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块版面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块版面内容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宋代人喜欢在诗中发议论、讲道理,表达对生活的深沉思考,苏轼更是个中高手。他在游览庐山时,发现从不同角度看山,得到的印象完全不同。为什么总是不能辨识庐山的真实面目、看清庐山的整体面貌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身在山中,视野受到峰峦的遮挡和局限,无论“横看”还是“纵看”,看到的无非只是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游山所见如此,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也就是俗语所谓“当局者迷”。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这首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

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

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

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

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理解: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用石灰历尽磨难的烧制过程,比喻完美人格的磨砺过程。只有经过千万次锤凿斧击,石灰石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焚烧,看成稀松平常之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只有经过这种种磨难,它才能脱去尘污,变得纯净,才能把自己的洁白洒向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理解:诗人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表现自己不惧怕任何磨折与打击的硬骨头精神。一丛生长在青山破岩艰苦环境中的竹子,任凭东西南北各方来风如何狂吹猛击,依然不折不弯,坚韧挺拔。全诗短短四句,表面写竹,实际写人,既无僻字,也不用典,通俗简洁,明白如话,却有一股气贯长虹、令人震撼的力量,既让我们看到诗人的铮铮铁骨,也带给我们一种生命的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