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景观设计基础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案
院系:海口经济学院美术学院
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
课程名称:景观设计基础
授课班级:10级艺术设计(1)班
任课教师:孙永
编写时间:2013年8月
海口经济学院
景观设计基础教案
(课程代码:)
使用教材:郝鸥陈伯超谢占宇主编《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参考教材:刘滨谊编着《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格兰特.W.里德着《园林景观设计-从概率到形式》译者:郑淮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
傅伯杰等编着《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诺曼.K.布思着《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译者:曹礼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5月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风景园林方向)
使用学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章绪论
教学课时:课时:12(其中理论课时:4,实训课时:8)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中外景观设计的异同,并灵活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植物景观配置、居住区、道路、公共环境和场地等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从而熟练掌握规划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表达景观规划设计意图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对景观设计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关于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渊源
2.风景园林的学科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的异同
教学难点:
1.现代艺术思潮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视频学习和实践学习
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景观的相关概念
课时:4
一、关于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渊源
1、1958年由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在进行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时提出,目前有多种的翻译与理解,如:景观建筑学、景观设计学、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造园、景园、园林景观等,合理准确的翻译应为: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从专业发展上来看,其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狭义理解的“建筑十书”中所包含的建筑、建筑环境等内容;我们现在理解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包括传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还包含传统的园林技术与艺术,包含了更多的综合性学科的技术与艺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风景园林词条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统园林学的领域,主要是依据传统造园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小尺度范围的景观营造;二是城市绿化的领域,从现在发展的角度看,它自然也包含城市规划的内容,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等一道发展各自的专业特长,解决人居环境中的尺度问题;三是大地景观规划的领域,主要参与解决环境、资源及土地利用等人类生存环境等大尺度的问题。
3、我国学者俞孔坚认为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俞孔坚着.景观设计.专业学科)。
景观(Landscape)有无数种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体验的、科学的、有含义的。从四个层面理解其含义(俞孔坚.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
(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英文Landscape一词的直接来源是荷兰语Landskip,特指风景画,尤其是自然风景画,它包括画框和画中的景物。而荷兰风景画的源头又可追溯到文艺复兴初期经济最发达的意大利中部和北部。这里人口最为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随后,风景画派又在威尼斯商城得到发展,继而在荷兰达到高峰,之后于15世纪传入英、法各国。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透视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城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围合: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计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意的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相反成为丑陋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为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 而非Gardener)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而非Gardening)的诞生,这一诞生时间被锁定在1863年5月(Newton,1971,p.273);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内在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