、 B 、 C 、物流工程研究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可大幅度减少工作量,减少劳动力占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降低物流费用,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 充分使用已有技术,减少技术过快更新造成的成本消耗 参考答案: DD 、 3. 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物流系统;所要做的就是解决物流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A 设施规划与设计B 、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C 、物流仿真技术 D)、运输技术参考答案: ABC4.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是对物料搬运的设备、 储存的控制与管理; 2. 搬运(运输)设备、 参考答案:V路线、运量、搬运方法以及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包括:搬运(运输)与容器、包装的设计与管理。
5. 物流工程 (Logistics Engineering ) 把生产和消费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过程。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8b141aaea998fcc220eb2.png)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习题与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三章物流的基本理论习题与答案一、论述题1.举例说明物流中的效益悖反现象,并说明“效益悖反”学说对促进物流发展的意义。
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例如,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增大运输批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会使库存成本增加;在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如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会使物流成本增加等等。
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悖反”规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
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找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追求整体最优。
2.为什么说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在商品经济开始走上成熟阶段以后,一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曾先后采取过两种措施:一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
前一种利润潜力被称为“第一利润源”,后一种利润潜力则被称为“第二利润源”。
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上述依靠使用廉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获取高额利润的传统方式开始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随之提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和节约流通费用的主张。
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进而又提出在物流领域内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新源泉,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强调要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管理范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驱除这些阻碍因素,才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做出贡献”。
在此期间,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帕尔曾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
物流总论各章参考答案
![物流总论各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93f8d227916888586d740.png)
各章习题解答(供参考)点击相应章名进入每章习题答案第一章现代物流综览 Overview of Logistics (1)第二章仓库管理 Warehouse Management (3)第三章运输管理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6)第四章存货管理 Inventory Management (13)第五章供应管理 Supply Management (16)第六章企业逆物流 (21)第七章物流信息与应用Logistics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s23第八章顾客服务 Customer Services (27)第九章物流定位与战略 Logistics Positioning and Strategy (31)第十章物流组织与绩效评量 (37)第十一章物流委外管理(Logistics Outsourcing) (43)第十二章物流整合 Logistics Integration (45)第十三章全球物流之发展 (48)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 (51)第十五章两岸现代物流之发展 (54)第十六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之未来发展 (56)第一章现代物流综览Overview of Logistics1.读完本章后,您认为物流是什幺,试做一解释。
ANSWER参考本章之物流定义。
2.试绘出物流链。
ANSWER参考本章之物流链(图1-1)3.何谓物流总成本观?进行物流管理时应如何应用?ANSWER对于物流活动频繁之企业而言,物流活动所产生之成本,主要取决于现有物流系统之结构及其运作效果。
当内外环境改变,促使企业需改革其物流系统时,企业如仅从单一物流功能(例如,运输)予以评估,所得结果往往不是一个最理想之物流系统。
因为,运作物流系统之总成本是由所有物流功能产生之各别成本加总而得,其中,任何两物流功能之成本关系,可能是负相关(例如,仓储成本减少,往往会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也可能是正相关(例如,订单处理成本之增加,往往包装成本亦随之增加)。
物流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物流工程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e90cc551810a6f4248602.png)
物流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物流工程试卷及答案】码、货架存储。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i表示的意义是重要。
3.物流强度也称为物流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通过两个物流结点间的物料数量。
4.生产物流是指伴随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
5.物料搬运的路线分为三种,即直达型、中心型和渠道型,当物流量为中等或少量时,而距离为较短时,应采用直达型的路线较为经济。
1.物流工程的特点有:全局性、并联性、最优性、综合性、实践性。
2.物流专家缪瑟认为,影响布置设计的最基本的因素为五个:p产品和物料、q每种物品的数量、、s辅助部门、。
3.基本的流动模式有直线型、l型、u型、环形和。
4.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e表示的意义是。
1. 同类设施和人员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布置形式,称为( b )。
a、产品原则布置 b.工艺原则布置c、成组原则布置d.固定工位式布置2. 进行设施规划的原因包括设施的(d)。
a、新建b、扩建c、改建d、以上都有3. 当产品种类较多,需要编制多张工艺过程图时,最好采用(c)。
a、线图b、从至表c、多种产品程序图d、装配工艺图4.要求物料返回到起点的情况适合于( d )流动模式。
a、直线形b、l 形c、u 形d、环形5. 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a)。
a、有形资产b、无形资产c、实体建筑d、机器设备1.当物料处于移动状态时,活性系数为()。
a、0b、1 c、3d、42. 工厂总体布置的原则之一是要重视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其目的是()。
a、便于管理b、物流路线短捷顺畅c、合理利用面积d、美化环境1、物流系统设计(logistics system design)是指经过系统分析,完成物流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体系的构想,形成物流系统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过程。
物流系统组织设计是技术设计的前提,它确定了技术设计的纲领和基本要求。
2、物流需求规模是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之一,指在物流活动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量的总和。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ca1b10c22590103029d6b.png)
部分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要点第1章物流运输概述2. 如何区分运输与物流运输答案要点:(1)二者的劳动对象不同。
包括物品的空间位移(货运),又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客运);而物流中的运输仅仅是物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实体运送,它不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
(2)二者的工作范围不同。
运输主要指流通领域的运输,不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
而物流运输不仅包括流通领域的运输,而且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
3. 如何理解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答案要点:(1)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
(3)运输与物流活动中其他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4. 物流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是什么答案要点:(1)运输线路。
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运输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
(2)运输节点。
运输节点是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集散、运输业务办理、运输工具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
(3)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也是运输得以完成的主要手段。
(4)运输参与者。
包括物主、承运人、货运代理人、运输经纪人等。
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进行运输。
5. 分析我国运输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1980年以来,五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我国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路、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有很小的比重。
我国民用航空货运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基数太小,所以运输量规模仍然很小,但周转量缺很大。
公路运输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和配送业务。
铁路和水路运输主要从事长途运输,一次运输的距离长,因而在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较高。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航空快递业务的兴起,航空货运规模肯定会有更快的发展;水路将进一步发挥它远距离运输的优势,铁路则朝着以中、长距离运输为主的方向发展。
现代物流管理导论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物流管理导论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8a7c4abe23482fb4da4c67.png)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1.什么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物资的物质实体、物流设施设备、工具、人员以及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具有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特点是:(1)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目的性;(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复杂、动态性的系统;(3)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经营大系统的子系统而发挥作用;(4)物流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
2. 请说明物流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答:物流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与物流本身的特殊性有关。
(1)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各方共同遵循的规划;(2)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3)物流领域容易出现较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制约;(4)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巨大,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5)实现我国物流持续发展,需要有规划进行引导;(6)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对已有的,尤其是自发形成的物流系统进行重新构筑,或者对企业的整个流程从物流角度进行“再造”。
3. 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则是什么?答: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则包括:(1)系统性原则;(2)战略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社会效益原则。
4. 物流系统规划包含哪些层次?答:物流系统规划规划包含以下层次:(1)全国性的物流系统规划;(2)区域性的物流系统规划;(3)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系统规划;(4)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
5. 物流系统规划的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答:物流系统规划的体系由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系统空间布局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运营管理体系规划等组成。
6. 物流系统规划的实施包含哪几个阶段?答:物流系统规划的实施包含以下阶段:(1)调查分析阶段;(2)需求及服务水平预测阶段;(3)规划阶段;(4)评价与实施阶段。
7.物流系统网络包含哪两种基本形式?答:物流网络结构的基本形式包括直送式和经过物流节点的形式,其他方式都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组合。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1a8b565ce05087632136f.png)
第3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1.物流节点答: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各种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合理布局不但对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区域物流系统答: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区域货物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领域。
3.物流信息平台答: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实现全社会物流信息共享,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企业外部信息化和社会物流系统信息化的要求。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行业监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货运交易平台、物流跟踪平台、物流数据交换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构成。
4.物流供应主体答:在社会物流系统中,物流供应主体根据在物流体系框架中所处的不同层面,提供不同水平的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层面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面向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5.物流需求主体答:各种物流需求主体产生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物流供应主体构成相互交叉、重叠、动态的供需关系。
对物流需求的分析是了解物流市场的基础,也是设计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体系框架的基础,供应主体的形态和能力的确定取决于物流市场的需求。
6.物流服务平台答:物流服务平台包括了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政策保障平台。
7.物流节点的功能组合答:根据物流节点的作用、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物流节点一般具备以下功能或功能组合,包括基本功能和物流延伸服务功能。
基本功能有停车,配载,仓储保管,市内货物配送,城际货物运输,拼箱拆箱,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服务,生产加工,分拣包装。
物流延伸服务功能有货物调剂中心(库存物资处理),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物流咨询培训服务。
《物流工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物流工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9a2592daef5ef7ba0d3c6f.png)
《物流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伊俊敏 2005年2月 macroyee@第3章4. A、B、C三位置的综合得分分别是87.02、82.62和80.9,故选择A。
5. 运量相同时,重心实际上是取几何平均,即x=(3+8+4+4+6)/5=5, y=(7+2+6+1+4)/5=4。
故中心仓库位置应选(5,4)。
6. x=(10×26+4×9+4×25+2×30+8×40)/(26+9+25+30+40)=5.97, y=(5×26+1×9+7×25+6×30+7×40)/(26+9+25+30+40)=5.95.7. x=(1×900+2×300+3×700+4×600+5×800)/(900+300+700+600+800)=3.03, y=(2×900+4×300+1×700+2×600+3×800)/(900+300+700+600+800)=2.21.案例讨论:1.主要考虑了自然资源条件中的气候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中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政府和公众的态度等因素。
2.主要是从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服务质量给企业竞争力带来影响。
第4章8、11、13、14题详细步骤另见工作簿文件Exer4Ans4. 目的是使流水线合理合理高效,达到工序同期化。
应当换掉该工人。
5.K=t/C=(5+3+4+3+6+1+4+2)/8=3.5取4,故需要4个工作站。
先画出先后次序图(注紧后作业顺序H在最前,A在最后),再运用矩阵法得工作站安排为H、G为1号,E、F2号、C、D3号,A、B4号。
效率=28/32=75%。
6.1)最大周期时间为18分钟,最小为2.4分钟。
2)每日产能Q=H/C,即最小产能450/18=25,最大产能450/2.4=187.5。
第三章 物流系统思考习题参考答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第三章 物流系统思考习题参考答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384cbf1cc22bcd126ff0ce9.png)
第三章物流系统思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D4.A5.D6.D7.C8.B9.B 10.A二、多项选择题:1.AD2.ABCD3.ABD4.ABC5.ABCD6. ABCD三、判断题(正确的计∨,错误的计×):1. ×2. ×3. ∨4. ×5. ×6. ×四、填空题:1. 系统特定功能2. 事件活动3. 载体流量4.精益物流系统准时物流系统五、名词解析: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能够完成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或功能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物流服务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设施:它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是“具备物流相关功能和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GB/T 18354-2006)”,主要包括物流货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建筑、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
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分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中,以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构成物流系统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同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经济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
物流系统仿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一2006 ) 对物流系统仿真(logistics system simulation)的定义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建模并进行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性能的方法。
”六、简答题:1.答:(一)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二)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三)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四)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五)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六)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
2. 答:运输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即发送货物、物流运输和接收货物。
这三部分通过事件或活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1a8b565ce05087632136f.png)
第3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1.物流节点答: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各种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合理布局不但对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区域物流系统答: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区域货物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领域。
3.物流信息平台答: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实现全社会物流信息共享,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企业外部信息化和社会物流系统信息化的要求。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行业监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货运交易平台、物流跟踪平台、物流数据交换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构成。
4.物流供应主体答:在社会物流系统中,物流供应主体根据在物流体系框架中所处的不同层面,提供不同水平的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层面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面向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5.物流需求主体答:各种物流需求主体产生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物流供应主体构成相互交叉、重叠、动态的供需关系。
对物流需求的分析是了解物流市场的基础,也是设计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体系框架的基础,供应主体的形态和能力的确定取决于物流市场的需求。
6.物流服务平台答:物流服务平台包括了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政策保障平台。
7.物流节点的功能组合答:根据物流节点的作用、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物流节点一般具备以下功能或功能组合,包括基本功能和物流延伸服务功能。
基本功能有停车,配载,仓储保管,市内货物配送,城际货物运输,拼箱拆箱,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服务,生产加工,分拣包装。
物流延伸服务功能有货物调剂中心(库存物资处理),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物流咨询培训服务。
物流工程第三章
![物流工程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a0ea12f3968011ca3009158.png)
外部因素 基础设施条件 人力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 市场可接近性
供应商靠近程度
地质气候条件 运营税收
地方政府政策法规
政府和公众的态度
企业在当地是否受到公众的欢迎, 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存在着影 响,严重时会使企业无法进行正 常的生产活动。 如排污严重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与当地的宗教信仰相冲突的企业, 都将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抵制,有 时甚至会引发居民的阻挠行动。 另外,政府对私有产权、污染的 态度是变化的,对企业经营决策 的态度同样会发生变化。
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 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方案是 否可行或者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一、设施选址基本流程
确定评价方法 确定选址任务 评价各个选址方案 列出选址的影响因素 得到新评价方案 No 列出组织的选址要求 满意否? Yes 设施地址预选 确定设施具体位置 No Yes 形成最终选址报告 No 有更优解? Yes 决策者进行决策
8
3.2 选址决策影响因素
在厂址选择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自然条件、人 力资本、财务因素、与市场和供应商的接近程度、 能源和原材料的可靠性等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还 有一些更细小的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可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分类,
内部因素指的是与企业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
而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对企业选址所
两个方面的问题是:
选位。 2) 定址。
1)
7
决策者在选址规划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种选择方案: 1) 扩张企业当前的设施。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可供 扩展,特别是这个地点有着其它地点所不具有的 优点时,这种选择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扩张费用 较省。 2) 保留当前设施,同时在其它地方增建新设施。 通常服务设施经常这么做,它的目的可能是维持 市场份额或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或者为了更 好的为顾客服务。 3) 放弃现有地点,将设施关闭并迁移至其它地方。
物流工程第3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物流工程第3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ceda99b8f67c1cfad6b892.png)
第?3?章物流系统设施选址决策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产品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与服务企业的的物流设施选址战略有哪些差异参考答案(1)产品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特点不同,如下表所示。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对比比较项目制造业服务业产品特征有形性有形性产品的可存储性高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低客户的参与程度低高产业性质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规模经济实现途径增加生产批量多店作业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多个分店来与顾客保持密切联系的。
所以,服务设施的选择与目标市场的确定紧密相关的。
对于服务业来说,由于服务项目难以运输到远处,那些需要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企业,其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与最终市场的接近与分散程度。
因此,服务设施必须靠近顾客群。
对于一个仓储或配送中心来说,与制造业的工厂选址一样,运输费用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快速接近市场可能更重要,可以缩短交货时间。
此外,对于制造业生产厂的选址来说,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有时并不重要。
而在服务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服务业企业在进行设施选址时,不仅必须考虑竞争者的现有位置,而且还要估计他们对新选设施地址的反应。
对于商店、快餐店等服务企业来说,在竞争者附近设址有更多的好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形成“聚集效应”,即受聚集在某地的几个公司所吸引而来的顾客总数,大于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这几个公司的顾客总数。
(2)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选址影响因素不同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选址因素对比影响生产设施选址的因素主要包括有形成本(原材料、能源和公用设施成本)无形及未来成本(工会的态度、生活质量、教育支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等)。
而服务设施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业务和收入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影响服务部门业务量和收入大小的主要有区域内的客户购买能力、服务部门服务和形象的兼容性、区域内的竞争强度和质量、企业的独特性及竞争对手的选址及其邻近区域商业和设施的质量、企业经营策略和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
(3)产品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选址原则不同对于制造业而言,不同的选址常常引起成本的显着差异。
成人教育 《物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 《物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d95dd650e52ea54189845.png)
物流工程复习题A一、名词解释1. 当量物流量2. 玛格数3. 物流系统4. 标准化5. 物流搬运二、选择题(多项选择,每空限填1项)1.下面关于物流需求容量和有效容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设施布置时,需要将系统目标、用户需要、加工过程、空间有效利用率、物流量大小等因素转变为需要容量和有效容量的数量估算。
B.需要容量和有效容量概念上没有实质性区别。
C.需要容量和有效容量都是测度生产能力的指标,测量单位因不同的系统和行业而不同。
只是需要容量是指必须满足目前需要的生产能力和满足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生产能力两方面;有效容量是指通过重新布置现有设施而获得的生产能力。
D.物流系统的容量模型就是表征需要容量和有效容量的二者关系。
2.生产延迟的基本原理是()。
A.有效的风险预测B.保证产品数量的准确性C.生产延迟策略从流程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在不牺牲产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生产的规模优势。
D.地理延迟3.部门间的流动一般是基本流动模式的组合,基本流动模式包括()、()、()、()、()。
A、直线形B、X形C、L形D、U形E、环形F、S形4.从至表通常用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机械设备之间的()。
A、人员往来B、物流强度C、产品搬运路线D、信息流5.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适宜采用()。
A、产品原则布置B.工艺原则布置C、成组原则布置D.定位式布置6.物流强度也可称为()。
A、物流量B、搬运距离C、物流数量D、物流重量7.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的合理化。
A、工艺流B、信息流C、人流D、物流三、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纲领,它在生产物流系统分析中起什么作用?2.物料流动分析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什么?3.如何理解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与系统布置方法(SLP)之间的相互关系?4. 装配线平衡的目的是什么?5. 简要分析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之间的关系。
6. 节拍是流水线的主要期量指标之一,节拍可以观测吗?节拍的作用是什么?四、计算题1、利用以下表3所示的因素评分,以最大综合得分为基础,应选择地点A、B、C中的哪一个?表3 因素评分表因素(每项总分100分)权重位置及其评分A B C便利设施0.15 80 70 60 停车场0.20 72 76 92 显示区域0.18 88 90 90 顾客交通0.27 94 86 80 运营成本0.10 98 90 82邻近0.10 96 85 751.002. 表2列出了可能成为工厂所在地的四个地点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第3章物流系统习题答案.doc
![第3章物流系统习题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c88bb869b6648d7c0c7463e.png)
第3章物流系统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2・ C 3. B 4. D 5. B 6. D二、简答题1.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哪些?要点:物流系统主要由物流硬件系统包括(1 )物流设施。
物流站、货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
(2 )物流装备。
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 )信息技术及网络。
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4)物流工具。
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物流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物流能力、物流需求预测与创造、物流过程管理、网络管理等以及由接受、处理信息以及订货等所组成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对物品进行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操作的物流作业系统组成。
2.物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目标?耍点:现代物流是伴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
物流系统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物流系统的冃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条件下,现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最得最佳经济效益。
因此,建立和运行的物流系统时要有以微观经济效益和系统的宏观效益为目标。
具体来讲,物流系统要实现以下5个目标。
服务性目标.快捷性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库存调节目标3.物流系统分析中应注意到哪些方面问题?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要使这个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必须做好它的分析优化工作。
物流系统优化就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对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整体效率。
一般来讲,优化一个物流系统要考虑以下儿方面的问题。
1.物流系统的输入条件、输出结果2.注重现行数据的收集3.明确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变量4.关注系统容量匹配5.建立物流系统设计优劣的评价标准4.简述物流系统分析的程序。
耍点:物流系统分析的需要按以下程序进行(1)物流问题的界定以及目标确定。
物流基础第3章练习题答案
![物流基础第3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446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3.png)
物流基础第3章练习题答案物流基础第3章通常涉及物流运输的相关知识,包括运输方式、运输成本、运输合同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练习题答案:1. 问题:简述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案: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货物类型和运输需求。
2. 问题:什么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答案:运输成本是指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运输工具的购置或租赁费、燃料费、人工费、维护费、保险费以及管理费用等。
3. 问题:运输合同中通常包含哪些条款?答案:运输合同通常包含以下条款:货物描述、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时间、费用和支付方式、货物保险、责任和风险分担、违约责任等。
4. 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答案: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货物的性质、重量、体积、价值、运输距离、时间要求、成本预算以及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问题:什么是多式联运?它有哪些优点?答案:多式联运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货物运输。
它的优点包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风险、以及提供更加灵活的运输方案。
6. 问题: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保险有哪些类型?答案: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保险主要有全损险、部分损失险和责任险等。
全损险覆盖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全部损失;部分损失险覆盖货物的部分损失;责任险则覆盖运输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失。
7. 问题:运输合同中的货物保险条款通常包含哪些内容?答案:货物保险条款通常包含保险的范围、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险费用的承担方、保险事故的处理程序以及索赔的程序等内容。
8. 问题:运输合同违约责任有哪些?答案:运输合同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延迟交付、货物损坏或丢失、未按合同约定的运输方式或路线运输等。
违约方需要根据合同条款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及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doc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及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7e9120a417866fb84a8eac.png)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及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1.WORD.格式.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答:(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
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答: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
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
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物流系统设施选址决策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产品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与服务企业的的物流设施选址战略有哪些差异参考答案(1)产品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特点不同,如下表所示。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对比比较项目制造业服务业产品特征有形性有形性产品的可存储性高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低客户的参与程度低高产业性质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规模经济实现途径增加生产批量多店作业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多个分店来与顾客保持密切联系的。
所以,服务设施的选择与目标市场的确定紧密相关的。
对于服务业来说,由于服务项目难以运输到远处,那些需要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企业,其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与最终市场的接近与分散程度。
因此,服务设施必须靠近顾客群。
对于一个仓储或配送中心来说,与制造业的工厂选址一样,运输费用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快速接近市场可能更重要,可以缩短交货时间。
此外,对于制造业生产厂的选址来说,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有时并不重要。
而在服务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服务业企业在进行设施选址时,不仅必须考虑竞争者的现有位置,而且还要估计他们对新选设施地址的反应。
对于商店、快餐店等服务企业来说,在竞争者附近设址有更多的好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形成“聚集效应”即受聚集在某地的几个公司所吸引而来的顾客总数,大于分 布在不同地方的这几个公司的顾客总数。
(2)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选址影响因素不同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选址因素对比影响生产设施选址的因素主要包括有形成本 (原材料、能源和公 用设施成本)无形及未来成本(工会的态度、生活质量、教育支出、 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等)。
而服务设施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业务和收入两个决定性因素, 其 中影响服务部门业务量和收入大小的主要有区域内的客户购买能力、 服务部门服务和形象的兼容性、区域内的竞争强度和质量、企业的独 特性及竞争对手的选址及其邻近区域商业和设施的质量、 企业经营策 略和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
(3)产品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选址原则不同对于制造业而言,不同的选址常常引起成本的显着差异。
因此, 制造业设施选址的立足点在于成本的最小化。
而对于服务企业,设施地址对收入的影响超过成本。
因此,服务 设施选址常常考虑的是营业收入的最大化。
2. 影响物流系统设施选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影响物流设施选址的因素繁多,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① 气象条件物流设施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水 量、无霜主要影响 因素服务/零售设施选址 1.规模/收入:服务区 域、购买力、竞争、广告、定价 2. 物理质量:停车、交通条件、安全性和照明、外观及形象 3. 成本决定因素:租金、管 理水平、运营策略、营业 生产设施选址1 .有形成本:原材料、能源 和公用设施成本 2.无形及未来成本:工会的 态度、生活质量、教育支 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期、冻土深度、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
如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会加速露天堆放的商品老化。
②地质条件物流设施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
某些容重很大的建筑材料堆码起来会对地面造成很大压力。
如果物流设施地面以下存在着淤泥层、流砂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会在受压地段造成沉陷、翻浆等严重后果,为此,土壤承载力要高。
③水文条件物流设施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上溢的地下水区域。
要认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资料,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洪泛区、内涝区、故河道、干河滩等区域绝对禁止选择。
④地形条件物流设施应地势高亢、地形平坦,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
选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是最理想的;其次选择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对于山区陡坡地区则应该完全避开;在外形上可选长方形,不宜选择狭长或不规则形状。
2)经营环境因素①经营环境物流设施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也是物流设施选址考虑的因素之一。
②商品特性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物流设施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
如生产型物流中心的选址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行考虑。
③物流费用物流费用是物流设施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大多数物流设施选择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业、商业区,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④服务水平服务水平也是物流设施选址的考虑因素。
由于现代物流过程中能 否实现准时运送是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物流设施选址 时,应保证客户在任何时候向物流设施提出物流需求, 都能获得快速 满意的服务。
3)基础设施状况①交通条件物流设施选址时, 应考虑该地区能够提供的运输途径以及运力和 运费等条件,尽量利用现有的运输线路,并靠近交通枢纽进行布局,如紧临港口、铁路编组站、机场或交通主干道枢纽,应有两种以上运 输方式相连接。
②公共设施状况物流设施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 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设施区域内要考虑废水和场地 雨水的排除方案。
3. 一台机器工具小制造商意欲迁址,并确定了两个地区以供选 择。
A 地的年固定成本为800000元,可变成本为14000元/台;B 地 的年固定成本为 920000 元,可变成本为 1 3000元/台.产品最后售价 17000 元/台。
1)当产量为多少时,两地的总成本相等 2)当产量处于什么范围时, A地优于 B 地当产量处于什么范围时,B 地优于A 地参考答案解:设产量为 Q 时,两地的总成本相等。
依据量本利法可 得下式:800000 14000Q 920000 13000QQ 120(台 )解:以总成本C 为纵坐标,以产量Q 为横坐标,绘出分别选择 A 、B 两地时的总成本线,两线的交点对应的产量 Q 120(台) 。
由图可知:当Q < 120台时,A 地优于B 地;1) 解得:当Q > 120台时,B地优于A地。
4.利用表3-10所示的因素分析评分,以最大综合得分为基础, 应选择地点A、B、C中的哪一个表3-10因素评分表因素(每项总分100分)权重位置A B C便利设施80 70 60 停车场72 76 92 显示区域88 90 90 顾客交通94 86 80 运营成本98 90 82 临近96 85 75 参考答案解:依据因素评分法,计算A、B、C三地的总分如下:A=80X +72X +88 X +94 X +98 X +96X =B=70X +76X +90 X +86 X +90X +85X =C=60X +92X +90X +80 X +82X +75X =由于A> B>C,A地综合评分最高,故应选择A地。
5.一个玩具制造商在全国的五个地区生产玩具,原材料(主要是塑料粉桶)将从一个新的中心仓库运出,而此仓库的地点还有待确定。
运至各地的原材料数量相同,已建立一个坐标系统,各地的坐标位置如表3-11所示。
请确定中心仓库的坐标位置。
表3-11各地坐标位置参考答案解:设运至各地的原材料数量为Q , Cx为中心仓库的横坐标,Cy为中心仓库的纵坐标,依据表3-11和“吨-中心法”可得下式:故中心仓库的坐标为(5, 4)。
6. —家制造游艇的公司决定扩大其生产线,但目前设备不足,不能满足荷载量的增加。
公司正在考虑三种方案以解决这个问题:A (增 加新地点)、B (转包)、C (扩大现有工厂)。
方法A 的固定成本较高,但相应的可变成本较低,固定成本为 250000美元/年,可变成本为 500/艇;转包平均每船的成本是 2500美元;扩大现有工厂则耗费50000美元的年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为 1000/艇。
年预期量为150艘艇时,实施哪种方案总成本最低在转包和扩大生产设备之间做出选择时,还应考虑哪些因如果扩大工厂将导致每年增加运输成本 70000美元,转包则使运输成本增加25000美元/年,增加一个新地点则使运输成本增 加4000美元/年。
根据以上附加条件,重新求解该问题。
参考答案(1)解:设A B 、C 三种方案的总成本分别为 C A 、C B 、C C ,Q为产量,依据量本利法和题意可得下式:C A=250000+500Q C B=2500Q C C =50000+1000QCx 3Q 8Q 4Q 4Q 6Q Q Q Q Q Q 空5 5Q Cy 7Q 2Q 6Q 1Q 4Q Q Q Q Q Q 空4 5Q(1) 当产量处于什么范围时,各实施方案的总成本最低以总成本C为纵坐标,以产量Q为横坐标,分别绘出C A、C B、C C的总成本线。
设C B、C C两线的交点对应的产量为Q1,c A、C C两线的交点对应的产量为Q。
2500Q I=50000+1000Q I由C B =C C得:Q1=^ - 34 (艘)1 3同理,由C A=C C得:250000+500Q2 =50000+1000Q2Q2=400 (艘)由图可知:当Q < 34时,B (转包)方案总成本最低;当34< Q < 400时,C (扩大现有工厂)方案总成本最低;当Q >400时,A (增加新地点)方案总成本最低。
(2)解:由于Q 150(艘),所以34< Q <400,故C (扩大现有工厂)方案总成本最低。
(3)解:在转包和扩大生产设备之间做出选择时,还应考虑:社会基础设施条件、企业自身土地资源、企业自身人力资源、企业经营策略、企业资金情况和承包企业相应业务与综合实力等成本以外的诸多因素。
(4)解:根据附加条件,并设此时A、B、C三种方案的总成本分别为C A、C B、C c,依题意得:C A=250000+500Q+4000C B=2500Q+25000C C=50000+1000Q+7000同样,以总成本C为纵坐标,以产量Q为横坐标,分别绘出C A、C B、C C 的总成本线。
设C B、C C两线的交点对应的产量为Q1,C A、C C两线的交点对应的产量为Q。
2500Q I +25000=50000+10004+7000Q^!90〜64 (艘)1 3同理,由C A=C C得:250000+500Q2+4000=50000+1000Q2+7000 由C B =C C得:Q2=268 (艘)由图可知:当Q < 64时,B (转包)方案总成本最低;当64< Q < 268时,C (扩大现有工厂)方案总成本最低;当Q > 268时,A (增加新地点)方案总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