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积极认知行为治疗(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的积极认知行为治疗(一)
发表时间:2018-01-19T15:20:14.5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5期作者:陈光美1 宋丽娟2(通讯作者)王君华3
[导读] 对已治愈的患者后期有无复发及再遇类似情况能否妥善处理均不了解。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的跟进。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2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 646000)
(3绵阳市三台精神病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积极认知行为疗法对不同文化程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文化程度分成经典组31例和改良组32例,分别采用经典ACBT和改良ACBT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及半年后随访时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均获得良好疗效,有效率分别为74.19%、
96.86%,治愈率分别为22.58%、43.75%,改良组优于经典组。(2)两组各时间点疗效无性别差异。(3)两组各时间点疗效存在年龄差异。结论:(1)改良ACBT用于较低文化水平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确定的疗效。(2)ACB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有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经典积极认知行为治疗;改良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67-0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5%,15%的重度抑郁症可因自杀而致死[1]。WHO指出,精神疾病是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疾患,而抑郁症是其中的重点,并认为抑郁症大规模爆发的危险率为15%~20%[2]。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的研究抑郁症的防治方法。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有确定的疗效[3-5],而抑郁症的认知治疗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6]。
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Active cognition-behavior therapyACBT)是西南医科大学心理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临床门诊实践中,在《障碍性思维记录表》(DTR)(贝克、拉希、萧及埃米里,1979)的基础上,通过对身心交互作用原理、认知—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个体建构主义与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深入分析、总结和提炼得出的比较符合中国来访者的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一种具体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16~5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7]。然而,笔者在长期的心理门诊治疗实践过程中发现ACBT经过适当改良,亦可用于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人群,为了验证其有效性,特做此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首次发病就诊抑郁症患者,年龄在16~60岁,诊断符合ICD-10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20分,但没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倾向,排除明显躯体疾病及因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经2名主治医师以上精神科医生确诊为抑郁症。要求不接受其他任何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组63例完整数据,其中1组31例,2组32例。
1.2 研究工具
评估工具及指标:采用HAMD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评定时间分别安排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及半年后随访时。
1.3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时间安排如下:(1)治疗初期,每周一次心理治疗。(2)当患者自我感觉有了明显改善,同时治疗师也认为患者已经基本掌握了ACBT治疗方法时,改为每2周一次心理治疗。(3)当患者已经完全掌握ACBT,找到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及重建积极认知模式后,改为一个月一次心理治疗。
1.4 资料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2.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采集63例,分为2组,1组31例。根据HAMD初始评分标准,≧35分为重度抑郁,﹥20分可能有轻度或中度抑郁,本次入组患者重度7例,其中1组6例,2组1例;轻中度56例,1组25例,2组31例。两组初始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初始分差异比较(M±SD)
由表1可见,2组初始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为同质被试。
2.2 治疗效果
2.2.1组别差异
2.2.1.1不同时间点效果分布根据HAMD评分标准,≦8分没有抑郁,为了计算方便,我们规定治疗后HAMD评分≦20分为有进步,≦14分为显著进步,≦8分为临床治愈。经过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治疗效果分布不完全相同,具体见表2。
有效率为(进步+显著进步+治愈)/总人数×100%,由表2可见,治疗第8周末,两组开始出现明显疗效,有效率>50%,到半年随访时,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9%、96.86%,组2效果优于组1。
2.2.1.2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差异比较经过治疗,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见表3。
由表3可见,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每次评分均较前一次评分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组内差异
2.3.1性别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均无性别差异,具体见表4、表5。
表4 不同性别不同时间点差异比较
由表4、表5可见,两组患者不同性别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思维障碍、动力下降等。目前对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已有研究证实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方式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8,9]。
ACBT根据多元交互理论及积极心理学理论设计设计而成,认为治疗要从改善患者的行为、思维方式入手,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10]。经典的ACBT需要患者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经过我们改良后的ACBT采用简单直接的办法将它用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从本次试验可见我们的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甚至在短期内效果比经典的ACBT效果更好,总有效率96.86%与治愈率43.75%均分别大于经典组的74.19%与22.58%。这可能与我们此次选择的患者本身情况有较大关系。如其中一位重度抑郁患者,初次来访时即表示不愿意服药,希望能够不服药而痊愈,当我们向她推荐改良ACBT治疗方案时,一口答应,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努力康复,在第二次来访时就有明显的改善,她告诉治疗师“其实我每天都感到很难受,很痛苦,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不想和人说话,刚开始的时候听到那种吵闹的声音感觉头都要爆炸了,我鼓励自己再听一会儿会好一些,后来就真的好了一些……”。第三,因为我们在治疗开始前就详细的向患者讲解了抑郁症,让患者及家属都对抑郁症有所了解,且患者能从我们简单通俗的讲解中体会到抑郁情绪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及行为的变化,从而与治疗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信任治疗师的专业技术,一直保持了较高的依从性,这使得治疗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4.不足
本次试验虽然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首先,病例数过少是无法弥补的缺憾。对于临床研究而言,样本量少,意味着说服力不足,代表性不强,不利于治疗方法的的推广。其次,本次试验因为时间关系,随访时间过短,不能充分说明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对于部分未治愈的患者后续康复情况不了解,对已治愈的患者后期有无复发及再遇类似情况能否妥善处理均不了解。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的跟进。
【参考文献】
[1] Mao RR,TianM,XuL.DepressedBrain:The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 and new approaches to antidepressant[J].Chin J Nature,2009,31(3):148-152.
[2] AdewuyaAO,OlaBO,AlobaOO,et al.Impact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on infants, growth in Nigeria[J].J Affect Disord,2008,108(1/2):191-193.
[3]纪红玉,张玉春,翟乃霞.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927-929.
[4]]李素娟,金萍,祝春梅.心理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790-791.
[5]张骏,杨彦春.一种认知分析心理治疗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3):54-55,67.
[6]张骏,杨彦春.抑郁症认知治疗理论及实践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63-65.
[7]唐平.积极认知行为疗法[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