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参数对液_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_杨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操作参数对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2.1 进口流量对旋流器切线速度的影响
切 向 速 度 / (m·s-1)
3.50e+00 3.00e+00
Z=1000 Z=1200 Z=800
2.50e+00
2.00e+00
1.50e+00 1.00e+00
5.00e+01
0.00e+00 -2 0 2 4 6 8 10 12
1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1.1 几何模型 选用的几何模型是现在油田生产中应用最为广
泛的一种通用油水分离旋流器。 计算的旋流器的结 构如图 1 所示。
do
圆柱段
do Dc
D
溢流口
大锥段 小锥段
平行尾管段 lu
du 底流出口
进口
图 1 双锥型液-液旋流器结构图
计算旋流器的结构参数: 大小锥段结合处(D) 为 35mm; 进 口 管 形 式 为 双 切 向 ; 进 口 管 直 径 为 12.2mm; 圆 柱 段 直 径 为 70mm; 圆 柱 段 长 度 为 70mm;溢流管直径为 3mm;底流管直径为 17.5m;大 锥段角度为 20°,小锥段角度为 1.5°;尾管段长度为 700mm。 1.2 计算模型
洛应力模型(RSM),对不 同 的 进 口 流 量 及 底 流 口 压 力 分 别 进 行 了 仿 真 研 究 ,得 到 不 同 操 作 参 数 下 的 内 部 流 场 情 况 ,
并据此分析其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液-液旋流器; 操作参数; 内部流场; 分离性能
中 图 分 类 号 :TB126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与旋流器理论相一致的结 论[4],即进口流量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很大。 当流 量低于一定数值时, 油水两相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效率比较低。 这是由于流量过低时,液体在水力旋流 器内部没有形成旋转速度足够高的涡流,只有粒度较 大的油滴能够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而许多小油滴则 未能与水分离。 在流量逐渐加大时,水力旋流器的分 离效率逐渐提高,水出口(即底流口)中的含油量也逐 渐减少。 当入口流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水力旋流器进 入高效区。 但当超过某一数值时,效率就有所波动,且 稍有下降的趋势。 这是由于流量过高时,液体在水力 旋流器内的旋转速度加快,分散相油滴受到了过大的 剪切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破碎,使混合液的乳化程度加 大,不利于分离,分离效率下降。
·72·
杨琳,梁政,田家林:操作参数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
(2)出口边界条件(压力输出)。 出口依据湍流 流动充分发展条件,给定溢流口静压为大气压,底流 口的出口压力设为变量。
(3)固壁边界条件。 由于模型为静态旋流器,故 所有壁面均设为“no slip”wall。
(4)其他相关设置。 压力项设为 The PRESTO 算 法,压力速度耦合项设为 SIMPLEC 算法,整个计算 采用非稳态计算,选取时间步长为 0.05s,残差控制 均为 0.001。 1.4 操作变量设置
·74·
2.3 底流背压对旋流器轴线速度的影响
经分析,底流背压对切向速度的影响不大,所以
只给出对轴向速度的影响。
1ຫໍສະໝຸດ Baidu
Z=1 000
Z=1 200
0.5
轴 向 速 度 /(m·s-1)
0
-0.5
-1
-1.5
-2
-2.5
-3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位 移 /mm
图 7 P=0.1MPa 时轴线速度分布图
为了重点分析进液口流量及底流口压力对旋流 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在入口边界条件中 设置不同的进口速度,分别为 8、10、12、14 m/s,其对 应的进口流量分别为 0.7、0.88、1.05、1.2 m3/h。 在出 口 边 界 条 件 中 设 置 不 同 的 底 流 口 压 力 分 别 为 0.1、 0.2、0.3、0.4MPa。
-2
-2.5
-3 -2
02
46 8
位 移 /mm
10 12
图 9 P=0.3MPa 时轴线速度分布图
2.5
2
Z=1 000
Z=1 200
1.5
1
0.5
0
-0.5
1
-1.5
-2
-2.5 -2
02
46
8 10 12
位 移 /mm
图 10 P=0.4MPa 时轴线速度分布图
14 16 14 16 14 16
韦伯数称为临界韦伯数,不同韦伯数范围液滴有不
同的破碎情况。 对于液—液旋流器,I C smyth[3]研究认为,旋 流
器的韦伯数 WeD 由下式计算:
0.5
! " WeD =Vi
ρs Dc σ
(1)
式中:Vi 是进口流速, m/s; ρs 为分散相密度, t/m3;Dc 为
旋流器名义直径,mm; σ 为分散相表面张力,N/m。 对
0 2 4 6 8 10 12 14 16 位 移 /mm
图 3 Q=0.88 m3/h 时切线速度分布图
从图 2~图 5 可以看出,旋流器内流场的切线速
度的分布规律随流量的增加无变化,即都是按照组
合涡运动规律分布,不同截面的峰值沿 Z 轴方向向
下逐渐衰减。 随切向速度的衰减,其峰值位置向轴
6.00e+00 5.00e+0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1980(2008)06-0072-04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石油开发的中后 期,采出油中的含水量为 70%~80%,有的油田甚至 已高达 90%,含油污水处理已是油田生产的重点问 题之一,尤其是海洋钻井平台。 液-液旋流器是一种 高效的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备紧凑、无运动 部件、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和设备成本低等一系列 优 点 , 广 泛 应 用 于 石 油 地 面 工 程 的 含 油 污 水 处 理 [1]。 在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全面仿真分析的基础 上,对不同的进口流量及底流口的压力进行对比研 究,分析进口流量及底流口压力对其内部流畅及分 离性能之间的影响, 为液-液旋流器的设计与操作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提高分离性能,降低能耗具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
切 向 速 度 / (m·s-1)
5
4 3 2
心迁移。
1
0 -2 0 2 4 6 8 10 12 位 移 /mm
图 5 Q=1.2 m3/h 时切线速度分布图
14 16
应该注意的是,切向速度 Ut 及最大切向速度 Utmax 都增大时, Ut max 的分布半径基本不变。 但是,通过对 比分析可以看出其不同截面的切线速度峰值随进口
Z=1000 Z=1200 Z=800
切 向 速 度/ (m·s-1)
4.00e+00
3.00e+00
2.00e+00
1.00e+00
0.00e+00 -2 0 2 4 6 8 10 12 位 移 /mm
图 4 Q=1.05 m3/h 时切线速度分布图
14 16
8
Z=1000
7
Z=1200 Z=800
液-液旋流器是利用两相的密度差,在离心力的 作用下实现油水分离的。 其内部流场为高强度、强旋 转 的 湍 流 流 场 , 所 以 采 用 雷 洛 应 力 (RSM) 模 型 进 行 分析, 既考虑到由于流体密度的变化以及流场的不 定常引起的雷诺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同时也考虑到 雷诺应力在空间上的变化。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为混 合模型(Mixture),两模型的具体表达式见文献[2]。 1.3 固定参数设置
轴 向 速 度 /(m·s-1)
轴 向 速 度 /(m·s-1)
1
Z=1 000
0.5
Z=1 200
0
-0.5
-1
-1.5
-2
-2.5
-3 -2 0 2 4 6 8 10 12 位 移 /mm
图 8 P=0.2MPa 时轴线速度分布图
2
1.5
1
Z=1 000 Z=1 200
0.5
0
-0.5
-1
-1.5
收 稿 日 期 :2008-09-14 基金项目:“石油天然气装备”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基 金 资 助 项 目(2006STS02);四 川 省 教 育 厅 自 然 科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专 项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2006ZD043) 作 者 简 介 :杨 琳 (1979-),女 ,四 川 成 都 人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石 油 天 然 气 装 备 方 面 的 研 究 。
位 移 /mm 图 2 Q=0.7 m3/h 时切线速度分布图
14 16
切 向 速 度/ (m·s-1)
4.50e+00 4.00e+00 3.50e+00
3.00e+00 2.50e+00 2.00e+00 1.50e+00 1.00e+00 5.00e+01 0.00e+00
-2
Z=1000 Z=1200 Z=800
轴 向 速 度 /(m·s-1)
杨琳,梁政,田家林:操作参数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
从图 7~10 可以明显的看出, 随着底流背压的 增加,轴线速度的分布规律自相似,即沿半径方向向 下,随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再转变为向上的速度,在 旋流器半径的中部通过零点,所有零点组成零轴速 包络面,该面以外的外旋区为下降流,通过底流出口 排出;内旋区近为上升,通过溢流口排出。
方面, 旋流器内 Ut 及 Ut max 的增加会使流体中分散 相液滴所受的离心力及离心加速度增加,Vt max 即是 准自由涡与准强制涡的分界处,有利于增加分离效
率。 另一方面,随着切向力的增大,其速度梯度也会
增大,当超过一定值后,液滴将发生破裂,产生乳化
现象。 工程上常用韦伯数来判断,液滴开始破碎的
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以 Z=1 200 的主分离截面为例说 明: 流量为 0.7 m3/h 时 的 峰 值 为 3.2 m/s; 流 量 为 0.88 m3/h 时 的 峰 值 为 4.3 m/s;流 量 为 1.05 m3/h 时 增加为 5.5 m/s;流量为 1.2 m3/h 时达到 7.2 m/s。 一
介质的组成成分以及相关的物性参数:主相水, 密度为 998.2 kg/m3,粘度为 10.03 mPa·s;分散相油, 密度为 960kg/m3,粘度为 48mPa·s,分散相颗粒直径 为 0.1mm。
(1)入口边界条件(速度输入)。油水混合物沿切 向入口进入旋流器, 入口截面法向的时均速度为变 量,分散相的体 积 分 数 为 3%,相 应 的 湍 流 参 数 (包 括 湍 流 强 度 I 和 水 力 直 径 DH) 根 据 已 知 的 入 口 速 度、入口及两个出口的尺寸给出。
随着流量的增加,油相开始逐渐集中,随着所受 离心力的增加,油滴逐渐从旋流器边壁处往轴心方向 移动,油相越来越集中在轴心附近,在流量为 1.2m3/h 时达到最好的分布状态,而且边壁处的含油率也降得 非常低。 由旋流器的分离原理轻相油向轴心处运动, 由溢流口排出;重相水向器壁运动,底流口排出,可见 当流量为 1.2m3/h 时能获得相对最佳的分离效果。
于油水分离来说,当 Weber 数大于 12 时,油滴可能
·73·
杨琳,梁政,田家林:操作参数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
发生破碎。 2.2 进口流量对旋流器油水体积分布的影响
图 6 Q 分别为 0.7 、0.88、1.05、1.2m3/h 时的油相体积分布图
从图 6 可以看出,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加,油相在 旋流器内部是趋于集中的,当流量为 0.7m3/h 时的最 高体积分数为 5.52e-02, 流量 0.88m3/h 时体积分数 为2.75e-01,流量 1.05m3/h 时体积分数增加为 5.41e01,流量 1.2m3/h 时体积分数达到 6.82e-01。 不仅在 数量上有所体现, 在油相的分布上更加直观的反应 了油相的集中程度。 结合与不同流量所受到的切向 力, 当流量为 0.7m3/h 时内部流场的切向力较小,油 滴所受的离心力及离心加速度也相应较小, 油水的 两相还处于相对均匀分散状态,分离效果相当差。
第 10 卷 第 6 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年 12 月
操作参数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 的影响分析
杨 琳 1,2 梁 政 1,2 田家林 1,2 (1.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2.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500)
摘 要:为了进一步研究液-液旋流器操作参数对其内部 流 场 及 分 离 性 能 的 影 响 ,用 FLUENT 流 体 分 析 软 件 ,采 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