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中考题
《渔家傲 秋思》 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之欧阳地创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渔家傲 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B.衡阳雁去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边塞秋季的什么特点?()A 天气寒冷B 战事吃紧C 偏僻荒凉D 生活凄苦5.下列表现虽思家却不能归家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下列对句子和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异”中“异”字写出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丙】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稽。
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
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
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
(选自司马光《水纪闻·卷十》,有删改)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不以.物喜以:(3)既.成既:(3)朝廷从.之从:17.有同学认为“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
18.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
19.甲、乙、丙三个语段分别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家国情怀?【答案】16.曾经因为已经听从17.“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地区的不同,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18.(1)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2)请求在三州境内修筑捍海堤,长达几百里,来保护百姓的农田。
19.甲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范仲淹豁达的情怀。
乙词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报国和思乡不能回的矛盾心情。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渔家傲秋思》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渔家傲·秋思》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是作者驻守边防时的感怀之作,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B.上片勾勒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边关虽寒冷,但有音乐相伴,生活并不艰苦。
24.有些同学年默写时会把“衡阳程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答案】23.D24.(1)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
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
(2)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意对即可)
【解析】2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故选D。
24.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字词。
“雁”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雁”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
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分析,此处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
此写出理由即可。
《渔家傲 秋思》中考试题汇编(选择题)

1、(2019和平期末)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B.上阕以一个“异”字统领景物特点,渲染了边塞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C.“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戌守的艰辛。
D.全词抒发了作者立志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大业的满腔豪情。
2、(2019河西期末)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眼所见的景物,表达了成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2019滨海期末)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四、古诗词赏析(10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
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3分)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分析】【甲】《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秋思》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B.上阕以一个“异”字统领景物特点,渲染了边塞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C.“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D.全词抒发了作者立志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的满腔豪情。
1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情感,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10.D 11.B【解析】1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D.“抒发了作者立志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的满腔豪情”的理解有误,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故选D。
1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B.有误,展现出一种肃杀之气,并非“祥和之气”;故选B。
《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12.(1)“衡阳雁去”“霜满地”
(2)饮一杯浊酒遥寄万里思乡之情,功名未立,没有理由盘算还乡日期。
此句用典,表达词人的思乡,却因未建功立业不甘还乡的矛盾之情。
解析:先翻译句子再分析词人情感。
《渔家傲_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一)古诗词赏析( 4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10. 全词用语精华传神。
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 2 分)
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露了征人
的矛盾心理,请详细说说。
( 2 分)
参照答案:
10.闭泪
11.征人们都想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方法回去,由于还没有达到成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完整版)(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这首词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概叹战攻未立决心守边御敌2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______________ ,下片着重抒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塞景象思乡忧国的情怀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然后从词人的所感,所闻,所见的角度,渲染塞下风景之“异”,用线条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所见a。
衡阳雁去无留意②所闻 b 。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所感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c ②-b③-a4.“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的意思相似。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词的结尾三句即景抒情,抒发了边塞将士 _____________ 的感叹和______________的情怀,感情是十分沉痛的。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6.本词中的主人公不是羁旅游子,而是守边大将,故下片的前两句于家国之思中寄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用范仲淹的有关名句填空)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渔家傲》中渲染边地凄凉而悲壮气氛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出战争前线局势紧张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___ ”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思乡情感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原诗句两句,并写明出处)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例: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渔家傲 秋思》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渔家傲·秋思》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4-5题。
(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
”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答案:
4.寥廓荒僻、萧瑟悲凉。
解析:此题考查分折诗歌描写的景物特点。
作答时,从“边声“角起”“落日”“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烟”可见寥廓。
5.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
作答时可从“衡阳雁去”“家万里”分析出思乡之情,从“将军白发”“征夫泪”分析出将军黑发变白还在戍边、征人思家因战争而不能归,可见他们对战争的厌恶。
结合时代背景和“燕然未勒归无计”分析词人忧国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石景山区2021届中考一模)

《渔家傲·秋思》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景山区2021届中考一模)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第9–10题。
(共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画线句中,诗人写到了①之景,抒发了②之情。
(2分)10.卢纶《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与本词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雁”。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二)(共4分)
9.①答案:夜寒霜重②答案:思念家乡(愤懑不平)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10.答案示例:卢诗借单于像雁群南飞一样仓皇逃遁,表达了边塞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范词借“雁去无留意”抒发了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凄凉悲怆的情感。
(共2分。
每个要点1分)。
《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8. 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
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D.
这首词表面上写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其实是对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反映。
答案:
8B
出处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资料
1 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
积累与运用(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3 名著阅读(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4 《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5
综合性学习(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6
《出师表》《越石父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7
李朝德《那一束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8
王飞《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中考语文诗词基础练习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28.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好处。
“异”字有点睛的作用,概括出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引出下文,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
2.(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3.(2018·十堰)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4.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6.(2018·怀化)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7.下列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
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为结尾,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渔家傲 秋思》 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中考古诗词渔家傲秋思专题训练答案及笔记

2019年中考必考诗词《渔家傲秋思》综合训练题及答案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问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 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渔家傲”是__ ___________,“秋思”是__ 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上阕描写边塞秋景,以一个“__ ______”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 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的特点。
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 __________(限2个字)。
上片描写_ __________,下阕的“家万里”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有何作用?---------------------------------------------------------------------------------------------------------------------------------------------------------------------------------4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6、请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俞家骜秋思范仲淹夏塞/秋来/不同的风景,衡阳/瞿岩/不注意所有侧面声音/连接角度数千英里,长长的烟雾/夕阳/孤独的城市关闭浑浊的白酒/一杯/一万里的家庭,冉彦不乐/没有计划余/霜遍大地人睡不着,一般白发/丈夫流泪[说明《俞家敖秋思》是范仲淹写的。
这是范仲淹在担任陕西省副省长时写的一首抒情诗,也是广为人知的199个州(今陕西省延安市)整首诗表现了战士们的英雄精神和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
最后一部电影描绘的是边境地区的荒凉景象,而下一部电影描绘的是守卫边境地区的士兵的感受,他们厌倦了战斗,想回家。
范仲淹的《渔家傲》从低调到豪爽,用他的话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姿态。
从词史来看,词的广阔意境和悲壮精神也影响了苏轼、辛弃疾等。
秋天,边境的景色完全不同,飞往衡阳的大雁没有的留恋之情。
从四面八方传来了边境的哀鸣和号角的声音。
在对比鲜明的山峰上,长长的烟雾直直地飘向落日,这座孤独的城市被封闭了。
喝一杯老酒怀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但冉彦尚未刻下平湖的丰功伟绩,而这种回报是难以预料的。
羌族的笛声悠扬,霜遍大地。
当士兵和将军们无法入睡时,他们掉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与风景差异中的“易”字所凸显的秋色的特点是什么?(城市里寒冷、嘈杂、孤独。
))2,“千里张莉,长烟暮孤闭城”描述了什么场景?效果如何?(风景:一座位于高山和丘陵之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城门紧闭,因此长城外的风景很奇特函数:指出战争是紧张的;高安全性的特殊背景反映了宋代守军力量薄弱和军事情报工作的紧迫性。
这为下滩表达自己的情感铺平了道路。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的想法和感受。
(前一部电影侧重描述;下一部电影聚焦于抒情性。
整句话表达了边防战士杀敌报国、立功立业的英雄精神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4。
欣赏“管强游霜满地”(这是长时间烟雾缭绕的日落的延续,展示了寒冷夜晚守卫边境的士兵的艰辛他们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因为他们没有成功,也没有计划好回家。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渔家傲.秋思_0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渔家傲.秋
思
欣赏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⑴-⑵题。
(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⑴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⑵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
⑴(2分)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评分说明: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
⑵(2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评
分说明:意近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
1、(洛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答:睡觉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本题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本题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4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然后答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5、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腮腺癌秋景与内地迥然不同。
B在下片集中抒发了深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C结尾三局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败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
6、请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一是时间上是上阙“成烟落日”的延续。
二是借景抒情,写出守边将士们寒夜守边的
艰辛,抒发了他们因未建功立业,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C )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是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抒发了他们壮志
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连接中考】
1、答案:(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
2、(1)睡觉(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3、答案:(1)本题2分,一点1分。
a、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本题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4、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点有分析诗歌内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等。
作者用近乎
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
满地”,“霜满地”不是指如霜的月光,是指满眼的白霜遍地,秋景之一。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通过比较,A项符合一般诗词的规律,B项“长”“大”表示无尽头或者广阔无边,范围广,跟D项的壮阔意境相一致,C项应该结合诗题去理解,霜应该是意象,不是月亮
答案:(1)雁去;(2)C。
5C
6一是时间上是上阙“成烟落日”的延续。
二是借景抒情,写出守边将士们寒夜守边的
艰辛,抒发了他们因未建功立业,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 C“人不寐”是由于一心报国和思乡的情绪难以融合所致,并非战事危急。
8、“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抒发了他们壮志
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