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药剂学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现代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剂学进入以现代理论为指导,以系统的理论、工艺技术及应用研究为研究对象的时代,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等。
物理药剂学是以物理化学原理与实验方法为主导在药物制剂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1]。
其内容交叉渗透性强,涉及多个学科如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结晶化学、粉体学、材料学、生物物理学等;物理药剂学为制剂的剂型设计、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等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因此,本科阶段对于物理药剂学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1-2]。
国外物理药剂学课程开设较早,国内则相对较晚。
最早开设物理药剂学课程的是沈阳药科大学,最初只是针对药剂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开设的必修课,即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直到近几年有些高校才针对本科生开课[2]。
物理药剂学是本校药学系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校针对药物制剂、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第4学期开设此课程,较少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程,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探索研究还比较少。
作者在2个学期的开课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对于物理药剂学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心得和体会。
1明确教学重点,关注前沿科学
目前,本校物理药剂学课程采用的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玉蓉、田景振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课程设计总课时为36学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
该教材多处涉及和应用物理化学(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的相关知识,且编排较为松散,知识连贯性不强,医药院校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抽象、难理解和记忆,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很难完全掌握整本教材的内容,因此明确突出教学的重点至关重要[3]。
药剂专业的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化学背景知识,但学生对药物制剂的认识有限,在课程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伊始为学生提供一些本学科内国际关注度高、前沿的研究,可以反映药剂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向,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确立本学科的学习方向,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及工作奠定基础。
以第3章“药物的溶解与分配”为例: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药物溶剂及其性质和药物溶解度的学习,对于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问题是药剂学科最为关注的前沿科学,除了教材上的增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之外,针对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开展专题讲解,增加药物微粉化、微晶化、包和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脂质体技术等前沿科学举出应用实例,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查找相关实例,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从学生课堂的听课情况及课后与教师的交流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物理药剂学教学方法初探
吕志阳(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药学系,江苏泰州225300)
【提要】物理药剂学是药剂学的重要分支,近几年已经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一些医药院校针对本科生开设,也是该校药物制剂、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国内对于物理药剂学的教学方法探讨较少。
该文就物理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求对物理药剂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作用。
【关键词】工艺学,制药;教学方法;物理药剂学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9-3017-02中图法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0月15日第28卷第19期J Mod Med Health,October15,2012,Vol.28,No.19
2注重学科间交融,精心梳理难点
物理药剂学与物理化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对于第二章“物理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制剂和药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如何结合药剂学进行讲解,是问题的重点。
可以请教物理化学专业的教师对讲授内容进行指导,作者与物理化学的教师集体讨论得出在物理药剂学中应用较多的物理化学知识,突出重点进行讲解。
也可以请物理化学的教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3-4],让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得到真正融合。
如在相平衡的学习中,有关单元系相图的讲解,学生知道如果水溶液温度低于三相点,固态冰可以不经过溶化直接升华,引入药物制剂中的冻干制剂深入讲解;对于二元系、三元系相图的学习,学生多不理解,作者引用自己结合相图研究丹参酮ⅡA微乳给药系统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过程,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让这些知识难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学生较容易接受。
3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环节中的一些生硬知识点,如加以联系实际,以理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为重点,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讲到药物的分配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固体制剂如果起到治疗作用必须保证先要溶解之后才能被人体吸收”,那么药物是如何被人体吸收,这就涉及药物在胃肠道表面进行分配,很自然的引出分配系数这一概念,结合溶剂的溶度参数,正辛醇和胃肠道表面的生物膜的溶度参数均为21.07,给出这个值后学生就会想到一旦测定油水分配系数,就要选择正辛醇作为油相,预测药物的分配情况。
对于油水分配系数可以联系其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的应用,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特点将药物分为4个群组:高溶解、高渗透药物属于分类Ⅰ;低溶解,高渗透药物属于分类Ⅱ;高溶解、低渗透药物属于分类Ⅲ;低溶解、低渗透药物属于分类Ⅳ;国外在普通口服制剂或仿制药的申请中多有应用[4],这就把学生的视野从国内转向国际,要求学生课后查找国内外的药品相关网站,自主学习。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产生更强的求知欲,不但能记住教师讲解的知识要点,也会自发地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主动和教师讨论,增加师生的互动性。
4开设开放型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物理药剂学属于应用性质极强的学科,单纯依靠理论教学还远达不到教学目的,适量的开设教学实验有助于消化理解知识,鉴于课程课时较少,开课对象尚未完全掌握药剂学知识,学生的理论学习没有达到一定高度。
作者探索性的开设了如下实验课程,一类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类为教师演示实验,供学生选择,见表1。
每位学生在两类实验中各选一个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实验:对于药物溶出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是开发大部分固体制剂需要开展的实验研究,可以说在今后从事药学工作必须要开展的内容;2名学生一组,实验设计中包括药物的溶出度取样及药物在两相间分配,以及含量的测定方法,学生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物含量,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得出实验结果。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成4组(10名/组),学生需预习该类药物的成型机制,教师首先讲解所用到的制药器械,指导仪器的基本操作要领,演示制备出部分药物;再由学生动手调解仪器,初步优化制备参数,得出性质较佳的成品。
结束后要求每组学生对于实验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查找文献及资料进行总结得出实验操作失败与成功的原因,开展4个小组的学习讨论,分别得出片剂及微丸制剂成型的学习经验1篇。
要求每个演示实验选出1名同学进行课上讲解,所有学生对2个实验都有深刻的认识。
开放性教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学习材料的整理水平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5-6]。
开设开放型实验,加深了课本效果,作者尝试开展2个学期,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完成学习小结,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教学与科研紧密的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物理药剂学的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储备。
如教师能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尤其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是对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启迪。
对于物理药剂学中关于“制剂处方与实验设计”的讲解,结合作者开发防治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通塞脉微丸制剂过程,应用拆方分析法进行物质基础研究,得到有效的中药提取物浸膏粉;在成型过程中由于中药浸膏黏性较大、服用量多,通塞脉浸膏粉在处方中的比例直接关系到成丸的好坏及口服剂量,以微晶纤维素(MCC)为辅料挤出滚圆制丸,根据药物成形性作为评价指标,设计载药量从20%~70%,开展单因素考察实验,得出载药量为40%时成型效果较佳,在初步确定载药量以及辅料和润湿剂后对,影响微丸成型效果的工艺因素包括挤出速度、滚圆转速、滚圆时间,实验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对工艺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综合得出质量极佳的微丸制剂。
将符合教学规律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规律展示给学生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根据课程的特点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才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把应用性极强的物理药剂学理解的清楚透彻[7-8]。
参考文献
[1]苏德森.物理药剂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9):518-520.
[2]陈新梅.物理药剂学教材内容与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
131-132.
[3]张宁,平其能.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及应用进展介绍[J].中国新
药杂志,2008,17(19):1655-1658.
[4]杨梅,芦殿香,范雪汝,等.药剂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96-98.
[5]陈新梅.物理药剂学课程开设现状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
28(5):126-127.
[6]宋煜.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
医药卫生,2012,28(6):942-943.
[7]常占瑛,高晓黎,李岩,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当代医
药,2012,19(1):146-147.
[8]滕增辉,宦梦蕾,周四元,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
学教育,2011,13(12):1076-1077.
(收稿日期:2012-05-03)
表1学生实验分类表实验分类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药物溶出度测定实验
药物油水分配系数测定实验片剂成型技术演示实验
微丸成型及包衣技术演示实验实验内容
·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